宋城之戀

《宋城之戀》由作家出版社在中國發行
正文

《宋城之戀》連載之五十:感恩的內心與想象的翅膀

(2022-05-23 12:34:26) 下一個

感恩的內心與想象的翅膀

 --  寫在後麵的話

 

 

我之所以要寫作這部小說,主要是因為我的故鄉:開封。

我曾經是一個地道的開封人,從小在那兒出生、長大。十八歲那年,我離開了開封,來到北京的清華大學讀書。後來,又去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九十年代初,我到了美國求學、工作,後來在美國的西海岸定居,成為一名旅美的華人。

多年以來,我和故鄉開封的維係,就限於同尚居住在那裏的家人和親友們的親情聯接。常年生活在海外的日子裏,那一絲淡淡的鄉愁,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在浮世塵囂之中,綿綿不盡的鄉愁隨著時間而發酵,變得越來越濃烈。一個問題時常困擾著我:開封,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這片曾是我的根土地,究竟同自己有著怎樣的緣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一直沒有答案。它不時地糾纏著我,讓我的心靈無法得到安寧。

每年回到開封省親時,故鄉總是用她溫暖的懷抱迎接著我。鄉音未改,光陰漸老,關於昔日的那些斑駁記憶,如今都瘦成了流年裏的一抹蒼涼。兒時曾經玩耍過的大街小巷,全都改變了模樣,連同昔日無數溫馨的往事,被無情地夷平、碾碎,沒失於商業鬧區中的喧囂。

每當我漫步在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一種時弱時強、時鬆時緊的傷感常常揪住我的心。這是一種無言的感傷,它是如此的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我禁不住地輕聲發問:故鄉,你可否還記得我這個遠方的遊子?而我,對這片曾經生我養我的土地,又該有何種的感恩?

每次,當我試著掀起時間長河在故鄉的泥土裏留下的一塊塊石頭,窺探其下掩埋的秘密,我看到的是她曾經八朝古都的千年華夢,是她輝煌燦爛的曆史文化。從夏朝時的老丘,到春秋時鄭國的啟封和戰國時魏國的大梁,到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的都城,到北宋的東京汴梁、金的汴京南京府,以及其它種種的曆史變遷,幾千年來,無數的英雄豪傑在這片土地上前仆後繼,譜寫出了絢麗多彩的篇章。漫長的曆史年代,給開封留下了無數的瑰寶;歲月的無情衝刷,又讓她曾經璀璨照人的光芒漸漸褪卻,昔日的繁華與輝煌被深埋於泥土之下。

日轉星移,我在海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閑暇,可同故鄉的維係,卻漸行漸遠,這讓我感到沮喪和無助。難道今生今世,我同故鄉的緣分到此為止?而故鄉於我,竟不再有一絲一毫的祈盼?這份苦苦的詰問,在無數個夜裏,折磨著心靈。我終於拿起筆,希望通過書寫一段故事,重新品嚐故鄉的滋味;用她泥土的芬芳,來慰藉綿綿不盡的鄉愁,感恩曾在那裏逝去的年華。

 

然而,即便出於感恩的內心,寫作這玩意兒,是我這個海外遊子玩得轉的嗎?

在此之前,我沒有過像樣的寫作經驗。多年來我所從事的工作,一直是屬於理工科方麵的。加上長年生活在海外,平時我連用中文的機會都不多。直白地說,我是個文學細胞很少的理工男。可如今,這個理工男居然想逆襲,去搞文學寫作,這該不是一種不自量力吧?好比是一個從未研習過繪畫的人,某天突然心血來潮,抓起畫筆想去勾描一幅故鄉的畫卷。那麽,他的畫作究竟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還是一張不堪入目的塗鴉?

這種顧慮曾使我忐忑不安。好在我心念已決,索性裝作雲淡風輕。誰知道呢,也許憑著一份感恩的內心,我能得到故鄉的神助,為我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

我把現代的上海和宋代的東京串聯在一起,以這兩個在華夏文明史上不同時代的大都市為畫布,潛心勾畫了一個以青春愛情為主線的穿越故事。

之所以要以愛情為主線,不僅因為愛情本身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還因為時間的研磨,讓我終於感悟:我同故鄉曾經千百次的牽手,原本就是一種愛的緣分。沒有早年故鄉的親人們對我的眷顧與厚愛,就沒有我的今天。

之所以要用穿越的寫法,首先是為了讓小說能引人入勝。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穿越這種方式,較為貼切地映射了我同故鄉現今遠隔萬裏的時空距離,好象隻有借助穿越,才能助我實現對故鄉魂縈夢繞的神往。

本書以介紹與弘揚宋文化為主要宗旨之一。在寫作時,采用邊講知識,邊說故事的方式。在有關現代的章節裏,概要地講解了物理學中時空部分的理論。在有關宋代的章節裏,依據北宋靖康年間的曆史史實,較詳盡地講述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與風俗民情。這麽多的知識內容,被編進了一本以青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裏,或許略顯繁瑣。不過,我真心地希望讀者們在閱讀本書時能有所收獲。如果發現書中有何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如今,這一路走完,起初的那份疑慮,到此全然釋解:原來這次寫作,不過是我對故鄉曆史和文化的一次學習過程,算是自我修煉了一回吧。我十分享受這次寫作過程,是它讓我的鄉愁得到了慰藉,使我的靈魂經曆了洗滌。我為飽經滄桑卻堅強不屈的故鄉而流淚,我為出生和成長在開封這片土地上而自豪!

 

我感謝百度文庫和百度百科,以及其它許多線上線下可供查閱的資料和書籍,它們為我寫作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內容。由於曾參閱過的資料數目眾多,無法一一列舉,在此我一並鳴謝致意!

最後,我感謝家人多年來對我親情的陪伴和支持;感謝國內外的師長、同學和朋友們對我的關愛和幫助。尤其是開封市徐府街小學的李秀娟;河南大學附屬中學的姚舜娥、王鑫、張武星、張廣州、趙春保、趙運超;北京市清華大學的彭吉虎、吳伯瑜、桂裕宗、邵曉風、江劍平、萬克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朱連生、韓纓、武家揚、李金、張炳雲;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的Yongmin KimKenneth YoungToby BurnnetJames MeditchJenq-Neng Hwang這些師長們當年在學習和工作中對我的培養和愛護,常記於心。

 

 

                              栗新

                              2016年11月20日

 

 

                              (宋城之戀連載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