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無悔還是反思?——情感漫談之四

(2023-08-29 17:41:36) 下一個

遺憾和悔恨是一種重要的情感。產生這樣的情感再正常不過了!可在知青一代,有一種說道,叫“青春無悔”。

那就讓我們回到那個年代的青春歲月,先來看看知青謝侯之的一段文字:

“人怎麽穿起來的,怎麽走出來的,都稀裏糊塗。外麵影影綽綽,感覺是聚起來一小撮人。人們沒有醒透,沒聽見有拉話。副隊長顧自頭前走了,後麵人跟了。一撮人行在那峁子上,裹住夜色,一道道墚墚悄聲走。黑麻咕咚的山路,彎繞著,地上顯個白印印。我揣著手,任肩上掛著把老钁頭,閉了眼睛,身子跟著走,人留在夢裏邊。……

(在山坡上揮钁刨地,餓得前胸貼後背時,有一段動人的描寫)人餓得凶狠,容易胡想。想吃的東西。想吃過的好東西。滿腦子燒肘子燒雞燒蹄子。想到和祖父去絨線胡同吃樟茶鴨子,去同和居吃蔥燒海參。想到和父親去同春園吃鬆鼠鱖魚,去萃華樓吃幹炸丸子。想到淮揚館子的獅子頭,想到河南館子的瓦塊魚。吃的記憶如此鋒利,切割人的神經。這一生中,從來沒有在山上,想吃想得那麽刻骨,把味道記憶咀嚼得那麽精致。”

這真是深入骨髓的文字,你如果當過幾年知青,就一定會感同身受!我一直在思索,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段人生和曆史?直到我在布琳·布朗的書裏看到這樣一段文字:

——“無怨無悔 "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有勇氣地生活,而是意味著沒有反思地生活。無悔的生活就是相信我們沒有什麽可學的,沒有可彌補的,也沒有機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勇敢。”——

反思當年的“上山下鄉”運動,上千萬的知青一下湧到祖國的大江南北,交給毫無思想準備的老鄉,雙方都是茫然的。鄧小平在1978年談到“文革”中知青上山下鄉運動時,曾經說過:“國家花了三百多個億,買了三個不滿意:知青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也不滿意。” 這何嚐不是一種反思!

雲南邊疆瑞麗是我插隊的地方。瑞麗壩子有著震攝人心的秀麗風光。這些無疑都是知青心裏夢中的美好回憶,但風光後麵的現實也很無奈。透風的竹房冬冷夏潮,綿綿的雨水中,衣被都散發著黴味。邊疆瘴氣氤氳,蚊蟲肆虐,一但中招,不經意間就會命懸一線。

我本人對虐疾就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下鄉第一年的農閑時節,徒步前往到隴川戶撒知青朋友處訪問,忽感不適,發燒並嘔吐不止。進了戶撒衛生院才知是染上了惡性瘧疾,其來勢十分凶猛,兩周內無法進食,一吃就吐,全靠推點葡萄糖注射液維持生命。虐疾在當地俗稱“打擺子”,即使當時治好,虐原蟲仍藏於肝髒之內,每年春夏之季就會出來搗亂。我這是“腸胃型”虐疾,一到發作期,雖不再發高燒,卻嘔吐不止,渾身無力。記得一年朋友們或招工或探親,我一人留守在山裏的獨屋。虐疾發作,就煮上一鍋稀粥,每天喝上一兩碗。好在藥已備下,按時服用氯奎寧和璜胺密腚。由於嘔吐乏力,隻能躺在床上,讓身體自己慢慢增長抵抗力。如此半月有餘方得康複。真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

從文革到知青下鄉就是不斷的折騰,是國之不幸,是民之不幸。反思起來,我再不會為了某個信仰去獻身,去忍辱負重。這樣的悲劇也決不能在我們的子孫後代身上重演!

作為另一種反思,不妨讀讀謝侯之辦鄉學之時和之後的一段文字:

“窯洞裏麵,全體學生娃已端坐得整齊。從前排看過去,見許多娃都換了洗淨的布衫。但光線昏暗,辨不清麵孔。隻看見昏暗中都是眼睛,散落在各處,眨得一片晶亮。……

多少年後,我在柏林工大,給Paper教授帶習題課。上課的那天,我站在講台上。看到下麵一大群男女青年的眼睛,那是洋人藍色的眼睛。我想到了棗圪台。哦,我那片小鹿小兔般的眼睛!那些娃現在在哪裏呢?”

那真是感人肺腑的描寫與回憶,也是一種反思?即使在逆境和曲折中,所有的不公平和磨難,也無法阻擋你去創造一個精彩。

我不能不提另一個在平凡中默默奉獻的人,我中學的老班長趙永康:

我們的老班長,

文革中很是迷茫。

是邊疆的土地,

讓心田的種子

             重新發芽生長。

偏僻的山鄉,

出現了小小的電站。

清晨的田間,

插秧機開始了

             一天的繁忙。

麵對這大山裏的一朵小花,

荒蕪中的一點閃光,

我還能說什麽?

隻能默默地注目和

                  由衷的禮讚!

1969年,作為知青到瑞麗邦養落戶的第二天,趙永康就開始在寨裏寨外四處轉悠。立誌要為景頗人建一座小電站。在一無資金,二無外部技術支援的情況下,執著地追求,四處尋求幫助,找到發電機,水輪機,又和本寨的知青一起,自己開山炸石,築壩引水,居然把這事辦成了!當電閘合上,電燈象天上的繁星灑落在景頗山寨,景頗人從此告別了昏暗的油燈!

繼知青生涯之後,被招入縣農機研究所,趙永康又將自己的青春投放到邊疆的農機事業中去,在這裏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趙永康精心研製的插秧機和收割機簡單實用,大大減輕了當地少數民族老鄉們春種插秧、秋收割稻的勞動強度。

記得一次回國,女兒放飛趙永康製作的那碩大的風箏,牽引線突然斷了,風箏越山而去,不知所終,大家甚是痛惜!再後來老趙幹脆將一小型麵包車改裝,內設鋪位、冰箱和爐灶。隨時上路,遊遍雲南的大好河山!麵對這樣一個豐富而有趣的靈魂,不由得不歎服!

如果你麵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思而無所適從,我告訴你一句話:“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菲茨傑拉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金秋201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塵2023' 的評論 : 哈哈!“吃的記憶”,你老板真逗!倒也是一針見血!
無塵20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金秋2017' 的評論 :
我老板經常同我們聊起他當知青時候的事情,他說他同那些農民聊天的時候,發現那些農民記住的是當年地主給他們吃的饅頭多好吃。所以,每次請我們吃飯,都點得特別多,怕我們吃不好。他認為人對吃的記憶是很深刻的,一定要讓人吃好。
有一天他叔叔騎著自行車,帶著他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路過某大學的大門。他心裏想,當初的夢想無法實現了。77年突然恢複高考,他隻有兩周時間準備,但考取了那所大學。
也許,隻要天生有才,總是會有機遇的。
金秋201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塵2023' 的評論 : 是的,那曾是一代人的符號。
無塵2023 回複 悄悄話 我的老板當年也是知青,77年恢複高考後就考上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