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談談悲傷——情感漫談之一

(2023-08-22 23:30:43) 下一個

情感漫談的撰寫得益於對《心靈圖譜》(Atlas of The Heart) 的閱讀。這裏特別向作者致謝!

古先賢魯米(Rumi)說:“情感是大海。語言是海岸。無論大海包括什麽,都會撞擊到海岸上。”

《心靈圖譜》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布琳•布朗(Brene Brown)2021年的力作。在閱讀該書的過程中,深感作者對人類各種情感描述的精準和貼切。正如情感的海浪在撞擊語言的海岸,迸發的聲響引發出攝人心魂的震撼力。

塞維利亞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愛德華多-貝裏卡(Eduardo Bericat)說:“作為人類,我們隻能在情感上體驗生活"。情感常常對人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你對情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情感的風暴便會大幅度的減弱,這無疑有益於我們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談到悲傷,不少人會掩卷而去。但我還是要說,悲傷是人生不能迴避的一種情感。在眾多情感當中,悲傷,是一種較常見的也是非常珍貴甚至崇高的一種情感。

August Friedrich Albrecht Schenck 作品

 

在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我久久佇立在這幅畫前,它曾兩次被評為國家美術館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它表現了失去孩子母親的痛苦,周圍黑色的鴉群讓我覺得就是戰爭的邪魔!

布琳•布朗說: “痛苦是一種幾乎無法忍受的創傷性漩渦,包括震驚、越來越大的悲傷和無力感。” 這應該是一種急性悲傷。

布朗接著說:“急性悲傷發生在失去親人後的初期,它幾乎總是包括強烈的渴望和悲傷的感覺,以及焦慮、痛苦、憤怒、悔恨、內疚和/或羞愧。思維主要集中在死去的人身上,可能很難集中在其他事情上。嚴重的悲痛支配著一個人的生活。

綜合性悲傷是適應損失的結果。當一個人適應了損失後,悲傷並沒有結束。相反,與他們的損失有關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被整合,使他們能夠記住和紀念死去的人。悲傷在他們的生活中找到了一個位置。”

在音樂史上有一個故事。據樂評家劉雪楓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據說意大利的一位音樂學者為了寫阿爾比諾尼的傳記,到被轟炸的德累斯頓薩克森州立圖書館廢墟中去尋找關於阿爾比諾尼的資料,找到了阿爾比諾尼的一首三重奏鳴曲手稿殘片,他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這個殘片進行複原整理,當然也加入了自己的東西,總算把它修補、連綴、改編完成了這首音樂。並把它放在阿爾比諾尼的名下。

阿爾比諾尼 《G小調柔板》片段

管風琴在這裏很重要,起到渾厚低音區的強大支撐作用。

 

談到該曲,劉雪楓進一步介紹說:“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那充滿哀痛、心碎、渴望、憧憬情緒的悲歌一樣的旋律,想象一下1945年戰後歐洲彌漫的那種絕望與希望交織的普遍心態,想象一下音樂對心靈的撫慰力量。”

伴隨管風琴沉鬱的鳴奏,舒緩輕柔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我禁不住連聽兩遍。我十分讚同劉雪楓的見解,應該是那位意大利學者的假托之作,二戰時的背景無疑孕育了這樣哀痛深沉的旋律!這樣的曲子一聽就平靜了,一聽就舒緩了。我一直以為,偉大的作品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實際上,最偉大的作品都是表現靈魂受難的作品!

悲傷也可以是有益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心理學教授Joseph P. Forgas認為,悲傷的人不容易出現判斷錯誤,對目擊者的歪曲更有抵抗力,有時更有動力,並且對社會規範更敏感。他們也可以更慷慨地行事。

《燃情歲月》劇照

 

我很喜歡布拉德. 皮特主演的《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這部電影展現了一種遠比愛情和親情更加廣闊深刻的情感,那種人性的複雜的情感。這部電影有很多的快樂和幸福,也有很多的悲傷和死亡,是一部悲傷與快樂並存,幸福和死亡同在的影片。一位網友說,每一次的死,都讓人心碎,但是在那荒漠中,死亡讓人回歸了大自然,好像在那沉默的原野山嶺裏,人的死亡變得並不那麽重要了。生生死死,不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嗎?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再幸福的生活也不可能沒有黑暗,如果沒有悲傷來平衡,‘幸福’這個詞就失去了意義。”

在經典的電影中,我們喜歡被感動。我們喜歡感覺自己作為人的意義,提醒我們彼此之間不可分割的聯係。研究人員朱利安-哈尼奇(Julian Hanich)及其同事發現,我們喜歡悲傷的電影是有原因的。電影藝術的魅力就在能夠弱化沉重,慰藉心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金秋201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凡_聖路易' 的評論 : 謝謝臨帖!布朗寫的六本書都曾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林凡_聖路易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年初讀了Brene Brown的dare to lead, 也感觸不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