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誕啟示錄-耶穌基督即是阿彌陀佛》

(2017-12-25 20:08:31) 下一個

聖誕啟示錄

基督教中的耶穌基督即是佛教中的阿彌陀佛

一塵居士
 

聖誕節來臨了,很多人都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節日中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尤其是全世界的基督徒們都在慶祝這一偉大的節日,耶穌基督的誕辰。

兩千年前,一個嬰兒誕生在伯利恒的馬廄裏,從此改變了人類曆史的進程。在過去的兩千年裏,耶穌基督是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最大的曆史人物。數以億計的世人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以他在十字架上的寶血,贖盡了前世今生的罪業,獲得了靈命上的重生。耶穌基督的救恩可以說是神給世人最偉大也是最珍貴的禮物。這也是西方世界在宗教改革將《聖經》傳入千家萬戶後,能夠取得突飛猛進的的進步的重要天佑因素。

然而, 在東方人的心目中,聖誕節似乎和東方人沒有什麽關係,耶穌基督也和東方的宗教如佛教沒有什麽關聯。但是事實上,耶穌基督和佛教有著巨大的關聯。耶穌基督的名號不僅在基督教中被人們廣泛稱頌,同時也在佛教中被佛教信眾廣泛地傳揚。

1. 耶穌基督在佛教中的名號

當初釋迦摩尼佛在傳道時,就知道後人很可能因業障太重和缺乏足夠的智慧,無法通過修行自行開悟,超越輪回。於是他就指點了一個方便法門。他說在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裏有一位阿彌陀佛。人們隻要信了祂,念祂的名號,即可往生淨土,得以永生。祂的法號是“無量光”和“無量壽”,“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佛)”(《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世界的光”;而且“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數多年的意思),故名阿彌陀(佛)”(《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永恒的生命”,而且在祂國度裏的人,也都可以獲得永恒的生命,即“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那麽,這個在東方佛教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阿彌陀佛,這個主掌西方極樂世界的“世界的光”和“永恒的生命”,究竟會是誰呢?

其實,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耶穌基督,“無量壽佛”即是“永生的主”,阿彌陀佛就是耶穌基督在佛教中名號。

巴西裏約熱內盧基督像
(高38米,石像,1931年建成)


中國廬山東林寺阿彌陀佛像
(高48米,鎏金銅像,2013年建成)

在所有的佛教教派中,絕大部分都是教人如何靠自力修行開悟解脫之道,隻有阿彌陀佛的淨土宗是可以不用打坐修行或者參禪開悟就可以超越六道輪回的。信徒隻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即可因信稱義,帶業往生。這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

然而,在佛教中,各方各世皆有無量諸佛,為什麽隻有信阿彌陀佛,而非其他諸佛,才能因信稱義,帶業往生呢?因為阿彌陀佛曾許下普渡眾生的“四十八願”,其中第二十一願就是“悔過得生願”。如果有人曾犯重大惡業,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願意悔過自新,接受教誨,並且信心堅固,永不退轉,那麽他就可以憑借阿彌陀佛的大願,往生淨土,獲得永生。這種因信心而得赦免的法門正是基督教的精義所在。

但是,在佛法中,“萬物皆空,因果不空”。有人造下了惡業,就必須有人承擔惡業的果報。業的赦免不是憑空消失的,而是要有承載的主體。所以,為了完成這個宏願,阿彌陀佛親自下凡,以祂肉身的自我犧牲,為眾生承擔了所有的罪業,因此眾生才能無需開悟,僅靠念佛,憑著對阿彌陀佛的信仰,即可因信稱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降生人間時就是道成肉身在以色列最後為眾生贖罪而犧牲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所以,在佛教的眾多法門中,隻有阿彌陀佛的淨土宗才有因信稱義帶業往生的殊勝大能,即使不能即身開悟,也可憑著阿彌陀佛的信仰超越輪回,永不退轉,往生淨土,獲得永生,得“無量壽”。這份殊勝大能是其他諸佛法門無法替代的。這就是為什麽在現在這個末法時代,所有佛教的其它門派,包括禪宗和密宗,都要兼修淨土,做到禪淨雙修和淨密雙修。

盡管阿彌陀佛並沒有在印度以及東方的曆史上出現過,但現在的佛教徒拜的是釋迦牟尼佛,口裏念的卻是從未在東方的曆史上出現過的“阿彌陀佛”,正如基督徒在禱告時,拜的是天父,口裏念的是“耶穌基督” 的名字。現在西方人經常把“Jesus Christ”(“耶穌基督”)當作口頭禪,就像東方的佛教徒也常常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一樣。這一切正如《聖經》曾經預言,“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馬太24:14)這個預言已經得到了應驗,隻不過這因信稱義罪得赦免的福音在東方不是通過傳統的基督教或是那久已失傳的“景教”傳遞的,而是通過在東方廣泛普及的佛教淨土宗來傳遞這一救贖的福音的。

2. 聖母瑪利亞 VS. 觀世音菩薩

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有兩個助手,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觀世音菩薩,一個是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在阿彌陀佛投胎人間以完成其救贖眾生的大願時,這兩位助手也來了。觀世音菩薩就是聖母瑪利亞,大勢至菩薩就是施洗約翰。一個幫助祂降生人世,一個替祂開道鋪路和施洗。他們共同幫助阿彌陀佛,也就是耶穌基督,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救贖計劃。從此,人們可以在罪業深重無法自行開悟的時候,依然可以憑著對阿彌陀佛也就是耶穌基督的信仰,因信稱義,往生淨土,超越輪回,獲得永生,進入西方天國的極樂世界。

有些基督教新教的教徒看不起拜聖母瑪利亞的天主教徒,覺得瑪利亞隻是一個凡人女子,不值得敬拜。殊不知,聖母瑪利亞就是觀世音菩薩在西方的化身。很多佛教徒對於觀音菩薩的感應是非常靈驗的,而且有關觀音菩薩“聞聲救難”的奇跡見證也不勝枚舉。其真實原因就是如《普門品》中佛陀介紹的那樣,觀世音菩薩論智慧功德和自在神力,已經堪為未來佛師,但觀世音菩薩為普渡眾生,放棄成佛,甘願倒駕慈航,退居菩薩位,以各種示相,開導眾生。在大乘佛法的《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中寫道: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所以,當阿彌陀佛要完成他的贖罪大願時,觀世音菩薩即化作女身,以童女受孕,將基督誕生於世。雖然在《聖經》中,並沒有揭示瑪利亞在法界的身份,但是在西方天主教國家以及拉丁美洲,聖母瑪利亞顯靈的奇跡見證也是非常多的。在佛教曆史的早期,觀世音菩薩是以男身示現的,但是自從進入大乘佛法時期,也就是西元元年基督誕生以後,觀世音菩薩就開始以女身示現。這就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曾經在西方化身聖母瑪利亞。從此以後,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就是以慈悲女性的形象,展示於眾。


聖母瑪利亞和聖子基督


觀音送子

也正因為觀世音菩薩有了這一段的聖母送子經曆,所以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稱號,叫做“送子觀音”。在《普門品》中,佛還專門介紹觀世音菩薩的這一神力:“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化身聖母瑪利亞在佛法中是有據可循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見證了阿彌陀佛和耶穌基督的法身關聯。

3. 基督教和淨土宗的曆史關聯

西方的基督教和佛門淨土宗看起來是完全不相幹的兩類宗教,但其實他們不僅是同源同宗,而且還是同步發展緊密相聯的。

兩千年前,由於交通的局限,東西兩半球幾乎處於完全隔閡的狀態,但是在靈界空間或是在法界,這種地域上的隔閡就不存在了。如果說耶穌基督的救恩是神給世人最好的禮物,那麽神是不可能隻偏心給了他在西方的兒女,而置其於東方的兒女上千年而不顧。其實,當基督教在西方逐步發展的時候,神的救恩也通過佛教的淨土宗在東方同步傳播。

在公元一世紀,就在耶穌基督完成了救贖計劃後,佛教也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由兩位天竺高僧“白馬馱經”正式傳入了中國。由於基督在西方完成了普世救贖的救恩計劃,佛法在東方也由此從注重個人修行的小乘佛法階段進入了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法階段。公元二世紀,印度的高僧龍樹菩薩開始弘揚大乘佛法。他一生著作了大量的大乘佛法的論典,被譽為“千部論主”,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和《十住毗婆沙論》等論著。在《十住毗婆沙論》的《易行品》和《念佛品》中,他開始介紹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正式在大乘佛法中引進了因信赦免的阿彌陀佛淨土信仰。

為什麽這麽一個簡潔易行的殊勝法門,在佛法傳揚的前五百年裏無人提及呢?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在此之前,阿彌陀佛還沒有完成自我犧牲的贖罪祭,所以無人能夠憑空地替人消業。隻有等他化身為耶穌基督上了十字架之後,才真正完成了這份贖罪祭,以自我為犧牲,替眾生承擔了罪業的果報,讓後人可以憑著信仰,超越輪回,往生淨土,獲得永生。這才有了因信赦免的基督教義和淨土法門。

基督教在西方開始傳教的前兩個世紀還是處於被迫害的地位,而東方的淨土思想,在同一時期,也還是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直到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斯坦丁才正式允許基督教公開傳道,到公元380年,基督教被正式立為國教。與此同時,中國的高僧慧遠大師(公元334-416年)於晉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在廬山建龍泉寺,而後發展為東林寺,開壇主講淨土宗,弘揚阿彌陀佛的信仰,開創了中國的佛門淨土宗,成為中國淨土宗的初祖。

公元六世紀,天主教出現了第一位僧侶教皇,他就是“偉大的格利高裏”教皇(Pope Gregory the Great,公元540-604年)。他通過聖靈的指引,建立了完善的禮儀規範和教廷製度,將基督教的權柄從君士坦丁堡轉回了羅馬,正式奠定了羅馬天主教廷日後一千多年的統治地位。不少史學家把他的教皇任期起點公元590年作為羅馬天主教的起點。

同樣在公元六世紀,北魏的高僧曇鸞大師(公元476-542年),繼東晉的慧遠大師之後,大力弘揚淨土思想,提倡自力(修行)和他力(念佛)並重,奠定了淨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一致尊崇,在社會各階層民眾中深受歡迎,使淨土宗成為日後中國佛教幾大宗派中信眾最多,影響最廣的宗派,就連日本的淨土宗和淨土真宗也奉曇鸞大師為其始祖。

在隨後的一千多年中,基督教和佛教都經曆了發展和衰退的階段,逐漸步入了中世紀的“黑暗世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公元1483-1546年)在西方掀起了“宗教改革”,重新舉起了“因信稱義”的大旗;與此同時,在經曆了南宋和元朝的衰退之後,中國明朝的一些高僧大德,如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年)和藕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在明朝中後期也興起了“淨土中興”,重興阿彌陀佛信仰,提倡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也就是因信赦免的法門。就連少林寺這樣的禪宗祖庭,也在牆上寫上“阿彌陀佛”四個大字,提倡“禪淨雙修"了。

東方的佛教淨土宗和西方的基督教在經曆了幾百年的衰退後,幾乎在同時舉起了“因信稱義”的大旗,難道這僅僅隻是巧合嗎?不是的。因為阿彌陀佛就是耶穌基督,所以他的信眾們在萬裏之外的東西半球,同時都受到了感召,重新回到了最初的信仰。

也正因為阿彌陀佛信仰和基督信仰,有著相同的贖罪消業的功能,所以在經曆了“宗教改革”,尤其是當《聖經》被譯為各種版本傳入千家萬戶之後,西方世界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美利堅合眾國(1776年)。而中國在經曆了“淨土中興”之後,雖然經曆了改朝換代,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康乾盛世”(康熙1661-1722, 乾隆1736-1795),尤其在曆經康熙雍正兩朝的努力後,大清帝國在乾隆年間達到了最為輝煌的頂峰。這就是“恩典消業”的宏觀效應了。

然而,與康熙帝善待傳教士,虛心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態度相反,乾隆在帝國鼎盛的時候,采取了閉關鎖國,排斥基督教的做法,至1775年徹底終止了耶穌會在華的傳教事業,大清帝國也從此開始盛極而衰,最後成為列強瓜分的肥羊;而美國卻以基督教義立國,日後逐漸變強,最終成為世界的霸主。這也是神佑恩典正反兩麵的曆史見證。

西方的基督教信仰與東方的阿彌陀佛信仰的曆史發展進程

 

西方

東方

公元一至二世紀

公元一世紀耶穌誕生,傳道,上十字架,進而複活升天,他的門徒們形成了基督教。

公元二世紀,龍樹菩薩開始弘揚大乘佛法, 開始介紹阿彌陀佛的淨土信仰和念佛法門。

公元四世紀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斯坦丁正式允許基督教公開傳道,至公元380年,基督教被正式立為國教。

公元381年中國高僧慧遠大師在廬山建龍泉寺,而後發展為東林寺,開壇主講淨土宗,弘揚阿彌陀佛的信仰,開創了中國的佛門淨土宗。

公元六世紀

天主教的格利高裏教皇(Pope Gregory the Great,公元540-604年)建立了完善的禮儀規範和教廷製度,將基督教的權柄從君士坦丁堡轉回了羅馬,正式奠定了羅馬天主教廷日後一千多年的統治地位。

北魏的高僧曇鸞大師(公元476-542年),繼東晉的慧遠大師之後,大力弘揚淨土思想,提倡自力(修行)和他力(念佛)並重,奠定了淨土宗立宗的理論基礎,使淨土宗成為日後中國佛教幾大宗派中信眾最多,影響最廣的宗派。

公元十一至十五世紀

中世紀的“黑暗世紀”(The Dark Age)

北宋被滅,蒙元興起,佛法凋零時期

公元十六世紀

馬丁路德(公元1483-1546年)在西方掀起了“宗教改革”(公元1517年),重新舉起了“因信稱義”的大旗。約翰加爾文(1509-1564)

中國的高僧大德,如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年)和藕益大師(公元1599-1655年),在明朝中後期也興起了“淨土中興”,重新提倡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

公元十八世紀

美國的開發新大陸,靈性複蘇(Great Awakening)和獨立建國(公元1776年)

美國以基督教義立國,逐漸變強,最後成為世界的霸主。

中國的“康乾盛世”的頂峰時期(康熙1661-1722,乾隆 1736-1795)乾隆采取閉關鎖國排斥基督教的做法,至1775年耶穌會在華的傳教事業徹底終止。從此大清帝國盛極而衰,最後成為西方列強瓜分的目標。


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的基督信仰還是東方的阿彌陀佛信仰,在立教,傳教和改革中興的時間段上都是完全重合的。這也證明了天父是公平和慈愛的。當祂把耶穌基督寶血贖罪這份最珍貴的禮物傳給西方的兒女時,也同時通過佛教的淨土宗傳給了東方的兒女。每當神有重大啟示時,天父都會同時照顧到祂在地球上的兒女,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基督教就是佛教淨土宗,而耶穌基督就是阿彌陀佛。

宗教有地域之分,天道無東西之別。上天隻因人間各自機緣不同,故而分道而傳。兩千五百年前,聖父道成肉身於東方為佛祖,傳下博大精深的佛教;五百年後,聖子道成肉身於西方為基督,帶來普惠眾生的福音。佛祖開悟後整整傳道了四十五年,傳下了自我修行,開悟解脫的智慧法門,並揭曉了許多靈界空間和天國的奧秘。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夠靠自力開悟解脫的人,越來越少了,於是當五百年後阿彌陀佛降世為耶穌基督來到人間時,祂僅僅傳道了三年半,不談智慧開悟,隻傳恩典救贖,主要是為了完成舍身渡眾,為眾生消業贖罪的救恩。從此,人們可以憑借阿彌陀佛/耶穌基督的救恩,因信稱義,帶業往生,投生淨土,超越輪回。世人即使在紅塵中無法憑借修行開悟,也可到了淨土後再修行開悟,因為在淨土中修行沒有紅塵俗世的幹擾,修行開悟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佛教和基督教的目的和側重點不同。佛教是智慧第一,基督教是恩典第一,兩者各有千秋,相輔相成。如能兩者兼修,修行與消業並進,智慧共恩典齊發,那麽這個人的福報和成就都將是不可限量了。佛教和基督教並不對立,因為耶穌基督就是阿彌陀佛。還望佛教徒和基督徒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這樣才能了解佛法神道的全貌和真諦,早日回歸天堂淨土,開悟解脫。

 

《七律-聖誕禮讚耶穌基督-阿彌陀佛》

- 一塵居士


彌陀西方有淨土,接引眾生誓願殊。

降生耶穌消眾業,舍身除罪作救贖。

觀音下凡化聖母,勢至施洗將路鋪。

功成十架賜永生,無量壽佛即基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