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卡梅倫複出,任英國外交大臣

(2023-11-13 04:57:22) 下一個
卡梅倫出任外交大臣,對英國外交議程意味著什麽?
 
鳳凰網 |2023-11-13 

在令人意外的事態轉變中,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被任命為英國的外交大臣。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猜測,涉及英國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的影響。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卡梅倫擔任外交大臣的潛在後果,分析政治格局,並思考未來麵臨的挑戰和機遇。

第一部分:卡梅倫政治生涯的背景

大衛·卡梅倫於2010年至2016年期間擔任英國首相,他是保守黨領袖。在這六年的任期內,卡梅倫麵對了眾多重要問題,並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和決策。

卡梅倫首先麵對的挑戰是英國的經濟問題。麵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卡梅倫實施了一係列緊縮政策,並采取了削減公共支出、提高稅率和推動財政改革的措施。他的目標是減少財政赤字,並促進經濟增長。然而,這些政策也引發了爭議,一些人認為他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產生了負麵影響。

卡梅倫在國內政治方麵的一個重要成就是阻止了2014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在公投中,蘇格蘭人民投票決定留在聯合王國。這為英國的統一提供了穩定,並使卡梅倫的政府在此問題上取得勝利。

另一個重要的成就是卡梅倫在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他積極推動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卡梅倫在歐洲聯盟內進行了一係列的談判和討論,最終導致了2016年的“脫歐”公投。盡管這場公投結果意外,卡梅倫的政府在處理“脫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讓英國成為各方焦點。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突出的是他的世襲貴族背景,給他帶來了一些批評。此外,他還麵臨與貪腐醜聞有關的問題,例如與英國報紙的關係和一些政治捐款活動。這些爭議對卡梅倫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並影響了他的聲譽。

第二部分:外交大臣的角色與意義

外交大臣作為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和代表,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期望。他們的角色不僅僅是代表國家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和談判,還涉及到製定和實施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和促進國際合作。

首先,外交大臣負責製定國家的外交政策。這涉及到評估國家的利益、優先事項和戰略目標,並製定相應的政策來實現這些目標。外交政策的製定通常需要考慮到國內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麵的因素。外交大臣需要與其他政府部門、部長們和專家進行合作,以確保外交政策與國家整體政策一致。

其次,外交大臣負責與其他國家的外交交流和談判。他們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峰會和正式談判,就重大國際問題進行交流並尋求解決方案。外交大臣需要具備談判、外交禮儀和跨文化交流等技巧,以推動國家利益並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

另外,外交大臣還負責維護國家的利益。他們需要通過外交手段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或合作,並在國際舞台上維護國家的聲譽、權益和安全。外交大臣需要全麵了解國際形勢,預測並應對外交挑戰和危機

第三部分:卡梅倫的任命對英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2022年,約翰遜首相辭職後,拉沃克·卡梅倫被任命為英國的新外交大臣。這一任命必然對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探討卡梅倫的任命對英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首先,卡梅倫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外交研究背景。作為前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的兄弟,他擁有深厚的政治底蘊和理解。卡梅倫曾在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並曾在國際研究機構工作。他對國際事務有著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這將使他能夠更好地製定和實施相關的外交政策。

其次,卡梅倫對於英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非常重視。他在接受外交大臣職位時表示,他將努力改善英國的國際形象,提升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這一立場表明,卡梅倫將致力於恢複英國作為國際秩序維護者和合作夥伴的地位,並就英國麵臨的全球挑戰尋求全球範圍內的合作。

另外,卡梅倫的任命也可能對英國的外交重點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外交大臣,卡梅倫將負責處理英國在歐洲以及其他重要地區的外交事務。他可能會提出一係列新的外交政策重點,與各國領導人展開對話,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積極的角色。此外,他還可能重新評估和調整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外交定位,以更好地應對當前和未來麵臨的外交挑戰。

第四部分:國際關係中的卡梅倫效應

拉沃克·卡梅倫的任命為英國外交大臣勢必對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卡梅倫作為英國的高級外交官員,將通過他的政策和行動塑造出一種所謂的“卡梅倫效應”。這種效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麵體現:

首先,卡梅倫效應可能導致一種更為務實和合作的外交政策。作為外交大臣,卡梅倫表示他將努力改善英國的國際形象,並恢複其作為國際秩序維護者和合作夥伴的地位。這意味著他可能會在國際事務中推動更多的合作和協商,並尋求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和衝突。這種務實和合作的外交政策將有助於改善英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提升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聲譽和影響力。

其次,卡梅倫效應可能導致英國在歐洲事務中的更積極參與。卡梅倫曾在牛津大學研究歐洲研究,並在他的政治生涯中關注英國與歐洲的關係。他可能會推動英國在歐洲事務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與歐盟成員國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尋求互惠互利的合作。這種積極參與歐洲事務的姿態可能有助於改善英國與歐盟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減少不必要的緊張和摩擦。

另外,卡梅倫效應可能在英國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中產生影響。作為外交大臣,卡梅倫將在推動英國的貿易和經濟合作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他可能會開展一係列外交使團訪問和談判,推動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吸引外國投資,促進英國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合作的努力將有助於改善英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和互利。第五部分:挑戰與機

總之: 卡梅倫出任英國外交大臣帶來了新的動態和展望,但同時也引發了不確定性和爭議。我們將在未來見證他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的作用,並評估他對英國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格局的影響。無論如何,英國外交政策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都將凸顯卡梅倫的領導能力和外交手腕。

卡梅倫複出,任英國內閣要職

北京日報客戶端-長安街知事

·北京

戴維·威廉·唐納德·卡梅倫(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保守黨籍政治家。

2001年,卡梅倫首次當選保守黨議員,2010年5月出任英國第53任首相,並於2015年成功連任。在其任上,英國公投“脫歐”,隨後卡梅倫於2016年6月宣布辭職,當年7月正式卸任英國首相。

2016年9月,卡梅倫宣布辭去英國議會下議院議員職務,退出英國政壇。此次他出任英國外交大臣,可謂“複出”。

在卡梅倫任上,英國政府重視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對英國帶來的機遇。2013年12月,卡梅倫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2017年1月在上海出席“瑞銀大中華研討會”時,卡梅倫曾表示:“在我的任期內,英中關係的發展在雙邊投資的基礎上迎來了黃金時期。我確信現任英國政府將會像以前那樣,以最大的努力與熱情對英中兩國的關係進行‘投資’。”

詹姆斯·克萊弗利於2022年10月再度擔任英國外交大臣,他也是英國曆史上首位非洲裔外交大臣。今年8月底,克萊弗利曾訪問中國。

克萊弗利此番接替蘇拉·布雷弗曼出任內政大臣,據報道,布雷弗曼因對抗議活動的治安問題發表評論而被解除內政大臣職務。

此前報道

媒體:英外交大臣演講提了65次中國 嚴厲譴責對華鷹派

當地時間4月25日晚,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在倫敦曆史地標金融城市長官邸發表年度例行講話。

通常,英國外交大臣會在此次演說中闡述一係列外交政策問題,但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克萊弗利的此次演說,除了略微提及蘇丹和烏克蘭撤僑外,大致上都聚焦於中國,演講稿中甚至65次提到中國。

與其說是年度外交政策演講,不如說是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宣講,是英國首相蘇納克就任後,英國最明確的對華態度展示。

英國必須與中國接觸

就在不久前,克萊弗利接受采訪時曾拋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的荒謬論調。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說,英國外交大臣顯然應該好好補一補曆史課了。

克萊弗利一路補到了《三國演義》,對於這次演講,他是有備而來。

克萊弗利在當晚的講話中說,製定對華政策的前提,是認識到中國曆史文明的深度和複雜性。

“中國是少數幾個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國家之一......在經曆每一段動蕩期後,中國總會重新崛起。”他說,“中國曆史名著《三國演義》開場是這樣描述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他指出,在過去20個世紀中,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1820年中國的GDP份額占世界三分之一,超過了美國、英國和歐洲的總和。在過去數十年裏,中國人憑借著進取精神,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快速的經濟增長,讓至少8億人脫貧。

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威脅”、“夥伴”還是“對手”這樣的詞匯,都無法恰當形容中國,英國的對華政策無法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概括,這麽做是不可能和不切實際的,更是不明智的。

克萊弗利認為,中國同美西方能夠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為從氣候變化到流行病預防,從經濟不穩定到核擴散,放棄與中國的對話就無法解決任何重大全球問題。

“讓我宣布某種新冷戰,並說我們的目標是孤立中國,很容易,也會令一些人滿意,但這是錯誤的。”克萊弗利說,“這將是對我們國家利益的背叛,也是對現代世界的有意誤解。”

克萊弗利提出三條對華政策“支柱”,即在對華交往中加強對國家安全的保護;深化與美、日、印、澳等盟友和夥伴的聯係;直接與中國進行雙邊和多邊接觸,以維護和創造開放、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

他稱,英國將致力於同中國建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有興趣繼續從中國的投資中受益。“我們已經撥出資源,在北京建立一個新的英國使館。我決心與中方達成協議,以便這項工作能夠繼續進行。”

克萊弗利提出三條對華政策“支柱”

捧著過時劇本,念著舊台詞

在學習了中國曆史後,克萊弗利的講話中仍然不乏拿人權、自由和國際義務等陳詞濫調,和《聯合國憲章》及中英聯合聲明等向中方施壓,老調重彈般炒作涉疆、涉港所謂人權問題,顯然是有意為之、別有用心。

克萊弗利稱,中方應履行對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英有權發聲並采取行動。另外,中方不應將英方在涉疆問題上的言行視為幹涉內政。

台灣問題上,他聲稱,英國的長期立場是希望看到兩岸分歧得到和平解決,反對任何一方采取單方麵行動來改變現狀。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今世界深度交融,多重挑戰相互疊加,需要各國合作應對。集團政治、冷戰思維違背曆史大勢,不符合包括英國在內的各方利益。中方一直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發展對英關係,但英方一味抱殘守缺,捧著過時劇本,念著舊台詞,最終隻能離時代的進步越來越遠。

關於香港問題,《中英聯合聲明》涉及英方的條款已經全部履行完畢,英方對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不存在所謂“權利”和“責任”。新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宗教和睦,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英方對此卻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執意汙蔑抹黑,純屬別有用心。台海現狀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當前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是“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對其縱容支持。英方如果希望保持台海和平穩定,就應當嚴格恪守一中原則,堅定反對“台獨”分裂行徑。

毛寧重申,台灣、香港、新疆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幹涉。中方敦促英方謹言慎行,停止無端指責中國、幹涉中國內政,多做有利於中英關係發展、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的事。

精分的表象與混亂的實質

如果克萊弗利以為讀過《三國演義》就了解了中國曆史,那麽他的了解顯然太過膚淺。何況,僅僅這部曆史小說他都沒有讀透。要知道,《三國演義》的最後一句話是: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何為“天數”?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克萊弗利的演講中大篇幅提到中英兩國的貿易與投資,並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闡明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機會,這與英國當下的經濟困境密切相關。

英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與製造業出口相比,服務業更依賴國家間的良好關係。如果世界被集團對抗一分為二,英國也將被撕成兩半。

如果一些英國政客認為“對抗中國”會增加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那麽他們顯然對英國經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以及那些陷入最終停滯和衰落的國家會發生什麽一無所知。

克萊弗利清楚地知道,這些話“不會取悅倫敦的某些圈子”,甚至通過明確表示他不想要一場新冷戰,對英國政界的對華鷹派進行了相當嚴厲的譴責。

《金融時報》分析稱,克萊弗利之所以呼籲對華建立建設性關係,就是想借此壓製對華鷹派的保守黨人。

英國政府過去幾年來一直停留在鷹派主導的模式中,克萊弗利正在嚐試將敘事轉回中間立場:既承認中英加強交流的重要性,又頑固地重申一些“政治正確”的言辭以達到平衡。

這種“精分”式的兩麵性言論,暴露出英國政府內部對華政策的混亂性。對於克萊弗利表態中的積極部分,我們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