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去美元化 世界多國為何揭竿而起

(2023-04-20 02:40:06) 下一個

劉倩:"去美元化" 浪潮來襲,世界多國為何 "揭竿而起"?

劉倩 劉倩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副院長 2023-04-19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劉倩】

3月末以來,全球“去美元化”勢頭迎來高峰,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近期訪華期間建議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中法能源集團完成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LNG交易、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沙特阿拉伯國家銀行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合作、巴西政府宣布直接用本幣與中國結算、印度宣布與馬來西亞的貿易可用印度盧比結算等等。

從“美國後院”拉美到“能源基地”非洲、中東,再到歐洲和亞太,越來越多的國家著手計劃或已經實施了去美元化方案。世界多國“揭竿而起”的原因為何?

全球對美國金融霸權出現信任危機

“雙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後,美元迅速錨定石油貿易結算,在新貨幣格局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此後,美國並未將美元作為全球金融的穩定器,反而頻繁操控“美元潮汐”轉嫁國內危機,向世界斂財。

當國內經濟低迷時,就通過降息引導美元流向世界,助推資產價格泡沫,從中坐收高額漁利;經濟轉向過熱時再大幅加息回流美元,引爆世界股災,導致以拉美為代表的世界多國長期陷入債務泥沼;此後再通過降息抄底,以地板價收購各國優質資產,收割全球經濟發展成果。

“美元潮汐”引致的資產價格劇烈波動,幾次置全球於金融風險之中,美元逐漸失去世界信任也是必然結果。

去年開始,美國麵臨40年不遇的高通脹,美聯儲連續9次加息來應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限已從0.25%飆升至現在的4.75%,這一舉動非但未有效緩解全球通脹,反而引發了美國銀行危機。3月中旬,矽穀銀行等多家美國銀行關閉或清算,受此影響全球資產價格大跌,世界多國再次為此買單。

另外,美國頻繁將美元“武器化”,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對俄羅斯采取了一係列金融製裁,包括將俄羅斯逐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交易係統,凍結俄羅斯央行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等。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元霸權被賦予的政治屬性感到擔憂,認為美元不再安全可信。美元霸權下各國對美元的信任紛紛破產,為擺脫美元控製而開始尋找可以自治的替代性貨幣似乎是必然之舉。

新興市場國家崛起,帶動多極化格局

近年來,美國麵臨著經濟的整體失序,一方麵,美國財政過度透支,政府麵臨嚴重的債務壓力,2022年財政赤字為1.38萬億美元,占當年GDP的5.5%,雖相較於新冠疫情期間已經收窄一半,但仍處於曆史較高水平;另一方麵,美國通脹高企,CPI同比漲幅在去年6月達到9.1%的峰值後始終保持在6%以上,經濟持續承壓,麵臨衰退風險。

事實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泡沫嚴重、產業空心化等結構性問題,就導致其長期缺乏增長的內在活力,GDP占全球的比重已不足25%。與此同時,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數十年的追趕和崛起,構成了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

根據IMF的最新估計,2022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速達3.9%,高於全球3.2%和發達經濟體2.4%的經濟增速。按購買力平價衡量,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總量已經占到全球的60%左右,世界經濟加速走向多極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截至2022年10月,金磚五國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額已經超過了G7

近期中俄領導人會晤時強調共同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和民主的多極世界秩序,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複正常關係等事實證據,也表明多極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美元霸權本質上是美國實力一超多強的產物,如今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影響力正在減弱,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快速崛起且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全球新舊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顯著,構成了“去美元化”的根本動力。

關於近期發生的一係列“去美元化”事件,國際上一方麵認為美國濫用金融霸權導致多國開始尋求美元的替代品,人民幣已逐漸具備挑戰美元國際地位的實力,全球貨幣體係麵臨重塑;也有專家分析美元不會迅速被完全取代,其主導優勢仍將長期存在。

首先,“去美元化”聲音會越來越響,中國要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去美元化”在全球範圍內多點散發,世界多國在弱化美元依賴的路徑上將進行更多積極的探索。近年來以歐洲為主的世界多國大幅減持美債,全球持有美債規模最大的日本在2022年就拋售了2245億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國央行正在以1967年以來最快的速度儲備黃金,加之以人民幣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貨幣日趨活躍,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國家致力於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進程。

此外,目前已有多國開始衝擊SWIFT在跨境支付結算上的壟斷地位,歐盟INSTEX、俄羅斯SPFS以及中國CIPS等基於本國貨幣開發的跨境支付結算係統將完全繞開美元的控製,預計未來將在國際結算中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改變美元獨大貨幣格局的關鍵。上月,人民幣首次取代美元成為俄交易量最大外幣,首次超過歐元成為巴西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目前已有超過25個國家在與中國結算時使用人民幣,超過80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22年IMF將人民幣在SDR籃子貨中的權重上調至12.28%。

然而,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所占比例僅為3%左右,且主要集中在金磚國家,這與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雙邊貿易仍不匹配。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要把握住世界貨幣格局變革的曆史機遇,著力於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堅持多邊主義和貿易體係改革,並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以“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台為抓手。加速拓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中的使用。

其次,區域金融合作將成為深度解構美元霸權體係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區域間金融合作日益密切,區域範圍內弱化美元依賴的共識已經比較普遍。比如,金磚國家內部的金融合作持續走強,2022年俄羅斯宣布與金磚國家聯合製定可靠的國際結算替代機製,並研究基於金磚貨幣建立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性,上月埃及宣布加入“金磚銀行”,“金磚+”金融合作機製在推動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加速國際貨幣多元化、促進全球金融治理變革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

此外,上海合作組織也加緊步伐,同意在成員國間貿易中增加本國貨幣的使用,並積極完善貨幣和匯率協調機製,未來也計劃出台更多有利於本幣跨境支付結算和投融資合作的舉措。

在上月,東盟各成員國同意通過本幣交易(LCT)計劃減少對主要貨幣的依賴,這是之前已經在東盟成員國之間實施的本幣結算(LCS)計劃的延伸。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地區受美國“印太戰略”的影響較強,RCEP國家存在為擺脫美國的監管反而更為積極地尋求本幣交易的動機,例如印尼就宣布為避免受到地緣政治影響,正在逐步減少對外國支付係統的依賴。

在未來,區域“去美元化”金融合作將更多地立足於高效結算和安全交易,新建防範風險的獨立金融機構,完善貨幣協調機製,創新多中心跨境支付結算模式。無論區域統一貨幣是否最終形成,區域內部的“去美元化”合力,將凝聚成瓦解美元霸權體係的強大衝擊波。

最後,美元的主導地位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但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係是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量中占比達到85%以上,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59%,在全球支付中占比40%左右,以美元計價的國際貿易額達45%,穩居國際貨幣榜首,國際貨幣體係依然由美元主導。在過去80多年中,美元掌控著全球的清算、支付、結算渠道,在國際外匯市場、大宗商品計價以及國際金融衍生品等領域深入滲透,形成了完備的美元網絡。

盡管在去美元化浪潮下,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普遍地位很可能會繼續減弱,但美國擁有的技術創新、高流動性市場以及先入優勢等其他經濟體不具備的關鍵基礎,將使得終結美元主導地位不太可能很快發生。

然而,隨著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演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實力將持續增強,世界將對新的國際貨幣秩序有所呼喚,從而形成更為普遍的“去美元化”動機。

以歐元為代表的世界主要貨幣和以人民幣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貨幣,將被更加廣泛地運用於國際結算,由黃金和其他低波動性資產支持的區域或國際數字貨幣也可能形成,這勢必會動搖美元全球主導的根基。從長期來看,貨幣體係多元化將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注入更多靈活性,打造更為公平的國際金融環境,是與世界多極化相合的必然趨勢。

國際貨幣體係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發生深刻重構,這既有可能成為全球金融進入良好運行新周期的重大機遇,也存在加劇替代貨幣之間競爭、導致全球金融體係不穩定的風險,其具體走向有待於未來長期的實踐檢驗,但這波“去美元化”無疑已經吹響了國際貨幣體係改革的號角。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碩士生李佳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