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德國學者, 白癡才隨美搞“脫鉤”

(2022-11-06 08:10:44) 下一個

2021,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為什麽說中國已經找到“國強不必霸”的道路?
http://de.china-embassy.gov.cn/dgrkzg/202109/t20210923_9579898.htm

德國學者直言:白癡才會隨美起舞搞“脫鉤”

參考消息網 | 2022年11月06日 20:25:39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德國《新德意誌報》網站11月3日發表了該報記者拉蒙·沙克對已退休的德國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的專訪,專訪文章題為《西方不從曆史角度思考問題》。埃爾斯納在專訪中說,遵循美國指示去搞脫鉤並將世界分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這是一群白癡中最傻的人的做法。文章編譯如下: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是已退休的德國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他曾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和中國任教。他是許多出版物和教科書的作者和發行人。

2022年2月16日,在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車身車間,機器臂在焊接車身。(楊青 攝)

  2022年2月16日,在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車身車間,機器臂在焊接車身。(楊青 攝)

  《新德意誌報》記者拉蒙·沙克問:奧拉夫·朔爾茨總理11月4日訪問中國。您對此次訪問有何期待?您會給總理什麽建議?

  埃爾斯納答:我預計德國的企業老板們還會剩下一些理智,他們將為了抵抗德國持續的經濟自殺而自衛。我建議朔爾茨在美國和亞洲之間保持德國獨立和經濟生存機會,並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務實和建設性的貿易、交流、合作和學術關係。遵循華盛頓的指示去搞脫鉤並將世界分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這將是一群白癡中最傻的人的做法——而華盛頓和華爾街自己並沒有這樣做,但當然很樂意向競爭對手德國提出這樣的要求。

  問:德國總理能對中國推行自己的地緣政治戰略嗎?

  答:我們德國真的不能再正常行事——就像二戰後成為領先工業大國的過程中那樣進行貿易、投資、對話,相互學習、發展雙贏並互惠互利嗎?我們真的隻能發出威脅並揮動虛假和荒謬的價值觀大錘嗎?我們真的還想要未來的美好生活,順便也想要人類在生態環境中生存下去嗎?這隻有借助中國強大的能力才有可能!還是說,我們隻是出於對自我衰落的恐懼,而想繼續在瓷器店裏大肆搞破壞?我們還能有國際法、外交、多邊主義、實用主義和理性嗎?

  問:中國領導人一直呼籲美國加強合作。為什麽西方媒體對相關表態的報道如此之少?

  答:西方似乎隻是出於對自我衰落的恐懼而采取行動——並希望在衰落降臨時帶走盡可能多的人。在商業上,當一家公司失去市場份額時,它不會拿著突擊步槍衝擊競爭對手的總部。相反,它會做功課,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和潛力。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遠離西方的混亂政治。生活和讓人生活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問:您是否有這種印象:中國的例子揭示了歐美人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曆史意識?

  答:西方不再從曆史和戰略角度思考,它思考的長度不會超過下次選舉或戰爭中的下一次“勝利”,而且往往比這還要短得多。在東亞,人們進行複雜而不是線性的思考。中國這樣的國家擁有至少5000年的高級文化、哲學和科學。而“我們的價值觀”卻是想用錘子敲擊腦袋,我們的“解決方案”則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想把統治世界和剝削作為曆史的完成和終結來兜售的大約400年曆史經驗。這不僅是遺忘曆史,而且是在下不保底的愚蠢刻度表上無限地往負數方向運動。(編譯/聶立濤)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為什麽說中國已經找到“國強不必霸”的道路?

2021-09-23 18:12

http://de.china-embassy.gov.cn/dgrkzg/202109/t20210923_9579898.htm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Wolfram Elsner)生於1950年,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他是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洲演化政治經濟學協會(EAEPE)前主席。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能夠避免重複西方曆史上“國強必霸”曆史的和平崛起之路,盡管“一帶一路”在發展中會遇到外部阻撓,但其勢頭是不可阻擋的。

  以下為采訪全文摘編: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西方許多人不能客觀和公允地看待中國發展的主要成因是什麽?

  埃爾斯納:整個西方心靈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由殖民主義時期的遺產所塑造的。當涉及到歐美及其前殖民地、前帝國主義體係範圍以外的世界時,大部分歐洲人和美國人隻是略帶不情願地承認世界的這一部分還存在著。

  今天的世界曆史正在亞洲地區書寫新篇,然而西方的統治階層以及占據主導地位的媒體仍通過精心挑選、對中俄以及歐亞複興的趨勢充滿敵意的信息,將歐美普通人置於一個媒體“擬態環境”中。我總是感到,普通中國人對德國的了解遠多於德國人對中國的了解。西方媒體現今占據主導地位的話語事實上是基於“價值觀”的帝國主義式思維,這是以一種幾乎不經掩飾的新殖民主義、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方式在推廣西方的霸權,讓西方以外的人樂於接受“我們的價值觀”——這種話語無視了中國數千年高度文明的曆史,將導致西方今後麵臨與現代世界曆史進程脫節的風險。

資料圖:烏魯木齊的新疆國際大巴紮景區內,遊客選購新疆民族花帽。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西方輿論場上一方麵充斥著對中國的“懷疑論”,聲稱中國“數據注水”“瀕臨崩潰”;另一方麵又不乏各種“中國威脅論”。您如何看待這兩種一方麵極端化、另一方麵又自相矛盾的論調?

  埃爾斯納:西方媒體兜售給受眾的思維模式中包含了眾多的前後不一致,這隻是其中一個例子。事實上,西方國家正在經曆一種新型“社會分化”,一邊是那些到訪過中國、曾經在中國工作過的西方人士,他們一般能夠理性地看待中國發展;另一邊最具代表性的則是一些政治人物,這部分人麵對中國政府發出的訪問新疆等地的邀請,采取了拒絕的態度。令人遺憾的是,前一種人現在是少數。

  基於陳舊的思維,西方政界近來對中國有了新的“定義”——中國不僅僅是“競爭夥伴”,同時還是“製度性對手”。但我不會把雙方的差異稱為“製度性的”,其更多體現在對未來的願景上:中國正在大步邁向一個更加可持續的、人類共同享有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正在逐步得以實現;西方則是通向一個由資本主義發展而來的,日益腐化的新自由主義金權政治(plutocracy)。那些仍信奉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的人必須明白,“冷戰2.0”除了導致熱戰,不會有任何別的結果。

  中新社記者:您曾經指出,中國開創了國家和市場關係的一種新型模式,人們不應繼續用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的眼光去看待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實踐。您同時認為,假如中國全盤采納資本主義模式的話,那將會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如何理解這一問題?

  埃爾斯納:與蘇聯相比,今天的中國顯著地提高了本國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帶動了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中國也學會了避免早期歐洲社會主義所犯下的錯誤,國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對實體經濟發展的規劃,同時沒有造成金融資本過度擴張。中國的改革開放實現了巨大的成就,這是由於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作用,同時予以適當的監管,這極大地調動了生產力——不僅調動起了中小企業和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企業家,也調動了勞動者和全社會的積極性。

  西方無疑對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沒有“追隨”西方新自由主義色彩的資本主義道路感到極其失望。但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我們過去已知的任何一種社會主義,它是建立在知識、經驗和科學分析之上的,擁有牢固的基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將開啟新的領域,並為人類鋪就新的道路。

9月13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錦繡廣場核酸檢測點,民眾有序等候。林弘梫 攝

  中新社記者:對於中國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之初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歐洲國家一度表現出了排斥的情緒,甚至認為“侵犯自由”。而時至今日,中國的大部分措施實際上已經被歐洲國家所采用。盡管如此,歐洲已為疫情付出了慘痛代價,且疫情仍遠未結束。歐洲在看待中國抗疫實踐時,是否本來可以少一些傲慢?

  埃爾斯納:我絕對同意這一點。疫情之初,西方並不是沒有聽到中國傳來的消息,但卻因為數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和金權政治而導致缺乏必要的國家能力、集體行動能力,也缺少對科學意見的聽從、全社會的團結、理性的辯論。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問題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西方國家仍將繼續“解封”,盡管這裏將要或正在暴發第四波甚至第五波疫情,盡管這意味著還將造成數以十萬計的死亡。這些生命的逝去原本可以避免。當中國在參與構建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價值鏈的同時,西方卻正因為國家公共衛生政策和必要經濟轉型的全麵缺位而陷入困境。這可能會導致未來全球發展不平衡。

  中新社記者: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美軍撤出阿富汗是“後美國世界”來臨的進一步證據。您是否認為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能夠避免重複西方曆史上國強必霸曆史的和平崛起之路?

  埃爾斯納:是的,這是確定無疑的。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證明了它在與其它國家打交道時與信奉霸權主義的資本主義世界有質的區別——這從中國對南南合作的推動以及在眾多聯合國機構中推動全球治理、受到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歡迎的做法中便能看出。

  “一帶一路”倡議是曆史上首個嚴肅對待非洲國家工業化的倡議。它提供了耐心資本(指進行某種類型的投資,而不以快速獲利為目的),成為國際上已有的充滿幹預性、熱衷於“開藥方”的國際金融機構之外的選擇。甚至一些美國大學和發展研究機構也對“一帶一路”表達了讚賞。當然,考慮到“一帶一路”的投資規模和項目數量,其在發展中不免會遇上問題——更不用說掌握國際霸權的國家會橫加幹預,例如最近在歐洲發生的那樣,個別國家宣稱“退出”合作——但“一帶一路”的發展無疑是勢不可擋的。

  中新社記者:“十四五規劃”收官時的中國將是什麽模樣?

  埃爾斯納:“十四五”規劃是一份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文件,以我對中國發展表現的了解,規劃中確立的願景都將在2025年前後順利成為現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使得中國既能夠更加不受製於那些懷有惡意的國家,同時又能更好地向其它國家敞開大門。我將規劃確立的目標稱為“改革開放2.0”,這包括推動中國在生態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改善能源格局、降低碳排放;改革義務教育,為父母養育子女提供支持;幫助老年人和退休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改善醫患關係;提高人民的預期壽命等等。

  當2025年中國完成“十四五”規劃時,它將在氣候政策方麵領先西方。在技術、經濟、環境和社會等領域,中國將成為一個為全人類探索未來可能性的“試驗場”。全世界都將懷著極大的興趣注視著中國。

《曆史轉折點:後疫情時代的中美歐》

  中新社記者:世界終將告別疫情,西方準備好攜手中國,以實現全球化的複蘇了嗎?

  埃爾斯納:西方企業界、科技界不乏對同中國維持和平、建設性的雙贏合作始終保持興趣的人士。但問題在於,西方的體製是否“準備好了”。當中國進一步對包括金融投資在內的西方投資加大開放之際,歐盟和德國卻推出限製性的工業政策,以尋求對中國投資設置障礙。

  西門子前CEO凱颯(Joe Kaeser)曾指出,“中國離得開我們,可我們離不開中國。”中國借助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能更從容地與有意願合作的各方展開合作——至於那些無意合作者,則當然不必合作。德國大型企業盈利的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而德國將在十月產生新的一屆聯邦政府——我希望它們都能作出清醒的決定。(完)

  受訪者簡介:

  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Wolfram Elsner)生於1950年,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洲演化政治經濟學協會(EAEPE)前主席、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在進入學術界之前,他曾長期擔任地方發展官員和國家級規劃人員。他在各種期刊上發表過數百篇文章,出版過多部著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