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福山如何看習近平修憲

(2018-04-03 13:58:09) 下一個

   日裔美國學者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僅僅憑幾篇文章,還是自我否定前言的謬文,就開始到處賣弄,實在是日本美國造了,沒有祖先創下的文明底蘊支撐,經不起推敲。

   2014年10月13日,在文章 美國學者:美國民主 回光返照, 我說到,二十多年前,1989年11月9日,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標誌的柏林牆被推倒了。這標誌著以前蘇聯為首的、持續70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基本失敗了。

   二十多年前,1992年, 日裔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出版《曆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提出,西方自由民主製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人類曆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隨著冷戰的結束,“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被定於一尊,是謂“資本陣營”的勝利。

   2013年12月16日,維基百科《曆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說:2011年,《紐約時報》刊文說,全球金融危機 對弗朗西斯·福山的主張造成嚴重打擊:“在全球,對現有政治的信任度迅速瓦解。弗朗西斯·福山在《曆史的終結》中的主張,20年後成為一張廢紙。”“2014年1月17日,延世大學教授文正仁表示:“福山的主張隻是在說‘民主主義和市場資本主義在規範性上很好’,並未對現實進行準確的預測。中國、越南、也門、沙特阿拉伯都不是民主國家,而且埃及隻是做出踏上民主主義道路的樣子後重新回到集體主義。”2014年1月17日,弗朗西斯·福山說:“我認為,民主主義沒有代替方案。除了自由民主主義之外,我沒有發現近代化終點指向其他方向的證據。收入不平等是全球現象,這是全球化、尤其是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國家體製無關。……至今還沒有人有辦法解決技術發展帶來的不平等問題,任何政治體製都不太可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和‘是否是民主國家’沒有關係。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並非是否選擇民主主義道路,而是民主化的質量有多高。”

   最近,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國《外交》雙月刊9/10月號上發表的文章 America in Decay - the Sources of Political Dysfunction 衰敗的美利堅—政治製度失靈的根源》:細剖美國政治製度諸多流弊,分權製衡的傳統越來越嚴重和僵化。政黨分歧尖銳,分權體製越來越無法代表大多數人利益,而是給了利益集團和政治活動組織過度的話語權,未能體現美國主權公民的意誌。感歎改革無望、“死路一條”(No Way Out)。

   看看福山思想意識的顛倒顛。

   福山:美國政治製度的衰敗_ 深度分析_求是理論網

   福山新書稱不該按美國的樣子重塑世界 - 觀點專欄 - 參考消息

   弗朗西斯·福山:“曆史的終結推遲了”(4) - 觀點專欄 - 參考消息

   福山又悟了:中國正在挑戰西方發展模式_媒體批評_獨家網

   弗朗西斯·福山:美難以接受與中國平起平坐_參考消息

image from BloggingHeads.tv podcast衰敗的美利堅—政治製度失靈的根源 - 風蕭蕭 - Notebook of Frank

  朗西斯·福山 Francis ukuyama 生於1952年10月21日左側是 61歲照

 

BBC:福山如何看習近平修憲

2018年03月06日

 

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成名,源於蘇聯解體後的那本《曆史的終結》。那個年代,福山對世界的看法正如他的書名一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但世界的變化,也讓這位學術明星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在近期的學術作品和公開演講中,福山特別關注中國的政治發展。他認為,中國近期提出的修憲,廢除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限製“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不幸的消息”。

“自1978年以來,中國有過三次權力交接,這給了中國相較於非洲獨裁國家巨大的優勢,”他在近期接受BBC中文記者專訪時表示,“任期限製意味著在領導人死後的繼承問題上不會有太大的危機,對政策也是件好事。”

“但習近平已經將此拋棄,”福山說。他還表示,中國的這一決定,將成為全球其他威權政府的榜樣。“很不幸的,我們將看到許多國家退回到這種統治。”但福山也說,未來中國究竟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觀察。

習近平
中共中央建議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的限製,外界認為是為習近平長期執政鋪路。

以下是BBC中文記者對福山的采訪。

BBC中文:但也有一些觀察家說,正因為習近平尊重憲法,所以他才需要通過修改憲法,才能使他的目的合法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福山:我不認為習近平知道法治究竟是什麽。法治的概念是一個國家的行政者並不製定所有的規則。一部憲法的存在是讓一個獨立的司法當局告訴國家領導人什麽是他們不能做的。此次的憲法修改,意味著這一獨立司法機構在中國根本是不存在的;中國的憲法服從於中國共產黨,即最終聽命於習近平。習近平不會接受憲法對他的約束。因此,習的舉動證明,法治在中國並不存在。

BBC中文:你說這一舉動會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但你在過去幾年的作品中反複提到過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許多評論人士說,中產階級會給執政當局帶來挑戰。在你看來,這可能嗎?

福山:若習近平有反對派,我不認為會來自中國的中產階級。在我看來,習近平仍然十分受歡迎,中國的中產階級也需要穩定和經濟增長,他也基本做到了。所以我不認為1980年代韓國出現的情況會在中國重現。

但這一舉動真正威脅到的,是中國的政治精英們,常委中的其他成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經曆過文化大革命,他們也記得單個領導人有那麽大不受製約的權力(是什麽樣的)。他們當然也幫助了習近平成為這樣的領導人,但他們也是最受到威脅的。因此,在未來的幾個月和幾年中,我們需要非常細致地觀察中國的精英政治:這個階層中是否會有反對派。

BBC中文:那對世界的影響又是什麽呢?

福山:我們已經看到對民主的威脅正在全世界範圍內崛起。在柏林牆倒塌後,民主政府和法治的崛起。事實上,從柏林牆倒塌的前十年到2000年代中期,這一趨勢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快又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許多領導人正通過自己的權威來侵蝕約束他們權力的法律和立法。這在歐洲國家發生,最引人注意的包括匈牙利和波蘭。這種民粹主義也在特朗普執政的美國發生。

雖然中國並不是一個民主國家,但也有著一些相似性。習近平的反腐運動在普通中國人中十分受歡迎。他們並沒有法治,但改變了一些現有的規則,並且塑造了毛澤東後沒有過的個人崇拜。

“好皇帝”、“壞皇帝”

BBC中文:你會把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嗎?

福山:習和毛都反映了中國統治者的一個問題,即傳統上所說的“壞皇帝問題”。當國家有好的皇帝時,比如鄧小平是近代曆史上最好的一位“皇帝”,他在這個沒有檢查和平衡的製度中可以做十分好的事情,不用擔心法庭和媒體等的阻攔。

鄧小平的標語廣告
憲法有關中國國家領導人任期的規定是鄧小平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之一

但當“壞皇帝”在國家中出現時,國家就會麵臨問題。比如毛澤東是近代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壞皇帝”,他的兩場運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讓一代人受難,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就習近平而言,早期發出的信號並不容樂觀。他打壓異議人士和公民社會,他還創造了被稱為二十一世紀“集權主義”的社會信用體係,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監視大量人口。這對中國未來而言,會有很大的危險。

BBC中文:你說習近平和毛澤東有一樣的“壞皇帝”問題,但他在中國也有很多普通人的支持。況且,今天的中國公民和毛時代的中國公民似乎已經完全不同了。

福山:的確。但毛的合法性也是有群眾基礎的。我的意思不是習近平是另一個毛澤東,他並沒有開始另一場文革的跡象。我的意思是,一個不受控製的威權政體會是一個很大的危險和負擔。未來幾年,我們還得觀察獨裁是否加劇。

,
福山表示,近期的事件表明,中國的憲法毫無意義。

最後,曆史上大多數威權領導人在起初的5至10年、15年都會做許多積極的事情,但當他們的統治到了20、30年甚至更長,他們變老、迷戀權力,讓整個政治係統有更多的貪腐和衰變。這也就是為什麽,無論在民主還是非民主社會,設置任期限製是有用的。

BBC中文:就“政治衰變”而言,你曾在書中寫過,中國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官僚係統是高度自治的。這種情況現在要發生變化了嗎?

福山:這一直在變。在鄧小平和江澤民治下,他們試圖提高政府的地位(雖然政策控製權還在黨的手上),政府基於能力培養幹部。而習作為中共總書記想做的事情,是讓黨的權威貫穿到政府的各個層麵,削弱政府的自治能力。這對政府管理的質量並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任何事情都變得十分政治化,在嚴格的政治掌控之下。

BBC中文:你曾說過“中國未來改革的明顯途徑是更加堅持自己的憲法”。你認為,中國這樣改革的可能性還大嗎?

福山:近期的事件表明,中國的憲法毫無意義,對領導人的意誌完全沒有任何的限製。實施憲政的惟一途徑,就是上層精英也尊重憲法來互動。因為他們知道這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們也希望其他的領導人限製自己的權力。但我認為,中國正朝反方向行走。

(BBC)

——轉自明鏡網(2018-03-05)

中國人權雙周刊》第230期,2018年3月2日—3月15日

 

福山:曆史的終結推遲了,我們在實際上走錯了方向

 

2017-03-24 07:27:01

3月23日《參考消息》第10版

瑞士《新蘇黎世報》3月18日刊載了對弗朗西斯·福山的專訪,內容如下:

美國政治體係出現故障

記者問:福山先生,人類如今著迷於普京、埃爾多安、歐爾班或特朗普這樣的人物。這該如何解釋?

弗朗西斯·福山:我們最常聽到的對民主的抱怨包括,民主導致了虛弱的政府。這樣的政府喋喋不休,需要漫長的決策過程,不斷糾纏於反對意見,最終達成的妥協方案欠佳。我的確認為,美國的政治體係出現了故障,兩極分化,癱瘓,由特殊利益主導。對有實幹精神並且能做成事的政治家的渴望也由此產生。這導致普京這樣的人物大受歡迎。

問:這些政治家確實能滿足期望嗎?

從左至右,可能是下屆法國總統的勒龐、普京和特朗普。目前世界政壇有強硬派政府首腦回潮的趨勢

答:人們必須認識到,在接受優點的同時,也必須忍受缺點。民主國家存在強大的分權。如果一名政治家毫不關心行使權力的限度的話,分權就變得尤其重要。不過,解決行動力疲軟的辦法並不簡單在於選舉出一位強勢人物,而是應該建立相應的製度,使依法高效行事和達成適當妥協變得更加容易。美國現在的政治體係緩慢且複雜,我稱之為“否決製”,即通過否決施政。很多美國公民把對這種境況的不滿歸因於民主,因此他們選擇了特朗普。

美國道路與交通建設商協會(American Road & Transportation Builders Association)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60萬座橋梁中有近10%存在結構性缺陷。再加上福山所聲稱的美國“否決製”民主,特朗普“基建雄心”困難重重

問:從某種意義上說,否決製隻是過度的依法治國?

答:正是如此。美國在依法治國問題上做得完全過火了。比如要在加利福尼亞州修建一條公路,那麽理論上講4000萬公民對此擁有否決權。那可能最快需要15年時間才能動工。

問:您是否在說,自由民主製已經在美國失靈?

答:我認為還沒到這個程度。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人們討論的一個有趣問題是,三權分立製度有多強大。在我和我的很多同行看來,特朗普具備專製領導人的全部特征:藐視規則、不顧程序、攻擊製度。現在的問題在於,是他會破壞製度,還是製度強大到能限製住他。

民主政治趨勢出現轉向

問:您撰寫《曆史的終結》時,世界正處於民主政治看似不可阻擋的勝利前進中。但這一趨勢似乎出現了轉向。

答:是的。這一趨勢在2005年前後達到高潮,此後走向了另一方向。

問:沒落趨勢或許會因特朗普而加速。因為他是自伍德羅·威爾遜以來首位不將推動民主作為外交政策訴求的美國總統。

答:確實如此。特朗普既不談民主,也不談人權,而是隻談美國的私利。

問:特朗普的態度難道不是對美國——比如向阿富汗和伊拉克——出口民主失敗合情合理的反應嗎?

答:或許是如此。越戰後美國就已在回避這一領導訴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失利後,現在又出現了類似反應,即美國應隻專注於自身利益。不過人們也必須明白,美國人民實際上影響不了外交政策進程。如果像羅納德·裏根一樣的總統奮起高呼,為民主和自由而奮鬥很重要,是時候遏製蘇聯了。那麽美國人民也會追隨他。因此,當前的孤立主義反轉不會持久。

問:到目前為止,有一個關鍵詞尚未出現:金融危機。它也助推了民主危機?

答:人們確實依舊低估了這一事件對曆史進程的重要性。美國的銀行危機以及歐洲的債務危機是精英階層的傑作,也是失敗的政治決策帶來的後果。危機給普通公民造成嚴重傷害。而精英階層則在很大程度上全身而退。因此很多公民對精英圈子的怒火是可以理解的。

人類實際上走錯了方向

問:我們在對話中已經談了很多自由民主的問題、缺點和弱點。人們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印象,自由民主難以解決更大的難題。您是否有捍衛這一理念的話要說?

答:對比什葉派和遜尼派衝突不斷的中東,可以看到自由民主的巨大好處。土耳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所有這些國家都在為這場衝突煽風點火。它們支持相互實施炸彈襲擊的派別。這是歐洲在三十年戰爭(即1618年至1648年發生的戰爭,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全歐參與的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中出現過的極端畫麵。

福山把伊斯蘭世界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和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做了類比

人類萌生自由民主理念源於一個很簡單的認識:如果人類要認真對待宗教或認同問題,就必須找到一種和平解決衝突的框架。在今天這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因為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共同生活著出身各不相同的人們。隻有基於寬容思想、相互尊重和言論多樣性的製度能夠提供這種和平的均衡。也就是:自由民主製度。自由主義可為在多樣性中施政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曆史的終結》第一版封麵,本書是福山據自己80年代末的論文擴展而成

問:但曆史的終結還不會如此快地到來?

答:當初我寫下《曆史的終結》是要指出,我認為長期看,沒有哪個替代方案比自由民主製度更出色。曆史的終結推遲了,但目前這對很多人來說並非現實。我們現在實際上走錯了方向。但曆史的發展終將歸於自由民主形式。我依舊對此深信不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