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民濟德

微信公眾號
guanminjide
個人資料
正文

你在國家博物館錯過的文物(4)

(2019-02-14 21:09:22) 下一個

三國時的學者魚豢在他的《魏略》中說這世界上有三多,中國人多,大秦寶多,月氏馬多。快兩千年過去了,世界還是如此嗎。

這裏就專門介紹一下從西漢到南北朝時期的一些異域文物。從秦漢時期陳設出來,國博就有一部分展區介紹中外文化交流,不在C位主展廳,大體和主展區平行。

在已經發現的來自西方的工藝品中,產自羅馬,東羅馬和波斯薩珊的最多。而羅馬製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玻璃製品。世界上最早的玻璃殘片出土於伊拉克,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羅馬帝國時期,玻璃業十分繁榮,在希臘模製玻璃的基礎上先後發明了吹製法、刻花玻璃和套色玻璃,當時在全球玻璃的市場占有率很高。中國玻璃出現較晚。西方的玻璃多用蘇打做助熔劑,為鈉鈣玻璃,中國可能由於缺少蘇打資源,多是鉛鋇玻璃。

玻璃杯,東漢,1955年廣西貴縣出土

綠色玻璃杯係模壓成型,透明,外壁飾有兩道弦紋。為什麽出土在廣西,專家考證在西漢,中國就開通了南印度及斯裏蘭卡的航線。它的起點為今廣東徐聞和廣西合浦,船行大約五個月,抵達都元國;又船行大約四個月,抵達邑盧沒國;接著船行大約二十多天,抵達諶離國;由此步行十多天,可抵達夫甘都盧國。從夫甘都盧國船行大約二個多月,則抵達黃支國。在黃支國之南,有已不程國,這是當時中國船隊到達最遠的地方。黃支國是印度的康契普臘姆,已不程國即獅子國,也就是今天的斯裏蘭卡。

合浦在漢代十分繁榮,繁華到什麽程度,在合浦漢墓群的一些平民墓中,都可以發現當時十分珍貴的玻璃器物。

經過對廣西合浦等地出土的漢代玻璃器進行測試,大部分玻璃屬於高鉀低鎂玻璃,其成分與中原地區的鉛鋇玻璃不同,也與一般的羅馬鈉鈣玻璃成分有別。有專家認為應該是漢代合浦人已經從羅馬人那裏學會了燒製玻璃的技術,利用當地的材料,燒製出大量既不同於西方的洋玻璃,又有別於中原內地國產鉛鋇玻璃的鉀玻璃,並開始投放中外市場。

國博陳列的玻璃器物不多,這裏貼一兩件其他博物館的精品。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漢代玻璃藏品很值得一看,2017年總書記還專門參觀過。其中一件產自地中海地區的羅馬玻璃碗,據說目前全世界僅發現3件,一件在日本美秀博物館,一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還有一件就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網圖

在中國古代,工藝和技術的流傳如此脆弱,玻璃製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漢代百年間辛辛苦苦從國外引進消化吸收,最終建立起來的自己的玻璃產業在漢末的社會大動蕩中迅速消亡,到後來魏晉時期的很少有國產玻璃器發現,直到北魏,再次技術引進,在大同的北魏墓葬考古中發現了一些國產玻璃器。

大同市博物館藏的北魏藍玻璃小碗,可能是學習國外技術後自行燒製的。網圖

鎏金鑲嵌高足青銅杯,北朝 北魏,1970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北魏遺址出土

酒具,有強烈的希臘風格,鑲嵌的寶石大多脫落,通體的鎏金也不存。真正引人矚目的是這件青銅杯的造型和紋飾。注意器身的花紋裝飾,再看一下現存加州保羅蓋蒂博物館的巴克特裏亞酒杯,兩者的紋飾類似,學者稱之為“巴克特裏亞之花”。網圖

巴克特裏亞有學者考證是《漢書》裏的大夏。亞曆山大東征,後來在興都庫什山以北地區巴克特裏亞形成一個希臘人聚集中心,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希臘人後代建立了巴克特裏亞王國,曆史學家就幹脆稱為之“希臘—巴克特裏亞王朝”,這樣古希臘文化和原有的古波斯文化與古印度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該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

北魏遷都洛陽後,西域商人來中原的貿易劇增。北魏在洛陽特設了四夷館。《洛陽伽藍記》裏這時的洛陽,已是“自蔥嶺已西,至於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天下難得之貨,鹹悉在焉”。國博的陳設中,就有這樣一些當時的難得之貨。

網紋玻璃杯,北朝 北魏,1948年河北省景縣北魏封氏墓群出土

口沿內翻成圓唇,底部纏玻璃條成矮圈足,平底。腹部纏貼3條波紋作為裝飾,每條波紋有10個波峰,3條波紋互相銜接形成網目紋。類似紋飾的玻璃杯,曾多發現於黑海北岸5世紀的羅馬遺址,俄羅斯南部還出土過完整的波文高足杯。

鎏金銀胡瓶(複製品),北周,1983年寧夏固原李賢夫婦墓出土

這是複製品,在國博一個展櫃的角落,它的原件在寧夏固原博物館。別看黑乎乎的,它可是海內孤品,被國博和眾多的學者稱為域外奇珍。1996年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其為“國寶”。

原件 寧夏固原博物館的真館之寶 小小的固原博物館可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器腹呈小頭向上的卵形,高足修頸,嘴上原有蓋,已丟失。肩至腹部有一弧形把,把手的頂部有一深目高鼻戴帽的胡人像,把手兩端與器身連接處各飾一駱駝頭。環繞瓶的腹部捶出人物圖象,共6人,為男女相對的3組。銀瓶在其高圈足的底座下緣飾有一周突起的大粒聯珠紋。有學者考證這是厭噠國的製品,是世界範圍內僅見的孤例。

鎏金銀胡瓶腹部圖案展開圖

有很多學者研究這個瓶子,特別是這個圖案,國博采信了俄羅斯學者馬爾薩克的解讀,第一組人物是海倫回到丈夫墨涅拉俄斯身邊,第二組是帕裏斯手拿金蘋果麵對愛神阿芙羅狄蒂,第三組人物是帕裏斯劫持海倫。圖案上的人物處理已經非常東方化了,女性人物的形體塑造有了印度雕刻藝術的感覺。第二組帕裏斯手拿金蘋果,在文化傳播中走了樣,變成了兩個所謂的蘋果,看來當時工匠已經不太了解原來故事的內容,覺得給女神一個蘋果不夠意思,進行了自己的改造,改成了兩個。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隋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是真正不能錯過的文物。說好了介紹容易錯過的文物,可是我很喜歡這件文物,一定要說一下,算是食言而肥。

墓主人李靜9歲,上麵墓裏出鎏金銀胡瓶的李賢夫婦,就是李靜的曾祖父母。當時中國境內沒發現過青金石礦藏,而阿富汗的巴達克山是項鏈上這種青金石的主要產地。熊存瑞先生從多麵金鏈珠的焊接工藝、藍珠飾上的凹雕工藝、青金石和飾環狀珍珠邊寶珠垂飾等方麵進行了研究,認為其原產於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區。

項鏈由28個金質球形鏈珠組成,每個球形鏈珠其上又各嵌珍珠10顆。項鏈上端正中為圓形,內嵌深藍色垂珠,珠上凹刻一花角鹿圖案。花角鹿紋飾是粟特金銀器中的典型圖案。項鏈下端居中為一個大圓金飾,上鑲嵌一塊晶瑩的雞血石,在雞血石四周嵌有24顆珍珠,左右兩側各有一圓形金飾,上鑲嵌藍色珠飾,周緣亦各鑲嵌珍珠一周。雞血石下掛一心形金飾,上鑲嵌一塊長達3.1厘米,極為罕見的青金石。這個項鏈用國博的話說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精品。

唐代詩人李端,出了名的仕途坎坷,唐詩中就有所謂“李端終薄宦,賈島得高名”。那年經曆了安史之亂的李端,看胡人表演胡騰舞,忽然想到自己和大唐的命運,無限感慨,寫下了《胡騰兒》一詩,詩裏最後一句:“胡騰兒,胡騰兒,家鄉路斷知不知?” 那些胡人聽了,一定會慨然淚下吧。不過這都不重要了,無數的悲歡離合早已湮滅不稱,好在有這些文物,可以想見,當年的萬國九天,故時風華。

更多文物請關注 公眾號 guanminjid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