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民濟德

微信公眾號
guanminjide
個人資料
正文

家住雲沙中,草色一萬裏 (二)

(2018-12-03 20:19:02) 下一個

第三部分    南北麵官

題記: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契丹就開始南下蠶食中原,至遼太宗耶律德光,借著中原後唐政權內訌的機會,幫助反叛的石敬瑭滅唐建晉,從而取得了燕雲十六州。麵對新獲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統治者依據他們從唐朝學來的經驗,創造性的施行南北麵官、因俗而治的國策。這種靈活的統治方式,團結了統治區域內的各民族,為民族融合創造了條件。

銀鎏金蓮花紋捍腰, 淩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鎏金銀薄片製成。兩端低而中間高。底部平齊,上部連弧狀,呈山字形。聯珠紋一周區分內外。邊棱與聯珠紋中間分布如意雲紋,餘白處填補魚子紋。聯珠紋內中間是一朵盛開蓮花,蓮瓣錯落,蓮子可數。蓮花下部為一株芡實,以中心為軸,蓮花、荷葉左右對稱分布。根據葉茂台遼墓出土捍腰位置可知,捍腰是背部飾,前麵連接袍帶,係於腰部。

銀鎏金獨角獸紋腰帶具,淩源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雙扣雙鉈尾帶具。方形帶銙10件,大小相同。每個帶銙背後各有四個鉚釘,並用小圓片固定在皮帶上。

第四部分    華夷同風

 題記:遼代在製度安排和管理方麵多有創新和特點,不過,其在最根本的政治製度上——皇帝製度——與同時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雙方都是皇帝製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稱。根本製度的一致與趨同使得南北雙方在政治理想、社會價值、道德風尚等方麵表現出類似。遼代統治者對中原文化采取寬容及吸收的態度,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

首都博物館網圖

華夷同風一語也是出自前麵那位姿容端麗,為蕭氏首,能詩歌,會琵琶(形容詞真多)的蕭觀音,蕭妹妹的詩題。

越窯刻花宴樂人物執壺,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韓佚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葫蘆形鈕蓋, 蓋壁有二孔。花瓣形直口,瓜棱狀圓腹,矮圈足,直流,曲把。器底刻“永”字款識,有長條形支燒痕。薄胎致密,釉色青灰。劃花,蓋飾雲紋或羽紋,把與流飾花草紋,身兩麵飾四對人物坐飲圖。流雲、酒搏、果盤等雜置其間。這件越窯刻花宴樂人物執壺所飾細線劃花是越窯北宋早期常見的裝飾手法,而壺腹部所劃宴樂人物圖案則十分罕見。

越窯鸚鵡紋銀扣青瓷執壺, 內蒙古多倫縣小王力溝遼代墓出土
執壺蓋麵隆起,圓形鈕,母口。壺身為子口,短粗頸,廣肩,鼓腹,矮圈足;肩部有圓形長曲流;兩道扁圓泥條相合彎折成曲柄。蓋鈕部飾內卷菊花紋,蓋麵飾流雲紋,母口處飾葉瓣紋和半花紋。壺身頸部飾草葉紋,肩部飾流雲紋;腹部飾四組團窠鸚鵡紋,等距分布,兩兩相對,鸚鵡口銜折枝花草作展翅飛翔狀,團窠紋之間上下輔以雲紋。曲流兩側各以雙弦紋分隔,其間飾卷草紋。曲柄飾稷穗紋,與腹貼合處飾四瓣花紋。曲流口部以銀片包飾,上部焊接銀蓋,銀蓋恰與流口相扣,開合自如。灰白色瓷胎,胎質細密堅硬。通體施釉均勻,釉色明亮光潔。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通遼市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采用了銀襯多寶嵌技術(188顆寶石),盒內部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銀片,然後在銀片上或者銀片鏤空部位鑲嵌各種玉、寶石、鬆石、水晶組成精美的圖案,製作複雜,工藝精湛。銀襯多寶嵌是銀襯技術與多寶鑲嵌技術結合的工藝。銀襯是一種將銀片直接錘揲在漆胎外的工藝,起到固定、美觀的作用;多寶嵌即集玉石、象牙、玳瑁、雲母、金銀等寶物為一器的工藝。

通遼市吐爾基山遼墓的是陳國公主墓和耶律羽之墓以後又一次特別重大的遼代考古發現,是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它的發掘有點傳奇。當初下葬的時候,是壓根兒不想讓人發現的,連封土都沒有。

這是發掘前的吐爾基山遼墓,遼墓所在的位置是嵌在山體裏。

墓室在山腹中開鑿,再用石塊壘砌出甬道和墓道。兩壁抹白石灰,最後填石塊封死墓道。要不是開山采石,很難被發現。這種墓葬方式在遼墓中極為少見。這是清理出來的墓道和封門石。

銀鎏金冠 , 遼寧省淩源市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金冠結構複雜,由鏤雕鎏金銀片製成,魚鱗鏤孔。中間為圓拱形帽圈,周圍銀片裝飾。裝飾片上用銀絲綴卷雲步搖。步搖片分在正麵和兩側,每麵各九件,三層排列。冠頂中間有一立蓮花座,座上一隻鳳凰,芝冠長尾,張翅欲飛。冠中間兩片銀片,曲花邊,上鏨飛鶴紋,兩者中間立一人。正麵兩側伸出卷雲鏤空銀片,左右對稱。帽圈背後立置兩片銀片,尖拱形,後片中間鏨刻飛鳳紋,下部雲紋承托火焰紋,兩側為對稱鳳紋。

銀鎏金對鳳紋冠飾, 遼寧省淩源市小喇嘛溝遼墓出土
鎏金薄銀片製成。鏤空雙鳳相對,立於如意雲紋上。立鳳勾喙長頸,芝冠長鬃,翅振而尾卷,雙鳳之間為四重如意雲紋。下部橫梁中間鏨刻纏枝花葉,左右對稱,邊緣連珠,兩端為芝冠鳳首。

白釉黑彩梅瓶, 康平縣張家窯遼墓群

梅瓶為圓唇,小口,平折沿,短細頸,鼓肩,肩部以下斜向內收,圈足底。器身除底部外均施白釉,瓶體上用黑彩繪製圖案。圖案共有五隻動物,分別為梅花鹿、羊、兩條狗和兔子,鹿、羊、狗體型較大的四隻動物均勻分布在梅瓶的四個麵,兩隻狗位置相對,中間有鹿和羊相隔,形成狗逐鹿和狗攆羊的場景。兔子位於梅花鹿的下方。在動物上方和下方還繪有草葉紋圖案。圖案構成一幅草原上狩獵的場景,畫麵飽滿,生動傳神。

首都博物館網圖

黃釉鳳首瓶 敖漢旗四家子鎮解放屯墓出土

上文說過,雞冠壺、鳳首瓶和牛腿瓶被稱為契丹陶瓷三寶。這就是鳳首瓶。瓶為橘黃釉,紅褐胎,六瓣狀盤口,細頸,溜肩,斜長腹。頸部鳳首,鳳眼,眉,耳部貼塑,下部刻畫羽毛。

鴛鴦形三彩壺, 赤峰市鬆山區王家店遼墓出土
三彩鴛鴦壺說是1977 年原昭烏達盟文物站在赤峰市鬆山區征集的,三彩壺為淺褐色瓷胎,上覆一層化妝土,分施黃、白、綠三彩釉。整體造型為一隻鳧水鴛鴦。三彩施釉至腹與圈足結合部,彩釉鮮豔肥潤,施釉工藝精細周密。鴛鴦背上有花形壺口,壺口下部以弧形水波紋柄與鴛鴦尾部相接。鴛鴦喙部為流口。

遼三彩是承襲唐三彩傳統的一種低溫釉陶,又有創新和發展,通常用黃綠白三色組成明麗的色調,獨具契丹民族風格,唐三彩用作明器,而遼三彩多為實用器。

日本古瓷專家弓場紀知有句名言,叫以陶知政,從陶器與瓷器了解當時的政治及社會環境。陶瓷在晚唐和宋大發展的一個因素就是,從晚唐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錢幣的需求日益增加,為了滿足鑄錢的需求,當時的朝廷不斷禁止民間製作甚至使用銅器。五代時甚至出現匿銅不輸,‘五斤以上其罪死 ’,同時鼓勵‘以瓦代銅’,大大刺激了陶瓷生產,推動了陶瓷極盛於宋。

同樣,遼中葉以前三彩的作品少,到了遼聖宗執政後三彩器卻突然多了。在聖宗以前,貴族死後陪葬金銀器蔚然成風,致使國庫空虛,聖宗下令禁絕金銀器下葬。遼三彩成了替代品,底釉白色象征銀的本色,金色則是鎏金的意蘊,胎上仿金銀器花紋精雕細刻,形成銀地金花的金銀器效果。這個三彩鴛鴦壺上采用的模壓工藝,就是仿自金銀器的錘碟技術。遼三彩正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並形成了燒製產業鏈,成為十一世紀炙手可熱的陶瓷門類,而遠銷地中海沿岸國家。

鴛鴦形三彩壺是國家一級文物,是赤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首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講,這次來京參展,赤峰博物館的館長一同陪同,可是開展後,大多數觀眾對這個非金非銀,個頭不大的遼三彩鴛鴦壺視而不見,讓一邊的赤峰博物館的館長好生失望。

人首魔羯形壺, 赤峰市巴林右旗烏蘭套海蘇木出土
研墨時可以裝水、滴水的文房用具,通體白釉,壺前端為一少女頭像,眉目清秀,頭戴發髻,頸臂間有彩帶、花朵做貼飾,雙手捧一螭首短注;壺身呈魚形,尾鰭上翹,身刻細鱗片,腹兩側各附一欲展翅的飛翼,背中部有一蓮瓣形注口,頸部和尾鰭之間有一橋型提梁。這件水注將人及魚(龍)、鳥、螭等動物混合為一體,構思絕妙,在遼瓷中造型罕見,是遼瓷中的精品,是契丹文物的代表形象,出現在各種書刊中。

永清公主墓誌拓片,遼寧阜新市平安地鎮那汗土村宋家梁屯遼墓出土

遼代中期以後,契丹人已經自稱為炎黃子孫,“軒轅黃帝之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對遼文化了解甚少,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