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還算馬馬虎虎,給企業降稅繁榮了股市,但是卻增加了國債;和中國搞了個貿易戰,有理有節,加稅的幅度恰當,雙方達成協議,總體略占上風。特朗普和他的團隊這一次真的昏了頭,試圖通過關稅來解決美國的國債問題。納瓦羅這些老古董算盤打的響的很,一邊收關稅,一邊減少貿易逆差,一邊逼製造業回歸。看起來主意很好,如果他們看一下下麵的數字,特朗普應該明白自己的團隊有多麽愚蠢。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將美國帶向一個二流國家。
美國股市總市值超過60萬億美元,排前10名的公司的股票市值將近18萬億美元,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總市值:中國14萬億美元,日本7.2萬億美元,英國3.1萬億美元,法國3.1萬億美元,德國2.2萬億美元。
美國大公司創造巨額的財富,是通過全球化和科技創新得來的。穀歌公司和Nivida 引領人工智能,賺的盆滿缽滿,Nivida公司80%的人是百萬富翁,近一半的人淨資產超過1億美元,可是國家卻背負了巨額債務,財政收入的42%用於支付國債利息。
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巨額債務,完全是國內的稅收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巴菲特這些富豪都主動要求交稅,適當增加中高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才是解決美國債務有效公平的辦法。而且在克林頓總統主政期間,通過加稅財政預算出現了盈餘。
特朗普現在做的恰恰反其道而行,在國內大幅削減科研開支,關閉教育部,教育和科研正是美國科技創新引領世界的關健。對外加高關稅,各國的反製措施,必然損害美國跨國公司的利潤。雖然全球化使美國丟失了一些工作機會,但是美國目前的就業並沒問題。如果鞋子玩具這類低附加值產品如納瓦羅所願回歸美國,美國肯定已淪為二流國家了。而且中國產品的利潤已經很薄,擠不出來油水,還是美國消費者買單,惡化通貨膨漲。
關稅保護或者其他官方行動並不能提升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廣場協議後日本的汽車還是領先全球,美國汽車還是不如日本汽車,但是蘋果創新的iPod和iPhone卻擊敗了隨身聽。還是克林頓總統聰明,通過談判迫使豐田在美國建廠。特郎普瘋狂的稅收,迫使比亞迪在墨設廠,而波音卻流失大批訂單。本來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比亞迪也可以在美國建廠。
特朗普正確的做法除了加收中高收入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還應該讓跨國公司多賺點錢,政府才能多收稅。科技創新帶來的賺取高額利潤的時間是有限的,以光刻機和高端芯片為例,2納米幾乎是極限,如果采取限製措施,中國不得不自己研發,幾年後完全可以趕上。相反,不斷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質量,才能真正防止對手的掘起。幾年前特斯拉隻有加州一個工廠時,大批訂單排期好幾年,但是資金有限,還需要花錢建充電樁,馬斯克派人和我討論時,我建議他無論如何把擴建產能放第一位,產品供不應求的機會是很少的,擴大產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後,再通過降價消滅潛在的競爭對手。馬斯克聽取我的建議後,迅速建了上海工廠,抓住了新能源車的最佳時機,銷量大增,特斯拉市值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