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愛

與同仁分享人生感受,讓桑榆之年充滿陽光。
正文

天啟錄 序言 ; (一)河洛寫天意

(2017-03-29 15:11:25) 下一個

  

    天啟錄
                           
     天啟者謂何?
      戰國晚期稷下著名學者鄒衍,善“談天”,“盡談天事”,“迂大而宏辯”,被譽為“談天衍”。他還善“談地”,有“大九州說”,甚是驚世駭俗,其言:“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九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學者考證為“八”之誤),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稗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九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其談何其神妙,居然符合世界地理大勢的景況。其生活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那閉塞、科盲的年代,能大談“天道”、“地道”,且盡揭示出其隱秘。其時,處一國尚多不知,況於海外?更何況於渺茫、杳眇之世界?隻怕連“世界”這一籠統概念皆未聞,何至於荒誕狂想其概貌,乃至親身盡瞰一般!豈非咄咄怪事,神奇之至?百思難解,唯歸之於冥冥中萬能神明的開啟、昭示,蓋言曰“天啟”。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邶風。北門》)“天”者,是謂大德、大能無限之神靈,是掌管“天道”、“地道”、“人道”,全宇宙的主宰!“明明上天,照臨下土。”(《詩。小雅。小明》),“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易。大有》)“天祚明德,有所厎止。”(《左傳》)自古迄今,中華民族一直崇信、敬畏上天,雖經滄海桑田,時代變遷,感格之心、虔誠之意不減,故除歲新年大祭,四時八節紀念,遇喜慶感謝天,遭患難訴諸天,有願望禱告天,誠信天高聽卑,“天佑下民。”(《書。泰誓》)在人們觀念中,始終認為天能降災戾禍福,“澤沾地境,化充天宇。”(《宋書。樂誌二》)能賜天祿、天福、天命、天運,“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禽婁上》)以故,“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國語。周語上》)“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陰陽之逆順,矜衿業業,惟恐有違。”(《三國誌。魏誌。高堂隆傳》)〉
然則,這位大德大能、萬事萬物的天地真宰、宇宙真靈,究竟為何神明?在華夏這方聖土,自春秋戰國以下,儒道盛行,儒家稱天帝,《書。洪範》雲:“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詩。大雅。生民》亦雲:“以赫厥靈,天帝不寧。”;道家奉為天尊,最高貴的天神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通稱“玉帝”或“玉皇大帝”,他總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維和上、下)、死生(胎生、卵生、濕盛、花生)、六道(田、任、魔、地獄、畜牲和餓鬼)的一切禍福。迨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入主中國,遂也崇信佛主,亦稱天主。這“天帝”、“玉帝”、“天主”,究竟孰為崇高真神?或者宇宙中另有崇高的唯一真神?因為崇拜、敬畏,忌憚談論,不敢尋究,至使上千年來於慌恐、沉迷中盲目敬拜。以故,盡管虔誠之至,焚香頂禮,祭祀隆重,四時必行,年年照常,而苦難無盡,災禍頻仍,得不令人疑慮,所拜禱並非真正主宰宇宙大德大能的真靈!
  勿庸置疑,冥冥之中必有一主管整個宇宙萬象有序的升沉運轉、天地萬物正常的生存發展的真宰!這宇宙真宰必是創造天地、創造人類、創造萬物的真主,他有大德大能,是無限智慧、神明之靈;他大慈大悲,是崇高仁德、博愛之神。這真宰為誰?參天地覓萬宗,終於千古神奇的聖書《聖經》中獲得了明確的答案,這宇宙唯一的真宰真靈,就是上帝耶和華!《聖經》中既詳細記載了祂於“空虛混沌,淵麵黑暗”之際,創造了天地,創造了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及天地萬物崇高無尚的功業,也明確記載了祂差遣聖子救贖世人、身釘十字架的大慈大悲的聖德;祂自有永有,無比睿智、公允、正直、嚴明,無數的神跡確鑿說明上帝耶和華就是宇宙唯一的真宰,祂就是人類真正的天父!
 天父何等的大德大能啊!“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箴言》39),“因為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諸天借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借祂口中的氣而成。”(《詩篇》349.6);她的旨意行在天上,也行在地上,“耶和華從天上觀看,祂看見一切世人。”(《詩篇》3413),“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祂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義人的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便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詩篇》3515.17)。可悲啊,中華民族迷思已,遠離了天父,故而患難重重。
  或曰:汝安知中華民族也為上帝耶和華所造人的後裔,應為耶和華的子民?從華夏民族古老的傳說和遺風中尋覓到諸多朕兆,足以證明華夏族的祖先是亞當夏娃的後裔遊離東徙的一支。姑舉幾例以明之。“盤古開天地”之說,何與《聖經》中描述上帝耶和華創造天地的情形大同小異?在蠻荒時代何得有如此神奇離異開天地之遐想!無非是其時的原始祖先聞先人傳頌上帝創造天地的故事,好奇而相互傳揚罷了。盤古或為“耶穌”的音轉,耶穌與耶和華實乃一體也。“女媧造人”之說,實乃稱頌人類的母親夏娃造人。把上帝造人訛誤為夏娃造人,且於流傳中將夏娃音轉為女媧。漢字中指事字“船”更有意思,“一舟八口”,難道不是指“諾亞方舟存活了八口人”,以誌紀念諾亞方舟之事。古時有祀風尚,《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台,祭天也。”謂把玉帛、犧牲置於積柴之上,焚之升煙以祭天。這不就是《聖經》中所言的“燔祭”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在在都顯示了生活在赤縣神州的原始人實乃東徙的上帝耶和華的子民。其後,繁衍為華夏民族,爾後又與其他東來各族融合,而為泱泱之中華民族。
 可歎中華民族遠離了天父,後裔更迷失乃至背逆了天父。然而,天父並不因遠離,陌生而悖逆,遺棄中華民族,而是數千年來始終眷顧著中華民族,“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示錄》--4)。 “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言》2027),“祂喜愛仁義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詩篇》345)。自古迄今,上帝耶和華在中華大地,彰顯了多少神跡,布施了多少慈愛!這裏摭拾些須片段,編輯為十篇匯集成冊,名曰《天啟錄》,奉獻虔誠求信、敬拜真主者,以進一步認識真主的大德大能、大慈大悲。
  回歸天父膝下,信靠天父的人,有福了。確如耶穌基督“山上寶訓”教導的:“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為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國的賞賜是大的。”(《馬太福音》53--11
 
                                   
     《易。係辭上傳》:“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乃言“河圖”和“洛書”是天神的畫圖,天神的言語,是天神的啟示,聖人從中穎悟、理解了天意,遵照天意治理天下。這也正如《聖經》記載:“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中華民族號為“龍的傳人”,因為始祖伏羲就是真龍。據記載,始祖伏羲乃“龍身人首”,威儀非凡,長發披肩,頭紮銀角,身披鹿皮,體高臂長,青麵隆準;高顴深目,炯炯深邃,好一副威武的青龍形象,實乃青龍轉世。
  伏羲氏為華夏人文始祖,是太古三皇(天皇、人皇、地皇)中的天皇。亦稱宓羲、庖犧或羲皇等。中華民族尊稱他為“龍祖”。
 相傳,伏羲氏的母親華胥氏遊雷澤,見巨人足跡而奇之,遂履而行,因孕,懷胎十二載方誕。生成紀,胎甚巨,蛇身人首,金光護體;其時,驚雷陣陣,大雨滂沱。其日為陰曆三月十八,俗謂“龍抬頭”,故中原人有於次日祭祖風俗。
  起初,伏羲與女媧兄妹流落昆侖山,天荒地老,渺無人煙,孤苦伶仃,二人相依為命。為了繁衍子嗣,二人商議結為夫妻,祈天恩許,特攏兩堆篝火,同跪地祝禱,曰:“上天如若不讓人類絕跡,若要我兄妹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火的煙聚攏糾合為一股;若不允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火的煙遠遠分離!”剛祝畢,兩股濃煙團團絞結為一股升騰。於是,兄妹結合,生有四子,長曰青幹,次曰朱四單,三曰白大楠,四曰墨幹。
 後伏羲氏帶領族人東徙到渭水流域,沿途把四處遊離、散亂求生孑遺的人們聚集為一個大部落,讓四子分頭帶領人們向四方漁獵覓食。伏羲既為部落首領,諸事繁雜,年歲又高,他還忙中抽閑、撥冗騰身教眾人春采野菜,夏出漁獵,秋摘果實,冬修梭標;他還用蓍草為人們占卜吉凶禍福,命運否泰。人們尊稱他為“羲皇”或“皇羲”。皇,大也。
  在那遠古蠻荒年代,不僅饑饉遍地,且災禍不斷。天有狂風驟雨雷電,地有山洪野火炎寒;狩獵每為野獸傷害,捕魚常因急流陷溺;疾病疫癘時或發生,暴病身亡常接踵而至。羲皇與部眾同曆患難,共擔憂傷,他日日憂心如焚,常年累月“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易。係辭上》),尋求解決苦難的辦法、改變現狀的途徑。羲皇為考察山川地理形勢,地貌物產,他沿渭水之濱東行,斬荊劈棘,餐風露宿;攀高岡,涉深澗,顛連頓踣,曆盡勞苦艱險。他雖耄耋年邁,卻懷著熾熱的胞與之情、強烈的兼覆之誌,剛強地迤邐前行。衣衫襤褸,手足胼胝,全然不顧;九死一生,在所不惜。他厚德載物,義高薄雲,感天動地。天聽四達,天鑒昭遠;天祚明德,以赫厥靈。《聖經》明言:“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於是,天降異象,賜禎祥,以彰顯“丕天之大律”(《漢書。郊祀誌下》)。當羲皇行到渭水與黃河交匯處,他登上高阜俯瞰兩水相激、澎湃回蕩、波濤洶湧的景象,驀見一神獸從驚濤駭浪中躍出,龍背馬身,生有雙翼,體高丈許,身披龍鱗,人驚呼“龍馬”,天現祥瑞。“龍馬”背負神奇的赤色圖點,淩波踏浪,由黃河入圖河(今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送莊境內),昂首佇立於羲皇麵前。羲皇審視那些圖點構成神秘的圖案,知是天神的畫圖,寓天意,是天神的言語。於是,他急忙把那圖案仔仔細細描畫下來,方畢,那“龍馬”長鳴一聲,騰空而去,倏忽不見。羲皇立即跪地對天長禱。
 “龍馬負圖”之“圖”,即世所稱“太極圖”,亦稱“先天八卦”,蓋謂上天所賜也。世簡稱“八卦”。漢代大儒孔安國《尚書。洪範》雲:“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掛,謂之河圖,及典謨皆為曆代傳寶之。”當時,羲皇得“太極圖”,無限感戴天賜神物的洪恩,“以天行托於地行”,敬虔上天的同時,恭謹探索上天啟示的奧秘,諄諄體察上天深厚的旨意,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焚膏以繼晷,孜孜不倦,苦苦以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當他以長線(—陽爻)、短線(--陰爻)取代那些圖點畫成八卦時,心地豁然開朗,原來八卦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乃分別是指示天(乾掛)、地(坤掛)、水(坎掛)、火(離掛)、山(艮掛)、澤(兌掛)、風(巽掛)、雷(震掛)八種事物,在天為象,在地為形,從而演化出自然、社會萬事萬物之理。感而通天下之故,羲皇從八掛神秘圖像領悟到結繩織網的訣竅,遂廣泛教民結繩織網,以佃以漁,從此,狩獵可避免為獸傷害,捕魚可減少溺水危險;而且漁獵收獲豐盛,可以溫飽。這項重大的技術創新讓人獲益非淺,人民對他感激、稱頌無盡,都尊稱他“皇羲”或“羲皇”。他神智既開,遂從八卦符號穎悟到以“符號記事”,比“結繩記事”簡明而易記,於是廢除“結繩記事”,推廣“符號記事”,民以為大便,皆視其為“智聖”。此乃象形文字之起源,以故,曆來尊稱羲皇為中華民族文明之始祖。羲皇還從八卦演化、陰陽變幻,“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易。係辭上》),既預測天氣風雨陰晴,亦預測人事吉凶禍福,人們視其為神人。他開預測學之先河,為道家五行說之鼻祖。羲皇還從八卦指事的八種物質相生相克推演中,深知“火”的功能,便把它用到炙烤熟食,避免了因“茹毛飲血”引起的疾病疫癘、暴病身亡的屢屢悲劇發生,從此開始了庖廚養生之事。群眾對他感恩戴德,敬稱他為“庖犧皇”。
 後世,周文王姬昌被暴君殷紂王拘囚於牖裏(在今河南湯陰北),潛心研究八卦,得靈光照耀,推演為六十掛,並撰係辭,基本成就了千古奇書《周易》。而《周易》始祖乃伏羲氏。
 《國語。周語上》雲:“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羲皇為古先王中至崇至高者,他是“仁聖”、“德聖”、“智聖”、“哲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崇信上天,敬祗上帝,民胞物與,純正忠貞,終始如一。天降祥瑞,神賜景福。《聖經。箴言》雲:“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 《詩篇》亦雲:“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
           羲皇配得榮耀、尊貴、頌讚,配得上帝耶和華賞賜的冠冕。羲皇為中華民族之始祖,中華民族千秋萬世,崇祀不絕,敬虔嗣徽。
 
                                                          
       唐堯時,天下發生洪水。《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環山襄陵,浩浩滔天。”漢代學者劉歆《山海經序》亦言:“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洪水之大,田野、村落全被淹沒,人們被圍困在山嶺、高岡之上,整個中原大地成了汪洋澤國。堯帝委派崇山部落首領鯀總領治理洪水、營救災民的重任。鯀不識水性,一味采用“堙”的辦法,“堤工障水”,勞民傷財無算,洪水潰堤泛濫;作“三仞之城”救民,多為水湮城坍傷民眾多。九年洪水未治,反耗財無計,傷民近萬。時舜主政,對鯀敗壞治水十分動怒,遂將鯀放逐羽山而誅之。
      舜選治水之人,四嶽共推鯀子禹,言:“禹雖為鯀子,而其德行、才能、毅力都遠勝於鯀,且為人虛己待人,禮賢下士,又能吃苦耐勞,讓他執掌治水必能成功。”舜遂重用禹。
      禹,姓姒,名文命,黃帝玄孫。他雖鯀子,對鯀硬性治水“硬堵”、“”硬截”的一套甚是反對,他力主應用“疏導”之法。因此,舜帝問他治水方略時,他胸有成竹地回答:“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又言,“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讓水暢流。”舜非常讚同他的治水思想。
       禹為成功地完成“疏導”的理想,在與塗山氏女嬌完婚的第四日,便毅然決然踏上征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四方萬裏大考察。他左手拿準繩,右手拿規矩,跋山涉水,觀山川走勢,測水流深淺;遇災民就讓隨從的伯益把口糧和捕獲的鳥獸魚蝦送給他們分食,見到平地就讓後稷率民開田播種、挖塘養殖;還在居民地區發展貿易活動,互通有無,鼓勵民眾自救;到邦國協助諸侯治理,出謀獻猷。他民瘼在抱,洪水憂懷,日日顛躓頓踣,月月餐風露宿,常年奔波於荒山野嶺、河汊湖泊地帶,手足胼胝,骨瘦如柴,他依然不折不撓,心剛誌堅。他始終牢記父親失敗的慘痛教訓,父親就是怠惰成性,玩忽職守;就是心地偏狹,隻顧家門;桀驁頑梗,剛愎自用,以致貽誤蒼生,罪不可逭!他為此朝夕惕厲,以“人溺己溺”之心,對天發下宏願,信誓旦旦道:“洪水不息,民生不安,誓不踏進家門半步!”後去龍門山考察,路過家門,正值妻子塗山氏生子,已聞院內嬰兒呱呱啼聲,他的心一陣劇跳,怔忡一下,急策馬疾去。
       《三國誌。魏誌。高堂隆傳》:“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陰陽之逆順,矜矜業業,惟恐有違。”禹就是這樣“畏上天之明命”,“矜矜業業,惟恐有違。”他一心為平治洪水、一心為黎庶、公而廢私的事跡,在各部落民眾中廣泛傳頌,人們都尊稱他為“大禹”。《書。泰誓》言:“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聖經。箴言》亦言:“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上天明鑒,完全看到他的純正心誌,凜然義舉,遂嘉其行,賜以禎瑞。當大禹從龍門山南巡,行至洛陽西洛寧縣境洛河邊時,忽見河底光芒四射,接著騰起一大團水霧,隨之浮出一大靈龜,背負洛書以獻。此洛書,即世傳《洪範九疇》。《易。係辭上》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大禹遂依玄秘的《洪範九疇》治理天下河流。
       “導河積石,至於龍門。”(《書。禹貢》),為龍門山所阻。大禹從《洪範九疇》中領悟到神的啟示,率眾工匠仿照闕門形狀鑿開八十步寬的山口,讓河水洶湧奔瀉而下。人們觀這神奇工程,都不由異口同聲驚呼大禹為“神禹”,稱那闕形山口為“禹門”。今俗稱“龍門”,兩岸峭壁對峙,急湍在狹道中激蕩奔湧,連魚都難逆流而上,故有“鯉魚躍龍門”之說。
       長江為南方水係之主流,常因三峽泄洪不暢釀成重大水患。三峽以巫峽最凶險,道狹而曲折,是釀禍之源。它就是那“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峽穀,可想見峭壁聳天,深澗中白浪翻騰、咆哮,在狹隘的水道中瘋狂掙紮。當年大禹遵照天神的啟示來疏導這巫峽,他望著曲折蜿蜒、遙遙無盡的滔天白浪,一時驚駭的瞠目結舌,愁苦、焦慮地仰天大呼:“奈何!奈何!!”他絕望的伏地而哭。是哀痛過久,或疲勞之極,竟沉沉睡去,夢中見巨人以天火燒巍峨大山,“轟”聲巨響,將其驚醒。——原來神啟示他以“烈火炸山”,他遂招集眾人伐木、鑿洞,將阻攔河水的山石炸裂、劈直,以拓寬水路。他又率眾鏟暗礁、鑿險灘,清除水道障礙。他白日下水挖石、背石,夜晚臥山坡草地將息;日日櫛風沐雨,年年水中苦作,荷巨負重,以至身病腿殘,所幸八百裏的巫峽終於暢通無阻、“千裏江陵一日還”了。
       隨後,禹按《洪範九疇》所預示,將南北各地的洪水分別引入九條河流,再分別匯流於江、淮、河、濟四大河,從而導入大海。他又按“九疇”,將赤縣神州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開中國行政區劃分之先河。誠如《漢書。五行誌上》記載:“天興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 “九類常道”,謂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可謂“忠耿篤,心誌永”,故大功告成,垂譽萬祀。後世譽為“神禹”,其乃天命治理洪水,拯救華夏族裔,《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陳注雲:“當堯之時,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麵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出龜書,是為洪範。”顯見,禹治水乃為天命,天命所歸,故舜殛鯀而用其子禹,天降神物“洛出書”,遂令他建不世之功。禹不敢貪天之功,敬畏天命,瞿瞿恭謹,畢生恪遵天下為先,奉公克己;民胞物與,同民休戚;誌慮忠純,嚴明公允;聞善則喜,謙光自抑;“思日孜孜”,勤勞國事。功德遠播,天下歸心。虞舜禪讓,遂開夏世六百餘春秋。讚曰:煌煌夏祖,韶德高崇;華夏歆沐,天地傳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