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式援助》《不人道殺害》
聲明的簽署者包括英國及其他27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和瑞士。
過去周末有超過100名巴勒斯坦人在等待食物時遭以色列開火射殺,另有19人因營養不良而死亡。
“加沙平民的苦難已達到新高。以色列政府的援助發放模式極具危險性,助長不穩定,並剝奪加沙人民的人性尊嚴。”
“我們譴責滴水式援助,以及對試圖滿足基本需求如水和食物的平民(包括兒童)進行不人道的殺害。令人震驚的是,已有超過800名巴勒斯坦人在尋求援助時遭到殺害。”
加沙正在發生一連串“恐怖事件”,其中包括空襲造成“絕望、飢餓的兒童”死亡。
轉載新聞:《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5-07-22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加沙南部納賽爾醫院的醫護人員表示,阿拉納賈爾三個月大的兒子葉海亞因營養不良而死亡
英國與其他27個國家呼籲立即結束加沙戰爭,並表示當地平民的苦難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些國家在一份聯合聲明指出,以色列的援助發放模式極具危險性,並譴責所謂的“滴水式援助”以及“不人道地殺害”尋求援助加薩平民的行為。
由哈馬斯掌控的加沙衛生部表示,過去周末有超過100名巴勒斯坦人在等待食物時遭以色列開火射殺,另有19人因營養不良而死亡。
以色列外交部則駁斥這份聲明,稱其“脫離現實,並向哈馬斯傳遞了錯誤訊息”。
該部門指責哈馬斯這個武裝組織散播謊言、破壞援助分發,而不是同意新的停火與人質釋放協議。
在過去21個月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期間,國際間已發表多項聲明譴責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爲,但這份聲明因其坦率而格外引人注目。
聲明的簽署者包括英國及其他27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和瑞士。
聲明開頭即宣稱:“加沙戰爭必須立即結束。”
該聲明接著警告說:“加沙平民的苦難已達到新高。以色列政府的援助發放模式極具危險性,助長不穩定,並剝奪加沙人民的人性尊嚴。”
“我們譴責滴水式援助,以及對試圖滿足基本需求如水和食物的平民(包括兒童)進行不人道的殺害。令人震驚的是,已有超過800名巴勒斯坦人在尋求援助時遭到殺害。”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隨後在下議院表示,加沙正在發生一連串“恐怖事件”,其中包括空襲造成“絕望、飢餓的兒童”死亡。
拉米宣布今年將額外提供4,000萬英鎊的人道援助給加沙,並表示自己“堅定支持以色列的安全與其生存權”,但也批評以色列政府的行動“對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並削弱其長期安全”。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的發言人表示,他對加沙日益惡化的人道狀況感到“震驚”,並指出“維持人們生存的最後生命線正在崩潰”。
發言人說:“以色列有義務以其一切可用手段,允許並促進聯合國提供的人道援助。”
自5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報導指出巴勒斯坦人在等待食物時遭到殺害。當時以色列部分放寬了對加沙為期11周的全麵援助封鎖,並與美國合作,協助建立由“加沙人道基金會”(GHF)運作的新援助係統,以繞過原由聯合國監督的機製。
以色列表示,“加沙人道基金會”係統由美國私人保安承包商在以軍控製區內分發食物包裹,能防止援助物資被哈馬斯竊取。
但聯合國及其合作夥伴拒絕配合該係統,認為其不安全,且違反人道原則中的“公正性、中立性與獨立性”。
上周二,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表示,自“加沙人道基金會”的援助點八周前開始運作以來,已記錄到674起在其周邊地區的死亡事件,另有201人死於聯合國及其他援助車隊的路線上。
根據加沙衛生部的說法,上周六又有39人在汗尤尼斯及鄰近的拉法兩個“加沙人道基金會”援助點附近被殺。以色列軍方表示,部隊在援助點開放前對“可疑人士”發出警告射擊,以防其接近。
而在周日,衛生部表示有67人在北加沙一處聯合國援助車隊的過境點附近湧向車輛時被殺。以軍則稱部隊向人群發出警告射擊,以“排除即時威脅”,並對死亡人數提出質疑。
事件發生後,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加沙的飢餓危機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絕望程度”。
該聯合國機構表示:“人們正在因缺乏人道援助而死亡。營養不良情況急劇上升,目前有9萬名婦女與兒童急需治療。”
加沙由哈馬斯掌控的衛生部周一表示,自周六以來已有19人因營養不良死亡,並警告未來數日可能出現“大規模死亡”。
代爾巴拉的阿克薩醫院發言人哈立勒·達克蘭醫生(Dr Khalil al-Daqran)告訴BBC:“醫院已無法為病人或員工提供食物,許多人因極度飢餓而無法繼續工作。”
他補充說:“醫院甚至無法為飢餓的兒童提供一瓶牛奶,因為市麵上的嬰兒奶粉已經完全耗盡。”
居民也表示,由於食物短缺,市場已經關閉。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伊瑪德丁(Mohammad Emad al-Din)的理發師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告訴BBC:“我的孩子整晚因飢餓而哭泣。他們過去三天隻吃了一小盤扁豆。沒有麵包。一公斤麵粉在一周前的價格是80美元。”
這些國家發表的聲明也指出,以色列提出將加沙地區全部210萬人口遷移至南部拉法地區所謂“人道城市”的計劃是不可接受的,並強調“永久性強迫遷徙違反國際人道法”。
他們呼籲以色列、哈馬斯及國際社會“立即、無條件且永久地停火,以結束這場可怕的衝突”。
聲明還警告,他們“準備采取進一步行動,以支持立即停火及通往安全與和平的政治途徑”。
許多人認為這是在暗示可能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存在,盡管已有許多國家這麽做,但包括英國與法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尚未承認。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奧倫·馬莫爾斯坦(Oren Marmorstein)則駁斥了這些批評。
他表示:“所有聲明與指控都應針對唯一阻礙人質釋放與停火協議的責任方——哈馬斯。是哈馬斯發動了這場戰爭,並持續延長衝突。”
他補充說:“哈馬斯不願同意停火,反而忙於發動抹黑以色列的宣傳戰,同時蓄意製造摩擦,傷害前來領取人道援助的平民。”
以色列軍方本月稍早表示,承認在援助分發過程中確實發生過平民受害事件,並正努力“盡可能減少平民與以軍之間的潛在摩擦”。
負責協調援助的以色列軍事機構Cogat也在周一表示,以色列“依據國際法行事,並正與國際組織合作,推動人道援助進入加薩”。
與此同時,“加沙人道基金會”發言人查平·費伊(Chapin Fay)呼籲聯合國機構加入其援助行動,並指責聯合國“停止運作”,未能在加沙各地分發物資。
他向記者表示,他曾前往邊境口岸,親眼看到援助物資因聯合國機構拒絕分發而“腐爛”。
以色列外交部周日表示,有700輛援助卡車的物資正等待聯合國從口岸提取。
聯合國則表示,由於持續的戰鬥、以色列對人道行動的限製,以及燃料短缺,導致其難以提取與分發援助物資。
以色列軍方是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南部以色列發動攻擊後展開加沙軍事行動。該次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另有251人遭綁架。
根據加沙衛生部的統計,自那時起,加沙已有至少59,029人喪生。
道德的起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是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道》是人對於世界的看法,可以說是一種世界觀的範疇。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麵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範的心理意識,同時也是一種基於個人的道德哲學或價值體係引發情感和理性聯想的一種認知過程。一個重要、必須提到的事情是:沒有一個專門致力於研究道德認知的認知學院,對於道德認知的貢獻來自於將一般認知領域對道德行為科學以及了解道德運作、改進道德行為研究的努力。個人會根據個人身分認同在對內團體或外團體時而使用不同的道德規則。內團體指的是個人及他認為屬於同一群體的人,外團體是指個人認為非屬內團體的群體。這種差別待遇可能會導致對內群體的意外合作以及對外團體的非理性敵意。
道德保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健康與秩序。公德可以確保家族血緣外人類族群的信任,從而共同協作創造更多生產產品。但是當生產能力和生產關係發生變化,或者某種產品確保了道德原本需要保護的秩序,道德體係就會發生變化。如避孕套的發明,確保了生育的計劃性。致使近100年來人類的婚姻道德觀同時發生變化。在男女平等的時代,女人較以前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平等權利,但也帶來更多的道德爭議,如婚前性行為、墮胎、人工受孕等爭議,人權和道德問題一直是社會議題。在生產能力低下的地區或年代,浪費是一種不可容忍的不道德行為。但是在產品過剩的時期,浪費所產生的道德問題就相對小很多。
經過漫長的演化,一部分穩定的道德條款成為了法律,一部分道德觀進入了宗教的範疇。在有些地區和某些時期,道德、法律和宗教是無法分開的。如:伊斯蘭教法控製的地區和時期,伊斯蘭教義本身就是文字化的道德體係。這種道德體係在農業生產力及其不發達的地區(中東、北非和西亞)有效的保證了族群的健康發展。但是進入現代文明後,這些教義就和現代文明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所以在西方社會中的道德,未必在另一些生產力不發達的文明中適用。反之亦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恒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群體道德常從共同的信仰概念發展而來,並且經常被編纂成文化或社區內的行為規範。各種行為在規範中被定義成道德或不道德的行為,選擇道德行為的個人通常被認為擁有“道德”,而沉溺於不道德行為的人可能會被貼上道德墮落或道德淪喪的標簽。一個群體的續存可能取決於群體普遍對道德準則的遵守。
“一切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自由都應該受到保護。”是一種自由主義者的道德觀,以及其檢驗一切道德規範的標準。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可能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役性道德。換句話說,隻要是沒有傷害到其他人、沒有侵犯他人自由利益的行為都不應該被認定是不道德的、邪惡與可恥的,且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幹涉或輿論譴責。自由主義者通常可能認為:禁止同性戀、禁止乞討、歧視性工作者等行為都是社會多數暴力對弱勢群體的道德性迫害,由於這些人並沒有侵犯他人的利益、沒有傷害他人,因此任何人都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去幹涉這些行為。
道德淪喪的造成:這裏是指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社會製度下的道德觀的形成之後,於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後複辟資本主義私有化使中國人民在道德觀上的淪喪或是墮落。"道德淪喪或是墮落"完全是由於資本主義的過度私有化的市場經濟造成的,或高度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造成的。如果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當時沒有去搞完全的,初級的,原始的資本主義。沒有把公共事業,如教育,醫療,住房私有化美其名曰產業化,那麽今天的社會也許會更健康些。
道德的淪喪或是墮落跟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讓少數人先富“,“一切向錢看“,“全民經商唯利是圖“等的私有化教育有很大關係,連教育都唯利是圖了,那麽教出來的人當然不能畫虎也是類貓了。醫療沒有產業化,醫院也不會唯利是圖,也就沒有天價的醫療費。改革開放後那麽多的唯利是圖的例子也就不會發生了。這些案例可以說是打開了新中國道德滑坡淪喪或是墮落的防護堤。
市場經濟是原始的經濟,是競爭性的經濟。一定的競爭有助於社會發展。過度的完全自由化的市場經濟,一切向錢看,則產生很多反作用,如道德滑坡,兩級分化,官吏腐敗,社會動亂等。一切向錢看,必然是有錢的,才有人做。不關自己事的,沒人管。照此發展,以後連國事也沒人要關心的。
一個國家如果隻有國家機器(部隊,公檢法等)是姓公,而其它的公共事業教育,醫療,交通,水電等不姓公,那麽這個國家就不是全民的國家,而是帝王,官僚的私有化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跟舊社會的中國封建的資本的性質也就沒什麽不同了。
當今的中國,要扭轉道德缺失的局麵,唯有重新檢討公共事業的私有化,市場化。重新回到國有化,才有道德的後盾。
馬克思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非人的、剝削、奴役、依附、殘酷、見利忘義、腐敗、賣淫、金錢關係、私利、苦難、非自願的”等許多道德問題,自由競爭資本主義使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激增,處於富裕、貧窮兩極的人都缺乏道德自製力,富人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窮人則為生計所困、缺乏遵守道德的內在動力,這兩部分人都成為物質至上主義道德觀的擁躉。典型的例子是毒牛奶事件。這在走資派特色中國和世界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都存在。農場的奶農和黑心的中間商人以及銷售商人為了滿足旺盛的牛奶市場需求,形成了毒牛奶的產、供、銷利益鏈條。他們把奶牛固定四肢圈養催乳,導致許多牛遍體潰爛、渾身是病,但是這些病牛產的奶仍被供應市場。
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滑坡特征是以追求享樂、縱欲、浮華為特征的消費社會轉型,金錢崇拜、商品崇拜成為其主流道德。鼓勵人們處於極度的玩世不恭、貪婪以及盲目追求享樂的階段。這一時期的社會道德問題突出表現為:在社會教育領域,倫理道德教育受到嚴重忽視,人生責任教育被個人健康管理教育所替代;在個人生活領域,滿足生理欲望成為首要道德觀念,酗酒、暴力、無節製消費、婚外性泛濫等現象紛紛出現。在個體家庭領域,由於沒有財力支付高昂的離婚訴訟費用,非正常分居和家庭暴力現象激增。
與經濟快速發展極不協調的是,社會到處充斥著追求聲色物欲的價值觀,以禁欲自律為特征的傳統道德瀕臨瓦解。受絕對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社會的道德狀況呈現急劇滑坡,離婚率增長了,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增長了,非婚生育增加了,青少年自殺率陡升,暴力犯罪增長了。嬉皮士、性解放、攻擊政府、散布謠言、吸毒、犯罪等社會醜陋現象激增,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媒體報道以社會暴力、性、明星軼事等低俗內容為主,由於將名人的緋聞豔事曝光於眾,成為賺錢的工具。醜聞業甚至登堂入室,成為新聞業的一個主要分支。這類低俗媒體最大限度地迎合民眾的獵奇心和低級趣味,完全喪失公共道德責任,助長了社會庸俗媚俗的風氣。
今天,在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下,社會正在經曆又一次顯著的道德危機。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停滯不前,民眾的就業、家庭財富、退休養老、社會福利等均受其影響。這種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到大眾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從父母對子女不進行美德教育,到夫妻之間離婚、婚外性比例節節升高;從社會精英的不誠信,到行業領袖的犯罪率不斷攀升。實際上,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金融騙局醜聞展,曾經占據道德信譽製高點的行業精英們為了自己的貪欲,製造了許多騙局、虛假帳與銷毀審計資料等震驚世界的道德危機事件。
社會上的墮胎、同性戀、貧富懸殊、環境汙染、核擴散、槍支泛濫、“先發製人”的戰爭等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的嚴重道德弊病。正直、誠實、守信、勤奮、節儉、同情心、易於滿足、無私助人等傳統美德卻不願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將之付諸履行。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道德信念與道德實踐的背離現象。資本主義私有製和貧富分化加劇,是資本社會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處於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鏈條上消費環節的民眾,深受消費主義思想的浸染,其超出支付能力的信貸消費產生的大量個人或家庭債務直接釀成了經濟次貸危機、社會道德危機。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泛濫,道德內生力量缺失是資本社會中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重要原因。自由資本主義奉行個人利益至上的標準,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由此而產生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片麵強調,每個人應該有權利追求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隻存在自願的平等交換關係。這種道德觀使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道德屬於私人事務,不需要政府幹涉。從而,道德日益成為獨屬於個人內心世界的東西,於是,關於什麽行為是道德的、什麽是善行、什麽是惡行這類問題在每個人那裏各有不同的解答。道德完全取決於每個人基於實用主義的內心判斷,並不存在具有約束力的、清晰的、適合於任何情況的道德標準。其突出表現就是一些年輕人隻顧個人自身好惡,絲毫不顧善惡對錯,完全遊離於道德之外。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泛濫也導致了嚴重的社會道德滑坡。利己主義的盛行,使資本主義社會的整個社會關係被簡單化、片麵化為買或賣的交換關係,身處資本關係之中的人容易把他人視為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不惜以欺騙別人、損人利己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把獲取更多的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幸福被簡單地等同於財富,賺錢似乎成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受這種利益動機的驅使,腐敗、欺詐、誹謗等社會道德問題十分容易滋生。
道德相對主義泛濫是造成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關鍵原因。對於道德相對主義者來說,沒有絕對的道德律令,判斷一切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換言之,是否踐行美德要看是否符合履行人的需要,是否對履行者有利。可見,相當多數的民眾僅僅把道德作為一種為自我目的服務的工具,隻願意享受遵循道德帶來的個人權利,卻不願去承擔道德對自己行為約束的義務。
社會精英人士道德淪喪對大眾道德的負麵示範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社會精英頻繁爆出婚外情、性騷擾、私生子、召妓等性醜聞。在商業領域,詐騙、貪腐、虛假帳醜聞屢見不鮮。這些精英頻發的信譽、道德危機對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負麵影響十分嚴重。全國高中生中的作弊、撒謊和偷竊行為的比率相當高,寫論文時利用互聯網剽竊他人成果等等。
新聞和娛樂媒體張揚自由市場主導下的世俗道德,消解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傳統美德。在資本社會中,新聞、娛樂節目、電影、廣告等大眾媒介始終強調物質產品對於人生幸福意義非凡,不停地勸說公眾購買商品。在媒體的連番轟炸和洗腦下,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把賺錢、購物視為人生目的。民眾通過自己的高消費、過度消費促成了資本利潤的實現,卻埋下了重大的經濟、社會安全隱患。
道德是指一套行為規範和準則,用來評價和引導人們的行為,使其符合社會或特定群體所認可的善惡標準。道德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通過約束個人行為,調節社會關係,並與法律一起維護社會秩序。?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通過規範人們的行為,協調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道德標準用來區分行為的善惡、正當與不正當,並對行為進行評價和判斷。道德規範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等多種方式對人們的行為產生約束力。?道德的約束和引導,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社會和諧。教育有助於培養人們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像是誠實、助人、寬容、忠誠、責任、社會公正、平等、家庭與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的穩定、報恩等等和道德相關的行為。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格林:“烏克蘭人民幹得好!把他趕下台!美國必須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資助和運送武器!!!”
烏克蘭全國多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基輔獨立廣場聚集了大量示威民眾,其中多為年輕人、退伍軍人等。此後,隨著公眾憤怒情緒高漲,抗議範圍蔓延至第聶伯羅、利沃夫等城市。
由於烏克蘭國內腐敗盛行,基輔的支持者——尤其是美國——完全有理由擔心他們提供的約3000億美元援助資金究竟流向了哪裏。
他說:“顯然,這筆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偷走了,這個國家腐敗猖獗。所以,美國納稅人、歐洲納稅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在烏克蘭被偷走了。這一點可以高度肯定。”.
加拿大的納稅人的錢究竟流向了哪裏?
加拿大援助烏克蘭多少錢和武器:
新聞:《加拿大宣布追加對俄製裁 對烏援助總價值已逾97億加元》烏克蘭危機升級兩周年之際,加拿大政府23日宣布追加對俄羅斯的製裁措施。加總理特魯多同時承諾加方將繼續支持烏克蘭。
特魯多表示,自2022年初以來,加拿大對烏克蘭承諾的各領域援助總價值已超過97億加元,其中包括價值24億加元的軍事援助。
加方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包括榴彈炮、“豹2”坦克、數十萬發彈藥、保暖服、防彈衣及燃料等。通過自2015年就已啟動的“統一行動”,加拿大已為烏軍方逾4萬人提供訓練。另外,加方還承諾為烏克蘭的重建和恢複提供數十億加元貸款和數億加元人道主義及發展援助資金。
近日,加拿大國防部長布萊爾宣布,加拿大將向由美方牽頭建立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的“空軍能力聯盟”再捐款6000萬加元,以支持烏克蘭建立“可持續的”F-16戰鬥機作戰能力。之後,布萊爾又宣布,加方將向烏捐贈總價值逾9500萬加元的800多套多任務無人機係統。
加拿大政府23日還宣布,在與英國和美國協調下,對俄羅斯及支持俄方的10名個人和153個實體進行製裁。自2022年2月以來,加方已累計對俄方及支持俄方的超過2400名個人和實體實施製裁。
加方還宣布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可用於製造武器以及服務於對烏軍事行動的指定商品。禁令適用於包括雷管在內的適用於采礦和建築業使用的爆炸物等。
自俄烏戰爭以來,加拿大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80億加元的援助,其中包括20多億加元的軍事援助。加拿大國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軍事援助已超過10億加元。?
具體來說,加拿大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包括:?
裝甲車:39輛輕型裝甲車。
榴彈炮和炮彈:
無人機用高清攝像機:
冬季軍服:
其他武器和物資:包括榴彈炮彈藥,以及可能包括反坦克導彈、小型武器和各種口徑的彈藥。
衛星通訊服務:
向波蘭派遣戰鬥工兵:幫助培訓烏克蘭軍人。
除了軍事援助,加拿大還向烏克蘭提供了其他形式的援助,包括:?
財政援助: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中撥出5億加元用於援助烏克蘭。
額外援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5億加元的軍事援助,使總額達到10億加元。
加拿大還對俄羅斯實施了製裁,並將其製裁名單上增加了23人。俄羅斯也對一些加拿大人實施了報複性製裁。?
新聞:《烏克蘭爆發大規模抗議,美議員:把澤連斯基趕下台》
來源:天下事
烏克蘭爆發大規模抗議,美議員:把澤連斯基趕下台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采取限製反腐機構權力的做法後,基輔等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據悉,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首次發生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有美國議員支持烏克蘭民眾將澤連斯基趕下台。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7月23日在社交媒體X上發布了烏克蘭民眾抗議的視頻,並評論道:“基輔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他是一個獨裁者,同時還拒絕達成和平協議並結束戰爭。”
她還寫道:“烏克蘭人民幹得好!把他趕下台!美國必須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資助和運送武器!!!”
當地時間7月22日晚,烏克蘭全國多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這是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首次發生針對烏總統的公開示威活動,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抗議活動。
當地時間22日傍晚起,基輔獨立廣場聚集了大量示威民眾,其中多為年輕人、退伍軍人等。此後,隨著公眾憤怒情緒高漲,抗議範圍蔓延至第聶伯羅、利沃夫等城市。
抗議活動的起因是澤連斯基簽署的一項爭議法案,該法案賦予了由烏總統直接任命的烏總檢察長更廣泛的新權力,剝奪了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NABU)及其附屬反腐敗專門檢察官辦公室(SAPO)的獨立性。
當天,該法案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263名議員的支持下通過。該法案是在總統辦公室施壓下被議會快速通過的。投票反對的議員阿列克謝·貢恰連科表示,該法案“意味著烏克蘭反腐敗機構獨立性的終結”,並將其歸咎於“澤連斯基的個人選擇”。
澤連斯基22日晚發表視頻講話稱,他已會見NABU、SAPO、烏國家安全局的負責人和烏總檢察長魯斯蘭·克拉夫琴科。反腐敗體係將繼續運作,隻是“必須清除俄羅斯的影響”。澤連斯基沒有評論當天的集會抗議,僅稱這是“情緒化”的一天。
對於烏克蘭的局勢,克裏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7月23日回應說,烏克蘭針對澤連斯基的抗議是該國的內部事務。但是他也指出,由於烏克蘭國內腐敗盛行,基輔的支持者——尤其是美國——完全有理由擔心他們提供的約3000億美元援助資金究竟流向了哪裏。
他說:“顯然,這筆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偷走了,這個國家腐敗猖獗。所以,美國納稅人、歐洲納稅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在烏克蘭被偷走了。這一點可以高度肯定。”
佩斯科夫指出,腐敗問題是烏克蘭的一個嚴重問題。他還補充說,各個機構的隸屬關係和重組都是烏克蘭的內部事務。
台灣的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出席國民黨舉辦的“全國青年沙龍論壇”,提及“台灣96%都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麽要當美國人的狗”等看法,引起關注。活動畫麵隨後被央視引用播出,但因館長手臂布滿紋身,新聞畫麵中他的雙臂全程模糊處理。
“台灣96%都是中國人”?
“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麽要當美國人的狗”?
在國民黨在大陸,或是逃亡台灣後的幾十年執政期間,沒有《當美國人的狗》嗎?
“中國人“中沒有《當美國人的狗》嗎?
台灣“中國人“中沒有《當美國人的狗》嗎?
中國大陸中的“中國人“中沒有《當美國人的狗》嗎?
台灣民進黨賴清德自稱不是中國人,他們願《當美國人的狗》。
一群井底之蛙。中國大陸執政的還是“中國共產黨“嗎?共產黨是幹什麽的?懂嗎?假如民進黨這批混混出現在大陸中華民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怕早被國民黨殺光了。就是蔣介石國民黨逃亡到台灣的四十年代末,台灣二二八大屠殺,不記得了嗎?國民黨就是一個法西斯黨。如今中國大陸走資派特色黨和蔣介石國民黨是一樣的。鄧小平就是蔣介石的接班人。台灣國民黨裏沒有一個有遠見的後人,假如在台灣國民黨執政時,和大陸走資派特色黨大聯合統一了,就根本沒有民進黨什麽事了。而如今的台灣國民黨裏的一些唯利是圖的小人想到大陸去撈錢而己。假如台灣民進黨賴清德要想成事,必須將台灣國民黨就地解散,永不存在。而想組黨,另起名號。而打著《反共》的旗號是搞不成功的。想《反共》得先搞懂共產黨幹什麽的。而目前中國大陸上的走資派特色黨不是真正信仰共產黨的。一群井底之蛙。
如:台灣的罷免團體宣稱這是一場《反共》運動,指控國民黨派人赴中、反對國防預算,並使國會陷入混亂,出賣台灣。(國民黨人去大陸撈錢而己)
國民黨否認這些指控,並反批賴政府搞《獨裁》與《綠色恐怖》。(中國大陸上的走資派特色黨不是也這樣說的:賴政府搞《獨裁》與《綠色恐怖》。而中國大陸上的走資派特色黨是想利用國民黨來搞和平統一而己。不用力氣統一了,習可名留中國曆史。但國民黨四十多年來隻利用這個優惠大撈大陸上的農民工的血汗錢而己。)
台灣國民黨:他們從未請求中國支持,也不希望中國發聲,無法控製中國說什麽,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我們跟所有台灣人民一樣的感受——這是我們的事,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爭取民意、爭取認同的過程,與中國大陸無關,“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對路透表示。
看:台灣國民黨:他們從未請求中國支持,也不希望中國發聲。隻想撈錢而己。而中國大陸上的走資派特色黨各級官員互相撈錢《爭先富之人》。這就是現實。台灣民進黨賴清德也是一個井底之蛙。
台灣民進黨賴清德 :
June 25 at 12:28AM
·
昨晚,我在「團結國家十講」的第二講強調,「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並吞,團結力量大,就能推動國家進步。
近百年前,蔣渭水醫師說「同胞須團結」;百年後的台灣,也因為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團結,凝聚出讓國家持續向前的力量,無論是經濟、防疫、體育、各項民主指數,都因為團結而展現傲人成果。
而當前,台灣社會團結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堅定捍衛台灣主權、堅定捍衛自由民主憲政體製、堅定反侵略、堅定反並吞。
民主的核心是在分歧中找到共識,我一直期盼朝野政黨能夠團結反共、反侵略、反並吞。就像兩個月前的拒絕統戰活動中,我們看到中華民國旗與台獨旗同場揮舞飄揚,這就是團結護主權的最佳展現。
國人要團結,團結最有力!讓我們一起堅定向前,守護主權、壯大台灣,讓台灣繼續大步發展。
《台灣26日投票“大罷免”,中國因素推波助瀾? 》
文章來源: RFA 於 2025-07-23
台灣26日投票“大罷免”,中國因素推波助瀾?
中國官方及媒體批評嘲笑台灣民間發起的大罷免,反而成為罷免助力?
台灣將於本周六(26日)舉行被稱為「大罷免」的立委罷免投票。路透社22日報道指出,這場可能重塑國會版圖的選舉,不僅牽動台灣政局,也引發外界關注中國官方是否介入。報道稱,麵臨罷免挑戰的在野國民黨立委,近期竟獲得來自中國官員與官媒的「加油打氣」。
由公民團體發起的罷免行動自今年初正式展開,台灣選民將於周六決定是否罷免24位國民黨立委,這些人約占全體立委五分之一。另外還有7位立委的罷免案將在8月23日投票。
罷免團體宣稱這是一場「反共」運動,指控國民黨派人赴中、反對國防預算,並使國會陷入混亂,出賣台灣。國民黨否認這些指控,並反批賴政府搞「獨裁」與「綠色恐怖」。
路透報道指出,國民黨雖對中國的聲援感到不安,怕被“抹紅”,但中國並未就此保持沉默。
今年6月,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6月在記者會上表示,賴“打著民主旗號搞獨裁”,“用盡一切手段打壓在野黨”。
罷免運動的重要推手之一、台灣企業家曹興誠表示,中方言論隻會助長罷免方聲勢。
「這證明他們(國民黨)跟共產黨是一夥的,這對我們有幫助,」他周一在活動中對記者說。
台灣的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出席國民黨舉辦的“全國青年沙龍論壇”,提及“台灣96%都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麽要當美國人的狗”等看法,引起關注。活動畫麵隨後被央視引用播出,但因館長手臂布滿紋身,新聞畫麵中他的雙臂全程模糊處理。
國民黨21號邀請網紅陳之漢參加反罷免的座談,但央視播出新聞片段時,陳的手臂刺青被模糊處理。 (CCTV-4新聞截圖。)
路透社報道,國民黨表示,他們從未請求中國支持,也不希望中國發聲,無法控製中國說什麽,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
「我們跟所有台灣人民一樣的感受——這是我們的事,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爭取民意、爭取認同的過程,與中國大陸無關,」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對路透表示。
國民黨則強調,在北京拒與賴清德對話的情況下,與中國的接觸對於代表台灣利益、推動農產品出口等議題是必要的。
「這是對我們不公平的批評,」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林寬裕表示,反駁親中指控。 “我們一向強調的是,我們是親溝通。”
國民黨希望,選民也能借此表達對賴清德的不滿,批評他無能且挑起與中國的緊張。
根據專門分析中國官媒的台灣研究組織“IORG”,2025年上半年,中國官媒及其附屬社群帳號已發布約425篇文章或影片,形容罷免行動為“獨裁”或“綠色恐怖”。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在四月的一篇評論中稱,賴清德「妄圖濫用罷免製度打壓在野黨,企圖建立’綠色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