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鍾南山和赤腳醫生在一起的日子

(2021-05-06 11:30:46) 下一個

鍾南山和赤腳醫生在一起的日子

《轉載》1969年,鍾南山和赤腳醫生在一起互相學習的日子

 

  來源:人民健康論壇

  作者: 壬岷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看了衛生部報過去的衛生資源分布統計情況後,提出了著名的626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這個指示下發後,毛主席又親自推動了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建設和赤腳醫生的培養。赤腳醫生和農村衛生員的隊伍最多時達到了500萬,在新中國的土地上,每一個農村都有了自己的赤腳醫生。這一偉大舉措,徹底地改變了新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現象,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到1978年,新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68歲,超過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626指示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醫藥下鄉運動,大量城市醫務工作者來到田間地頭,和農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相互學習。這其中就包括了在非典中一戰成名的鍾南山院士,而李蘭娟院士曾經就是赤腳醫生。

  鍾南山院士、胡大一醫生

  1969年,鍾南山參加北京的一個下鄉醫療隊,去到河北寬城縣。這個醫療隊成員均來自當時的北京醫學院,成員有在校的各年級醫療係、藥學係和衛生係學生,有基礎、臨床和公共衛生的教員。鍾南山當時在北醫基礎部101教研組任教,他也是這個醫療隊的領隊老師之一。

  

  胡大一等人的合影

  鍾南山等人去到寬城的時候,主要是研究中草藥。當時教他們辨認中草藥的老師是寬城的一位赤腳醫生——謝蘭興,而北京下鄉的醫療隊專家則主要教謝蘭成針灸等醫術。

  赤腳醫生謝蘭興帶著鍾南山等人一起跋山涉水采集中草藥,他們爬遍了孟子嶺附近的高山,在這裏研究中草藥的生長規律、土壤、根莖、采摘季節等,並采下來,有的種植下來,有的會被製成丸散膏丹,他們還辦起來土藥房。

  胡大一《回寬城》

  1年下來,鍾南山等人認識了百餘種山裏的草藥,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這個過程被當年這個醫療隊成員之一現在是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胡大一老師記錄了下來。

  1969年的胡大一還是學生,鍾南山是老師。2014年5月,胡大一回過一次曾經工作過的寬城,回京後他寫了一篇回憶文章:《回寬城》。他在這篇文章中還寫到:“當時批判傳統的醫學教育製度是——1年不沾醫學邊,3年不沾臨床邊,6年不沾工農邊。”“當時與赤腳醫生一起互相學習,邊學邊幹。下鄉的老師們也定期授課,但更多的是在醫療實踐中帶教。”“當時北大醫院中藥房的李老師手把手指導我們製藥,還指導我們背中藥湯頭,和赤腳醫生互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練習紮針灸。”

  胡大一老師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赤腳醫生謝蘭興,他說他們向謝蘭興學習了不少東西。他也寫到,在那個時候,老鄉家裏有了急危重症患者,都是家屬來敲醫生的門,無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醫生背起診箱就跟家屬走崎嶇的山間小路,到患者家中出診。

  

  胡大一《回寬城》

  在胡大一老師的筆下,我看到的是對那段經曆的感激之情,當年的醫藥下鄉活動,當年的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製度的偉大創舉,讓這一批原本屬於城市的醫療衛生工作者有了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學習了很多東西,鍛煉了吃苦耐勞的品質,也與廣大的農村群眾形成了血濃於水的魚水深情。

  

  胡大一《回寬城》

  隻是略有些遺憾的是,在鍾南山院士的回憶中,並沒有多少記錄他在寬城的學習實踐故事,在北京大學新聞網刊載《南方人物周刊》中有一篇《醫者鍾南山》,他用一句:“所以從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沒做醫生。”把他在寬城1年多的學習實踐概括了過去。

  李蘭娟院士

  李蘭娟自幼在農村長大,深知鄉親們看病難。在高中期間,李蘭娟就將僅有的生活費用來購買一些針灸方麵的書籍,到省中醫院學習針灸技術。1968年,高中畢業的李蘭娟成為了家鄉一名中學代課老師,她一邊當老師,一邊依靠一根銀針一把草藥為鄉親們治病。後逢大隊組建農村合作醫療站,李蘭娟便毅然選擇了當赤腳醫生。

  因為缺醫少藥,當時的赤腳醫生都要自己跑到山上采草藥,李蘭娟也不例外。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李蘭娟認識了幾十種藥材,哪些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哪些可以用來消腫,哪些可以用來敷跌傷,都記得清清楚楚。2年的赤腳醫生經曆,李蘭娟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務,深受鄉親們好評。

  

  1970年,李蘭娟以“赤腳醫生”的身份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當時的學校多教西醫理論知識,赤腳醫生的經曆,也讓當年的李蘭娟在浙江醫科大學眾多同學中,成了那個既懂西醫又會針灸抓藥的特別學生。

  赤腳醫生是李蘭娟的主動選擇,她對醫學的熱愛,對病人的無私,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格,正是那個年代所培養起來的。

  曾經的赤腳醫生時期

  從1965年到1985年,赤腳醫生在中國廣大農村存在了20年,隨著赤腳醫生的足跡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遍布開來,中醫文化也在基層農村普及開來。“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千家。”赤腳醫生溫暖了一代人的記憶,解決了當年幾億農民的看病難題。然而,到如今,“赤腳醫生”已經成為了曆史,如今的“鄉村醫生”大概隻有80萬,遠遠低於赤腳醫生鼎盛之時的500萬。

  那些曾經受益於赤腳醫生時期的廣大農民,聊起來時仍是滿滿的懷念感激之情。

  那些曾經下鄉受益於赤腳醫生時期的城市醫護工作者,有的早已經成名,如鍾南山、胡大一等,這一批人中,有的人會對那個時期心存感激,不忘當年對自己有過“老師之恩”的赤腳醫生,也有的人可能早已忘卻那段經曆。

  還有那些曾經就是赤腳醫生的農村醫護工作者,有的後來進修成為了城市醫護工作者,如李蘭娟,保存著那個時代培養起來的優秀品格,在後來的醫學領域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還有的仍然留守於農村,如謝蘭興,繼續守護那一方普通勞動者,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赤腳醫生謝蘭興現在還在行醫

  隻是,現在的鄉村醫生地位遠不如從前,在赤腳醫生時期,農民與醫生的關係就是單純的看病,醫生都是不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隻要有人上門尋醫,醫生就會去給看病,醫患關係和諧濃厚。而如今,凡事與利益掛了鉤,醫患關係也變得緊張了,新一代的鄉村醫生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自然發生了轉變。

  盡管有赤腳醫生情結的許多家庭都是世代行醫,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生卻發出感慨:“我的下一代絕對不會再做鄉村醫生了。”其實何止是鄉村醫生如是想,隨著醫患關係的愈發緊張,現在很多的醫生(主要是西醫)都是這麽想的。

  當年的赤腳醫生製度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這場製度的推行過程中,我們也切實地看到了毛主席關於中西醫結合、西醫學中醫、互相學習的倡導。在新時代下,赤腳醫生時期的經驗,依然值得我們去好好研究學習。

  來源:人民健康論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