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收回台灣隻打台獨分子

(2020-09-25 11:51:34) 下一個

收回台灣隻打台獨分子


中國政府說:  “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並強調:  “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在統一問題上是沒有商量餘地的。然若沒有武力做後盾,和統是不可能的。“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意味著收回台灣隻打台獨分子。

說起收回台灣,很多人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鄭成功。南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親率二萬五千明朝大軍橫渡台海,驅逐了荷蘭殖民者,收複了這個淪陷38年的寶島。而鄭成功這次壯舉也被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不過鄭成功並不是第一個從外族手中收複寶島的英雄。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台灣在曆史上其實先後5次被外國侵略者侵占。鄭成功是第4次,二戰結束後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是第5次。

那麽前3次都是由誰完成的呢?在今天的澎湖馬公天後宮存有一塊刻有“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的記功碑,碑上記載的主人公叫沈有容。沈有容的名字可能遠沒有鄭成功那麽響亮,但他卻堪稱是收複台灣的第一牛人。沈有容,安徽宣城人,明朝萬曆年間武舉人,1592年,35歲的沈有容隨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帶兵入朝,參加了萬曆援朝戰爭,開始嶄露頭角。後來豐臣秀吉死後,福建巡撫金學曾打算趁對方內亂,攻入日本列島,而負責執行這個計劃的就是沈有容。隻可惜由於明朝西北和西南先後爆發戰亂,直搗黃龍計劃被迫取消,沈有容調任福建。在這一背景下,沈有容與台灣結下了緣分,並先後三次從外族手中收複台灣。

第一次是1602年。日本在朝鮮被明朝擊敗後,趁著明軍主力在大陸之際,糾集浪人、倭寇於萬曆三十年乘戰船6艘侵占東番(台灣當時的稱呼),當時東番軍務歸澎湖管轄,但時任金門把總的沈有容聽說後,義憤填膺地說:賊在門戶,吾當恥之。當即帶戰船24艘直驅東番與日寇血戰,擊沉全部倭寇戰船,成功收複台灣。福建巡撫宗弘演讚歎道:安得豪傑為我蕩寇分憂者,浯嶼偏將軍沈君有容。

第二次是1604年。在趕走倭寇的兩年之後,荷蘭殖民者又以互市為借口,出動戰船侵占澎湖。沈有容沒有直接出兵,而是獨自一人駕著小船登上澎湖列島。紅夷首領韋麻郎見沈有容單刀赴會十分不解,直到看到其背後林立的50艘明朝戰艦,這才明白過來,當即嚇得退兵,臨走前還要走沈有容的畫像,表示不願再碰到此人。不費一兵一卒嚇退侵略者,沈有容也成第一人。

第三次是1617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再次命人占領台灣,妄圖建立通商基地。德川家康以為明朝已經衰弱,沒有精力出兵。但沒想到明朝非常強硬,已經升任福州參將的沈有容奉命出兵,東沙一戰全殲倭寇,第三次收複台灣。

1874年,覬覦台灣已久的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悍然派兵侵略台灣。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慘敗。1895 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並賠償白銀2.3億兩。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令人難以容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後來的發展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隨後,日本在台灣開始了50年殘暴的殖民統治。日本侵占台灣50年,台灣同胞前赴後繼地反抗了50年。50年間,台灣同胞拋頭顱,灑熱血,犧牲 了65萬人,最後終於迎來抗戰勝利和台灣光複,充分反映了台灣同胞強烈的祖國意識和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回顧台灣同胞抗日的曆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台灣同胞抗日的時間最長,犧牲極為慘烈。在日本侵占台灣的50年裏,台灣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爭取台灣回歸祖國的鬥爭。 日本侵台之初,即遭到台灣人民的頑強抵抗,其慘烈“遠足以震動天下,俾薄海內外聞之,知中國固大有人在,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陳孔立主編:《台灣 曆史綱要》,第330頁,九州圖書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由於日本殖民者的殘酷鎮壓,20世紀20年代以後,台灣同胞的反日運動更多地轉向了非武裝 鬥爭,先後有新民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抗日愛國團體或人士提出爭取台灣地方自治、進而達到“民族解放”的運動;有台灣人 民在思想文化乃至生活等各個領域反對皇民化的鬥爭等等。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匯入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滔滔巨流之中。由在祖國大陸台胞組織的台灣各革命團體聯合組成的台灣 革命同盟會,以“為保衛祖國,為收複台灣而奮鬥”為宗旨,為“推翻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之統治,爭取台胞之自由解放”,積極進行收複台灣、複興中國的活動; 抗戰期間唯一由台胞組成的具有正規軍編製的台灣義勇隊和台灣少年團,高舉“保衛祖國,收複台灣”大旗,奮戰在江浙閩,在對敵策反宣傳、醫療救護、生產建 設、巡回慰問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更為難得的是,有5萬多台灣同胞曆經艱險,從台灣輾轉回到祖國大陸,追尋延安燈塔走向抗日戰場,為抗戰勝利、台灣光複做 出了重要貢獻。

2.湧現出了一大批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英勇鬥爭的抗日先賢。1895年,在中日已經簽約,割讓台灣已成定局,清廷駐台官員紛紛內渡之時,劉永 福黑旗軍在外無援助,內部糧餉極為匱乏,敵我力量對比又十分懸殊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堅持鬥爭,取得了一係列勝利,大大鼓舞了全台民眾的抗日鬥誌。徐 驤、薑紹祖、吳湯興、胡嘉猷、傅德星等抗日義軍與黑旗軍和新楚軍相互策應,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與台灣共存亡”,傷亡殆盡,極為慘烈。從1895年6月 到10月,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留在台灣的清軍官兵和台灣義軍不畏強暴,英勇抗敵,曆經大小百餘仗,前後持續5個多月,打死打傷包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 九親王以及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在內的日軍3.2萬餘人,比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傷亡人數多出將近一倍,在台灣史和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初期的抗日武裝鬥爭被基本鎮壓後不久,台灣人民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剝削和淩辱,又奮而掀起了長達20年的抗日武裝鬥爭。以“抗日三猛”簡大 獅、林少貓、柯鐵為代表的抗日義軍為“回複清政”在全台各地連續攻擊,給日本殖民者以沉重打擊,用鮮血和生命表明了台灣同胞強烈的祖國意識。在祖國大陸辛 亥革命的影響下,同盟會員羅福星以“驅逐日人”、“光複台灣”為號召,以“華民會”、“三點會”、“同盟會”、“革命會”等名義秘密發展革命組織,積極準 備發動起義,以“雪國家之恥,報同胞之仇”。為“恢複台灣”,餘清芳、羅俊、江定等領導噍吧年起義,殺死日本駐台官吏數十人。為保台護台,台灣同胞不怕流 血犧牲,同仇敵愾,譜寫了一首首抵抗日本侵略的悲壯詩篇。

20世紀20年代之後,在祖國大陸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林獻堂、蔡惠如、蔣渭水、蔡培火、謝春木等人發動並領導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日民族 運動。台灣傑出女性革命家、台盟首任主席謝雪紅領導台灣共產黨克服種種困難,團結島內工人、農民、青年共同開展抗日鬥爭,“驅逐日本殖民者”。為反抗日本 殖民統治,台灣少數民族賽德克族領袖莫那魯道領導霧社起義,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慘烈的鬥爭,最後全族幾被屠戮殆盡。這種不屈不撓與日軍抗戰到底的精神, “使日軍感到無比的驚駭”,宣告了日本殖民統治者對原住民“理蕃”、“日化”政策的破產,向世人昭示了即使日本已經殖民台灣35年,台灣同胞的民族意識仍 然“牢不可破”。抗戰爆發後,台籍革命烈士、台盟盟員林正亨,台盟先輩李偉光、李純青,台籍抗日誌士宋斐如、楊誠、馮誌堅、沈扶、黎舒林、李煥之、朱天順 等,紛紛奔赴祖國大陸抗日戰場,或親上戰場與敵人廝殺,或開設醫院開展地下工作,或以筆為武器,或在敵後積極從事抗日活動,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中華兒女共禦 外侮、寧死不屈的光輝篇章。

3.武裝鬥爭和非武裝鬥爭相結合,前赴後繼,從未間斷。在被日本殖民的50年時間裏,台灣同胞從來不甘心做亡國奴,從來沒有停止回歸祖國的努 力。先有慘烈的武裝鬥爭,再有爭取“地方自治”,爭取台灣“回複祖國”的新聞、教育、文化、工農運動等非武裝抗爭。抗戰爆發後,台灣同胞的反日活動與祖國 大陸的抗日鬥爭相融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直至迎來台灣光複。50年的反日鬥爭,台灣同胞抗日意誌極為堅決,民族意識極為強烈。這一點,就連日本殖民者 也不得不承認:台灣人的民族意識之根本起源乃係於他們原是屬於漢民族的係統,“民族意識牢不可拔……故其以支那為祖國的情感難於拂拭,乃是不爭之事 實。”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複,日本50年的皇民化努力,就在這一刻被風吹走,煙消雲散。

台灣同胞50年的抗日鬥爭史,積累了豐富的曆史經驗:一是艱苦卓絕、持之以恒的反日鬥爭是最後取得勝利的關鍵;二是台灣民眾強烈的祖國意識,為 台灣回歸祖國的提供了強大民意基礎,是海峽兩岸最終統一的根本保證;三是多種形式的鬥爭,使日本殖民者顧此失彼,有力支援了祖國大陸的反日鬥爭。台灣 同胞在反日鬥爭中凸顯出來的中華兒女的英雄氣節,與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一脈相承,激勵著海峽兩岸同胞度過了艱苦的歲月,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台灣同胞抗日的曆史,那段氣壯山河、催人淚下的悲壯曆史,那是台灣人民具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透過曆史的風雲,我們可以看到,黑旗軍和抗日義軍協同抗敵、傷亡殆盡的悲壯慘烈,日軍據台之後抗日義軍長 達20年的堅決抵抗,用鮮血和生命“回複清政”、“恢複台灣”的堅強意誌和強烈祖國意識。 台灣民眾黨“以農工階級為基礎”促進民族覺醒、達成“民族解放”的反日鬥爭,台灣眾友會“奪回台灣歸還支那而擺脫日本人的暴虐統治”的積極鬥爭。在民族陷 於危難的緊要關頭,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道,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生死共患難,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為抗戰的勝利、台 灣的光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台灣人民愛國愛鄉的光榮曆史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頌揚。

兩岸同胞休戚與共,命運息息相關。正如許多台灣誌士所言,“祖國的命運,亦台灣的命運,祖國存,則台灣亦存”;“待祖國強大之秋,當時台灣 才有回複之日。待中國有勢力的時候,台灣人才能脫離日本強皇之秋”。台灣被日本侵占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結果,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爭取回歸祖國而 進行的鬥爭是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光複是兩岸同胞共同團結奮鬥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兩岸人民在反侵略鬥爭中積累的寶貴曆史經驗和精神財 富,是激勵中華兒女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奮發進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統一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台獨”分子妄圖以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基礎,但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條款》的確鑿事實不容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這在曆史和法理上具有堅實的基礎,不容任何人置疑和撼動。兩岸同胞同宗同族,是血脈相連的,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中國 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共同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抗戰勝利和台灣光複,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今天,兩岸關係發展進入了新的曆史節 點,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曆史賦予了兩岸同胞新的期望,向兩岸同胞發出了新的呼喚。我們期盼,兩岸同胞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維護抗戰勝利成果,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共同致力於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的統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