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2020-07-23 11:15:11) 下一個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軍事鬥爭、政治鬥爭密切配合,有聲有色。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朝鮮境內發生的一場嚴重的國際鬥爭。它既是中朝兩國軍隊和人民反抗以美國南朝鮮軍隊為首的帝國主義軍隊的國際軍事戰爭;又是極為尖銳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毛澤東不僅麵臨著嚴重的國內鬥爭,軍事戰爭,而且還麵臨著嚴重國際政治鬥爭。
 
(1)誌願軍連續打了兩個勝仗,在某些人的頭腦裏速勝思想有所滋長。對朝鮮戰局的發展前途應當怎樣估量?是速勝,還是持久?這是擺在毛澤東麵前需要作出回答的問題。
 
在第二次戰役發起不久,1950年12月3日,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時,對朝鮮戰局發展前途曾作出兩種可能的估計。他說:“戰事有可能迅速解決,但也可能拖長,我們準備至少打一年,朝鮮方麵也應作長期打算。”這表明,毛澤東把重點放在準備長期作戰的基點上。他還對金日成說:“你們現在比從前是更強了,不是更弱了。當你們越過三八線直向大丘進攻不計後方空虛的時候,你們是最弱了。現在你們既懂得勝利又懂得失敗,有了經驗,你們就更強了。”(《毛澤東傳》1949-1976上卷 第133頁)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毛澤東根據兩次戰役的經驗,並聽取了彭德懷等人的意見,對朝鮮戰局的發展前途作出明確判斷:“戰爭仍然要做長期打算,要估計到今後許多困難情況。要懂得不經過嚴重的鬥爭,不殲滅偽軍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殲滅美英軍至少四五萬人,朝鮮問題是不能解決的,速勝的觀點是有害的。”(毛澤東致彭德懷、樸一禹並告金日成、高崗電,手稿,1950年12月26日)
 
(2)中國人民誌願軍連續取得兩個戰役的勝利,對整個國際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當時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在1951年1月1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述:“自我誌願軍入朝,取得了兩個戰役的勝利以來,我國的地位提高了,說話響亮了,民主陣營的聲勢也增加了。另一方麵,帝國主義陣營則日呈分崩離析之勢。無論在美國內部、英美之間、英國內部、英法之間、其他國家與英美之間,其矛盾都增加了,裂痕擴大了。美帝是越發被孤立起來了。主席決定誌願軍入朝之舉,實是萬分英明的、有遠見的決定,事至今日則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當時要讓我來決定,我則會偏於‘苟安’!誠如主席所說,不僅要近視、短視,而且必須遠視、長視。決不可以眼前的,忽視了前途、遠景!‘高瞻遠矚’蓋即指此也。”(《毛澤東傳》1949-1976上卷 第134頁)
 
在我誌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的同時,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同美國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政治鬥爭。11月28日下午,中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美國武裝侵略台灣案的會議上,作了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台灣的長篇發言。伍修權代表中國政府向安理會提出三項建議:一、嚴厲製裁美國侵略中國領土台灣和武裝幹涉朝鮮的罪行;二、使美國政府自台灣完全撤出它的武裝侵略力量;三、使美國及其他外國軍隊一律撤出朝鮮。中國方麵這些完全合情合理的建議,雖然被美國操縱的表決機器所否決,但這義正詞嚴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海外愛國華僑受到鼓舞。中國政府在安理會上同美國的政治鬥爭,與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同美國進行的軍事鬥爭密切配合,有聲有色。
 
(3)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
 
按照原來的設想,第二次戰役結束後,誌願軍轉入休整,準備來年春舉行新的反擊。然而,國際形勢激變,不容誌願軍來春再戰。
 
1950年12月14日,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美國操縱聯合國非法成立“朝鮮停戰三人委員會”,玩弄“先停火後談判,以爭取時間準備再戰”的陰謀。
 
毛澤東對此早已料到,並提出了對策。他在12月3日,聯合國通過“停火決議”前11天,會見金日成時就提出:“敵人有可能要求停戰,我們認為必須敵人承認撤出朝鮮而首先撤至三八線以南,方能談判停戰。最好我們不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漢城,主要是消滅敵人首先是全殲偽軍,對促進美帝撤兵會更有力量。”(《毛澤東傳》1949-1976 第135頁)12月13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電報裏又強調指出:“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同上)
 
為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打過三八線,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權,就需要及時地發起第三次戰役。但是,由於連續作戰、凍餓減員,部隊十分疲勞。立即發起第三次戰役,確有很多困難。盡管如此,誌願軍總部還是根據政治局勢發展的需要,下達了繼續南進的部署。
 
毛澤東批準了誌願軍總部的作戰部署。
 
這次戰役由誌願軍六個軍和朝鮮人民軍三個軍團共同進行。1950年除夕之夜——12月31日17時,中朝軍隊全線發起進攻,在約二百公裏的寬大正麵上一舉突破“聯合國軍”防線縱深十五至二十公裏。“聯合國軍”怕被迂回包圍,陷於絕境,於1951年1月2日全線撤退。
 
彭德懷決定乘勝擴大戰果。中朝軍隊4日進占漢城,5日渡過漢江,8日收複仁川。“聯合國軍”退守“三七線”附近。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
 
(4)中朝兩國緊密團結。
 
第三次戰役之後,彭德懷和金日成在是否休整一段時間再南進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看法。毛澤東讚同彭德懷的意見,即誌願軍在仁川及漢江以北先休整兩到三個月。但他又認為必須尊重朝鮮同誌的意見,特別是要注意同他們搞好團結。1月19日,毛澤東在修改彭德懷準備在中朝軍隊高級幹部聯席會議上作的報告時,特意加寫了一大段話,其中說:“一切在朝鮮的中國誌願軍同誌必須認真地向朝鮮同誌學習,全心全意地擁護朝鮮人民,擁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擁護朝鮮人民軍,擁護朝鮮勞動黨,擁護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同誌。中朝兩國同誌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鬥到底。中國同誌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員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隻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後勝利就一定會得到。”他還用電報把這段話轉告誌願軍黨委。
 
這段話在抗美援朝的關鍵時刻,對於加強中朝兩黨、兩國、兩軍的團結,起了重大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