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設計的就是血汗工廠嘛!

(2018-12-16 15:16:31) 下一個

設計的就是血汗工廠嘛!

 

 

 

改革開放設計的就是血汗工廠嘛!   你們自己看不清楚能怪啥子人嘛。化了幾十年的時間慢慢地轉回私有製來了嘛。現木己成舟沒得辦法了。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己經富了嘛,  你們就乖乖地來血汗工廠打工就是了。幹得好的會多分點給你們的嘛,  不想幹的就走嘛。沒得辦法的。

毛澤東時代已經基本絕跡的剝削現象,死灰複燃,並大規模地滋生、泛濫開來,甚至成了理直氣壯、合理合法的社會現象。那些新興資本家(現在改稱為“企業主”了)和依靠出賣廉價勞動力維持生活的“農民工”、“打工仔”、“打工妹”,早已是“司空見慣尋常事”,天下皆然了。新興資本家,不但利用各種形式,榨取打工者的剩餘價值,而且還經常不斷地拖欠他們微薄的薪酬,致使“討薪潮”成為當代社會的一道獨特“景觀”,甚至釀成許多人間悲劇。這種血腥的剝削現象,比之解放前的劉文彩、黃世仁、周扒皮等土豪劣紳,猶有過之。

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不但沒有消除,反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拉越大。現在,不到1%的中國人,竟然占據了90%的社會財富。一些千萬、億萬富翁,又是國外豪宅、國外存款,又是私人飛機、私人遊艇,三妻四妾,錦衣玉食,揮金如土,窮奢極欲。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成千上萬的草根民眾,身陷“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不起老”的困境之中。中國的經濟實力,尚未達到世界首位,而兩極分化的鴻溝之深,之大,卻早已位居世界首位。

總設計師”明確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改革中普遍推行生產資料私有製,本身就為“兩極分化”奠定了經濟、理論基礎,給“共同富裕”挖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總設計師”還溫情脈脈地說,“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在實用主義的“貓論”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利己主義蠱惑下,又有幾個“先富起來”的土豪、富翁、明星大腕,肯於慷慨解囊,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為草根民眾排憂解難呢?即使有,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所以,在廣大群眾看來,那個誘人的“共同富裕”,不過是望梅止渴;那個“最終實現”,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鏡花水月罷了。

上述社會現象,有的是“總設計師”直接導演的,有的則是憑借“總設計師”的權力、影響和理念釀造出來的。這些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的惡劣傾向,早在“總設計師”健在之日,就已經呈現出“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了。然而,大權在握、一言九鼎的“總設計師”,卻熟視無睹,漠然置之,泰然處之,聽之任之。這就足以證明,他對關乎“社會主義本質”的這四個要素,根本就無動於衷;或者說,他原本就沒有把這四個要素,視之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言不由衷地提一提,說一說,那隻是迷惑人心的煙幕彈而已。他真正關注,並費盡心機緊抓不放的,隻是那個“發展生產力”。他一貫提倡的“唯生產力論”,也就是“唯GDP論”,就源於此。

《轉載》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力”?
   
作者:   月白風清MUFT

來源:   新浪博客

為了強調“發展”的重要性,1992年,在南巡談話中,“總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新概念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包括了五個要素。乍看起來,似乎麵麵俱到,無懈可擊。中國有句老話,“聽其言,觀其行”。“總設計師”雖然振振有詞地講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包括了“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但在其導演的改革開放實踐中,活生生的現實又是是怎樣的呢?
     

“解放生產力”了嗎?單就農村改革來說,否定集體化道路,倒退回一家一戶“分田單幹”的小農經濟模式,究竟是“解放生產力”,還是“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隻要看一看當年率先“分田單幹”的小崗村,並將其與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毛主席指引的集體化道路,如今已經基本實現“按需分配”,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的河南省南街村,做一個對比,哪個是在“破壞生產力”,哪個是在“解放生產力”,不就昭然若揭了嗎?
     

“消滅剝削”了嗎?不僅沒有消滅剝削,反而使毛澤東時代已經基本絕跡的剝削現象,死灰複燃,並大規模地滋生、泛濫開來,甚至成了理直氣壯、合理合法的社會現象。那些新興資本家(現在改稱為“企業主”了)和依靠出賣廉價勞動力維持生活的“農民工”、“打工仔”、“打工妹”,早已是“司空見慣尋常事”,天下皆然了。新興資本家,不但利用各種形式,榨取打工者的剩餘價值,而且還經常不斷地拖欠他們微薄的薪酬,致使“討薪潮”成為當代社會的一道獨特“景觀”,甚至釀成許多人間悲劇。這種血腥的剝削現象,比之解放前的劉文彩、黃世仁、周扒皮等土豪劣紳,猶有過之。
     

“兩極分化”消除了嗎?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不但沒有消除,反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拉越大。現在,不到1%的中國人,竟然占據了90%的社會財富。一些千萬、億萬富翁,又是國外豪宅、國外存款,又是私人飛機、私人遊艇,三妻四妾,錦衣玉食,揮金如土,窮奢極欲。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成千上萬的草根民眾,身陷“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不起老”的困境之中。中國的經濟實力,尚未達到世界首位,而兩極分化的鴻溝之深,之大,卻早已位居世界首位。
   

  至於說到“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總設計師”明確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改革中普遍推行生產資料私有製,本身就為“兩極分化”奠定了經濟、理論基礎,給“共同富裕”挖了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總設計師”還溫情脈脈地說,“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在實用主義的“貓論”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利己主義蠱惑下,又有幾個“先富起來”的土豪、富翁、明星大腕,肯於慷慨解囊,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為草根民眾排憂解難呢?即使有,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所以,在廣大群眾看來,那個誘人的“共同富裕”,不過是望梅止渴;那個“最終實現”,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鏡花水月罷了。
     

上述社會現象,有的是“總設計師”直接導演的,有的則是憑借“總設計師”的權力、影響和理念釀造出來的。這些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的惡劣傾向,早在“總設計師”健在之日,就已經呈現出“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了。然而,大權在握、一言九鼎的“總設計師”,卻熟視無睹,漠然置之,泰然處之,聽之任之。這就足以證明,他對關乎“社會主義本質”的這四個要素,根本就無動於衷;或者說,他原本就沒有把這四個要素,視之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言不由衷地提一提,說一說,那隻是迷惑人心的煙幕彈而已。他真正關注,並費盡心機緊抓不放的,隻是那個“發展生產力”。他一貫提倡的“唯生產力論”,也就是“唯GDP論”,就源於此。
     

所以,盡管“總設計師”圍繞“社會主義的本質”,講了五個要素,但一言以蔽之,他不好明說的“潛台詞”、心裏話,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力”。
     

應該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力”的提法,在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創造、新概念。誰也未曾想到,曾經直言不諱地說,“究竟什麽是社會主義,什麽是資本主義,誰能說得清楚?反正我是說不清楚”的“總設計師”,居然一下子就“高屋建瓴”地把“社會主義的本質”概括為五個字,“發展生產力”。這可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沒有做到的、石破天驚的“偉大創舉”呀!僅憑這一點,你就不能不被這個“不讀書,不看報”,“根本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天才理論家”的大智慧、大膽略而歎服。
     

人們當然要問:古今中外,哪一種社會製度,哪一位最高統治者,哪一個統治集團,不極力主張“發展生產力”呢?就以中華民族為例。悠悠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遠自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曆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直到末代皇帝溥儀,盡管他們使用的詞語有所不同,但其注重“發展生產力”,卻是一以貫之,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
     

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發展生產力”,沒有足夠雄厚的經濟基礎,他們如何維係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如何供養龐大的軍隊,維持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防範外敵的騷擾和入侵?如何保證日益增多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致造反?
     

如果“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力”,而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也都毫無例外地致力於“發展生產力”,那麽,豈不就是說,今日的社會主義製度,與曆史上的奴隸製度、封建製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製度,其“本質”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區別了嗎?那豈不也就是說,曆史上所有的統治者,無論是殘暴無道的商紂王、“焚書坑儒”的秦始皇,還是“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無論是“千古名君”唐太宗,還是國破家亡的北宋徽、欽二帝;也無論是吊死景山的崇禎皇帝,還是喪權辱國的慈禧太後,統統都可以戴上一頂“社會主義者”的桂冠了嗎?同樣,那豈不也可以說,從遠古洪荒、茹毛飲血時期起,中華民族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嗎?
     

“發展生產力”,是所有社會製度的“共性”,怎麽能夠把這種“共性”當成社會主義製度自身獨具的“本質”呢?這就如同吃飯、拉屎是人類的“共性”,怎麽可以把這種“共性”說成是共產黨人獨有的“本質”呢?真虧得“總設計師”獨辟蹊徑想得出,別出心裁說得出哦!
     

古往今來,人們見過的荒唐邏輯,多矣。但又何嚐見過荒唐到如此不堪地步的邏輯呢?
     

那麽,“社會主義的本質”究竟是什麽呢?
     

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句話,直接點明了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
     

一句話是,“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
     

另一句話是,“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由此可見,共產黨人所從事的社會主義運動,所創建的社會主義製度,最鮮明的特征,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兩個:一個是“消滅私有製”,建立公有製;另一個是“為絕大多數人,而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益”。這才是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是真假社會主義的分水嶺,是鑒別真假社會主義的試金石。
     

把握住這兩個“本質”性的特點,就可以把社會主義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涇渭分明地區分開來。
     

古往今來所有的社會製度都要“發展生產力”,但是,社會主義製度“發展生產力”與一切剝削製度“發展生產力”,都有著“本質”的不同。差別之一,社會主義製度是通過消滅私有製,建立公有製的方式,來“發展生產力”,而各種形式的剝削製度是通過維護私有製,剝削勞動者的方式,來“發展生產力;差別之二,社會主義製度“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而一切形式的剝削製度,“發展生產力”的目的,無一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益。同樣是“發展生產力”,其道路、方式和目的,卻有著天壤之別,雲泥之差。任何時候都不能混為一談。
     

“總設計師”提出如此荒誕不經的“新概念”,既是因為他隻善於玩弄政客手腕,不讀馬列,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ABC,也是因為他對美國社會製度的極度崇拜。
     

眾所周知,單就生產力水平來說,美國至今居於世界首位。如果“社會主義的本質”果真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話,那麽,中國向美國學習,走美國道路,那就是毋庸置疑、理所當然的選擇了。長期以來,“總設計師”確實也在多種場合,提倡中國應“以美國為師”,說什麽“世界上,凡是與美國交好的,都富起來了;凡是與美國對立的,都窮了,垮了”,還說什麽,“開放,主要是向美國開放”。這種“崇美”思想,通過“總設計師”訪美時,麵對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點頭哈腰、搖尾乞憐的一副可憐相,即可得到證明。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看出,'“總設計師”反複鼓吹“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從社會主義的軌道中拉出來,一頭紮進美國的懷抱,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道路。
     

當然,如果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道路,能夠使中國的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使十幾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使中國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事實上,這隻是一種畫餅充饑式的幻想而已。毛主席早就預言過,在中國,資本主義道路是一條死胡同,根本走不通。不但中國老百姓不答應,即使美國,也絕不允許。美國依據自身的利益,隻想讓中國永久地保持一種貧窮落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成為美國剝削、掠奪的對象。“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美國怎麽可能允許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強大起來,成為它的競爭對手呢?近些年來,麵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現實,美國在南海、台灣、人權、貿易諸多方麵,頻頻發難,對我國進行各種形式的打壓、遏製。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鐵的事實已經證明,在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麵前,我們無論怎樣步步退讓,怎樣向美國開放市場,他們也不會放鬆對我國的打壓和遏製。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如果還有人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幻想通過改革開放,走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即使不是腦袋進水,也是被驢踢昏了,踢傻了。否則,他們本身就極有可能是美國的“臥底”和“帶路黨”。
     

當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人,曆來就十分重視“發展生產力”,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國策。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穩固,是國家長治久安、國泰民安的重要保障嘛!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麵對國民黨反動政權和日本侵略軍的經濟封鎖,毛主席就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並在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從而促進了紅色政權的鞏固,保證了革命戰爭的勝利。
     

新中國建立後,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和政府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製度的兩個“本質”特征,一方麵,大刀闊斧地改革舊中國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陳舊的生產關係,開展“一化三改”運動,積極而穩妥地把生產資料的私有製,逐步改造成為全民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為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另一方麵,逐步完善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建設,增強了億萬民眾主人翁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有效地激發了了人民群眾參與生產和管理的積極性。因此,在一個不長的時間內,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體係,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國家的綜合實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昔日“一窮二白”的舊中國,以嶄新的麵貌,昂首挺胸,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所謂“生產力”,包括了兩個要素:一個是作為勞動者的“人”,另一個是生產工具。其中,人是最具活力的主導因素。在“發展生產力”過程中,毛主席始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堅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方針。為此,相繼表彰了王國藩、焦裕祿、陳永貴、王“鐵人”等先進典型,樹立了“窮棒子精神”、“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等富有民族傳統和時代特色的道德風範,從而卓有成效地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恰恰相反,“總設計師”所倡導的“發展生產力”,從理論到實踐,卻與馬克思主義原理背道而馳。
     

首先,它背離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兩個“本質”特點。
     

社會主義製度要求,以消滅所有製,建立公有製的方式,發展生產力。“總設計師”卻提倡以發展私有製,取代公有製的方式,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製度還要求,發展生產力,必須“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總設計師”卻使發展生產力成為“為極少數人謀利益”的手段,從而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這樣,即使生產力暫時地發展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暫時地提高了,但也換不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民怨沸騰,怨聲載道的局麵,仍然難以避免。某些領導幹部百思不解的“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就是這樣釀成的。
     

其次,它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兩個要素中,人是主導因素的原理。
     

按照馬克思主義原理,講“發展生產力”,首當其衝的是,講“人的因素第一”,必須千方百計地激發人民群眾主人翁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總設計師”提倡“發展生產力”,卻漠視、無視人的因素。這既是因為,他缺乏起碼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不曉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也是因為,他搞的那一套,使貪官汙吏倚官仗勢,肆無忌憚地蠶食、鯨吞國家和人民的財富,使數千萬產業工人不得不下崗待業,失去了生活保障,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不得不背井離鄉,淪落為受盡新興資本家剝削的“打工仔”、“打工妹”。因為違逆了民意,失掉了民心,“總設計師”自然不會,也不可能調動人民群眾“發展生產力”的積極性。
     

既然失去了“人的因素”的民意基礎,“總設計師”講“發展生產力”,就別無選擇,隻能乞靈於“資本”和“外援”了。
     

於是,就想方設法地刺激那些民營企業主和千萬、億萬富豪的積極性。為他們的家族企業提供多種優惠和方便,給他們戴上一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官冕,讓他們在多種場合出頭露麵,招搖過市,等等。那些新興資本家和富豪們,也樂得“就坡上驢”,趁機做大、做強自己的企業,作為回報,還時不時地在媒體上拋出一些盛讚“改革開放英明、正確”的誇誇其談。固然,他們可以安排一些人口就業,可以增加一定數量的GDP,可以提供一定數額的稅收,也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與共產黨勾肩搭背、稱兄道弟、觥籌交錯、並肩同行,但一旦風雲突變,外敵入侵,國難當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們還能不能與黨和政府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生死相依,那就隻有天曉得了。除去像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那樣有骨氣、有血性的企業家,“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之外,其他多數富豪,為了保住自己的巨額財產,恐怕早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有的與敵方簽訂“城下之盟”,有的則直接投入了敵人的懷抱。
     

至於我們以“超國民待遇”的優惠條件引進的外資,固然也可以為我們發展生產力,做出一定貢獻。“總設計師”提倡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方針,不是也讓我們嚐到了某些甜頭,學到了某些先進技術嗎?然而,依靠這條路子發展生產力,把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裏,總讓人有一種寢食不安、坐臥不寧的危機感。即使生產力發展得再快,GDP的大廈再華麗,那也是建築在沙灘上的樓閣,一旦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襲來,就可能瞬間垮塌。前不久,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政府略施小計,就使我國龐大的、世界級的中興公司遭遇滑鐵盧,險些陷入滅頂之災。這不就是一個警鍾長鳴的教訓嗎?
     

發展生產力,雖然不是“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但卻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一項重大的曆史性任務。這項任務,隻有起始點,沒有終結點。永遠都在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發展生產力,是一項廣泛涉及到政治、經濟、理論、文化、科技諸多領域的綜合性課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發展生產力的科學指南。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長期實踐中,毛主席緊密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圍繞發展生產力問題,進行了一係列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理論著作。我們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摒棄一切似是而非的胡言亂語,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認真汲取前輩的經驗教訓,大膽而謹慎地實踐,才能行穩致遠,迅速提升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建設好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