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計劃經濟企業效率低下嗎?

(2018-04-20 13:29:39) 下一個

計劃經濟企業效率低下嗎?

 


單從經濟效益角度看,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從單個資本家的角度看,企業辦社會確實增加了負擔,與私營、外資相比處於不利地位。但如果還原曆史,就可以清楚這種製度是很符合當時情況的。建國初期,一窮二白,工人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生計問題,國家也根本負擔不起社會保障,把保障的功能扔給社會是不現實的,必然要由企業來辦。再從工人的立場和全社會的角度來考慮,企業把他們的個人問題解決好,消除了後顧之憂,更能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從長遠來看,利於企業發展,也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單單從市場經濟所謂的“經濟效益”角度考慮是不合適的。

在當時曆史條件下,底子那麽薄,企業不僅承擔了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而且還向國家上繳了大部分利潤,為國家積累起財富。過了幾十年,現在再去批判當時的製度是不合適的。

企業承擔職工的社會保障,   現在也是很受歡迎的,給工人提供了多大的便利啊。

對企業也是有利的,工人吃住都在廠區或附近,有什麽問題可以隨時隨地找到工人。單從效率角度對資本家當然是不利的,支持企業辦社會的人是站在工人角度,批判這個觀點的人是站在資本家的立場。

改革到現在,不管你有多少名詞,人要吃飯,要住房,要教育,這是永遠都不能變的,現在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呢,老百姓找誰說話去?

@@@@@@

問:毛澤東時代稍微大一點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醫院、學校等附屬部門。改革後,有人說,這是企業辦社會,導致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真的是這樣的嗎?

老工人李師傅:我不知道這提問題的人都是從哪個角度考慮的?他以為工廠就是搞生產的?人是第一位的,沒有人不行。人不光要工作,還要生活啊,這還不是為了方便職工?說那種話的人是資本家的邏輯!企業就是小社會,不然叫誰辦去?那時候我們的福利好得很。比如我們化肥廠,有幼兒園、醫院、小學、生活服務公司,為工人買米買菜提供方便的服務行業也有,這都體現了對工人衣食住行的關懷、保護。工廠自己有衛生所,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工廠裏轉,遇到誰有什麽小病很快就能給解決,大病幫忙轉到大醫院。這就像農村的赤腳醫生喲。

老工人趙師傅:你們的教授、學校裏也有兩種思想的鬥爭。鞍鋼憲法是無產階級搞的,馬鋼憲法是管踏壓工人階級的。你說這工廠裏必然有女工啊,有女同誌就會有小孩,那就必然得要哺乳室、幼兒園。那時候我們廠專門蓋了一大間房子,每天上下午各20分鍾,專門讓女工去給嬰兒哺乳。所謂的“企業辦社會效率低下”的說法就是為現在這一套作辯護!

郭師傅(女)是老三屆畢業後到工廠當工人的。郭師傅說:毛澤東時代廠裏有自己的哺乳室,我就不用跑老遠回家去給孩子喂奶,大大方便了職工,你說我們女工安不安心?你看現在這些倒沒有了,怎麽辦呢?有錢的你花高價請個保姆,沒錢的就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帶,那時候老人哪這麽辛苦?現在有些廠子離市中心可遠,看病和子女上學都非常難,工人還怎麽能安心工作?教育搞了產業化,國家投資又少,為了讓子女入學還得到處托人,拿高價、花大錢。還有住房分配,你看現在開封最低工資標準才550塊,私企老板連500塊也不給你,人民的收入相當低,即使一年能拿到一萬,可房子幾十萬一套,要你幾十年的工資才能買得起——還得不吃不喝!

林師傅:我們享受的福利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且福利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遠遠比不上工人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這些“企業辦社會”的說法都是為了汙蔑計劃經濟造出來的——現在就是資本家的思想,當然是不給工人辦福利好!那時候廠裏啥都有,圖書、閱覽室,啥都有,還組織工人籃球隊。工人業餘生活很豐富,衣食無憂,又很活躍。

郭師傅插話:咱們廠的籃球隊可是打遍河南無敵手!

林師傅接著說:還有劇團、歌劇演唱隊,可熱鬧了,哈哈。廠裏還組織文藝演出、賽詩歌,大家都可高興、可活躍了!現在思想都沉悶,政治工作不做好。為啥工人容易出問題呢?因為根本不管你、沒有業餘生活,全部不管你,使工人陷於無組織無紀律的流沙狀態。過去大家無論生產還是玩兒,都是很有積極性的。

李師傅:單從經濟效益角度看,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從單個資本家的角度看,企業辦社會確實增加了負擔,與私營、外資相比處於不利地位。但如果還原曆史,就可以清楚這種製度是很符合當時情況的。建國初期,一窮二白,工人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生計問題,國家也根本負擔不起社會保障,把保障的功能扔給社會是不現實的,必然要由企業來辦。再從工人的立場和全社會的角度來考慮,企業把他們的個人問題解決好,消除了後顧之憂,更能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從長遠來看,利於企業發展,也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單單從市場經濟所謂的“經濟效益”角度考慮是不合適的。

穆師傅:在當時曆史條件下,底子那麽薄,企業不僅承擔了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而且還向國家上繳了大部分利潤,為國家積累起財富。過了幾十年,現在再去批判當時的製度是不合適的。

郭師傅:企業承擔職工的社會保障,要我說,現在也是很受歡迎的,給工人提供了多大的便利啊。

李師傅:對企業也是有利的,工人吃住都在廠區或附近,有什麽問題可以隨時隨地找到工人。單從效率角度對資本家當然是不利的,支持企業辦社會的人是站在工人角度,批判這個觀點的人是站在資本家的立場。

王師傅是閥門廠的老黨委書記。王師傅說:我們市有八大廠,都是部屬廠,共有3萬多工人,還有300多市屬廠,每廠1000多工人,建廠就是就業,砸廠就是失業,就業好,還是失業好?給你們事實,你們自己判斷吧:2萬人的工廠實際養活7萬人(包括職工家屬),是安居樂業呀,就文革的情況下,工廠的小擱門邊都沒人拿,而且這個廠一年還能交稅3000多萬。企業辦學校、醫院、食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活人,能達到這個目的不是很好嗎?

改革到現在,我不管你有多少名詞,人要吃飯,要住房,要教育,這是永遠都不能變的,現在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呢,老百姓找誰說話去?以前的老市長那是真為人民辦事,現在呢,明明就是“吹”嗎。

如今政府辦的醫療保險,純粹就是欺騙工人。一是工人有12種大病能住院,要交700元門檻費,用什麽藥由醫保局定,花5000能報2000就不錯了,還必須是在規定範圍內的藥。二是與公務員相比極不平等,他們不用交押金,就先報掉80%,回單位又給報掉剩餘部分的80%,即使不生病,醫療補貼都有上千元。再說退休費,人家事業單位是叫做“退休工資”,我們企業就叫“基本養老金”。誰對老百姓好,對工農兵好,誰就是好政府,就是民為本。憑啥說工廠辦保障就不好,社會辦就好?

問:有人認為,現在許多老工人懷念毛澤東時代,主要原因是出於對現在處境的不滿。你怎麽看這個觀點?為什麽老工人都對毛澤東時代念念不忘?

楊師傅:國有工廠建起來有我們的功勞啊,對國有企業我們有感情。現在才是真正養懶漢呢,以前隻有幾元的工資,工人也都搶著幹。這不是懷念不懷念的問題,而是我們一直覺得毛澤東時代好呀,在那個時代生活的時候,心情就比較愉快,現在沒有幸福感,隻有危機感。

懷念毛澤東時代,也是因為愛國,因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如今社會分配不公,貪腐太多,社會秩序不好,工人境遇差。

秦師傅是東北××電池廠的退休工人,50年代做化驗分析工,83年退休。她說:在我退休後,單位開始發獎金,領導都給自己發,單位裏就變成了“換一批領導少一批資產”。近些年來社會風氣變化很大。原來我們那時候學雷鋒很有勁,看見老太太上車人人都去扶,過去越窮越有勁;現在都沒人這麽幹了,都是個人自己顧自己,街上打起架來誰都不敢上去拉。我們那時候思想覺悟高,錢多少都一樣,現在就不一樣嘍。有人(指人際關係)就有錢,有錢就有一切。

以前銀行不帶槍,現在都得用武警武裝的車來接錢。早先東西放外麵都不會丟,前些天我的車子放一宿,第二天就沒有了。社會風氣說到底不是人品質的問題,現在還是窮,這周圍的人都下崗,都困難,隻能去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