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解行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正文

淨土十要——破妄念佛說

(2017-06-13 10:32:33) 下一個

破妄念佛說講記

https://i.imgur.com/oiXs7On.jpg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葉集

智圓法師講解

這篇文章稱為“功在萬世”的妙文,文章雖短卻是念佛大法門的心要,又稱為“直指心要”,實際也是念佛三昧直指的心要。我們如果能抓住心要,那就領會了念佛三昧法門的大義,再深入到《念佛直指》的長篇敘述時就能抓住綱領,進一步細化。所以,我們首先要學這篇又稱為“直指心要”的《破妄念佛說》。

《破妄念佛說》,是這位元末明初的大善知識,對沉淪於妄現境的可憐人做的引導。喚醒我們不要再隨順顛倒意識,一再地強拒萬德慈尊的阿彌陀佛於心外,強拒萬德莊嚴的極樂刹土於心外,應當知道這是一條殊勝的歸家之路。

所謂的“破妄”,就是破掉虛妄,它有多重涵義。一方麵我們已經落在虛幻世界裏,虛幻就叫做“妄”。我們作為有佛性的有情,在善根抒發時,會意識到我要回家。但如果沒認識到現前世界的虛妄,尤其是沒認識到自身奉為最尊的意識心是虛妄的,那連此處是妄尚且不知,哪裏有返回家鄉的欲樂呢?因此,有必要一舉掃破根身器界的妄相,喚回迷失中的我們。其次,由於聽受“諸法唯心”時沒有正確解義,以此錯亂因緣,導致一向執著“我要修個高深的法,一定要守住唯心,絕對不能心外求法。求生淨土是愚夫愚婦的行為,不符合我這個高檔人的層次……”需要破除這種妄情。

由此我們才肯向緣起上最殊勝的能引我們回法界的阿彌陀佛靠攏,一心向佛求救,向佛祈願。這樣與彌陀弘願相合,就能速疾被拔濟到三界外的淨土。在淨土得佛加被後,能迅速消掉妄情而還歸本來法界。

“念佛”二字是破妄後的續曲。也就是當破除迷情後,我們會出現念佛的心,一方麵念自佛,一方麵念他佛。念了自佛,我們才發現自己的心是如來藏。過去迷失了圓滿周遍的如來藏,認取刹那起的意識幻影作為自己,一旦破除了它,我們就不再認賊作父,而能識得自己本是佛。過去的情形好像棄百千大海唯認一個水泡,以此視為海潮的全體,這極其錯謬。在破妄以後,我們會漸漸醒悟,自己原本是性海、佛體,因此曉得念自佛。

這樣自尊己靈以後就不甘埋沒,因此要尋求一條迅速去掉能所二現迷妄而能返回本真的道路。從這裏會發現,阿彌陀佛早在十劫前成就大道,弘深的願海已經圓滿成就,直捷簡易的方便已經完成。因此,我們在念自佛的同時需要念他佛。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的力量能直捷深入我們的心,迅速截斷生死苦流,還歸法界之地。這就是破妄之後會入念佛三昧法門的原因所在。

“說”字指橫說豎說總是要破妄顯真,揭示能還歸法性的念佛三昧道路。所謂的“破妄種種理”,指遮破虛妄分別心狡詐的巧理,以及冒充為通達空性、深悟唯心的假表現。這樣一舉揭出妖魔的麵目,一舉掃除黑山鬼窟,從中就會顯出正來。在遮詮以後,來表達清除了迷雲障霧之後的朗朗青天,讓我們知道自身本具法界之日,本身與彌陀同體,自心跟佛心交徹融攝沒有毫許間隔,在緣起上沒有毫許謬誤。因此,此法門真實不虛、力用神奇,以此能迅速還歸法界。

先來認識我們迷失的曆程

在進入《破妄念佛》大論之前,有必要先依據《楞嚴經》,了解我們是怎麽迷失的。從前我們本在一真法界中,本是如來藏清淨真心,那裏沒有身心世界的假象。但由於在真境界中一念妄動而成了不覺的無明,以這個無明蓋覆了真心,於是把靈明廓徹的真空變成了頑然無知的虛空。而且,依此頑空、無明,凝結變成了四大幻色。這樣真心已經迷掉,就轉本有的智光變成了妄見。以妄見又對著幻色,二者相待久了,就摶取四大的少分,之後妄見和合在裏麵,就成了五蘊身心。我們把它執為自己,就這樣迷失掉本有的真心。再者,妄識潛入其中以後,我們最看重的是隨著緣紛紛擾擾的意識心,把它當成自己的心性,從此就入了徹底迷失的幻土,在這裏沒有一點真實,這就是錯亂界。

應著長劫中迷失的我們,釋迦文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想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此,佛在49年中宣說無數法門,無非是引領我們的心返回法界。在通途法門之外又宣說特仗彌陀佛力救度,能速疾成佛的淨土法門,由此演開了一代時教的淨土妙宗。乘著這個因緣,我們現在循著妙葉禪師的指導,逐段領會淨土法門的深義。

一、念佛三昧法門的淵源分二:

(一)法門的體性和得名的原因;

(二)法門的實效。

(一)法門的體性和得名的原因

首先說明念佛三昧的體性,以及得名而流傳天下的原因。

念佛三昧者,大雄氏觀此娑婆,有生老病死等業係諸苦,教人念彼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之法也。以彼佛身,及彼國土,清淨無比,莊嚴第一,依正極妙,故得名焉。

念佛三昧,是大雄氏釋迦如來觀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生老病死等無量的業係諸苦,從而教導人們念彼方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大法。為什麽宣說此法呢?因為彼佛阿彌陀佛的色身,和彼佛所建立的國土世界,都清淨無與倫比,是第一莊嚴。無論依報的地、水、風、樹,還是正報的佛菩薩等,都達到極其勝妙的地步。因此,就有這樣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大道法門,由此而得到大名稱,稱之為“淨土法門”“念佛三昧法門”“特別易行道法門”等,以區分於單仗自力在此世界修行成道的法門。

以下分三條來了解這個重要的內容:1、係縛與解脫;2、特別的解脫法門;3、念佛三昧得名的原因。

1、係縛與解脫

能係縛為煩惱和業,所係縛為有情相續,係縛處為三界六道。論中隻以“業”字為代表,總的來說,由我執起煩惱而出現種種業,由業將眾生係縛在三界六道中。每一次都是由業力而受生,得到一種生處的蘊。譬如以惡業墮惡趣,得到地獄身、餓鬼身、旁生身等,由善業生人天,得到相應的善趣身。像這樣,每一次都有一個蘊,這樣接連不斷,沒法超出,稱為“係縛”。如果生起對治力,截斷蘊的相續,從此不再輪回,就稱為“解脫”。

2、特別的解脫法門

大雄氏釋迦如來以大悲願力誓生在娑婆國土,特別救度濁惡有情。他所宣說的法門又有通途和特別兩種。在佛出世時,很多善根成熟的有情經佛宣說解脫道,之後都能生起無我空慧,斷除我執,從而不再起惑造業,也就截斷了結蘊相續,由此出離生死,這就是通途的解脫法門。然而,還有很多有情沒辦法達到即生現證空性、斷盡三界煩惱。佛看到眾生很可憐,不斷地造業,係縛在三界中,不斷地結蘊相續,出現老病死等無邊眾苦,無法截斷苦流,因此,又宣說仗他力解脫的淨土法門,勸眾生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隻要具足信願力,念阿彌陀佛,即生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由此不再出現三界受生的情形,截斷了蘊的相續,這稱為“特別的解脫法門”。

3、念佛三昧得名的原因

這是由於阿彌陀佛有特別的願力,至今已成佛十劫,功德、神通、光明、力無畏等超過十方。而且,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國土能攝取十方世界的念佛眾生,凡是往生者都得到不退轉,所度脫的有情無量無數,成就一生補處位的也是無量無邊阿僧衹數。再者,國土的莊嚴勝妙超過十方。由於極樂淨土的依報、正報極為勝妙,因此,念佛念淨土的法門就宣流於天下。一心念阿彌陀佛的法門稱為“寶王三昧”,如摩尼寶,普雨一切諸三昧寶;如轉輪王,統攝一切諸三昧王,成了至圓至頓的法門。

釋迦一代時教中,從《華嚴經》起,到《法華經》終,都無不讚揚此寶王三昧。這就是由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因緣,凡是念佛者在此一法中能成就一切佛法,在此一往生門中能成辦解脫、得不退、圓成普賢行願終至成佛,因此,它成了著名的念佛法門。這就是法門名揚天下的原因。

(二)法門的實效

念佛三昧法門的力用如何呢?既然稱之為“寶王三昧”,一定有非常顯著的功效。這又可以由佛世和後世兩段時期裏得成就之人的數量來證實。

彼佛眾會所有大心菩薩,聞佛言教,得生彼者,何止萬億。

佛世之時,在釋迦如來宣說淨土教的眾多法會,比如宣說《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的法會中,所有大心菩薩聞信佛的言教而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的何止萬億。

證明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是佛金口誠言,現量證知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智慧和悲願的力量,以及法門極其直捷簡易,效果神速。所以,這些大心菩薩們特別相信佛的聖教量,認為佛說的的確如此,我們無法用思維和言語達到佛行境,但隻要信受一定得大利益。結果,這些具信心的大心菩薩有超越萬億的數量,都生到了極樂世界。

自是法流天下,東土西國,自始至今,如教生者轉多,不可以微塵恒沙比其數量也。

從後世來看,自從佛宣演了淨土教法,從此淨土法門流遍天下。無論東土漢地還是西國印度,從當初一直到今天為止,依照佛的聖教而得到往生的人越來越多,難以用大地微塵數和恒河的沙數來比擬它的數量,這證明法門真實不虛。

佛滅度後,東土西國很多有緣者聽受了此法門,之後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結果往生者非常多,一代一代加起來難以用微塵數、恒河沙數來比其數量。這就說明,這個法門的確非常勝妙,阿彌陀佛的悲願普攝這個世界的眾生,隻要有信願投入佛的願海,就為佛心所攝,臨終如願往生,生到第一勝妙的清淨刹土。總之,念佛三昧是符合法性、符合緣起的不可思議法門,如果具足信願真實念佛,那就有萬修萬去的功效。

二、破妄顯真以揭示淨土唯心的真義分二:

(一)破除妄見;(二)顯示真義。

(一)破除妄見分二:

1、出示末法時代的邪見;2、以理破斥。

1、出示末法時代的邪見

去聖逾遠,人世澆漓。不知西方極樂實境現存,乃錯解諸法在心一句以為玄妙。便妄認胸中六塵緣影昏擾擾相為心,謂樂土在內,不求生彼,顛倒甚矣。

距離佛的時代愈加遙遠,人世的情形福薄不厚。也就是人們嗜欲深天機淺,執著五欲塵境,而且把自己的意識心執為唯一的本性。他不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有真實的境界存在,錯解“諸法在心”一句以為玄妙,就把胸中六塵緣影昏擾擾相妄認成本心,說樂土就在這裏,不必求生心外的土。真是顛倒至極!

“諸法在心”或“唯心”是佛教名言。然而心有真妄之別,就像《楞嚴經》裏所辨明的那樣。淺識者天機不深,一聽就錯解,然後執為玄妙,特別排斥求生西方等。這就是執理廢事或執妄為真所造成的錯誤。

這是一個絕大的錯誤,他把胸中六塵緣影昏擾擾相當成本心,這叫“認賊作父”。實際是迷失本心後出現了二取,當外在色聲香味觸五塵與意和合,就會生起各種紛紛擾擾對虛假塵境的分別,沉陷在黑暗中,然後把顛倒妄動的心當成本心。這實際是錯亂,屬於嚴重的病態,而他卻假借“諸法在心”的名言發生錯誤認識,隨口就說:“淨土在心,何必心外求土?”以此排斥求生西方,落入極大的顛倒見中。

2、以理破斥分二:

(1)三因破斥;(2)結說此見最為下劣。

(1)三因破斥分三:

1)以緣影心無體故,破斥彼土在心;

2)以心小土大故,破斥心中有土;

3)以悟道與證道有差別故,破斥淨土在心。

1)以緣影心無體故,破斥彼土在心

此六塵緣影,皆屬前塵,本無自體。前塵若無,此心即滅。雲何更有彼土在此心內耶?

這一句分成三段來理解:①六塵緣影的涵義;②以觀待理破緣影心有體;③以此心無體故,淨土不在此心之內。

①六塵緣影的涵義

“緣影心”指緣色聲香味等塵境影像的分別心,即第六識。由於前五識是緣現量境,而第六識是在後刹那緣色聲香味等的影像,故稱為“緣影心”。緣影心屬於前塵,或者係屬於前麵的色聲香味等塵境。塵以動搖為相,由於影像刹那刹那都在變易中,故喻為“塵”。

②以觀待理破緣影心有體

心和境是相對的,心不能獨立自起(這裏的“心”指第六識)。所謂“識不自識,待境而識”,也就是有此境則有此識,無此境則無此識。而色聲香味等影像是變易性的,不斷地變動,所以前塵一旦沒有了,心隨之而滅,由此可知它沒有自體。譬如看電影,眼識取銀幕上的影像,第六識隨即分別。銀幕的影像一幕幕地變動,心也隨之變動,無法停住。境一變它就變了,境一滅它就沒有了,因此心無有自體。

或者這樣觀察:若緣影心有自體,應當在塵境之外有它的獨立性。這種獨立的實體從哪裏來呢?是從塵境來還是從虛空來,還是從意根來?以看電影為喻,如果從塵境——銀幕上的像來,那應當不觀待心,銀幕自己就會分別。如果從虛空來,那不觀待意和境,應當虛空自身會分別,這也不成立。如果從意來,那不必觀待麵前的電影,就會出現各種取電影影像的分別心,這也不成立。由於在三處都找不到所謂的“來”,心也不可能無因自然生,可見它是因緣聚合時忽而現的假相,因此,這樣的緣影心沒有自體。

③以此心無體故,淨土不在此心之內

由於此心無體,如龜毛兔角,尋找時了不可得,怎麽能說廣大莊嚴的淨土在這樣的虛妄心中呢?以無體故,不能安立淨土在此心中。

如果說淨土在緣影心中或第六意識中,那麽好,更小範疇裏的事物應當全在此心中。是不是屋裏的桌子、凳子、電腦、櫥櫃等全在緣影心中呢?是不是能找得到,一個個搬出來呢?再擴大,是不是整條街、整個國家、整個地球上的人事物,高樓、公路、車輛、山峰、江河等,全在意識心中呢?如果真的有,應當能拿得出來。所以,不要錯解“萬法唯心”“諸法在心”的涵義。“唯心”實際指本真之心,它量周法界,包含一切,一切都是從中而現,這稱為“萬法唯心”。在錯亂之後的意識妄想心裏,哪裏會有塵塵刹刹呢?

2)以心小土大故,破斥心中有土

汝又謂心本在胸,心小在胸,焉可著此廣大佛土耶?

你又認為心本來就在胸的部位。胸腔裏小小的心怎麽能安放廣大無邊的西方淨土呢?

這裏可以類推而破。不必說西方極樂世界,單從此間界來說,現在這間屋子能安放在胸腔內的緣影心裏嗎?去找的時候,這裏根本放不下,連一張桌子也放不進去,哪裏能放一間房、一條街、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地球,乃至無數星球呢?根本不可能。因為這隻是緣影心刹那間起的一點影像,在這裏怎麽能安放廣大的佛土呢?西方極樂世界如虛空般廣大無邊,怎麽可能在刹那而現影像般的分別識裏呢?當然不成立。

或者縱破:若成立廣大佛土在此胸中的虛妄心內,那應當能得到它的實際所在。然而,無論用最精微的儀器還是最照徹的天眼去看,胸腔裏隻有一些器官假相,再細分隻有微塵,乃至分到極微,裏麵什麽也沒有,哪裏能出現廣大佛土?連一點點器界的相也沒有。不必說出現無數刹土莊嚴,出現無量無數的一生補處菩薩、清淨海會菩薩,連一個人、一個水池、一棵樹也沒見到,哪裏能在這樣的心中安放廣大佛土呢?

3)以悟道與證道有差別故,破斥淨土在心

縱謂悟道便為佛土在心者,隻可名為見性悟道,焉可謂之淨土在心。

縱然你說:我並非說淨土在緣影心中,而是認為悟道即是淨土在心。然而這隻能叫做“見性悟道”,哪裏就決定可說淨土在心呢?

此處應以詳細的差別觀來破籠統的認識。悟道並不等於證道,在悟道、證道中又有很多差別。猶如高峰禪師所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次。悟道不等於證了自性淨土,或者證入佛現的他受用報土和應化淨土等。也就是,初悟道的人隻要自身衡量:我現在現前了極樂世界嗎?不必說現前極樂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裏的任意一處,能想到就到嗎?西方淨土距此十億刹土,是不是心中已經現前佛淨土的相,要去西方淨土就在目前,跟在婆婆世界一樣呢?然而初悟道的人,開發心性隻是最初程度,根本沒有顯現淨土,還需要求生。不僅如此,很多得成就的人,乃至高位菩薩們也求生極樂世界,哪裏是說一句籠統的話,“因為悟道了,所以淨土就在心中”,就不必求生呢?

(2)結說此見最為下劣

若人作此見者,實名邪見。縱是天魔惡賊外道種性,亦超此見。世間無有此見最下劣矣。可憐憫哉。

如果有人作這樣的見解,實際叫做“邪見”。縱然是天魔、惡賊、外道等的種姓,也超過這種見解。世間人不會有這種見,最是下劣了,很可憐憫啊!

再邪、智力再低的人也不會認為:心外沒有飯,我不必吃飯;心外沒有廁所,我不用去廁所;心外沒有工作單位、街道、車輛,我不必坐車、上超市買東西、進公司工作;心外沒有天堂,我不必求升天;心外沒有苦行,我不必做這些行為。連天魔惡賊外道也不會這麽想。訪遍全世界監獄裏的罪犯,沒有一個人會這樣想,不會認為心外沒監獄,所以我沒住監獄。所有外道徒也不會有這種見識,他們不會認為:心外沒有我們的宗師、法門,所以不必去宗教場所聽老師講課等等。而你自稱是佛教徒,認為自己是參最上禪的人,是學高深法門的人,竟然作這種見解,落在這種唯心的謬論中,最最下劣了。連三歲小孩都不會持這種見,連精神失常的人都沒有這種見,而你竟然有這種見,可以說是世上的邪見大王了!

(二)顯示真義分二:

1、通顯諸法在心真義;

2、別顯淨土唯心真義。

1、通顯諸法在心真義分二:

(1)比較顯示;(2)直接顯示。

(1)比較顯示

汝今若欲悟真實本然心者,先當觀汝所認六塵緣影之心,本在汝胸,胸住於身,身居國土,此土及一切淨穢刹海,悉在虛空之內。此虛空界,無際無外,十界依正,一切在中,廣大難思。此空雖大,我之天然不動真實本心,非大極大,又能圓裹如上最大虛空。彼空在我真心,尚如小片之雲,忽點太清之裏。雲何娑婆極樂一切淨穢刹海,而不在我本然心中耶?然則佛說諸法在心者,實非在汝胸中妄想緣影心內也,乃在現前一念本真之心內也。

如果想悟明真實本然心地的狀況,應當從小到大逐層推演,最終能顯示真心。也就是,先觀你所認為的六塵緣影心即意識心本來在胸部,胸部在身體裏,身體在國土中,此土和一切淨穢刹海都在虛空之內。而虛空界沒有邊際、沒有外端,十法界的依報正報都在裏麵,是極其不可思議的廣大。虛空雖然大,而我天然不動的真實本心非大即大,又能圓裹如上的最大虛空。虛空在我真心中尚且如一小片雲,忽然點綴在天空裏一般,雲何娑婆、極樂一切淨穢刹土不在我本然心中呢?佛說“諸法在心”的涵義委實不是講諸法在你胸中的妄想緣影心內,而是指諸法在現前一念的本真心內。

這裏講到五個層次:一、緣影心;二、身體;三、刹海;四、虛空;五、本心。

我們的妄執之處就是把緣影心當成本心。意識跟身體很有關聯,把四大假合的身體執為“我”,所以心動貪嗔等時,身體當即有影響,而外在不怎麽有影響。當然,有的念力強也會影響到外邊,但主要在身體裏。這樣可以看到,一直緣著影像的分別心,其實是一個假影,而它的緣起範圍是在身體裏活動。這是第一層。第二層,身體是虛假的報體,由36種不淨物合成,真實中沒有,隻是一個假相。這個身體居在國土中,比如自己的身體當前在地球、中國、某城市、某個區、某所樓房中,可見身體的假相待在國土裏。再展望虛空界,這個小地球的國土裏有我的身體,身體裏有個心。這個小地球的國土,連帶無數淨土、穢土的刹海,全部在虛空界裏。這就看到刹海是第三層。之後看到一切刹海全部在虛空裏,虛空是沒有外邊際的。這是第四層。然後看到,虛空雖大,卻是在我本心裏顯的。這是第五層。

本心天然不動,“天然”是法爾的意思,本來如此;“不動”指並非因緣生的客塵法,沒有任何增減、生滅等的變易動搖相。客塵相不斷變易,不是本心,真實本心從沒動過。“非大極大”,指並非相對而立的大,而是絕待的大。因為真實本心沒有二法,一切都從此心現。如同《楞嚴經》所說: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都是隨業現出的相,因此,一切都是在此中發生的。連無邊際的虛空界在我真心中尚且如一小片雲點在太清裏,何況虛空界中的一切娑婆、極樂等淨穢刹海,怎麽不在我本然心中呢?以這個道理就叫“刹土唯心”“萬法唯心”。

由此能夠辨認,佛說“諸法在心”的正解是:一切法都是由此一念本真之心隨緣現出,或者就在這本然心中。如果把“心”字理解成胸中的妄想緣影心,那是極大的邪見。由此可見,自稱“我學高深法門,淨土就在心中,何必外求?求生極樂淨土是心外求法!”顯然是對佛法一竅不通的表現。

在《楞嚴經》裏,阿難和大眾也是蒙世尊層層指示後,才幡然明白。最初隻認積聚體的假合之身,以為心在身體裏,而得如來微妙開示,各個就自己知道真心周遍十方。一向以來認為虛空很大,現在才明白妙心廣大。這樣就看出,在真心中的十方虛空,就像手裏持的一片葉子一樣。從前以為現前的各種事物作障礙,不了達全是真心所現;現在了達一切法都是妙明真心,心周遍含裹十方。從前隻認父母所生的身體是真實,而生愛戀;現在反觀此身就像十方虛空中的一粒微塵,又像大海中的一個浮泡,忽爾起忽爾滅,無所從來,隻是一個假相。過去一向以來迷掉了真心,把妄想生滅認成真心;現在自己才了悟明白,恢複了本來的妙心,常住不滅,這才認得真實本心。

(2)直接顯示

此真實心,遠離知覺,超諸聞見,永斷一切生滅增減之相,非始非今。性本真如,具含眾妙,乃十界迷悟之本,實不可得而思議其廣大者。

這是用文字來講述真心的體狀。真實之心當然不同於八識、妄想等,它不是因緣所生錯覺體係裏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都有能所,都是從一念無明之後發生的錯覺習氣中出來的錯覺相。所以,真心遠離見聞覺知的錯亂。“永斷一切生滅增減之相”,“永斷”指法爾永遠沒有。生滅增減都是妄相,自一念妄動後出現了阿賴耶識,然後不斷地在這裏熏種、現形,出現了生滅法的體係。這樣不斷地隨著錯亂因緣生而滅、滅而生,又出現各種增減相,這一切都如空花般忽起忽滅,又像夢境有各種生滅、增減、相續等。然而在真實本心中,一點點妄相也沒有。“非始非今”,指沒有初始的起點,也沒有現今的時間,總之,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所攝的一切虛假相都沒有。

“性本真如,具含眾妙”,指本來如此。沒有變易稱為“真如”,“具含眾妙”,指體上本具恒河沙數性功德法。“乃十界迷悟之本”,指迷了它就出現九法界,悟了它就出現佛法界。“迷”指無明,由無明為根源,從細到粗發展出一切生死現相,包括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出現了地獄法界、餓鬼法界、旁生法界、人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乃至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徹證了本心就出現佛法界。總之,十法界代表染淨,都是由對真心迷悟的差別因緣而出現的,迷則出眾生界,悟則出佛界。對於真實本心,雖然語言上這麽說說,但實際沒辦法用思維和議論達到它本來的廣大之處。這是唯證方知的事,文字隻是指月的標,不是真實的月。因此說“不可思議”,它本非心緣相、文字相、語言相。

這一段直接顯示了“諸法在心”的涵義。此真實心即如來藏性或稱本心、真如、圓覺、本性。“遠離知覺,超諸聞見,永斷一切生滅增減之相,非始非今”是顯示空如來藏義。在這上,一切生滅增減的妄相、過現未三時的妄相、見聞覺知的二取相都不可得,稱為“空如來藏”。然而,它具足無量恒河沙數稱性功德。雖然如來藏性空無妄相,然而能隨緣顯現十法界依正二報的一切相,因此稱為“十界迷悟之本”,這是“不空如來藏性”。“空不空”指空和不空不二,絕離戲論,這對應“不可得而思議其廣大”。總之,由於知道此真實心即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它是發起萬法的根源,因而就有“萬法唯心”“諸法在心”的佛教名言。

2、別顯淨土唯心真義

既一切身土,皆在汝今大覺不動真心之中,與佛同證。則知極樂娑婆等土,雖是實境,乃全我心。既全我心,我今任意於中舍東取西,厭穢欣淨,惡娑婆,求極樂,乃至憎生愛佛,恣意熾然著相而求,皆不離我心也。如是而求,不離心故。故彼極樂彌陀相好現時即自心顯。自心顯時,即彼佛現。

“既”字承接上文。正如上麵依《楞嚴經》等所說:心在身中,身在土中,土在空中,空在大覺真心中。這樣就知道,十法界無數色身、無數刹土,都在我們現在大覺本無動搖的真心當中,就像佛所實證到的那樣。這樣就知道,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等的刹土,雖然是本心隨緣不欺的顯現,也全是我們的心中所現。既然全是我們心中所現,我們現在任意在裏麵舍東方取西方、厭穢土欣淨土、惡娑婆求極樂,乃至憎眾生愛諸佛,隨意熾然著相而求,也都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這樣來求生西方,不離本心的緣故。所以,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好顯現時,即是自心所現。當自心淨業成熟而顯現淨相時,即有彼佛現前以及刹土莊嚴現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