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解行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正文

淨土或問講記06

(2017-02-23 08:59:54)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問曰:眾行門中,既雲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懸異。然則觀想憶念二門,修各不等。其所感相,同耶異耶?

  問:眾行門中說到,種種修行在發心、見解、修行等上有大小差別,有理修、事修等的深淺差異,由此所感的往生境界相也相差懸殊。那麽觀想和憶念兩門也有各種修的差別,所感的往生相相同還是不同呢?

  答曰:皆不同也。故永明曰:九品往生,事非一等。或遊化國,見佛應身。或生報土,見佛真體。或一夕,而便登上地。或經劫,而方證小乘。或利根鈍根。或定意散意。或道悟遲速,而機器不同。或花開早晚,而時限有異。又慈雲曰:雖分九品,猶是略分。若更細分,亦應無量。

  回答:觀想和憶念門,由於修的因緣有異,往生的果報自然有差別。所以永明禪師說:九品往生在事相上並非一律齊等,而是有千差萬別。有的往生後遊於化國,見佛應身,有的生於報土,見佛真體。有的一晚就登地了,有的經劫才證小乘。而且,往生者有利根鈍根、定心散心等的差別。有的悟道快,有的悟道慢,這也是由於根器不同所導致的。蓮花開也有早有晚,在時間上也有差異。慈雲懺主也說:往生雖然分成九品,但這還隻是略分,如果要細分,也應該有無量品類。

  問曰:極樂隻是同居,本非實報。何謂或生報土,見佛真體耶?

  禪上人又問:極樂隻是同居土,而不是實報土,怎麽說“或生報土,見佛真體”呢?

  答曰:你將謂同居之外,別有實報耶?當知三土,不離同居。特身境受用,遞遞不相同耳。如經雲: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古師曰:此實報身也。

  回答:你認為在同居土之外別有實報土嗎?要知道,方便、實報、寂光三土不離同居,隻是往生聖賢的色身、境界、受用等有一層一層的差別。如經中所說: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從前的法師說:這就是實報身。

  又霅川曰:極樂國土,四土不同,豈但極樂為然。荊溪雲:直觀此土,四土具足。如當時華嚴海會,不離逝多林。而諸大聲聞,不知不見,即此類也。

  再者霅川說道:極樂國土有上下不等的四種土。在極樂一土中已經具足四土,有上下不同的境界。不但極樂世界是這樣,荊溪說:直接觀察此土也是具足四土的。就像當時華嚴海會並沒有離開逝多林,在世人看來隻是一片樹林,在清淨者看來卻是華嚴海會勝妙的境界,而這種境界,諸大聲聞都不知不見,是像這種情況。又好比在此土五台山是文殊刹土,天台山、雁蕩山有百千羅漢等。像這樣,在此土也具足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和常寂光土。

  問曰:既雲此土四土具足。隻消就此展轉修行,反欲舍此而生彼國,何耶?

  禪上人又問:既然說此土具足四土,那隻要在這裏輾轉修行,就能一層一層地證入上三土,最終徹證寂光而成佛,為什麽反而舍離此土而求生彼國呢?這是什麽緣故?

  答曰:此方雖具四土,奈何穢業難除。夫欲舍穢取淨,勢須彼國求生。

  回答:雖然此土彼土都本具四土,然而在開發的因緣上還是有很大差異。此土主要是因為穢業很難除盡,所以,雖具上三土卻也難以顯發。而彼土由於順緣具足,有佛的大威神力加被,一往生就能止息惑業,現前淨土。而且念念不退,能夠迅速證得報土、法性土等。所以,為了舍穢取淨,勢必要求生彼國。

  四明雲:此土濁重,十信方出苦輪。彼土境勝,九品悉階不退。豈不聞大通佛世,受教之徒。已經塵點劫來,尚在聲聞之地。皆因退轉,故涉長時。如身子已證六心,猶自退落五道,況悠悠修行者乎。

  四明尊者說:此土五濁深重,到了十信位才能超出苦輪;而彼土境緣殊勝,得了九品的哪一品都高登不退。(這就是由緣起一分來顯示彼土因緣殊勝。因此,以往生能迅速證得本性,證入淨土,從緣起一分來說要堅決求生。)有關此土困難的情況,舉例來說,譬如在大通佛的時期,當時在娑婆教化的徒眾,經過塵點劫以來還在聲聞地。這都是因為有退轉,所以經曆很長時間也難高登聖位。又好比身子舍利弗已經證得六心地位,自己還會因退緣而退落到五道中,難以證果,何況悠悠修行者呢?一退下去,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得道。

  蓋由此土,多值退緣。故雲:魚子庵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若生極樂,藉彼勝緣。博地凡夫,便皆不退。以是之故,求生彼國也。

  總的是因為這個世界非常濁惡,充滿了退緣,處處使人退墮,因此成道很難。經中說:魚子、庵羅花和菩薩初發心,這三種事情因上非常多,而結果卻極其少。所以,在此土修行敗廣成稀,學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如果能求生極樂世界,借彼土殊勝境緣的增上緣力,博地凡夫就能很快登不退地。以此緣故,我們應當一心求生極樂世界。

  問曰:同居淨土,其類甚多。今偏指極樂,而又偏讚其境勝緣勝,何耶?

  到這裏禪上人不免有疑惑:同居淨土種類特別多,十方刹土無量無數,現在偏指極樂世界,又偏偏讚歎它境界勝、因緣勝,這是什麽原因呢?是出於個人愛好,還是屬於事實?如果是事實,那偏指、偏讚當然是對的,而且也應當為自己選擇一個最好的同居淨土。因此一定要辨明,這到底是出於個人好惡的說法,還是在緣起上的確如此呢?

  答曰:經雲: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是總的回答。經中說: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各種苦,唯一受無量的無漏妙樂,因此稱為“極樂世界”。

  這表達了極樂同居土的殊勝。往生到那裏一點苦也沒有,唯一受無漏的妙樂,念念增上菩提道力,這一點非常殊勝。我們作為凡夫,都有想離苦得樂的心,然而在自己沒有斷除煩惱的情形下,在生死中無論生在哪裏都不免受纏縛,一點真實安樂也沒有,全都是苦,不是苦苦,就是壞苦、行苦;而一個具縛凡夫,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從此就沒有了一切苦,唯一隻有樂。這相差太懸殊了!

  阿彌陀佛無量劫來大願大力的加被,竟然使情形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天翻地覆,使得具縛凡夫一下子就到了純樂無苦的世界,真正實現了離苦得樂的願望。而且,由於沒有苦、沒有係縛,他會一直升進。處處都是順緣道法,念念增益無量菩提善根。這樣的話,一到了極樂同居土,就有了證入上三土極大的助緣力量,它是達到不退轉乃至成佛極殊勝的所在,等於一到了那裏就能回歸法界本源。這就知道,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是十方世界所無,的確是境勝、緣勝,從這裏我們會信受它的殊勝。

  那麽,天如老人為什麽這麽對比呢?

  這裏關鍵是要顯示極樂同居土是十方世界所無。“同居土”指凡夫和聖人共住的刹土。一般的同居淨土五濁雖輕,但還屬於生死界。而極樂世界不同,凡夫沒有斷惑,生到那裏卻能遠離生老病死的苦,遠離退轉的緣。一切境界都是清淨的,不會讓人起惑造業,而且處處使人增上道力,滿足了眾生取清淨相的心,所以極其殊勝。

  了解了這一點,再去比較東、南、北等其他各方世界的同居土,就很容易產生認識。雖然其他世界也很清淨,譬如有轉輪王出世,或者人民造惡少,相對來說福報大、受用多,有不少清淨境緣,但是像極樂世界這樣,凡夫往生以後竟然沒有了生死,不再起惑造業,不會有退緣,這就極為稀奇了。要從這一點認定,那個世界的確沒有眾苦,唯一受法樂,因此一心向往。尤其對於沒證到聖位的人來說,那更是期盼生到極樂同居土,而不想留在娑婆穢土,也不想生到其他世界的同居土,這是一大重點。

  今以娑婆對而比之。

  現在以娑婆世界人間苦的情形來顯示極樂世界無苦唯樂,這又要一項一項地對比來認識清楚。首先要看到,娑婆人間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七苦;極樂世界沒有這些苦,唯一逍遙快樂。這樣就知道,那個同居土太殊勝了。

  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無生苦也。

  假使我們要在這世上做人,那一定要得一個肉身。這個肉身必須經過孕育才能長成,而在這個過程中要感受各種艱辛苦難。首先,自己的業識在第一夜投入母胎中,與精血和合成為名色,這是胚胎的最前位。從此心就困在胎獄中,在九個月零十天裏飽受地獄般的苦。那裏漆黑一片、臭穢難聞,又特別狹窄逼迫。在這過程中,尤其在六根長成、開始發生觸的時候,要感受極其猛利的大苦。母親吃熱的東西、體溫高時,就像在燃燒的火焰山裏一樣。母親吃冷的東西、體溫低時,又像在冰湖裏一樣。而且,吃得過鹹、過淡、過辣、過酸等,都會對胎兒造成刺激,非常苦。從臍帶進來的食物也會引發很多苦觸。再說,母親行、住、坐、臥等的威儀,都會對自身造成很大的逼迫、壓擠、飄蕩等的苦。母親走得快,自己就像蕩在空中一樣,蜷縮、彎腰等時又像被大山壓擠一樣,躺臥、翻身等時都要受壓逼等的苦。到了要出胎,從母親狹窄的骨輪裏出來時,要感受眾合地獄壓擠的苦,而且特別恐懼。由於出胎時的苦太大,導致宿念都喪失了。剛一生下來皮膚很嫩,風一吹就像在割裂的傷口上塗灰一樣,受很大刺激。手和衣服一觸到就像被利劍割身,或者像牛剝了皮後被蟲子咬噬,又像癩人全身潰爛再被鞭子抽打一樣,受劇烈逼切的苦觸。這就是娑婆世界受生的苦。

  我們一想到這裏就要發願:我再不來這人世間投胎了,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不經母胎,所以一點生苦也沒有,清虛安樂。一切境緣非常清淨美好,身心快樂,沒有一點負擔。

  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

  在這個世界投胎做人,有了身體就難免衰老日侵的苦。也就是,隨著時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代謝,人逐漸從少年到了青年,又到了中年,很快就到了日暮黃昏般的老年。衰老之苦一天比一天厲害地侵逼著自己,難以忍受。就像過去的大德所說,死苦雖然重,但時間短促;老苦最重了,由於老是漸漸來的,所以稍微可忍,如果一時頓然間來到,實在沒有能忍的方便。到這世上做一世人是這麽苦!

  至於具體怎麽苦,還要從多方麵來觀察。首先,盛色衰退,過去很好看的青春容顏變得醜陋不堪。腰彎得像弓,頭發蒼白,額頭上布滿了皺紋,像砧板一樣,容貌變得非常難看。其次,氣力衰退。坐的時候就像袋子斷了繩索,“撲通”掉下去。起來也很艱難,手按著桌子等,像拔樹一樣,費很大勁才能起來。由於風脈衰退了,行步龍鍾,隻能緩緩地走。再者,諸根衰退。眼睛不能清晰地看到前方。耳朵聽不清楚,耳背,說東聽成西。沒有好的記憶力,剛剛把東西放在那邊,一轉眼就忘了,不知道放到哪裏了,一點都記不起,成了沒有記憶力的人。再說,受用境界衰退。想吃一點好東西,卻難以消化,想娛樂一下,但沒有能力,各種色聲香味觸的五欲生活都無法參與享受。再說,壽量衰退。人壽不過百年,非常短暫,到了衰朽之年,就像一台破爛的機器馬上要報廢一樣,這時一想到死,心裏就非常害怕、非常苦,不敢麵對。像這樣,有非常多的難忍的老苦。老壞掉了青春、美好,就像大樹被雷擊倒一樣;又像一間屋子快要朽壞,馬上要倒塌那樣;老奪去了一切盛色、美好、圓滿、威力。人最終會落到這種衰殘的大苦當中。

  到了極樂世界,那裏沒有寒暑的遷變。這並非說無有時間遷變,而是“一寒一暑”代表年齡的衰退。在那個世界永遠青春、美好。得到金剛那羅延身、如佛般的相好,色相越來越好、越來越微妙,隻盛不衰。而且,更加有氣力、有能力,不斷地變得更好。再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越來越明利。譬如一遇到菩提樹,諸根都清澈、無諸惱患,唯一是上升的走向。在那裏,口飲八功德水,耳聞微妙音聲,像是風吹樹木發出的美妙音聲、靈鳥的說法之聲等,眼睛能看到十方刹海的各種情形,意識緣無邊的法海等。而且,逐漸開展出越來越廣大、微妙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諸根的能力越來越好、越來越不可思議。再者,受用那裏的任何境界都不生貪,當即出生無漏的妙樂。譬如風一吹到身上,當即得到比丘入滅盡定般的安樂。受用三昧食、法喜食,就像日月燈明佛說《法華經》六十小劫,大眾不感到疲倦,如同一飯食頃那樣,受用無量的法樂等等。

  再者,沒有老的壓力,沒有死的擔憂。老是無常苦的一大表現。在這個世界,人看起來好像在長大、變得越來越好,實際一過了青春階段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謂的青春、盛色等全是壞苦,後邊際全是衰,它是壞滅的趨勢。而極樂世界是不退轉趨勢,到了那裏不斷地進步,會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我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那裏實在太好了。這也是其他同居土所沒有的,哪裏有隻進不退、不斷開發,最終達成佛果的緣起趨勢呢?在其他世界裏都找不到這樣的情況。

  此則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

  在這個世界得到的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但是,四大種之間彼此違害,就像箱中的四條毒蛇一樣。暫時保持平衡,身體沒有不適,一旦有所增減,裏麵頓時翻江倒海,發出各種錯亂、不調。身體受很大的逼惱,心情也憂愁不安,常常陷在憂苦當中度諸晝夜。而且,想受用什麽也不得自在,行住坐臥都非常不方便。又有吃藥、火灸、動手術等很粗的苦事。如果得了絕症,或者長年患病不好,心裏就非常憂悲。想到很快會死,又特別恐懼。像這樣,在這個世界隻要得這樣的身體,就會生很多病患,難以避免。

  然而一到極樂世界,化生的身體微妙香潔,沒有任何病苦,就連一點不舒服、一個小感冒都沒有。這是佛的願力賜給我們的蓮花化生的身體,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如光如影,連一點點的不自在都沒有。所以,我們要盡快去極樂世界,得到蓮花化生。

  此則七十者稀,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

  在這個世界做人,活到七十都是很稀有的。再往後眾生共業加劇,人壽會逐漸減短,七十年或幾十年一晃就過,石火電光一般。

  在這個世上很苦,好不容易得一次人身卻又如此短暫。前麵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艱難困苦,後麵衰老時非常苦,中間又有謀生的艱難,還有很多的因緣瑣事、外緣幹擾等。得一世人身沒有很多時間修持,很快又死掉了。而且,失人身者像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塵,多數又要墮向深不見底的惡趣。每次死的時候,都有非常劇烈的四大分解之苦,像活牛剝皮、生龜脫殼一樣。那時要舍離世上一切可愛的名利、財色、親友、身體、受用等,心裏會起非常猛利的憂苦。人死的時候都很不舍,有些人最後流著眼淚離開,特別無奈。像這樣,人活一世是這般悲慘,最終死攫奪了此世的一切。

  這就可以看到,來這世上純粹是一場大苦。生的時候是哭著來的,實在太苦了;死的時候是哭著走的,實在不願意卻不得不離開。這是個生滅的世界、苦的世界,根本不隨人的意願。再者,生的時候是兩手緊抓著來的,想在這世上得到些什麽,而死的時候兩手空空而去,什麽也沒得到,整個世界都是一場幻夢。

  如果往生到極樂同居土,以阿彌陀佛悲願的加持、大福德力的加被,一到那裏就得到無窮無盡的壽命,再也沒有了死苦,根本不必擔心一期的蘊什麽時候滅掉、不能保持。人們都想求長生不死,但在世間法裏求不到,在道家法術裏也求不到,在別的同居土裏也很難求到。而到了極樂世界,壽命延長到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永遠沒有死,永遠快樂、隻進不退。所以,我們一定要取得極樂世界的受生。

  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

  在這世上有父母、夫妻、兒女等,彼此在一起親情愛戀,然而有為法的法性聚際必離,一定有生離死別的苦。那時身心憂愁,口裏哀歎,非常難受。

  這種苦太多了。譬如夫妻間一方去世,活著的人至少在一年當中心都是冰冷的,做什麽都沒興趣,一想到對方的好就傷心不已。或者兒女不幸去世,那種揪心的痛更是難以擺脫,一想起來就愁苦。而且,在這世上很難如意,常常都要分離,跟好友聚集時很歡喜,分手時很痛苦。像這樣,人的一生有多少愛別離苦,短則三五天,長則半年一年都陷在這種苦當中。到了極樂世界,沒有父母、妻子、兒女等,人民都是阿彌陀佛願力所化,沒有愛別離的苦。再說,到了那裏都畢竟成佛,法界中沒有分離。即使分開,由於心沒有我執、我所執,也不會有苦,都是超然境界,脫出凡情。所以,一定要生到沒有愛別離苦的極樂世界。

  不但親情愛戀上有別離之苦,而且,由於對名譽、地位、財富、生活享受等各方麵都有愛,這些又常常會離自己而去,在失去時也會發生很多苦。比如做了高官,離任時就非常苦,因為失去那種地位了。或者得了美名,在破滅時非常苦。有享受時很快樂,一旦沒有了,生活清淡就很苦。或者網絡提供便利,一旦停網,心裏就不舒服,很多地方都不方便。諸如此類全是愛別離苦。而到了極樂世界,由於內心沒有貪著,就不會有別離之苦,身心逍遙、超脫,因為知道諸法空性,如幻如夢,不會執著。世俗中也是刹那生滅,心不寄托在這上麵,所以不會苦。

  此則仇敵怨讎,有怨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怨憎會苦也。

  來這世上做人,由於過去多生累世中曾經結過很多惡緣,或者損害他人,欠有業債,這種等流非常麻煩,會發生很多苦。大則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集團與集團之間發生戰爭、鬥爭,充滿了怨憎會苦,小則在家庭裏有冤家,在單位有冤家,時時碰到與自己冤逆的人,常常遭受損害。或者欠有命債的怨敵緊隨不舍,對自己處罰、傷害、傳播惡名等,身心充滿恐懼,這也是處處都有的。在人群裏常常遇到冤家對頭,一旦被纏上就非常苦。譬如宿世的冤家變成妻子、丈夫或兒女等,那一輩子都要在打罵、鬥爭、不悅意中度過。或者在商業、政治等的場合裏遇上了冤家,那也是拚得你死我活,害怕被對方擊倒、壓垮。像這樣,世上充滿了苦,我們在這個世界做人就難免這些苦惱。

  極樂同居士是清淨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一生到了那裏,以阿彌陀佛的力量,各種冤逆、嗔心等都不會現行,所以一點怨憎會苦都沒有,這都是彌陀如來極大的加被力所致。那是多麽好的世界,永遠和平、謙讓、無我,人人行持普賢行願,徹底遠離了怨憎會苦。

  此或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寶,受用現成。

  又要想到,假使還來這個地球做人,從降生開始一直到死之間,心中必然有很多欲望追求。畢竟是凡人,肯定希望生活好,吃得好、穿得好, 還想有男女間的愛情,有各種生活享受,樣樣不比別人低,還要有知識學問、地位權力等,心裏充滿了各種欲求。但是,這是一個雜染世界,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時由於共業,遭遇戰爭、饑荒、傳染病等,有時由於別業,自身沒有福報,相當困苦饑寒。

  像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打工的整天累死累活地給老板服務。自己做老板的也特別苦,人家當麵恭維背後罵,看起來風光實際風險大。而且執著大,有了還想求更多,總是沒辦法滿足。人的欲望難填,尤其在當今時代的欲海裏,被各種邪說所鼓動,人始終放不下心,總感覺前方有很多獵物,想去追求,但能求到多少呢?常常處在哀聲歎氣、求不得的苦惱中。想求好的伴侶嘛,但找來找去也找不到可意的對象。想求地位嘛,總想坐得更高,但很難實現。想求學問嘛,從小開始讀書,但十多年畢竟一場空。想求健康嘛,實際也求不到,天天保養身體,但它還是出故障,常常生病。像這樣,這是一個有缺憾的世界,人總是落在求不得的灰心憂苦中,有多少無奈、多少不得意。

  然而一生到極樂世界,一切都能隨心滿願。生活上一點不必操勞,衣食受用等都是阿彌陀佛給的,想要什麽馬上出現。自然衣、自然食、自然沐浴、自然宮殿、自然講堂、自然風景、自然雲遊的快樂等,一切受用現成,什麽求不得苦都沒有。同居穢土和同居淨土有這麽大的差異!在同居淨土裏,極樂世界極其殊勝,阿彌陀佛的大福德力超過了天帝天仙無量無數倍,我們隻要求生西方淨土,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合,就能得到如此殊勝的受用。了解了這一點就要想到:這是萬劫難遇的機會,隻要這一生努力修集淨業資糧,很快就能到達那個大安樂之地,從此遣除一切業惑的貧苦、一切焦慮憂傷。因此,要一心向往極樂世界。

  此或醜穢形骸,根多缺陋。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

  這是從身相上看。受生在此界,往後會越來越差。身體由三十六種不淨物組成,充滿汙穢;相貌很醜陋,不具妙相;感官功能日漸退化,譬如近視、聽力弱、念力衰、辨別力差、身體無精力等等,可以看到人的種性越來越差。而到了彼土,相好端嚴,如佛般具三十二相,眼耳鼻舌身等各方麵都具足妙相。身體不是五髒六腑的血肉之軀、有大小便等的汙穢物,而是香潔光明,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取一個極樂同居土的身體。

  此則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此有四趣之苦。彼無三惡之名。

  這是講,到此方來就免不了輪回總苦和惡趣別苦。這是相當苦的事,不自在地隨業生在這世界裏。由於生死的因——我執和煩惱沒斷,將會有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連綿不斷。這樣不斷地在六道裏生了死、死了生,連起來是無窮無盡的苦事。得了樂也不是真實的樂,一下子就變滅掉了,什麽也得不到,又陷在憂苦失望當中;得了苦,逼在身上無法接受;平靜一點也攜帶著苦因,相續裏的我執習氣、煩惱種子、苦種子一點也沒解決。按這種情況發展的話,一遇境就起煩惱造業,怎麽也沒辦法解脫我執,空不了。

  這樣死了還要生,好的雖然升天做人,但好景不長,凡夫畢竟造惡多,一不小心又墮下去了,危險性特別大。如果墮地獄,那要在漫無邊際的時劫裏不斷地受火燒、寒逼等的苦,無法想象。如果生為餓鬼,也是百年不聞漿水之名,一直處在貧乏、饑渴、求不得等的大苦當中。整天拖著龐大的身軀去覓食,卻得不到絲毫,那種饑渴的苦無法忍受。如果墮為旁生,有的常常遭到各種役使的苦,整天在還債,沒有絲毫安寧;有的成為水族,在漆黑的水域裏互相啖食,時時有身心恐懼的苦。如果福報大一點成了修羅,那就要整天嫉妒、鬥爭等。這就看到,這個世界的苦太多太多,實在不妙。

  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沒有了惡趣苦,連名字都聽不到。也沒有了輪回苦,能夠證得無生,徹底解脫輪回大苦,永得安樂。這是非常好的同居淨土、非常好的增上生。一生到這裏就徹底止息了惡趣大患,徹底脫掉了輪回鎖鏈,能夠永滅苦因、永得安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