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解行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正文

淨土或問講記03

(2017-02-20 09:22:32) 下一個

https://i.imgur.com/BX2Oc3U.jpg

  由是觀之,所謂十方微塵國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三世恒沙諸佛者,唯吾心中之佛也。知此,則知無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無一佛不由吾性而發現。然則十萬億外之極樂,獨非唯心之淨土乎。極樂國中之教主,獨非本性之彌陀乎。

  這樣看來,所謂十方微塵數的國土唯是我心中的土,不在心外;三世恒河沙數的諸佛唯是我心中的佛,也不在心外。知道這一點,就明確沒有一個土不是以我的真心而建立,沒有一尊佛不是由我的本性而發現。既然在總體上,一切佛、一切土都是唯心本具、唯心所現,那麽特別的十萬億刹土之外的極樂世界,難道獨獨不是我唯心的淨土嗎?極樂國土中的教主阿彌陀佛,難道獨獨不是我本性的彌陀嗎?

  這就是由自性遍周遍具之理,來悟入“自性彌陀”和“唯心淨土”。雖是他方土,也是性具;雖是他佛,也是由本性而現,自他不能分成別別兩個。也就是以心遍周故,一切土都在心內,極樂是心中的土;以心遍具故,發現的諸佛都是自性所現,而非心外別有。

  又當知唯此一心,具含十界。身土融通,重重無礙。

  又要知道,在這一心中本具十法界。譬如造十惡就有地獄、餓鬼、畜生,行五戒十善就有人天,修四諦十二緣起就有聲聞、緣覺,修六度四攝就有菩薩,了知本性是佛,入一佛乘就是佛。像這樣,都是妙心本具。再者,以都是唯一妙心故,身中有土,土中有身,身入於土,土入於身等,彼此融通,一重一重沒有障礙。

  又當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生佛互現,念念交參。所以雲: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諸佛,念念彌陀。

  又要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從現相而言,佛法很高,眾生法很廣、林林總總,心法最切近,但實際都是法界、都是實相,沒有差別。眾生法即法界故,眾生心中現無數諸佛;佛法即法界故,佛心中現無量眾生。而且念念交參,眾生心遍法界故,念念都入一切諸佛心;佛心遍法界故,念念都入一切眾生心,這樣彼此交相融攝,並不是分開來別別獨立的情形。所以說: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諸佛,念念彌陀。

  現在不能再按照妄識所現的境界來衡量,應該回到實相本身。我們眾生是諸佛心內的眾生,因此,在我們的一個個微塵裏都含攝極樂世界。因為塵當體是法界,所以在任何一塵中都可以現極樂世界。譬如,無論什麽樣的眾生,他的真心理體是沒有兩樣的,當他一相應時,當即就在塵裏出現了極樂世界,而不必另外去找,這是因為法界彼此融通的緣故。一億個人心清淨了,當下就現出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心前都會現,每一個塵中都會現。再說,眾生真心中的諸佛不離開眾生,所以,在眾生心中刹那刹那都可以現阿彌陀佛。比如一億個人當下相應,在當刹那裏各自心中都會現阿彌陀佛。可見心中有彌陀,心中有刹土,這叫做“唯心”,叫做“本具”,一相應就會現出來。

  就好比電視發射,隻要調準頻道,在任何一個接收的終端,當下就可以出現電視台的信息。因為這個信息已經遍入在裏麵,或者這一點上遍攝遍具了這些信息,一旦緣起對應,馬上就出來了。這個譬喻可以說明,任何一塵中都有無邊刹土,那當然有極樂世界,而且在緣起上,極樂世界性具的法特別容易顯出來,隻要念阿彌陀佛就會出來。或者,性中本具無量諸佛,真正打開時,無量諸佛都在心前顯現,但從緣起來說,我們跟阿彌陀佛最容易相應、容易顯現,那麽臨終十念等,立即就出現阿彌陀佛。這樣就知道,無不是性具,無不是唯心,這叫做“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又雲:十方淨穢,卷懷同在於刹那。一念色心,羅列遍收於法界。

  一一法皆法界故,無不遍攝遍入,因此說:十方淨穢國土同收攝在一個刹那中,而一念色心又羅列周遍入在法界中。

  “卷懷”是收攝的意思,在當刹那中攝有十方一切淨穢國土,這是從遍攝上說。從遍入來說,這一刹那色或心等任何法都遍入在法界中,任何地方都有,這是由於法界本自交攝融徹的緣故。

  並天真本具,非緣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塵亦爾。故能一一塵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塵複互周,重重無盡無障礙。一時頓現非隱顯,一切圓成非勝劣。

  以上事事無礙的妙理都是天真本具,不是緣起新成。這是由法爾理證成的,本來具足這樣的妙理,不由造作;如果法爾非如此,即使想用因緣來造也無法造成,哪裏能造得這麽微妙?所以它叫“法界本具的妙理”“當人心性本具的妙理”“諸法的實相”等。

  一個心念是這樣,一個微塵也是這樣。總之,任何法都是法界,任何法中具含一切法,任何法都遍入一切法。所以,能出現一一塵中現一切刹,一一塵中攝一切刹;一一心中含一切心,一一心中現一切心。不僅心與心、塵與刹之間這樣交相融徹、無有障礙,而且,心與塵或者色與心之間也是無有障礙的。也就是一一心能遍入一切塵,一一塵能遍入一切心。像這樣,心入塵、塵入心等,一重一重都無有障礙、沒有邊際。又是一時間頓現一切,沒有隱藏和顯了的差別。不是在實相裏先前隱藏後來顯了,而是實相本自如是,隻有見和沒見的差別。再者,任何一法都是法界,任何一法都遍攝遍入,都圓滿成就,沒有勝劣的差別,不能說此法勝彼法劣。法界本平等、本自如如,本自具含這樣的妙理,任何一法當處就是法界。這就可以看到大平等的理性。

  若神珠之頓含眾寶,猶帝網之交映千光。我心既然,生佛體等。如此,則方了遷神億刹,實生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逃乎刹那際內。

  這種情形就像如意珠,一時間含有一切妙寶,所以隨著祈求者的因緣,當即就能現出衣服、妙食、資具等各種寶物。這是譬喻性具一切法,是法爾具足的,不是性中沒有後來新添出來的。又像帝釋天宮因陀羅網的一千顆珠子交映千光,每一顆珠子的光都入在一切珠子裏,而每一顆珠子裏都攝有一切珠子的影子,這是法爾本然,不是緣起新造。我的心是這樣的,眾生和佛的體性也全是這樣的,一一法都是這樣的理性,都會出現這樣的事相。

  這樣才知道,我們現在往生極樂世界,心識遷到十萬億刹土之外的極樂國土中,實際是生在自己心中,而不是生在自己心外。以心遍周遍具的緣故,實際是性中隨緣現出了極樂世界,當刹那心就出現了極樂。這樣就知道,孕質在九蓮中,當即在蓮花中化現,這哪裏逃乎刹那際內呢?就在這一刹那中,性具的法顯了而已,並不是不具而突然出現的。這一切都是在指示性具,指示都是在心中、都是在性中,這叫做“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又雲:極樂遍在一切處,舉一而全收也。如帝釋殿上,千珠寶網。千珠光影鹹入一珠。一珠光影遍入千珠。雖珠珠互遍,此珠不可為彼,彼珠不可為此。參而不雜,離而不分。一一遍彰,亦無所在。

  再者,總體而言,極樂世界即法界故,極樂世界也遍一切處。具體來說,極樂世界的一色一香都是全體法界,因此都遍一切處。這樣舉一就全收一切,由此可見“一即一切”的妙理。這樣到了圓教上,一切都是融通的,如果誤以為極樂是權是小,那也是偏執。

  這就像帝釋宮殿上的千珠寶網,一千顆珠子的光影都入在一顆珠子裏麵,任何一顆珠子的光影都遍入到一千顆珠子的每一顆裏。雖然珠珠互遍,你遍入我、我遍入你,但不會混雜,此珠不會混為彼珠,彼珠也不可說為此珠。這樣參而不雜,離而不分,雖然互相參入但不會混雜,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雖然彼此各是各法,然而並沒有隔別不容的此法彼法的對立。如果是分的話,那就是此法占據此位,彼法占據彼位,此法沒入到彼法裏,那就不承許它是周遍法性,但這並不成立。總之這是不可思議的,不能說各個法是局部的,有分疆立界的隔開。這樣就知道,一切法都是遍的,雖遍而不會混同,雖離而不會分裂。像這樣,一一法都周遍彰顯,卻又無所在,非常稀奇。如果它有實體,那在此就不在彼了,在彼也不住此了,然而它是空寂的,所以一切遍在而又無所在,不可思議。

  極樂淨土,即千珠之一。十萬億國,亦各千珠之一。至若三乘人天,下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一一無非千珠之一。阿彌陀佛,亦千珠直示一珠。見一佛,即見十方諸佛,亦見十方九界眾生。微塵刹海,十世古今。一印頓圓,無餘法矣。

  極樂淨土是千珠中的一顆,十萬億佛國裏的每一個國土也都是千珠中的一顆。至於三乘、人天,下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的哪一種界,都無不是千珠中的一顆。從正報主尊而言,阿彌陀佛也是千珠直接在一珠中顯現。也就是彌陀是法界藏身,就像帝釋千珠羅網的每一顆珠裏,會呈現一切珠的影像,在阿彌陀佛一佛中,會出現無量諸佛,因此,見一佛就見到十方諸佛,也見十方九界眾生。一切都無不含攝在此中,乃至微塵刹海,十世古今,十方境界海、事相海,都現在阿彌陀佛一法中,這叫“一印頓圓”。這一印是周遍印、圓滿圓足印,因此在一印中印一切法,一印中見一切法,一印中證一切法,再也沒有剩餘的了。

  像這樣,通了圓理的人就知道一即一切——見一佛即見一切佛,生一土即生一切土,入一門即入普門的道理。這樣就知道,在淨土一個捷徑門裏,能成滿一切佛法,證得一切功德,能夠實現普賢大行願海。總之,盡十方三世的一切法都可以在這裏麵圓見圓證。

  如上所引,皆佛祖聖賢遞相發揚之明訓也。知此,則知諸刹諸塵,塵塵皆唯心之極樂也。一塵一佛,佛佛皆本性之彌陀也。複何疑哉。

  以上引的法教,都是佛祖聖賢交相發揮闡揚淨土妙理的明訓。能認識這些大義,就明白諸刹諸塵每一塵裏都有唯心本具的極樂妙土,並非心外有極樂。一一塵中一一佛,佛佛都是本性所現的彌陀,並非性外有彌陀顯現。否則心也不周、性也不遍,那就不合本來的妙理了。到此,對於“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至理還有什麽疑惑呢?

  問曰:既謂淨穢融通,塵塵極樂,何娑婆獨不免於穢耶?

  禪上人問道:既然說“淨穢融通,塵塵極樂”,淨土和穢土不是隔開來不融的,而是在穢土當下塵塵中而具極樂,那為什麽娑婆世界還不免汙穢,到處充滿惑業苦的雜染相呢?

  答曰:凡夫業感,即淨而穢。佛眼所觀,即穢皆淨。豈釋迦報境而果穢哉。

  回答:實相上的確淨穢融通,塵塵極樂,淨土就在當下,這是理上說的。然而凡夫由於有無明,以業力所感,在當下為淨土的同時,卻虛妄地顯現穢土的相。就好像當下是清淨的虛空,卻顯現毛發相那樣,本來是極樂,卻現了穢土的假相。而佛眼消盡了虛妄,所以在凡夫以為是穢土的同時,所見就是本性清淨的國土。難道釋迦如來報土之境真的是汙穢的嗎?譬如在《維摩詰經》等中,世尊足指按地,當下即現清淨國土,隻是凡夫在而不見。像這樣,以是否有惑業的力量來判斷是現穢土還是現淨土。

  問曰:含攝無餘,吾信唯心之大矣。圓融無礙,吾信唯心之妙矣。奈何尚滯迷情,未離穢業。則吾唯心之土,何由淨耶?

  禪上人又問:含攝一切法而無有剩餘,我信受唯心的廣大;淨穢生佛等融通無礙,我信受唯心的微妙。奈何凡夫陷在錯亂心中,沒有離開雜染業,那麽我唯心的土又怎麽來淨治呢?

  答曰:心垢土垢,心淨土淨。故維摩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夫欲淨其心者,舍淨土之修法,他無能焉。

  回答:心垢就土垢,心淨則土淨。所以《維摩詰經》裏說:想要淨治國土,應當清淨自心。心是根源,隨著心清淨,佛土就顯現清淨。而要想淨治自心,舍開淨土的修法,沒有別的途徑了。

  問曰:淨土修法,其詳可得聞乎。

  禪上人接著請問:淨土的修法,能詳細開示嗎?

  答曰:淨土無修,修因迷有。法無高下,高下由根。根有多殊,修分多類。攝其多類,總有三門。一曰觀想,二曰憶念,三曰眾行。皆依極樂彌陀以為之主也。

  答:淨土本自成就,不是由於修而新成就,前麵說了這是法爾本然。那為什麽要修呢?因為眾生處在迷惑裏,所以要用修來淨除迷惑,由此能現出性具的妙土。法本無高下,高下是由根性來定的。由於眾生的根機有多種差別,以此采取的修行就分很多類。眾生有不同的迷情,為了對治它,就有不同類的修法。從淨土門而言,也是由於眾生根性的差異,而有各種修法。那麽,怎麽來引著心去掉迷惑而呈現淨土呢?有很多修法。歸攝起來總共有三大門類:一、觀想;二、憶念;三、眾行。無論哪一類,都是依極樂刹土和阿彌陀佛作為中心來進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