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的雲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飄去飄來,瀟瀟灑灑在九霄。
從不算計,從不尋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還是冰雹。
個人資料
幸福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字】戰爭與和平

(2023-11-02 07:07:42) 下一個

戰爭與和平
文/幸福生

“戰”的繁體字“戰”,是由“單”(“單”的繁體字),和“戈”構成。左邊的“單”是象形字,像帶杈的木棍,下端是手柄,上端兩個分杈處,各捆綁一塊石頭。最初用來捕獵,後來變成了武器。右旁的“戈”也是象形字,是一種帶有戈刃的兵器。“戰”就是十八般兵器全上,兵戈相向,以至你死我活。

“爭”,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像兩隻手,在互不相讓地爭奪一個東西。爭的是什麽,眾說紛紜,形狀也一直在變化,但很明顯是大家都想要的。後來演化成隸書“爭”,上部“爫”是一隻強取豪奪的手,其餘的部分是抓住東西,毫不相讓的另一隻手。“爭”就是互不相讓地爭奪。

爭奪到一定程度就會動家夥,大打出手。上升到國家層麵就要使用武器,也就是戰爭。

不幸的是,人類的曆史幾乎是一部戰爭的曆史,打打殺殺的戰爭曆史,勝者王侯敗者賊的戰爭曆史,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爭曆史,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戰爭曆史。

“和”字有兩個古字,“和”與“龢”,讀音相同,意義相通。

“龢”字較為古老,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左邊“龠”是形旁,是一排竹管合拚而成,類似笙簫的吹奏樂器。右邊“禾”為聲旁。這些樂器齊奏,聲音和諧,悅耳動聽,“龢”字的本義是器樂和諧,和弦。

“和”字的出現於較晚的戰國金文中,由“口”“禾”組成。其結構或左口右禾,或左禾右口,秦漢以後結構逐漸統一,為左禾右口之“和”。“和”也是形聲字,“口”是形旁,“禾”是聲部。與“龢”類似,“龢”是器樂的和諧,“和”是聲樂的和諧。另外,和諧地伴唱伴奏的“和”應讀hè。

“龢”字從戰國使用頻率驟降,文獻中漸以“和”代之。在曆史上“和”與“龢”常常通用。漢字簡化時,統一用“和”,將“龢”歸為“和”的異體字,但是用於人名的“龢”仍為規範字。

“和”從音樂和諧開始,發展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和顏悅色”,“心平氣和”,“風和日麗”,“政通人和”。總之,“和”應該是最美妙的漢字之一。

“平”,最關鍵的是上麵平直的橫“一”,“平”和“乎”緊密相關,都是號角上加三點指事,三點表示吹奏的氣流通過號角發出的聲音。“平”在三點之上,加一條平線表示號音悠長、穩定,平安無事,安定眾民;而“乎”表示號角吹得越來越響亮,則是大敵當前,緊急“呼叫”。

和平是人類的和諧美好,是人類幾千年來的追求與夢想。

戰爭本來是野蠻的孿生兄弟,可是文明進步的今天,戰爭非但沒有消滅,而且越來越殘酷。同時和平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不要戰爭,要和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