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的雲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飄去飄來,瀟瀟灑灑在九霄。
從不算計,從不尋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還是冰雹。
個人資料
幸福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字】“國”的演化

(2023-10-19 14:03:13) 下一個

“國”的演化
文/幸福生

“國”,未見於甲骨文,始見於金文。“國”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或”字,是最古老的國,由三部分組成,小小的“口”,代表城池;左下角的橫/提“一”,代表土地;“戈”,便是保衛城池和土地的武器。

後來在“或”的外麵加了個“囗(wéi)”,一個大號的“口”,“列國自有疆”,表示疆土的範圍。成了繁體字“國”。有了領土的劃分,征戰有所停歇,和平共處初見曙光。

起初,“國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來表示。如友邦,鄰邦,邦交,“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漢高祖劉邦登基後,“邦”成了敏感詞,為避諱不得不用“國”字來代替“邦”字。從此,“邦”字被邊緣化,“國”占據了正統的國家概念。

女皇武則天好改字創字。有人提議“國”字中“或”,或會惑亂天象,請以“武”代“或”鎮之。女皇大喜,下令立即執行。一個月後,又有人說,“武”困在“囗”中,與“囚”字無異,不祥之甚。女皇又把“囗”中的“武”改為“八方”,“國”字又成了“圀”。

“國”字,還有很多古字或異體字,後漢時出現過彰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在“囗”中之“囯”。

與王權之“囯”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魏晉六朝時期,出現過“民”在“囗”中之“囻”字,取“國以民為本”之意,反映了春秋時代期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

太平天國時,具有濃鬱帝王思想的洪秀全,詔令將“國”字中的“或”字改為“王”字,“囯”字正式取代“國”字,並且使之成為太平天國的專用字。規定其他國名、地名不得用“囯/國”字,隻能用“郭”的字替代。

漢字簡化時,關於“國”字,由於“國”的異體字很多,也就提出了很多方案。有曆史悠久,並在太平天國使用的“囯”,但政治不正確,不符合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潮流;有政治正確的“囻”,卻過於生僻;還有最簡單的一個大口的“囗”,但極易與“口”字混淆。

最後,由時任漢字簡化審定委員會副主任郭沫若提議,在“囯”裏麵再加一個點,化解了封建意識,又有偉大祖國美好如玉的意思,就有了今天的“國”字。

翻開曆史,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一場場生靈塗炭的戰爭,一次次改寫國家的版圖。

國之安危榮辱,國之盛衰興亡,國之征服與被征服,國之仇恨與被仇恨,幹戈相向,生生世世。

人類的智慧,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世界,也使幹戈升級為強大無比的大殺器。未來最令人期待的人類智慧,不是遨遊太空,也不是獲得永生,應該是讓人放下仇恨。

幹戈幾時休?期盼國家之間能化幹戈為玉帛,從幹戈恩仇之“國”,走向美好和平之“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過去的“國”,與當今的“國”,其含義完全不一樣。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王”改“玉”改得好!漲姿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