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的雲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飄去飄來,瀟瀟灑灑在九霄。
從不算計,從不尋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還是冰雹。
個人資料
幸福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字】篝火與詩,最是難涼

(2023-06-08 05:59:36) 下一個

篝火與詩,最是難涼
文/幸福生

篝火與詩,最是難涼。為什麽?

篝,形聲字。從竹,冓( gòu)聲,“冓”是”結構”的“構”(繁體字為“構”)的本字。“冓”,是以木料搭建的全對稱結構,上下兩魚碰頭之形。“冓”加竹字頭成“篝”,便是以竹材編製的上大下小細長的竹籠。

火,象形字,火焰燃燒的形象。“火”字四筆,因而有一個寫成“灬”的變體,四點底,用於上下結構漢字的偏旁,如,煎煮烹蒸。“火”在五行排二,還指熒熒如火的火星。七月流火是說,火星農曆六月居正南且最高,從七月逐漸西沉,本義和酷暑並無關聯。

篝,做為竹籠,首要的用處是承載物體。然而,用來罩火,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副業,千百年下來,卻成了“篝”的主業,成就了千年不息的“篝火”。

最古老是火,當然是天火,但天火古人不稱為火,稱之為災。“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燧人氏鑽木取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掌控,所有無法掌控的火,燒過來就是災,如,山火,戰火,妒火,肝火。篝火是古老的火,不是天賜之火,不是自由燃燒之火,是由人“篝”控之火。

詩,從言,寺聲,“寺”也不僅是聲部,也會意的關鍵。真正解“詩”,還要從“持”字說起。“持”本作“寺”,形聲字。從“又”(指手),“?”(之的古字,也念zhī)聲,本義指拿著。 後來“寺”被隻限於寺廟等義,而加手(扌)分化出“持”。 “持”由拿著、握住,引申指支持、保持,把持,掌控。

有人說詩言誌,其實任何文字都能言誌。詩首要的是持,要持之以韻律節奏,持之以煉字遣詞,持之以遐想求精,或言誌,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

篝火與詩一實一虛,共同點在於熱烈與燃燒,同時也在於束縛與掌控。以篝控之用火即篝火,以格律之用情乃詩也。

動物界對火都是敬而遠之的,唯獨人類能夠點燃火,控製火,利用火。而“篝”便是最原始的控製手段。盡管我們早就不用竹製的“篝”,Fire Rings隔火材質大都是金屬或現代材料了,“篝火”一詞卻依舊盛行。

現今時髦的“火了”好像是大大的好事,可掌控不好,是福是災就不好說了。另外“火了”原本可是憤怒之火,引火燒身也是險境,能控之於股掌之間就叫藝高人膽大。

篝火與之後,有了爐火,燈火,炬火,煙火,但篝火仍然有最自然最古樸的浪漫,像一首古老的詩。幾千年過去了,“篝火尚能書細字”,寫的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是渾然天成又無法言說的情懷。

坐在篝火旁,像讀一首詩。無需也不存在讀懂,隻需要體會,體會燃燒,體會溫暖,體會氣味,體會閑情,體會自在。

自由詩試圖跳出詩的束縛,打破格律,不講句式,但還是在不同的束縛之中。一般還有韻,即使沒有韻,還有節奏,還要凝練,留有想象的空間,最起碼要換行吧。言以“持”為詩,無“持”詩將不詩也。

篝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詩在開啟了矜句飾字的浪漫。人不僅要活著,還要活得幸福,還要有美好的夢想,無盡的情懷。

篝火是比語言更古老的詩,詩是優雅燃燒永不熄滅的篝火。篝火與詩,最是難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