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紀以來, 惠特曼的<草葉集>反映了初期資本主義在上升時代的朝氣蓬勃景象;艾略特的<荒原>反映了資本主義在初期帝國主義帶來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後產生的精神荒漠世界; 金斯伯格的<嚎叫>反映了資本主義中期的物質繁榮帶來的精神毀滅的悲劇。惠特曼、艾略特和金斯伯格的代表作是矗立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前半期的豐碑。
資本主義隻有短短200多年的曆史,它的基本過程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根據美國華裔經濟學家馬力近年創立的耦合市場經濟理論, 過去二個多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經曆了自由資本主義、規範資本主義和後資本主義這些主要階段,此處的後資本主義與其他學者所言的後資本主義或許有別,它是指失去了資本主義鼎盛時期的工業化規模和生產的社會規模而以服務業為主的資本主義,包括金融資本主義。在馬力指出的上述三個階段之外,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正給資本主義帶來新衝擊,資本主義未來的形態尚存在很大變數。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世界統一是資本主義未來的目標,世界統一將使資本主義達到最高的壟斷。巧合的是世界統一也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它是實現共產主義的條件。或許資本主義的世界統一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就開始孕育,過去28年來的大國紛爭、炮火硝煙以及全球化等各種紛亂表象不過是這個大過程之中的一個環節。資本主義最後能否實現世界統一尚不得而知,或許在到達其目的地之前它就被曆史淘汰,或許因為人類跨不過高能陷阱就自我毀滅而使它驟然終結。
中國在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快速地進入規範資本主義。相應地,在過去40年,中國詩歌經曆了朦朧詩、第三代詩歌運動、民主詩歌運動(短暫的)和多種流派混合發展的主要階段。 中西互相開放,以及1991年蘇聯解體後前華約組織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轉向資本主義,促進了全球化和西方金融資本主義的擴張。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邁向規範資本主義(中國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繁榮時代,而歐美日本邁向後資本主義的繁榮時代(人們誤以為它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其實不是!)。在美國的燈塔照耀下,中國以美國為榜樣全力複製美國模式,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2008年金融海嘯使一路洋洋得意的西方資本主義航母驟然觸礁, 使向西方資本主義開足馬力的中國巨艦開始減速和徘徊。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嘯的開始,不僅成為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的一個曆史轉折點,也成為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海嘯派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誕生,雖然金融海嘯時過十年,但餘波蕩漾,影響深遠,而詩歌界幾乎缺位。海嘯派是由加拿大多倫多華語詩人高岸於2018年12月創立,它從華語詩歌開
始,定位為一個跨國家跨民族和跨語言的全球性詩歌流派。海嘯派的宗旨是:
1.反映2008年金融海嘯及其影響。
2.重估曆史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新的詩歌出發點。重新審視20世紀末期以來形成的曆史價值觀,重估20世紀曆史。
3.時代批判。揭露西方後資本主義時代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規範資本主義時代以及將可能到來的新時代的弊端,尤其是揭露東西方共同的金融資本主義的黑暗;描繪在世界舞台上新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相互勾結而又競爭格鬥的畫麵。
4.關注底層,反映底層在社會重壓之下、尤其是在金融海嘯和戰爭等災難中的生存狀態。
5.揭示未來,為人類尋找希望。
盡管當代資本主義繁榮與腐朽共存,但海嘯派不是繁榮的歌者,而是腐朽的批判者、衰落的記錄者和底層的同情者。
海嘯派詩歌是以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嘯的開始日為時間劃分, 該日期開始以來的所有符合海嘯派宗旨的詩歌都屬於海嘯派詩歌。誠然,正如各門學科與其它學科存在交叉一樣,海嘯派與其它詩 歌流派也可能存在交叉,若存在此現象請不必大驚小怪。海嘯派高標獨樹,不為任何其它詩歌流派所能替代。海嘯派第一首代表作是高岸的長詩<海嘯>。
2008金融海嘯以華爾街為中心,波及全世界。美國的激烈動蕩時間從2007年到2010年。為避免衰退,美國從2008年11月25日開始采取量化寬鬆政策,直到2013年12月19日結束。美國政府保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和降息等救市措施加劇貧富懸殊,導致2011年9月17日開始的華爾街占領運動。美國國債從2008年的10萬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3月的22萬億美元,家庭負債也同步攀升,它影響了美國今天的國際國內政策。2008金融海嘯導致特朗普上台,采取反全球化和民粹主義政策,造成了世界新的動蕩。2008年金融海嘯導致2009年底開始並持續多年的歐債危機和英國2016年的脫歐運動,歐盟風雨飄搖,英國失去十年,歐洲至今處於經濟危機和動蕩不安之中。2008年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麵:經濟不景氣導致海外市場萎靡不振引起中國進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中國進出口年均增速:1978-2007為17.4%,2008-2017為5.4%);中國政府投入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雖然一時有效,但留下嚴重後遺症,導致債務水平大幅攀升,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和基礎設施泡沫,使中國經濟陷入低迷,中國GDP增速從金融危機爆發前的14%下降到6.5%。限於篇幅,餘者此處不論。2008年金融海嘯對思想界的影響則是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的回潮。馬克思的書銷量大增,德國一出版商說2008 年《資本論》在德國的銷量是2007年的3倍,是1990年的100倍,馬克思主義引起西方學者群體性關注,“馬克思現象“在西方再一次生成。在此背景下,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於2013年出版<21世紀資本論>,揭露資本主義曆史上長期以來存在財富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給西方進一步敲響警鍾。從上所述,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世界十年衰退和動蕩,影響深遠,過去十年可視為“金融海嘯時代”,它還沒有結束。如此一場影響世界深遠的曆史大災難,華語詩歌界幾乎找不到什麽作品直接反映它。詩歌應表現時代,但詩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缺席一個時代,於是,海嘯派應時而生。高岸從2014年開始產生海嘯派理念,於2014年9月在“酷我-北美楓”網站發表文章”一個大詩歌時代正在來臨”,文章指出:一個全麵認識資本主義的時代正在到來,隨著人類思想的飛躍,一個大詩歌時代將來臨。高岸從2014年開始在北美發表海嘯派詩歌,雖然直到今天才正式提出海嘯派,但它並不過時。
詩歌的潮流在時代中起起伏伏,時代的變化不僅像大海一樣給詩歌提供生生不息的養料,而且催生新的創作方法。2008年金融海嘯喚醒詩人的批判意識,於是,批判現實主義開始覺醒。但是,二十一世紀畢竟不是十九世紀的重複,密集的大規模和超大規模城市,發達的交通運輸,信息化與全球化,十九世紀無法與今天相提並論。而且,金融海嘯的災難性使它不同於正常時代,對批判的份量要求更重。所以,我今天提出新批判現實主義(它不同於其他人的新批判現實主義),新批判現實主義繼承批判現實主義三個傳統而且有自己另外五個特點:
1.廣闊。批判現實主義的廣闊是內容包羅萬象,同時深刻揭示社會矛盾。新批判現實主義內容上以金融海嘯為核心,輻射到各個方麵,充分表達時代。
2.暴露黑暗。在反映社會時著力於暴露社會的黑暗和批判現實的罪惡。這一點新批判現實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相同。
3.人道主義。由於世界貧富懸殊加劇,金融海嘯發生後貧富懸殊變本加厲,新批判現實主義的人道主義是帶有階級性的,它主要表現為對底層人民的同情。
4.集體價值。在個人價值被過份強調並帶來一係列社會問題的時代,詩歌應向集體價值回歸。
5.宏觀。關心與人類命運更相關的社會的宏觀運動。由於過度強調自我,詩歌已經陷入無聊的個人生活細節,而忽視對更具有社會意義的重大題材的關注。
6.整體。注重從全球的整體上表現時代。在全球化時代,過去那種以微小局部反映整體的碎片化詩歌創作方法,不管怎樣拚湊都難以呈現一個時代的完整畫麵,也難以穿透曆史,盡管它仍然是一種很重要的創作方法,但已難以滿足時代要求。應加強從全球的整體上表現時代。詩歌的創作需要打破國家、民族和語言的邊界。
7.高空。強調思想性和曆史洞察,讓詩歌像雄鷹一樣在高空飛翔,既抵達情感的深處,更抵達思想的深處,洞穿曆史。唯其如此,詩歌才能指引時代。詩歌不應隻像麻雀一樣在低空飛翔,觸及淺層的情感和思想。今天的詩人缺的不是語言技巧,而是曆史洞察力!曆史洞察力已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必要條件,它比詩歌的語言技巧更為重要。
8.為人類尋找希望。新批判現實主義不像批判現實主義那樣隻沉溺於黑暗,它揭示未來,為人類尋找希望。
美國詩人傑克·吉柏特(Jack Gilbert)說:“假使詩要偉大,內容必須重要”,詩歌的藝術價值既取決於語言的獨創性,也取決於內容的重要性。詩歌最重要的主題是對人類命運的揭示,詩人的注意力應轉向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事物,人類命運既包含最微小的個人命運,也包含民族、國家和全人類這樣的宏大的集體命運。悲劇是最高的藝術,2008年金融海嘯是國際公認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世界範圍的曆史大災難,詩歌不但不應缺席,而且應奉獻出不朽的藝術。為了創造,為了詩歌,為了曆史,海嘯派迎麵走來!
|
高岸 海嘯派創始人 海嘯派詩刊總編輯 2019年1月12日初稿 2019年3月16日二稿 2019年6月03日三稿 多倫多,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