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20分鍾冥想表麵上隻是坐在那裏休息大腦,但每次完成之後,我的內心都很平靜祥和,說不出的幸福感。也許這就是有些人在倡導冥想的原因吧,隻有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它帶來的影響。我很慶幸自己嚐試了,也願意繼續這個20分鍾的冥想。
一直想去的圖書館昨天終於去成了,因為我喜歡拖延,拖到不得不去才開始。本來打算好早上冥想完就去,到了圖書館我可以靜靜地享受一會兒閱讀,但還是沒去成。去之前,我在網上買了幾本關於漢語語法的書,我現在對我的母語超級感興趣。每天說的語言竟還有那麽多關於它的故事是我不知道的,真是越學越無知,越無知又越想學。
從小區走到圖書館將近需要二十分鍾,我照常戴著藍牙耳機,聽我最喜歡的podcast,這次講得主題是 - 慢下來。我向來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做事說話都快,好像不經過大腦似的,這也跟我腦袋運轉的速度有關。主持人采訪的幾位TED演講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僧人,因為他正分享著他冥想的經驗,剛好與我所相信和所做的一樣。現在的世界什麽都要求快,人們對任何事都沒有耐心,每天忙碌得連停下來思考的時間都沒有,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圖書館裏很安靜,隻有兩三個人坐在大堂裏自習。我拎著藍色袋子走進圖書室,還了兩本我並沒有真正看過的書,然後一頭紮進一排排的書架裏。滿眼都是書,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一股知識的氣息,這種氣息令人沉醉,多麽希望就在此住下來,與書為友,不!應該說與書中的人物和作者為友,這樣似乎更恰當。
我蹲在書架下,仔細翻找可能喜歡的書,一是看作者,二是看書的封麵設計,這兩樣經常被我作為挑選書籍的標準。有名、被公眾認可的作者寫得書一定不差,而外觀的設計多少也代表了該書的內涵,也許我是錯的,但我很在乎封麵的設計。
找到兩本書後,我輕輕地走向唯一一張有坐墊的椅子,它靠著牆,麵對著書架的側麵,我將裝著筆記本的藍色袋子放在旁邊的木椅上,便安心地拿起書來閱讀。不一會兒,我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唰唰的掃地聲,不禁好奇掃地的大叔或阿姨長什麽樣,他/她一定戴著一頂遮陽帽,擋著臉兩邊,穿著套靴,手拿竹製的掃把,唰唰地摩擦這水泥地麵,才會有如此的清脆響聲。它讓記起兒時媽媽掃地的聲音,也是竹製掃把和水泥地,媽媽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掃一次。圖書室太安靜,我反而無心看書,而是默默地聽著周邊的各種聲音,我聽到電腦運行的聲音,那要擱在別地,這絕對不會被人注意,可在這裏,它就是那麽響,響到我能感覺到它就印在我的腦海,現在還能記住。
坐在圖書室傾聽了幾分鍾聲音後,我起身帶著選好的兩本書走向管理員,打算借走這兩本書,回家慢慢品讀。
下午5點多時,大街上跟平常一樣,人不多,稀稀疏疏的學生和家長放學歸來,太陽光沒有早上那麽強烈,微弱的光照在大地,美輪美奐,就連人們臉上的表情也柔和了不少。人行道上的紅綠燈不時變換著,我非常喜歡站在馬路中間的道上等待,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我看到一個快遞小哥騎著小三輪,穿著工作製服,急躁的他在紅燈麵前還往前溜了幾步,但不得不踩下刹車。接著他掏出手機,讓自己專注在那小屏幕前以忘記要等紅燈的痛苦。我快速走過斑馬線,一改往日的直線路線,選擇了右邊的街道,好久沒有走那條道了。這條道還是那樣美、安靜、有吸引力。這條街的一邊有些許店鋪,幾乎沒有行人走過,我猜想生意應該很差,老板可能也後悔當初選在這裏。但顯然,還是有人相信這個位置的,幾個年輕小夥到捯飭店麵,臉上身上都是一層水泥灰,站在梯子上認真地鑽。
這會兒的陽光比剛剛更加微弱,好像隨時要離開,但它還是有讓世間萬物變美的魔法,樹上的葉子有的嫩綠、有的碧綠、有的甚至金黃色,我想隻有它能創造出如此特別的顏色吧。
這條道雖然平時不經常走,但也足夠讓我記清這裏的一切,也許是我以前沒有注意看,這裏竟有一扇廢棄的園子,紅漆鏽色的鐵門外掛著一個牌子 - 私人住宅,請勿進入!我還是忍不住停下腳步向裏查看,那是個相當大的院子,裏麵有一些植物和形狀不一的石頭,雜草叢生,很想知道以前是個什麽樣的地方,也許是一戶有錢人家的房子。中山這座曆史古城,雖然經過了歲月洗禮,但還是會有一種走進曆史的感覺。我不禁好奇五十年前此時此地的光景,和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