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冰島2016(三)——意外之喜 Place of Interest

(2016-11-01 06:54:48) 下一個

Landmannalaugar是計劃中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本來以為要第三天才能去。可是我們提前玩完了Geysir 和 Gullfoss,整個行程多出了一天,正好第二天冰島的東部和南部全下雨,我們計劃的目的地中 隻有略偏中北的 Landmannalaugar 有可能不是總下雨,那就去那兒唄。Landmannalaugar 距我們住的地方要兩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按GPS,基本是自西向東,稍微有點自北偏南。前麵由北向南再轉向東的路都是柏油路,最後一段由北向南的路是F路。

這一篇咱們專講去 Landmannalaugar 來回路上的景色。

 

開了不到一小時,在32號路上,看到一個有趣的路標,一個繞了好幾圈的符號。我們注意到昨天去的幾個景點 路標上都有這麽個符號,因此決定轉進去探個究竟。

 

居然有意外之喜,這個標誌把我們引到一個製高點(後來查出來叫 Hagi viewpoint。)

 

這是一個居高臨下觀看 Þjórsá river 河穀的好地方。Þjórsá 河是冰島最長的河,全長230公裏,這裏是它的中下遊。

 

站在製高點的懸崖邊上觀景。

 

另一邊也是懸崖。視野開闊,可惜陰天能見度有限。

 

河對岸的山向著河的這麵也是懸崖。

 

再順32號路開不久,就翻山過河到了對岸,綠色開始變少,尤其是上了26號路以後,風景驟變,變成了各種“不毛之地”,碎石灘。

一望無際的不毛之地。是不是大部分石頭類的星體都這樣呢?當年阿波羅的宇航員們 就專門來過冰島 為登月的著陸 踩過不止一次點兒——geology field trips。去年夏天為紀念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在冰島“踩點兒”50周年,有個為期一周的活動,好幾個當年的宇航員和己故宇航員的親屬,分頭、結伴來冰島,還踩了當年宇航員們踩過的點兒。

 

終於轉到了F路上,F208。讓我們奇怪的是,這條F路怎麽不是土路或石子路?還是正經柏油路。答案很快揭曉,這兒有個叫 Vodní elektrárna Sigalda 的發電站,在附近的不毛之地中生出一個異類。

 

電站流出來的水藍綠色。

背景是不毛之山。

話說回來,雖然電站景色上異類,我們卻並未看到與電站有關的一人一車,還是木有人煙矣。

出了電站範圍,真正的F路來了。在F路上開車,俺們這輛隻能開個三十幾邁,最多四十邁。再快 車裏的人、東西就要跳舞了。也不知道車受的了不?反正人剛要顛起來,俺家的大小領導們馬上不約而同的命令:減速。 這一路二十多公裏,我沒超過別人,別人也沒超過我,大概是正常車速吧。俺兒子因此給F路起名叫 Failed Road。不過我想,大部分老美肯定會說它是 Fxxxing Road。

 

路邊荒涼,遠處的山上也隻長很短很稀的草和青苔。

 

隻有荒涼。

 

還是荒涼。

 

夠不夠荒涼?都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貌,咋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有的地方生機盎然呢?

就在最荒涼兼風雨交加之時,看見兩輛車停在前麵路邊的一個大山坡上。俺們也衝著那個坡開上去,終於看到了一點兒不那麽荒涼的水貨,Bláhylur (blue pool),中文叫 藍池子。世界上有好幾個地方叫藍池子,這個藍池子是個舊的火山口。

8月份還有大塊的積雪。

 

火山口裏藍綠色的水與周圍的火山灰形成鮮明對照。池子周圍也是幾乎寸草不生,我們在的這一麵是大片的紅棕小石塊,估計含鐵量不會低。

 

峰回路轉,終於看到了生機:三隻羊在吃草。羊的身上還有標記,有主兒的,不是野羊。

在冰島看到過很多羊,經常是三隻在一堆兒。不知是普遍原理,還是冰島特產。

再往前一點兒羊和人都能輕鬆走到的距離,看到了一個比藍池子大許多倍的湖,Frostastaðavatn(vatn, 湖)。

 

湖的四周基本全是綠的,都是羊的食堂。在我們的前方,可以看見在黃綠兩個山坡之間,熔岩象水一樣衝向湖裏,凝故的岩漿上已經長滿了苔草,應該是好多年前的故事了。

 

與昨天去冰川的F路不同,這條路上時不常可以看見來往車輛。除了我們這類自駕的4x4之外,不僅有照片中這類比我們更牛的 "Super Truck", "Super Jeep",還看見好幾輛旅遊大巴,看不出是跟我們平時坐的一樣的大巴,還是為泥土路特製的,反正肯定是 到此一遊 型。

此處略去……字,Landmannalaugar 單開一篇。

回來的路上,天已經快黑了,但還是又拐進一條有那個“繞圈”標誌的小路。路的盡端,出現了這塊牌子。上書:公元1104年,火山 Helka 崩,埋農20戶於地下。1939年,有北歐好事者掘於地下,舊屋遂重見天日,土石結構竟完好如初。1974年冰國興千一百年,仿建彼農屋於此以記之。

 

按 Stöng 遣址盡力複原的舊房 Þjóðveldisbærinn。房頂和四周長滿了清草,俺認為是當年保暖的辦法。有意思的是,房子旁邊有塊牌子,上麵寫著:請不要到房頂上踩踏。這房子怎麽沒有激起俺爬房頂的欲望呢?

 

房子的正門。雖然有門,可沒見到窗戶。照明咋解決的?會不會一氧化碳中毒?是有意如此還是不得不為之?這地方5點關門,我們去時已過了9:30。沒人問,也沒進到裏麵。下次誰去回來通告一聲。

 

房子旁邊還有個小屋,是2000年按當年的教堂複製的。

 

教堂近景。

這個小房的原型叫 Stöng, 我們在路上也看到了它的標記。當時拐進去開了一會兒沒看到啥東西,因為天色已晚就打道回府了。後來一查,這個原址要在土路上開七公裏才到。幸虧當時沒繼續開,否則到那兒天可能都黑了。

回家後上網去查,才知道這個繞圈符號是北歐,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和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使用的景點標記—— Place of Interest.

這個符號很好用,在冰島的數天,帶給我們不少意外之喜。蛋是,它也有個缺點,一般都不寫還有多遠。有幾次都是進去車開了好長一段,還什麽也沒看著,就又掉頭返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