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冰島2016 (一)—— 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的 Thingvellir

(2016-10-28 21:31:55) 下一個

飛機4點多到,夏天晝長夜短的冰島早已大亮。過了關,取了行李,拿到租的車,直奔第一個目的地 Þingvellir。 照片是剛從機場出來不久,機場路穿過長滿青苔的熔岩堆。

 

同一地點換個角度:這不是小一號的澳大利亞饅頭山嗎?

 

中途遇到個24小時開門的加油站停了一下,買了水、早飯和兩個iphone用的SIM卡。

第一站 Þingvellir,英文 Thingvellir,中文 平位利爾,丁威勒,辛格韋德利…… (強烈建議取消對外文人名地名的中文文字翻譯,直接用英文或拚音。我在本文中帶頭開始),冰島最著名的曆史遺跡,聯合國人類遺產。這個遺跡早年的作用在中華還真沒有類似的地方。有人說它是世界曆史上最早的議會,也有人說是之一,看你怎麽定義議會。真正的故事是 公元930年,大約中華的五代十國時期,來自冰島的部落首領們在此集會,不知有沒有轅門射戟和單刀赴會一類的曲折,反正最後的決定是成立一個叫 Alþing (Assembly)的東東, 今後每年在此聚會兩周,其間食宿自備,部落首領們民主討論製定法律,和平解決相互爭端,表彰先進,懲罰惡人。在一個沒有最高領導的小島上,同時起到了人民代表大會和法院的作用。冰島人現在把930年看作他們的建國年。這個議會自主運行了三百多年,每次都有幾千人參加。盡管後來冰島先後歸屬於挪威和丹麥,這個議會繼續運作(但許多事情得由人家的國王說了算)到1798年,才壽終正寢。下麵照片就是當年議會開會的地方。僅僅幾十年之後,冰島人民鬧獨立,又在這裏從丹麥國王那裏得到了有限的立法權。

以上麵照片中的懸崖為坐標,懸崖以下有個數公裏長的峽穀,當年來 Þingvellir 開人代會的領導和他們的手下,就在此開會,安營紮寨。和他們的手下,就在此開會,安營紮寨。

 

背對懸崖望去,是一片開闊地,當年開會的代表們的豪車加油站——喂馬的草場。居說當年選擇這塊地方開人大,除了地理位置相對中心以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片可以喂馬的草地。

 
畫麵中的房子是過去丹麥國王在冰島的行宮的後裔,現在是總理的夏宮。
 
在這麽幽靜的夏宮前麵,沒車也沒人,裝飾非常樸實,正門就像鄰家偏房的小門。不過俺看到屋裏有人影晃動,大白天的應該是人不是鬼。
 
旁邊那座小教堂的祖宗更老,生於公元一千年左右。
 
Þingvellir 既是曆史古跡又是革命聖地,它對冰島人有多重要呢?前麵說過,過去每次議會開會,領導加隨從都有幾千人,那時冰島人口最多也就幾萬。1934年紀念冰島被移民1100周年時,Þingvellir 的慶祝集會有三、四萬人參加。1974年,慶祝紀念 Alþing 成立1000年的慶祝集會,有6萬人參加。哇噻,近20%的全國人口。想象中國如果每年20%的人擠到一塊兒,僅踩踏就可以成為減少、控製人口的有效手段。2016年法國歐洲杯,人家冰島彈丸之地,出動10%的人口自費為國家隊助威,搞個國慶有20%的人口歡聚一穀,真正的全國一家親。
 
Þingvellir 這個曆史+革命聖地,對俺們這幫外國人來說,喝不出太多心靈雞湯的味道,俺們主要是來看和體驗它的自然風光。Þingvellir 處在地球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地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的交接處。從地理上說,冰島屬於歐洲。但從地質上說,冰島被北美和歐洲一分為二。俺們坐了5個小時飛機,又開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結果還在北美,沒出門兒呢。 類似於下邊這張照片,常被人引用來說 你可以站在兩個大陸之間。
 
更經常的是類似這張照片,說你可以遊在兩個大陸之間,甚至左右手同時觸碰兩塊大陸
 
 
其實,這都是商業炒作。真正的北美、歐亞兩大板塊的分界在 Þingvellir 附近有十到二十幾公裏寬。它在過去的九千年裏增寬了70米,並仍以每年7毫米左右的速度繼續分離。
 
從這張照片的角度看 Þingvellir 開人代會的峽穀,其實是一邊高一邊低,低的地方甚至分不出是峽還是穀。開人代會的地方就是其中一塊不分峽穀的小坡地。左邊高的一邊懸崖最高有三、四十米,是真正的北美板塊,右邊矮的懸崖和石堆,其實是北美板塊分裂時掉下來的碎塊或渣子們。我們所謂的站在北美歐亞板塊之間,實際是站在北美板塊的碎塊縫和渣子縫裏。往東約一、二十公裏的地方,也有歐亞板塊和它的碎塊,渣子們。但是因為沒有曆史積澱,景色也遜色,並不出名。
 
 
雖然我們不能同時觸碰兩大板塊,但仍然可以站在兩大板塊之間的三不管地帶,更強烈的感受造
化之神功,生命之頑強。
 
板塊間不是熔岩凶湧,而是生機盎然。
 
還有無與倫比的寧靜
 
流向板塊邊緣的河流,變成了一簾簾瀑布。
 
遠看
 
 
近看
 
 
慢看
 

除了走馬觀花看景兒,還有一個深入景中的活動不可不去——在 Þingvellir 裏的 Silfra 潛水 diving 或潛遊 snorkling。Silfra 大概在總理夏宮的斜後方,是歐亞北美板塊之間的一個特殊的地縫小水塘。在其中撲騰,除了向人show off 顯擺在板塊間遊泳以外,真正值得一遊的是其特有的水質。這裏的水來自千年冰川,但是卻不是冰川的直接融泉,而是經過了地下的許多小地縫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流到了 Silfra 這個塘裏,因此水至清,清到什麽程度呢?水下能見度達一百米;水又至純,可以直接喝;還至冷,隻有攝氏3、4度。

太冷?不用怕,凍成冰棍就不冷了。不過你要參加 diving 或 snorkling,人家會給你準備兩套衣服。裏麵一套是防水又保暖的。外麵一套 wetsuit,不防水保暖。兩套加起來保你暖和。

 

 

這樣你就能夠在“兩大板塊”間很舒服的暢遊了。俺水平低,一點兒也不舒服,是在裏麵撲騰了一、二百米。雖然遊泳淹不死,可是總是覺得腳蹼和呼吸的那根管子別扭,已經 snorkle 過了 好幾次還是不得要領。

 

俺女兒在裏麵如魚得水,不用撲騰。蛋事,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滴。她遊泳不費勁,因此運動量不夠,露在外麵的臉和沒有防水層的手都冷,尤其防水服再一漏,透心兒涼(這時自己裏麵穿的內衣 base layer 一定不能是全棉的,最好全不是棉的,否則你的衣服就是冰水吸附器)。俺剛好相反,撲騰的費勁,防水服又沒怎麽漏,整個過程不僅不冷,還出了一身汗。

 

在 Silfra snorkling,隻能算是蜻蜓點水。真要盡享 Silfra 的獨特清水,應該要 scuba diving 才好。可惜scuba diving 要合格證,幾年前有朋友拉我去玩潛水,俺嫌水下太黑沒意思,哪兒想到還有水這麽清的,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了。以後哪位要去冰島,應該先學 scuba diving,那才盡興。

 

哪位要是看了俺的照片,心中起疑:我怎麽腳得這水沒你說的那麽清呢?那你的懷疑是很有道理滴。這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由於能見度高達一百米,Silfra 最深處大概六十多米,日照可以直照塘底,所以塘中的岩石從上到下全長滿了照片中的這樣的青苔。二是我們開遊時,有兩個深潛的人在下麵撲騰,攪起了不少青苔碎渣,所以俺的照片沒那麽清晰,也沒敢直接喝塘水。下次那位要去,爭取趕第一撥,沒人打攪時肯定倍兒清、特清、絕對清。

 

 

話說回來,這水絕對是俺們見過最清的能遊泳的水:青冥浩蕩直見底,日月照耀青黃苔。

 

 

 

遊完上岸,很牛,指點江山。

 

 

 

本來以為早上可能來不及遊 Þingvellir 的陸上景觀,要下午玩完潛水才能去。現在都搞定了,才下午兩點多。於是決定繼續前進,把本來打算明天玩的另外兩個景點 Geysir 和 Gullfoss 提前一天拿下。 別以為下午兩點多已經不早了,冰島的夏天有兩個月是全天亮。我們去的八月中旬,從早上三點到晚上十點,絕對大亮,趕上晴天,還可以晚到十一點。因此如果算我們早上8點開始玩,到下午兩點才6個多小時,離晚上十點還有7個多小時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