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點滴 - 壺口碣石有遺篇

(2016-09-21 19:18:57) 下一個

【5月18號,壺口】。從西安到壺口,大約隻有四五個鍾頭的路。中途去了太史公司馬遷陵園和黨家古村,這兩處地方回頭再述。

坐在麵包車後排,也不知道車開到哪裏,反正領隊說停車我們就下去透透氣。那天終於又重逢了久違的茅廁,內陸鄉鎮的如廁竟然還是跟廣東鄉下在三十年前一樣。幾位女驢友掩鼻而出,說hold住,hold住。而幾個小時窪窪坑坑的路也把麻木腫痛的雙腿都顛散了。

出得西安,一路都是高高低低的黃土坡,坡上種了些耐水的植物像高粱小麥等。真佩服我們的先人在這裏生息繁衍,還建立了穿越千年的文化。在刀耕火種擇穴而居的年代,這種幹燥的高原確實比潮濕的南方更容易生存。記得看過一本書,說黃河是大地太極中分的陰陽線,而偉大的中華文明,就發源於那一片至虛極守靜篤的陽魚陰眼土地上。至於具體的位置是在陝西還是河南,大家慢慢去考究和爭論吧。

到壺口時天尚光亮,匆匆開車去趟了趟路,在河岸上看到了傳說中的母親河。遠遠望去,黃河水波不興,隻在壺口落差處有些浪花。寬闊的河床,布滿棱磷碣石,忽然想起老毛的“東臨碣石有遺篇”和《水滸傳》中的“碣石村七星聚義”。西北自古就是豪強出沒的地方,此去不遠便是夾在一個天高皇帝遠的革命洪荒聖地延安。老毛在《蝶戀花》“大雨落幽燕”裏詠歎得是奸雄曹瞞,而“碣石村七星聚義”則是《水滸傳》眾英雄起事之開端,原來也是為了個腳骨錢。

我對壺口沒有什麽特別的期待,因為前一晚在網上看驢友評論,罵的多讚的少。加上身邊有幾位搞水利和電力的朋友,知道華北陝北地下水的水位,這十來年一路下降。即使是遠在湖南的汨羅江,十多年前坐火車經過,那裏已經是一片石頭,屈原再投江,也撞得頭破血流了。要是自己走可能不一定會來這個地方,但壺口久負盛名,到此一遊,以後就死心了。參見過母親河,也多了一份現吹現賣的牛皮。

陝西這邊不知道為什麽全沒電了,隻好從橋上去山西那邊找旅店和吃飯。旅店看了兩三家,談好價錢入住,我才知道景點的酒店也可以講價。吃晚飯時茶也沒有,隻有點溫水。不過在那個地方,能有頓微波爐熱飯吃也不錯了。還好,中午在韓城美美地吃過一頓。到了壺口才知道喂豬的飯菜,要皇後的價格。

第二天到了瀑布口,水好像比昨晚多了,不知道是離得近了還是上遊的領導發慈悲放水了。很有些聲勢,平緩的河水到此突然受阻,在狹隘的窄岸中,如水壺嘴般傾注如下,翻騰而去,靠得近時風一吹滿身是水。吸引我的倒是兩岸看風景的人,千姿百態。還有那瘦的可憐的毛驢,二十塊錢騎一次,有人專門為你照相。有一位胖姑娘,準確點說大小姐好了,一邊跳一邊在玩自拍。紅色的衣服,飄舞的彩巾,別出心裁的造型,在水花中與兩岸黃色的岩石相映成趣。我就想著她坐在瘦驢上的樣子,該是多麽別致的一幅圖畫。

最後一張照片是孟門山的宣傳照。在河岸上看,一塊巨石把黃河分開,臥鎮狂流,氣勢非凡,很有些來路,但我們沒有進去,隻在外麵拍了個照就離開。殊為可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元龍歸思 回複 悄悄話 西安去壺口有國道。國道修得很好,就像你說的一樣,“一路上公路寬闊平坦,兩旁植被茂密,鬱鬱蔥蔥”,比在美國開車還舒服。但我們從西安先去了司馬遷陵墓和黨家村,然後從陝西那邊過黃河拐回山西,穿過了還些內陸小鎮。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而幾個小時窪窪坑坑的路也把麻木腫痛的雙腿都顛散了。”“出得西安,一路都是高高低低的黃土坡。”
不知道樓主您走的是條什麽路。本人七月份剛去過西安和壺口瀑布。一路上公路寬闊平坦,兩旁植被茂密,鬱鬱蔥蔥,幾乎見不到裸露的黃土,讓我這個從未到過西北地區的江南人無比驚訝:這裏怎麽一點不像想像中的黃土高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