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薦書 | 弗洛伊德創建精神分析的五個時期及其代表作

(2021-01-08 19:00:32) 下一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西方現代弗洛伊德主義哲學學派的巨擘。
 
1856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的一個小鎮弗萊堡。
 
弗洛伊德的家族是猶太人。父親雅可布•弗洛伊德是一個經營平平的毛織品商,母親阿瑪莉•納丹森是他父親的第三任妻子。弗洛伊德出生時,他父親已40歲,並且已經做了祖父,而他的母親卻隻有20歲。全家人口很多,除了父母外,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伊曼努爾和菲力浦,他們均已成家,又有兒女,侄兒、侄女一直成為小叔弗洛伊德童年時玩耍的夥伴。弗洛伊德母親又生了八個孩子,他是長子,還有兩個弟弟,五個妹妹。
 
弗洛伊德的父親雅可布曾是布拉格和維也納在加裏西亞的代理商。僅一年就銷售過1300包生羊毛,經手的資本和獲得的利潤都很可觀。但當父親工作收入不多時,弗洛伊德一家就隻好生活在一個沒有金錢的世界裏。到弗洛伊德懂事的時候,父親已沒什麽錢了。這也是弗洛伊德終生都對金錢存在著一種焦慮感的原因。總的來說,父親想方設法保持住了中等生活水平。
 
弗洛伊德深受父親自信、樂觀、堅強性格的影響。特別是父親那種突出的單純的性格特征對弗洛伊德的影響極大。弗洛伊德討厭那些使生活變得複雜化的因素,他本人在日常生活細節上極為簡單,比方說,他一共隻有三套衣服、三雙鞋子、三套內衣,就是外出度假的時候,他的行李也往往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程度。

在大學職業選擇上,由於當時最熱門的達爾文進化論激起了弗洛伊德進一步探索人類自身的興趣和誌向,弗洛伊德決定學醫,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
 
弗洛伊德自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留在布呂克生理研究室工作。盡管弗洛伊德有了工資,但他的收入仍然很微薄,由於這種日漸困窘的經濟狀況,婚姻與家庭負擔的壓力,以及布呂克教授的勸導,使弗洛伊德在人生道路上開始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即從基礎理論研究轉向臨床醫療工作。
 
曆史表明,弗洛伊德的這一轉業,其後果遠遠未被其本人及其老師所料到。除了經濟收入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之外,主要是走上了一條把所學得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的正確道路,為他後來創建精神分析學打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礎。
 
1885年初,一次出國留學的機會弗洛伊德來到法國巴黎的薩爾拜特裏爾醫院,向精神病學大師沙可學習。沙可對癔症、催眠術和性病因的研究,使弗洛伊德大感興趣,頗有收獲。
 
1886年返國後開始行醫時,弗洛伊德治療的病種較多,後來逐漸集中於精神神經症特別是癔症的治療。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著作 
 
我們可以把弗洛伊德創建精神分析學劃分為五個時期。

 

(一)精神分析學起始時期(1890~1899)

19世紀90年代,在精神分析學起始時期,主要的代表著作

 

《癔症研究》

 

這是弗洛伊德早期和布洛伊爾合著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這部書標誌著精神分析學的理論奠基和正式起點。通常被看作是精神分析的開端。”

本書提出兩個重要思想,癔症的發作與患者過去精神創傷的經曆有密切關係,有些症狀是“象征化”的,如夢中所表現的那樣。而癔症的基礎和前提是類催眠狀態,在發作時常伴有心理分裂現象,通過催眠,可讓患者得到精神宣泄與聯想矯正後,就可使其病情緩解和治愈。


(二)精神分析學形成時期(1900~1909)


如果說19世紀80至90年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準備和奠基的時期,那麽到了20世紀頭十年則是精神分析學體係形成、弗洛伊德成名之始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弗洛伊德有四部重要的著作:

 

《釋夢》

 

弗洛伊德在廣泛總結前人有關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他對病人的夢的臨床研究和個人40個有關夢的自我分析,深入地探討了夢的實質、釋夢的方法、夢的偽裝、夢的材料和來源、夢的工作以及夢的過程的心理等有關夢的重要理論問題,它不僅提供了開啟神經症患者心扉的一把鑰匙,而且還成為了解正常人潛意識活動的一條最重要的途徑。

 

人們通常把《釋夢》視為精神分析學形成的標誌,弗洛伊德學說三大理論支柱之一夢論的典籍。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

這本書是弗洛伊德用動力心理學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從精神決定論的思想出發,依據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失誤現象和自我分析的實際資料為素材去發掘意識的存在,了解潛意識壓抑作用的功能,揭示人的深層精神活動的奧秘。

日常生活中的口誤、筆誤、遺忘等失誤行為可能都是真正動機的反映,盡管這種動機還未被意識到。由此提出了精神決定論的思想,認為人的心理行為的千變萬化都有其原因,即內在的、深層的、潛意識的精神決定因素。這說明潛意識動機和潛意識壓抑不僅存在於變態心理活動當中,而且廣泛存在於正常人的心理活動當中。此書是弗洛伊德最廣為後人閱讀的書之一,它在弗洛伊德在世時,就已經再版11次,並且被翻譯成12種語言。
 
《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

這是一篇探討幽默、詼諧等日常生活事件發生的潛意識心理機製的論文,也是弗洛伊德闡述潛意識的專論之一。分別就詼諧的技巧、目的、動機、心理起因及詼諧與夢、潛意識的關係做了深入的探討。
 
弗洛伊德認為詼諧是在潛意識裏形成的,隻要它服務於潛意識的目的,或者服務於被潛意識所強化的目的——這就是最‘憤世嫉俗’的詼諧。”本文所涉及的詼諧、滑稽、幽默、夢等問題,不僅有助於對潛意識的理解,而且還具有更廣泛的人類學、語言學的意義。
 
《性學三論》(又名愛情心理學)
 
這本書是弗洛伊德性欲論最主要的代表著作,也是弗洛伊德學說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他在本書中公開承認:“堅持性欲乃一切人類成就之源泉,以及性欲觀念的擴展,自始便是精神分析學所遭阻抗裏最強烈的動機。”

此書係統地論述了自幼年時代起人類性欲發展規律。故被稱為“弗洛伊德闡明人類性欲之本質與發展的主要文獻”。到了1925年已出版了六版,由80頁增至120頁。在弗洛伊德生前,共有9種外語譯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性學三論》“對人性的了解最有創意且是最具有恒價值的貢獻”。
 
(三)精神分析學派出現分裂時期(1910~1919)
 
20世紀前十年,精神分析學派開始出現分裂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因正式成員之間不和與意見分歧,使精神分析學派開始分化。
 
這個時期,弗洛伊德也發表不少著作。
 
《精神分析導論》
 
這本書是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中,或許除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外,本書是流傳最廣的一部,大約有16種語言的譯本。
 
該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聽眾領會精神分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前兩篇內容假定聽眾沒有精神分析學的基礎知識,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失誤動作的分析和對正常人的夢的探索,為聽眾奠定學習有關神經症問題的基礎。第三篇神經症通論是弗洛伊德講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過對各種神經症的全麵分析,深入地闡述了這個十分困難的新課題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全書較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學這門學科的精神實質、理論內涵和方法技術,既是學習精神分析學的入門讀物,又是研究精神分析學的必讀著作。
 
《圖騰與禁忌》
 
此書是弗洛伊德應用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的首次嚐試,也是弗洛伊德第一次集中闡述自己關於宗教和道德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書研究了存在於原始部落民族中的各種禁忌、圖騰崇拜及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並研討了原始人這些現象的心理根源及其活動的規律。
 
弗洛伊德通過蒙昧人與強迫神經症患者的比較,推斷了圖騰崇拜的本原意義。認為圖騰禁忌反映了人類對亂倫的恐懼;塔布禁忌則是矛盾情感的產物。它構成了蒙昧人的原始道德觀;蒙昧人的法術思維品質——思維萬能,構成了泛靈論原始思維模式。在這一思維模式作用下,他們用支配心靈生活的法則來支配實在之物,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神靈觀念,並因此為宗教的產生鋪平了道路。
 
《達•芬奇的童年回憶》
 
此文是弗洛伊德對列奧納多•達•芬奇的長篇評傳。他以精神分析的觀點和傳記研究的方法,詳細敘述了達•芬奇童年以來的感情生活,深刻分析了他的性心理曆史的發展過程,著重闡釋了他的藝術與科學活動的心理起源。此文不僅對研究達•芬奇這一曆史人物的心理構成有參考價值,而且對研究弗洛伊德心理美學思想也有重要意義。
 
(四)精神分析學最後成熟時期(1920~1929)
 
20世紀20年代,精神分析學最後成熟和聲譽日隆的時期,也是弗洛伊德主義理論建樹時期。在學術上,弗洛伊德對自己的學說通過集體的討論又做了補充和修正,使精神分析學由一種作為治療神經症的理論和方法發展為一種闡明人類動機和人格的理論體係。主要代表著作有:
 
《自我與本我》
 
這是弗洛伊德後期的一部主要的理論著作,也是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學的典籍。全書共五章和兩個附錄:意識和潛意識;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理想);兩類本能;自我的依賴關係;描述的和動力學的潛意識;力比多的大儲存庫。還談到了自我由於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個主人的可憐仆人,因而常常激起焦慮信號,成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慮論的基礎。
 
(五)精神分析學登峰造極時期(1930~1939)
 
20世紀30年代,既是精神分析學頂峰時期,又是弗洛伊德主義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弗洛伊德進一步用精神分析學的觀點研究一係列社會現象,如社會組織、宗教起源、文學藝術、戰爭根源等等,構建了一套有關社會文化的弗洛伊德主義理論體係。
 
這個時期,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精神分析新論》
 
它是《精神分析導論》的姐妹篇,也是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導論》發表後經過15年研究實踐和反思的成果。
 
進一步發揮了夢的理論,提出一切夢均具有性的屬性的命題,詳述了顯夢與隱夢之間的根本區別,關於夢滿足願望的作用與焦慮的夢不矛盾的觀點、關於夢的本質即夢的工作過程的發現等等問題。強化了對人格的自我的分析,著重闡述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的關係,以及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與自我、超我和本我以及它們與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
 
對宗教、教育、宇宙觀等問題發表了他元心理學的獨到見解。該書論述許多過去未曾接觸過的問題,包括教育的目的、職能和方法,哲學和宇宙觀,宗教的特點、職能及其與科學的不相容性。
 
 
《文明及其缺憾》
 
它是弗洛伊德晚年探討社會文明的一部主要著作。他從文明發展與人性本能之間的聯係和對抗這個基本觀點出發,對文明社會的本質、起源、作用和弊端等問題做了集中的闡述。他認為,人生的目的(或人性的本能)就是追求幸福,但幸福又是難以達到的。因為文明除了促進物質工具的進步、個體的力量被群眾的力量所代替,於是,人們隻好求助於愛欲的力量,以所謂的共同的文明生活來避免痛苦。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剖析了文明社會,痛斥了文明社會的弊端,揭露了宗教的虛偽性,並把希望寄托在愛欲的力量之上。這裏,弗洛伊德看到本能與文明的矛盾、文明對社會進步的推動、文明的發展日益要求人們群體認同感的加強是頗有見地的。
 
 
車文博主持40餘位學者翻譯
 
1931年弗洛伊德75歲壽辰時,賀信如“洪水一般”,住宅被鮮花淹沒。
 
此時,弗洛伊德已譽滿全球。到了1936年,弗洛伊德80壽辰時,在連續六個星期中,收到從世界各地寄來的賀信和發來的電報。此時,正處於癌症晚期的弗洛伊德,年邁體衰,負擔甚重。
 
弗洛伊德生前留下豐富的精神分析著作,不斷再版加印,並被譯為各國文字,流傳全世界。
 
英國倫敦霍格思出版社出版了《標準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這套書由英國精神分析學家詹姆斯•斯特雷奇和奧地利心理學家安娜•弗洛伊德共同主編,共24卷,是當今世界最權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作品集,也是世界廣泛流行的最佳版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