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用心靈詮釋心靈
博文皆為
原創

個人資料
老幺六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容姐的兒子走了

(2020-05-14 13:41:51) 下一個

 

今天得知一個噩耗,世交家容姐的兒子小林走了。剛過不惑之年啊,令人痛心。

癌症晚期,全身轉移,但比這個更令小林痛苦的曾坐了十多年大牢,本來會繼續坐下去,因為他患了晚期癌症,申請保外就醫獲準之後,去年年初才從監獄回到家中。

去年夏天我回重慶探親,想去探望一下小林,可容姐在微信裏擋駕,言辭很決絕,說是真的不必了,心意領了。

到底不能強人所難。我想,也許她覺得兒子是犯人的緣故吧,或者身為犯人和病入膏肓的小林本身就沒有心情見人。

而我,隻記得小林小時候那副天真無邪的模樣。念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四五歲的小林蹦蹦跳跳來到我家玩。他穿著一件淺灰色套頭衫,圓圓的腦袋,亮晶晶的眼睛,紅紅的嘴唇。我命令他當我的素描模特兒,在一個小板凳上端端正正坐好,其間有好幾次他坐不住了,嚷著起身走,我便拿出水果糖來安撫他。那次他斷斷續續坐了一兩個小時,這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若幹年以後,聽說小林因為吸毒販毒而成為囚犯的那一刻,我非常之震撼。因為容姐他們那個大家庭,家風純正,嚴父慈母對子女訓練有素,8個孩兒個個品學兼優,即便在文革動亂時期,都沒有出現一個小混混。改革開放以後,容姐和夫君,一個在國企上班,一個忙著做生意,兩人都是特別善良勤勞的人。到底是什麽原因,讓他們的兒子走上了那條可怕的不歸路呢?令人匪夷所思。

我父親和容姐父親都是長江航運老前輩,我們兩家同住一條街,相距不過幾百米遠,兩家的大人小孩每一天都有互動交流。這種甚為密切的交往一直持續至今。雖然兩家的老一輩都已經去世,而我們這輩的人又各奔東西,但是兩家人的信息從沒有中斷過,況且成渝兩地的兩家兄弟姐妹逢年過節總是會團聚的,而我隻要回到老家,總不免了去拜訪世交的哥哥姐姐。

聽說小林在90年代末離家出走,到了廣州某酒店做侍應生,後來不知在什麽情況下糊裏糊塗被人拉下了水,從此一發不收,監獄幾進幾出都斷不了根,沒有被判處死刑都算是萬幸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戳別人心頭的傷疤,我即便見到容姐也不便啟齒問起小林的事情。

幾年前一次團聚時,容姐主動提及兒子的事情,她滿懷傷感地說,他十來歲的時候,我們太忙了就把他送回達縣爺爺奶奶身邊去待了兩年。那時候他剛剛進入青春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指導,可是我們那時候不懂,我們忽略了這個問題……後來他的性格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現在想起來好後悔,不該把他送走……容姐唉聲歎氣地連續重複了兩遍後悔之意。她說的最忙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那時候做生意的大環境不錯,許多人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小林的父親就是那時候開始下海的。那時小林有一個幾歲的妹妹,家境不寬裕,容姐夫婦壓力很大,他們忙於生計、發家致富,於是就把他從身邊送走了。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遠離父母最容易出狀況,甚至出大問題。容姐說的沒有錯,那段時間的分離為小林後來走上不歸路埋下了伏筆。

人生的初中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年齡階段,這一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當一個人進入初中後,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及心理的發展,麵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個高峰",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蕩的內心世界,使初中生產生諸多不同於以往年齡段的顯著特征,比如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我評價能力基本成熟;產生成人感,要求有獨立人格;思維能力明顯發展;情感豐富強烈,容易衝動,不穩定;性意識開始萌芽。與此同時,其心理活動又存在突出的矛盾性。如自我與獨立意識的覺醒與生活自理能力的矛盾;獨立要求和依賴性之間的矛盾;閉鎖性與渴求理解的矛盾,思維的批判性、創造性與看待問題的片麵、主觀和偏激的矛盾;好奇、敏感、爭強好勝與感情脆弱、缺乏意誌力的矛盾;憧憬未來、富於理想與知識貧乏的矛盾;生理上迅速發展與心理發展滯後的矛盾等等。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倘若缺失父母的關愛和指點,很容易導致他們產生封閉、虛榮、自卑或自負、偏激、敏感和意誌力薄弱的缺陷,當這些人格缺陷無法得到及時的彌補並且開始泛濫的時候,那些侵害他們身心的毒素就會乘虛而入。而小林正是在這個年齡段離開了父母。

幾年之後當小林回到父母身邊,親子之間已經感到非常陌生而無法溝通,上述那些個性缺陷缺陷大都在他身上凸顯,以至於無法挽回,後來他便離家出走了。那個年代,內地城鄉的年輕人為了追逐夢想,紛紛湧向沿海城市,他們當中不少人頂住了求職和清貧帶來的壓力,許多年以後成為了生活的強者,像小林這樣走上不歸路而啷當入獄的人畢竟是極個別。正是因為這樣,他的父母才不停地拷問自己的良心,他們深為自己當時的錯誤舉措而深深懊悔。當初他們忙於掙錢的最大的目的就是想下一代的生活超越自己,而現如今卻是白發人送走了黑發人,而且在這以前的十多二十年,全家人都因小林犯罪而飽受心靈的折磨。現在即便是兒子走了,老兩口也依舊睡不安穩啊。

多年來,我和同行們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接觸到不少這樣的家庭,父母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忽略了身邊子女 的理由詮釋為一切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孩子卻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所謂良苦用心,拿父母的話說他們根本不領情,他們隻認為父母是因為不愛自己才會這樣做,久而久之他們和父母成為路人,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無法表達這種潛意識的怨恨,但是當他們長大之後就會用各種意想不到的作為來發泄內心由來已久的不滿。

小林屬於這一類的孩子嗎?

不管怎樣,他的母親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個危害帶來的惡果。不過,確實是悔之晚矣。

小林在治病期間,親人們都在為他祈禱,他表現得樂觀平靜。在完全倒床之前,盡管走路都有些困難了,他也會每天早上堅持步行到家附近的魚塘去釣魚。坐在那裏默默地守候和送走最寶貴的自由時光,這對他來說,莫過於最大的享受。他在魚塘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到底在想些什麽,親人們不得而知。我想,他至少會慶幸自己在離開人世之前能和家人團聚一堂。

小林的妹妹如今是身價不菲的女老板。她對父母十分孝敬,對兄長愛之心切,在一個高檔社區為哥哥租了一套公寓供他養病。小林在滿滿的愛和滿滿的悔恨與病痛中度過了彌留人間的日子。

2020年3月20日保外就醫的小林離開了人世。他的家人沒有通知親友們。我因為發現容姐最近在微信裏很少現身,才刻意主動和她聯係,聽到了這個確切的噩耗。

盡管他的母親告訴我,他走得很安靜,盡管小林曾經犯罪,但我的淚水還是無法遏製地湧了出來。為那個圓圓的腦袋,亮晶晶的眼睛,紅紅的嘴唇,穿著套頭衫的可愛的小男孩而默默哭泣。

微信裏,小林的媽媽明顯沉浸在哀慟之中。我知道,在這個時候一切安慰都是蒼白的。

也許,這位母親將會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像祥林嫂那般不斷地念叨:如果那幾年不把兒子送走,他肯定不會……

                            

                                                                             

 

(圖片選自網絡/鳴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是的。說起來道理都明白,但是這件大事,常常被耽誤。不過現如今好一些了。謝謝書香,祝一切都好!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家庭教育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呀,可惜太多家長依然不知。謝謝大作分享了,祝健康快樂!!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ndom' 的評論 : 是的,非常惋惜。這兩天我老想到當初給小林畫像的情景。因為當時想觀察仔細一點,我好幾次湊過去仔細觀察他的五官和小臉蛋,至今還記得他閃閃發光的眼睛和透明的皮膚,以及腮邊上嫩嫩的絨毛……很可愛的小帥哥,天真無邪……唉,人生就是一盤棋,走錯了關鍵的一步就無法挽回大局。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wr' 的評論 : 很怕這種負疚讓容姐的身心垮下去。希望她通過各種途徑舒緩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在高中時期離開父母讀住宿或去他鄉,比較符合身心發展規律,16歲以下的兒童,遠離父母很容易出差錯。謝謝您的理解!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是的,父母要看長遠一點,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首先就應該盡可能讓他們在童年時期健康快樂地生活獲取安全感。心理學意義上的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孩子。
是的,小林的情況很特殊。不過,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因為缺乏安全感……心理蒙上陰影的孩子。
你可以和父母多多交流,溝通思想。父母也會反省的。祝快樂!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媽媽有時總覺得我們的生活不如一些她熟知的人好,覺得很納悶。以前我無法回答她,現在我明白了,父母不明白自己的責任,當然無法履行父母的職責。失去guide的孩子,沒有像小林那樣就不錯了。
awr 回複 悄悄話 逝者安息。活著的這位母親怕是會一直負疚吧!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悗惜!歎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