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yl

Good persons will be treated well
個人資料
正文

自己的人生雞湯

(2019-07-09 02:22:25) 下一個
2019-06-21
 
大侄女非要叫我給她讀初中、能幹、得過全國少年機器人比賽大獎的兒子用視頻送一碗雞湯。雖說當了幾十年的高校教師,平時基本都是在子女、學生麵前身教多與言傳。但作為家族裏解放後第一個大學生,留學生,教授,這個任務又實在沒法推脫,對一貫低調的我這碗雞湯也確實難熬。鑒於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寫的比說的好聽”,就把這碗雞湯的配料與做法寫出來,也許對小外孫和其他年輕人有點啟示。當然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本文隻是我這笨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並不值得效仿。
廚師資質
受到全球化影響,現在就是熬個雞湯也得有一個一級廚師資質證。一貫自戒“專業要鼎精,生活要平民”的人也得適時告訴別人自己是幹什麽的。
好多年前,被一個大公司聘為專家證人與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局(FAA,就是給全球飛機發準飛證的機構)打一個重要官司。我方的律師隻從我長長的簡曆裏出示那“全A” 成績,就立即通過了一般很嚴苛的專家證人的資質鑒定過程。此後在法庭發言裏我用精確的計算、嚴格的論證及豐富的經驗使我代表的公司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的挑戰就贏得這個重要官司。
博士畢業不久,在一項百萬級科研項目啟動段,兩位博士生花了半年時間也沒從一大堆數據裏理出任何頭緒時,我上,也就花了半月時間就奠定了這個項目成功的基礎。後來又把該研究的部分成果推廣到減少鑽機噪音,可吸入粉塵研究,首創出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降噪防塵技術。
一次去參加一技術論證會,GPS給我指了一條捷徑。開著開著就覺得這一路的建築物怎麽這麽熟悉。細細一看才發現那些都是我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用我開發的理論、軟件,技術解決的實際工程問題。作為一個搞工程的,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解決本研究領域的工程難題,給這公司省下上千萬美元,也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公關形象,……。
回顧這幾十年的職業曆程,還是成就感滿滿的。
勤奮為本
到美國大學的第一位導師C.J. Hall是個慈祥的英國人。他年輕時剛好在二戰時期,大學一畢業就當了空軍保衛英倫三島,也有老布什一樣的參戰經曆。戰後他用了兩年時間就拿到博士學位。他是將熱力學理論運用於礦井通風的第一人,並將自己的理論用於南非深熱礦井通風的實踐,後又移民美國當起大學教授。八十年代初世界上第一個可以考慮溫度、濕度效應的礦井通風軟件也是根據他的理論開發的。進入老教授辦公室時第一眼見到的是一張用以自勉也來鼓勵學生的“成功 = 1%天才 + 99%勤奮“條幅。雖然,這個警句以前聽過無數次,但看著白發蒼蒼的老人還在不知不倦地做研究、教學,我這隻有0.1%天才的人,勤奮就得加到99.9%。但成功和勤奮的關係不是線性而是指數函數,為那缺失的0.9%天才,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國前一位研究生同學說過:”除去有智障的,把每人的正負“長處”取絕對值,其總值都等於一個常數“ – 也算把老話“人有所長必有所短”的一種量化嚐試。這個“理論”雖然有點歪但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自我定位。自認天才其實就是誤導自己,現實生活中見過太多耍小聰明而一事無成的例子。
本人較笨, “笨鳥先飛”是我的行事法寶。老爸告誡我們:三早當一工。每天哪怕比別人早起30分鍾,一周也就多出了半天來做該做的事。但勤奮不等於讀笨書、熬時間。雖然深知時間的寶貴,但從來不熬夜以保證每天的工作效率。
勤奮也是有代價的。我曾對我兒子說:你要不拿博士學位不作科研就是浪費你的腦子。兒子也在上大學前信誓旦旦地保證要讀博。但讀完碩士後就放棄了全額獎學金直通讀博的機會。理由是:“爸爸,我不想像你一樣成個工作狂!“ 他還給我算了一筆經濟賬用以證明PHD就是永久腦殘(Permanently Head Damaged)。其實我還不是工作狂,隻是不願意把時間無聊地浪費罷了。欣慰的是女兒走了我的路,也感受到了勤奮及初步成功的樂趣。
打好基礎
受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深深毒害”,一直願意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上多下功夫。在大學期間,不但把我們自己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做完,而且還把原蘇聯版裏的習題做了個差不離。但要把基礎知識轉化成應用成果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己也經曆了開始不知道怎麽使用這些工具,瞎子摸象,初步會用,到熟練運用的一條彎彎曲曲道路。等能走到這最後一步,就開始嚐到學習數理化的樂趣了,科研水平也就上了一個台階。
約十年前開發了一套填補本研究領域一重要空白的數學模型。但由於當時沒能力解決其中的一個數學難題,把一個看似有理論解的問題搞成既複雜、又不精確、依靠數值解的問題。雖然此論文發表後被引用的次數很高,但有些追求完美的我感到如魚刺在哽,老把這殘缺放不下來。一次開會時認識一數學家,提出合作要求,兩年後被告知沒有辦法。在準備放棄的時候,一次在廢紙上瞎畫圖時靈感突現,把一個五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解決了。一天就把完整的數學模型、計算機程序開發出來。由於該論文的學術價值,被邀請為四年一次的世界測量大會上作了唯一理論特邀發言。
一次授課中被一同行問及“你開發的預計模型有沒有失敗的應用例子?”,想了想還真沒有。為什麽呢?這些模型都是基於嚴格理論推導的數學模型並用現場數據驗證過,應用時又把各種出錯的可能性及應對措施思前想後了一番。
在這計算機時代,很多人隻注重軟件開發應用而不注重開發基於數學模型。既限製了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也降低了運用的效率。
實踐出真知
偉人曾說過:理論來自實踐,要用理論指導實踐。搞理工科研的就是要把複雜的自然現象用適合的數理化公式表示出來。但科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去現場收集數據,並從實測數據中總結出規律及主要影響因素。
為此,博士畢業後的頭十年基本將三分之一時間花在現場。夏天皮膚曬得一次次脫皮,冬天也得冒著在冰天雪地開車危險出野外。有一年作一個項目,一段時間裏每天得在齊漆蓋深的雪地、零下20度左右的環境裏工作兩小時以上。所用儀器的電池隻能在嚴寒中堅持工作半小時就停機,然後我們就得趟著深雪跑回停在一裏外的車裏給電池加溫,如此幾次才能完成一天的任務。
這些勞苦沒有白受,我們從現場采集的大量數據使我的研究組發現了很多本領域的特有現象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及預計方法。這些新理論也奠定了我組在該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積累的大量現場經驗則使我們有底氣作出困難而正確的決定。
常要開車出差,不喜歡一上車就睡覺的人,他們浪費了多少難得的沿途觀景、學習的機會。常給學生說: 對任何與本專業有關無關的新鮮事物,首先要問個為什麽、然後再試圖回答。喜歡那些愛動手、會動手的人,即使出錯又何妨,隻有動手才能學到本領。我很崇拜美國人那種“再富也堅持自己幹家務活”的“平民“生活方式,也從中學會了不少生活能力。
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往往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在這個時代,熟練並創造性的使用各種計算設備及應用軟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需。80年代初剛到美國,在其他留學同任們攢錢為回國買“八大件“時,我第一筆從牙縫裏省出來的錢是用來買了第一代個人電腦Commander 64,後又買了一個可編程計算器。
上博士期間我自己家的PC設備往往比學校的還好。當別人還在用筆和計算器做數據處理工作時,我的第一篇論文就是用我這計算器和自編程序用時兩月算出來的(在我參加那個研究組前他們已兩年沒出論文)。前不久再次閱讀那篇文章時,還有點小小地佩服那時的自己呢。
由於它的可編程功能,這個小計算器為我其後學習、科研、各種考試、特別是畢業後參加的基礎工程,職業工程師考試立了汗馬功勞。記得一次研究生課期終考試,教授出了一個大題,後期要解一3X3方程組,本來原定的兩小時考試時間不得不延至四小時。全班隻有我把題解了出來。
有規律生活
規律生活是我的家教。就算“東西用後必須放回原處“這一條就可以把一個人做事效率提高不少。有了這些好習慣,我這麽多年很少丟東西或被偷。 
 
周日裏,每天6:30起床,8:00前到辦公室,11:00吃中飯,飯後半小時走步,15分鍾午休,晚10:00睡覺。周六打球,幹家務,周日去辦公室大半天。看似生活太機械教條,但養成了這種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後,生物鍾就能運行得非常協調,人既少生病,做事效率也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好可愛的孩子,說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