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帝國盛世安敦尼王朝的終結

(2016-09-27 03:01:58) 下一個

中國古代曾有強漢盛唐之說。古羅馬也曾分別出現過武功強大或著文治昌盛的年代。就武功而言,古羅馬曾經數次達到強大的巔峰。第三次布尼戰爭時期,充滿尚武精神,又被迦太基50年戰爭賠款喂壯了的羅馬共和不但有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令人畏懼的陸上軍團,也有龐大的無敵艦隊(想想二戰後如果中國不發生內戰,而是靠戰爭賠款修養生息強大自我,現在根本就不會有釣魚島或南海的爭議)。這架戰爭機器以欲加之罪討伐迦太基,將這個僅僅幾代人之前還根本不把羅馬放在眼裏,曾經的地中海第一土豪從地理和人類曆史上抹的幾乎一幹二淨(開除球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此後,羅馬共和末期凱撒獨裁期間(與”強漢“差不多同一個年代),羅馬軍團的聲威如日中天甚至超越猶如神話的亞曆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大軍,絕對不負那句“明犯我羅馬者,雖遠必誅”的古話。當凱撒率區區幾百親兵為了追殺龐培剛剛出現在亞曆山大港之刻,埃及法老就聞訊慌忙砍下龐培的頭顱獻上,表示對羅馬大軍的順服。凱撒隨即轉戰亞細亞(略去與埃及豔後有關的5000字),澤拉一戰,凱撒率軍一天之內全殲兩倍於己且曾經頑強抵抗過偉大的龐培數年之久的本都王國大軍,然後平常淡定地甩下了那令羅馬元老院都目瞪口呆的曠古名句:VENI, VIDI, VICI (我來了,我見了,我征服)。

就文治而言,古羅馬安敦尼王朝80多年的五賢帝統治時期可以說是羅馬帝國的的昌平盛世。五賢帝之一的人文皇帝哈德良重建的羅馬萬神殿讓我們有幸目睹其2000多年前羅馬的建築奇觀。那穿越英倫島的哈德良長城和橫臥德意誌的日耳曼長城向我們見證古羅馬也曾有過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時,成為羅馬公民或者擁有羅馬帝國綠卡是無上的榮耀(和財富)。為了各自的羅馬夢,多少人踴躍參加羅馬軍團,並以激揚的腎上腺素在戰場上奮勇廝殺,以至於區區1萬羅馬軍團能在不列顛以微不足道的傷亡輕而易舉地大敗20萬部落起義大軍。然而,似乎逃不出盛極而衰的宿命,這一切昌盛在十幾年之內就終結於兩個羅馬人之手。這兩個盛世終結者是一對世上絕無僅有的父子組合,父親是讓古今道德偉人們都仰視的道德聖賢,五賢帝之一的馬克-奧勒留。兒子則天差之別,是古羅馬曆史上讓專製暴君們都望塵莫及的集荒淫貪婪殘暴瘋狂變態於一身的惡魔,安敦尼王朝末代皇帝康茂德。電影《角鬥士》就是基於父子二人終結盛世王朝的這段曆史,當然除了對兩人聖賢和殘暴的表現有根有據之外,電影中絕大多數情節都不同於曆史而是編劇們構思的演繹。

先說聖賢皇帝馬克-奧勒留。馬上聯想到的是那個看破紅塵,四大皆空,跑到五台山皈依佛門的順治皇帝。這個奧勒留則極端虔誠地信奉古希臘斯多葛學派,享受平靜天然的生活,追求高尚的品德,淡泊權利和榮華富貴,潛心深奧的哲學和人生思考(所留《沉思錄》至今仍有包括溫寶寶總理的大批粉絲),幾乎就是佛門高僧的翻版。所幸(或著不幸)古羅馬沒有出家修行之說(除非走入極端的犬儒學派,類似於丐幫子弟),否則曆史可能要改寫。然而就是這麽一個古今罕見的聖賢,一個哲學皇帝,一個在任何細節上都刻苦認真謹慎的修行者,卻在一件事關重大的問題上做了一個堅定不移且極端愚昧世俗的決定,從而為自己治下的百姓種下了日後的災難,為帝國的盛世挖出了墳墓。

再說奧勒留對羅馬盛世做出的致命決定之前,先介紹這個致命組合中的另一位人物,奧勒留的兒子,安敦尼王朝的末代皇帝康茂德。修建羅馬大角鬥場的古羅馬皇帝尼祿是史書中有名的暴君(很大程度上因為他與基督教的恩怨)。但在康茂德麵前,尼祿那點暴政實在是小打小鬧小巫見大巫了。雖然有個弑母的記錄,尼祿並沒有像康茂德那樣的荒淫,揮霍,濫殺元老院大臣。大概能跟康茂德相提並論的隻有商紂王了。康茂德的揮霍導致帝國財政惡化。康茂德居然以編造罪名將富有的羅馬公民或元老大臣判處死刑達到沒收家產的目的來滿足自己的貪婪。康茂德的濫殺搞到元老院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最後當近衛軍與宮女合謀勒死康茂德後去通知元老院時,元老大臣們都以為這是康茂德的詭計,寧願領死,也不接受近衛軍讓他們出來執政的請求。

電影《角鬥士》並沒有將視角放到康茂德荒淫和濫殺,而是通過他對自己繼承皇權的潛在對手的慘酷陷害表現其陰險殘忍不擇手段。然而曆史上的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康茂德獨立繼承其父親的皇權之前3年已經被授予相當於羅馬皇帝的“第一公民”頭銜並共享皇帝的所有權利和禮儀。所以,並不存在對皇權繼承的競爭。另外,康茂德其實並不像尼祿那樣愛好觀看角鬥士們之間的殘殺,而是發燒到要自己作為角鬥士直接參與場上的廝殺。一方麵可以想象康茂德應該是心理仍未健全或著有某種心理疾病。成為羅馬最偉大的角鬥士能夠彌補他內心中某種自卑或者恐懼。另外一方麵就是,自從克拉蘇平定斯巴達克斯角鬥士起義之後,古羅馬角鬥比賽往往是點到為止,並非像後人想象或描繪的那樣血腥殘忍。著名角鬥士在古羅馬甚至相當於今天的體育巨星一樣擁有大群粉絲和優厚的待遇。所以,康茂德那麽熱衷地作為運動員而不是觀眾參加角鬥比賽也並非匪夷所思了。在其父死後12年獨自當班的皇帝職業中,康茂德在與宮女們淫亂之後,經常吃住在角鬥學校,並作為角鬥士參加了735場(有木有呀!!)角鬥比賽。真不知道該說羅馬人是有幸得到了個敬業的角鬥士,還是不幸得到了一個殘暴的皇帝。不過能夠肯定的是,不思考哲學的角鬥士不是個好皇帝。

再回到我們的哲學皇帝奧勒留。羅馬盛世之所以能連續80多年,就是因為五賢帝之前四位均沒有法定親生兒子,所以皇位均傳賢不傳子。甚至包括名聲並不那麽聖賢的哈德良(哈死後,元老院甚至拒絕將他封神),均以賢能為標準挑選法定皇位繼承人。作為淡泊權利和世俗觀念的奧勒留,沒有在生前恢複羅馬共和體製已經令人失望,又選擇並一心一意地讓自己完全無德無能的兒子繼承皇位則是有負先人有負羅馬。如果說康茂德埋葬了羅馬盛世,那麽就是奧勒留挖下了墳墓並獻上了犧牲品。真不知道該讓老奧勒留進天堂還是讓他跟兒子一起下地獄。但是可以斷言,一個大善的哲學皇帝也有機會促成大惡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落英如雪 回複 悄悄話 雖然08不能當皇帝,但是他不遺餘力的力捧希拉裏其實也是想作為自己“傳說”的延續。國家富強需要幾代人上百年的積累,要敗家卻快得很,一代人就足夠了。有史為鑒。
中年囈語 回複 悄悄話 世事真很難說,可能是命數。一直不明白奧勒留寫那麽多文字,最後讓自己兒子繼位。他的文字不想讀,心口不一讓人崩潰。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