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0.12《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1) 普救寺-[西廂記]那些事

(2020-12-29 06:57:04) 下一個

風物當空夢自多,暗浮底事總消磨。

相逢青眼憑心醉,月染枝頭一曲和。

 

《西廂記》作為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並非人人都知道該故事發生在一座寺廟之內。而這座寺廟便是[普救寺]。 一座寺廟與一段情愛韻事聯係在一起,令人產生了到[普救寺]一探究竟的欲望。2019年夏我到[普救寺]一遊,真真發現了這座寺廟的獨到之處。

 

一切還得先從[普救寺]的原委道來。[普救寺]位於山西永濟市蒲川古城境內,濱臨黃河著名古渡口[蒲津渡],與著名的[鸛雀樓]也隻有數裏之遙。從地理位置來講,具有古代交通要道的優勢。然而事過境遷,隨著當年古蒲川繁華的褪去,現在此處已成偏遠郊外。2019年5月我去造訪時,找不到一個相應的旅遊團,需自己從高鐵站打出租車或轉二次公交車才能到達。

 

[普救寺]的前身叫[永清院],原始修建時間已無從考證。有資料說其最早的記載是隋代。也有說始建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千年來[普救寺]曾曆經曆了多次修繕,原貌巳不可得知。現今的建築是1986年重新修複的,融入了唐代(西軸),宋金兩代(中軸),和明清(東軸)多種形製。並刻意增加了幾處與《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可以說[普救寺]是因《西廂記》而獲重生。

 

步入[普救寺],寺廟的佛教色彩全然被《西廂記》的故事所淡化。舍利塔已更名為鶯鶯塔。寺內人頭攢動最多的建築多與《西廂記》故事有關。遊人可以把故事中的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一一對號入座。相應建築中還有應景蠟像群。再現《西廂記》故事的主要情節。

 

更有趣的是,一處幽靜牆邊被定位為當年張生越牆會鶯鶯的跳牆處。而牆內近處的一顆高大杏樹,被稱為是張生上牆踩踏之物。這些都契合了《會真記》原文和《西廂記》的相關描述。

 

看到此情此景,同行的一位崇佛的女士不禁感歎道:佛門受持“五戒”,唯有[普救寺]是個例外!是呀,這的確令人費解。被視為”空門”的佛教之地-[普救寺],竟能包容這種與中國傳統世俗觀念相悖的行為-私定終身。並且鶯鶯一家在[普救寺]長久借住也非尋常。然而,聯係起《西廂記》原文中的細節,這些現象似乎就不難理解。

 

《西廂記》中多處提到[普救寺]“乃大唐則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後來荒廢傾圮了,由崔相國重新修建”。而[普救寺]的法本長老也得當年崔相國“引薦,剃度在這普救寺出家“ 。文中還交待了鶯鶯一家久居不離的原因,即“因為眼前兵荒馬亂,路上極不太平,到此河中府,再也不能前行“。

 

上文中的崔相國,正是鶯鶯的父親。由於上述二層緣故,[普救寺]長老對崔相國之遺孀遺孤自然是特別關照。在坊間流傳的鶯鶯故事中,甚至說崔相國當年修複[普救寺]時特意築建了梨花院,有意日後卸甲歸田時在此棲居。由此可見,鶯鶯一家久居[普救寺],對寺裏上下眾人來說是理所當然之事。

 

但是,一個大唐相國為何對[普救寺]獨有情衷哩?這或許與[普救寺]的曆史背景有關。據《西廂記》所述,[普救寺]並非一個平常佛廟,它曾是唐朝則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這可追溯到武則天崇拜佛門的曆史淵源。

 

中國曆代帝王為了皇權的名正言順,都要為自己找一件護權之物。傳國玉璽常常是這種授權護位的象征物。然而開國帝王或改朝君主則多半需要從傳國玉璽以外來尋找庇護,這就是君權神授的由來。

 

武則天也走了一條類似的路。在唐代儒釋道三家並存的形勢下,武則天從佛教的《大雲經》天女”淨光”是菩薩的轉世,要以女身當國王的故事中看到所需,便借佛教作為自己做女皇的支撐。佛門支持武則天稱帝,武則天當權期間也大力扶持佛教。她不僅增添不少佛廟,還在洛陽龍門修建了巨幅石窟佛像。[普救寺]也許因此得建。這簡直就是北魏大興佛廟營造大同雲崗石窟,借佛立國的翻板。

 

自北魏王朝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燾主導了佛教曆史上第一宗滅佛事件後,佛教勢力在武則天時代起再次走向興隆。直到唐玄宗年代,佛教的發展才因唐玄宗這個道教君主的登基而到扼製,但並未受到致命打擊。《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在貞元年間,距後來唐武宗發起的曆史上第二宗滅佛事件尚遠,佛教的勢頭在貞元年間仍舊不弱。崔相國修複[普救寺]應該是當時的曆史潮流。

 

鶯鶯的家族也是頗有故事的。《西廂記》稱崔相國是山東博陵人氏。博陵崔氏是中國古代的顯赫望族。據史料記載,自東漢起博陵崔氏便在曆代朝廷身居高位。到唐代,博陵崔氏先後有十五人官拜宰相。由此看來,鶯鶯出自榮祿豐厚的世家。崔相國出資修複[普救寺]是有財力的。

 

不僅如此,《西廂記》說[普救寺]“琉璃大殿,高聳雲漢,舍利佛塔,直矗青霄,氣勢宏偉,法相莊嚴。南來北往的三教九流,士農工商,達官貴人,凡是經過這裏的,沒有一個不去瞻仰“。想必當年的[普救寺]一定香火鼎盛。

 

中國古代廟宇素有收留暫住香客和過往趕考書生的習俗。曆史上有不少書生寄居寺廟苦讀的故事。但[普救寺]卻不然。《西廂記》中有文,[普救寺]不接納住客。這或是與[普救寺]不缺施主有關。那麽張生何得以入住[普救寺],而且住進了與梨花院僅一牆之隔的西軒哩? 

 

《西廂記》文中暗表,張生已事先看中了西軒的地理優勢,進而以自己有心參禪學佛需要一個清淨地方讀書,小和尚需要人指點佛經為由,說服長老網開一麵。這才有了書生張生借宿[普救寺]生出來的那段風花雪夜之事。

 

雖然是《西廂記》的故事是文學創作的結果,人們卻相信美好的事物的真實存在。在《普救寺》某展廳內,展示有一方石硯。硯台旁展牌上赫然寫道“寺內出土,傳說是當年張瑞君使用過的硯台“。

 

可以說,[普救寺]的聞名得益於《西廂記》,或說得益於人們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向往。王實甫的《西廂記》戲本雖托胎於元鎮的《會真記》,卻在劇情上有根本性的改變。從原來《會真記》的始亂終棄天各一方,換骨成《西廂記》的兩情相悅不離不棄。否則,美名不在,[普救寺]恐怕也是會有完全不同的命運。


圖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閱讀本糸列的其他文章: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 還願之旅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831096.html?backPage=0&backSubid=poetry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2) 濟南-走近李清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52.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3) 大明湖-古韻品到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1625.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4) 曲水亭街話“流觴”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7/16534.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5) 泰山-何止風月無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7/25224.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6) 曲阜-看儒學力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8/10457.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7) 蓬萊-幾多仙幻在其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8/29051.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8) 解州-看關公走上神壇的傳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9/17859.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9) 蒲州-多少煙雨鸛雀樓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10/7758.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0) 雲岡-讀懂石像背後的故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2007/3039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