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乘過棚車嗎?

(2021-04-08 07:17:52) 下一個

圖說幾十年來春運變遷:從悶罐車到高鐵你坐過哪些_高清圖集_新浪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一家四口曾經不得不分居三地:我在上海工作,妻子在蘇北工作,而兩個孩子寄托在南京外婆家。我們與眾多家庭分居者一樣,過年時才能團聚。那時候往返上海與南京間的鐵路客車不多,即使節日期間加開臨時客車,也難以應付巨大的人流。於是鐵路當局不得不用棚車來運客,我也就有了乘坐棚車的體驗。

棚車者,就是平時用來運送貨物或豬牛羊的火車車廂。這種車廂是封閉式的,與前後車廂不相通,所以也稱為悶罐車。每個車廂配備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報站與開門。車廂比較高,車內備有一個木梯,到站後工作人員把木梯放下,供乘客爬上爬下。

棚車的第一個特點是“擠”,就是乘客特別多,人擠人。棚車是一個外包鐵皮的大木頭箱子,裏麵空空如也,連座椅都沒有。有的乘客自己攜帶小板凳可以坐下;有的坐在自己的行李上;更多的人則是鋪張報紙席地而坐。乘客上車後隨意找位置坐下,先到先坐;來得晚的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隻能站著。

棚車的第二個特點是“差”,就是條件特別差。與客車相比,棚車的防震功能差得多;因此開動起來車廂裏噪聲特別大。棚車啟動或刹車時晃動大,站立的乘客不小心就會跌倒。再者棚車沒有通風設施,車廂門關上後,隻能靠高處幾個小孔透氣。棚車也沒有照明設施,隻靠臨時拉上的兩個電燈泡,發出昏暗的光。那麽在這樣的悶罐子裏,如何解決乘客的內急之需呢?在車廂的一個角落,以三根竹竿搭個架子,一根為柱,兩根為梁,用鐵絲擰上。架子上懸掛兩個草袋,用作象征性的遮擋。以這樣隔離出來的小空間作為廁所,裏麵放一隻糞桶,供乘客解決內急。

棚車的第三個特點是“慢”,就是開起來特別慢。那時的火車,車次數字越大,開行越慢。特別快車是個位數,普通快車是十位數,普通慢車則是百位數。例如上海與北京間的特別快車是3次與4次;普通快車是21次與22次;上海與南京間的慢車則是321次與322次。那麽棚車的車次是多少呢?是四位數,例如3234次。棚車不但車速慢,而且站站停,從上海到蘇州就要兩三個小時,到無錫則要三四個小時。如遇路況擁堵,棚車隻能停下避讓,看著別的列車呼嘯而過。

如此說來,棚車又擠又差又慢,恐怕沒什麽人願意乘吧?其實不然,乘棚車最大的好處,就是便宜。棚車票價隻是慢車票價的一半,或普通快車票價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買一張快車票要12元錢,那麽乘棚車隻要4元錢。當年我每個月工資隻有50元人民幣左右,在棚車裏多晃悠幾個小時,就能省下8元錢。要是一家人都乘棚車,省下的錢就更可觀了,何樂而不為?。

那時候每年的春節,是棚車開行的旺季。春節客運高峰一過,棚車就停開,想乘都乘不到。此外在文革中,棚車運送過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改革開放後,棚車又運送過農民工返鄉探親。進入21世紀後,隨著高速鐵路的發展,就再也見不到這種運人的棚車了。

本報專訪| 和勻生:見證春運22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下鄉時坐過悶罐車,還有運材車,運大木頭的,還坐過貨車後麵的守車,森林小火車的車頭。謝謝你的文章,想不到八十年代還有啊。。。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坐過。1978年春天去上大學,就是坐的悶罐子。真的一言難盡啊。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聽說這種車。我第一次坐火車是1981年,那一次後,再也不想做火車了,太擁擠,廁所太髒了。現在我在飛機上也盡量少吃少喝,就是為了少上廁所。飛機廁所也越來越髒了。
寒墨 回複 悄悄話 加成,你文章中對火車車次的說明有點錯誤。北京到上海的13/14次列車和21/22次列車都是特別旅客快車,也就是特快。不同的是13/14次列車由上海鐵路局上海列車段擔當,21/22次列車由北京鐵路局北京列車段擔當。像你說的三百多次應該是普通旅客快車。正像你說的數字越大車速越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