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雞年話雞:謊報雞戶口

(2017-02-03 20:38:09) 下一個


雞還要報戶口?又為什麽謊報?這要從筆者在1961年中國大陸大饑荒時期的親曆說起。

那時我家住在沈陽,比起南方,沈陽老百姓挨餓更甚。形勢嚴峻,高層指示“全黨動員,書記掛帥,大辦農業”,就是想方設法讓老百姓吃飽點,少死些人。筆者父母親所在醫學院的書記兼院長責無旁貸,想了不少辦法,諸如尿液培養小球藻、樹葉提取澱粉、增量法煮飯等。無奈這些辦法要麽收效甚微(小球藻),要麽不靠譜(樹葉澱粉),要麽自欺欺人(增量法)。情急之下,這位曾獲上校軍銜的老革命,認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拍板決定把學院的大操場刨了!此舉驚人,全沈陽再沒有第二個單位敢如此做。須知那操場是三年前花了大錢剛建的,有標準的400米跑道和足球場、籃球場,冬季還可改作滑冰場。書記一聲令下,占地二十多畝的大操場,被劃成一小塊一小塊分給教職員工,各家各戶自力更生把跑道刨了種莊稼!這與給農民分自留田異曲同工,極大地調動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上班前下班後忙著翻地播種施肥。

然而此舉仍是緩不濟急:春天時刨了操場,種下去的玉米要到秋天才收獲,這期間教職員工仍得挨餓。我家的隔壁鄰居是黨支部書記,夫妻倆難忍饑餓,竟把蓖麻籽炒熟充饑,結果中毒急救。於是書記又讓大家養雞,按規定城裏不準養雞,現在也服從“大辦農業”的大局了。各家各戶在黑市上花高價買了雞,當然都是能下蛋的母雞。那年頭是不敢把雞放在外麵散養的,否則一不留神就失蹤。把雞關在家裏,氣味難聞還在其次,嚴重的問題是人都吃不飽,哪裏有多餘的糧食喂雞?書記體察民情,聯係糧食局的老戰友,對方答應每月供應每隻雞3斤飼料,條件是到年底時每隻雞上繳2斤蛋。某日糧食局來人,家家戶戶報告養雞數領雞戶口本,有的報養4隻,有的報養5隻,其實全是謊報。多數人家隻養一隻雞,最多不過兩隻,因為在黑市上買一隻雞要花半個月工資,哪裏買得起多呢?

拿了雞戶口本,我跟父親去飼料站。飼料有三種:米糠、玉米棒粉、草籽。父親從鄰居處知道,飼料站還有小麥麩皮,藏起來輕易不賣,不但雞愛吃,人也能吃,號稱飼料中的細糧。父親按照鄰居的指點,掏出香煙孝敬管事的,買到了15斤小麥麩皮。

家裏每月添出15斤小麥麩皮,如大旱降甘霖,人雞同樂。家裏的黃母雞每月吃5斤麩皮,不負厚望,隔三差五下蛋,高唱“咯咯噠、咯咯噠”報喜表功。於是每隔十天半月就有一小盤炒雞蛋出現在餐桌上,那味道堪比如今吃山珍海味。剩下的10斤麩皮,或是摻玉米粉做窩窩頭,或是拌切碎的青菜做貼餅子,那滋味不亞於現在吃奶油蛋糕。之前每頓飯隻有五六分飽,添了麩皮,能有六七分飽了。不過我一直不放心謊報的雞戶口,到年底哪裏有10斤蛋上繳?父親卻不愁:“年底還早著呢,家家戶戶都這樣,怕什麽?”

不料好日子沒過多久,謊報雞戶口的事竟被糧食局得知,要來核實。眼看謊言要穿幫,眾鄰居愁得惶惶不安。查雞戶口的前一天,學院辦公室通知各家開會,我家是父親去的,回來後他什麽都沒說。

第二天早晨,父親抱著黃母雞出門,也不知道他去哪裏、幹什麽。十點鍾左右,來了兩個查雞戶口的中年男子,在學院辦事員陪同下走進家屬樓。我們住的是筒子樓,南北各有一個門,走廊在中間,各家各戶就在走廊兩側。辦事員把他們領進南邊第一家,再由南向北,依次領進第二、第三家。我料想謊報雞戶口肯定要被揭穿,就在走廊上留意觀察。然而接下來的一幕我想不到、看不懂:當查雞的人進了第三家,第一家夫妻就從房裏抱出5隻雞悄悄出南門,再從北門繞進樓,把雞送給中間人家。同樣的戲碼不斷上演,母雞們被抱進又抱出。我家住在筒子樓最北端,等到中間人家查過後,把5隻雞(包括我家的黃母雞)悄悄送來我家,我這木魚腦袋才開了竅:原來大人們先把雞集中到南邊人家應付核查,查過後把雞倒騰到中間人家,中間人家查過後再倒騰到北邊人家。

大人們的騙術勾起了我認死理的毛病:這些教授講師平日裏一本正經,這些處長科長說起話來人五人六,想不到竟在光天化日做出這等齷齪事!他們分明就是勾結起來欺騙黨!這與學校教育我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簡直格格不入!我越想越氣,頭腦一嗡竟在走廊裏喊道:“你們不能這樣做!這是欺騙!”父親見我要壞大事,立即賞了我一記耳光,把我拖回家。見我還不服氣,父親問我:“你肚子不餓啦?不想吃小麥麩皮啦?”這才讓我清醒,安靜下來。不多時查雞戶口的到我家,父親恭敬地遞上香煙,這二人順手放進上衣口袋,衣袋已經被孝敬的香煙塞得鼓鼓囊囊了。接下來就是例行公事:“一二三四五,共五隻”,然後在雞戶口本蓋上“已審核”章。離開我家,辦事員領他們到食堂,據說結結實實吃了一頓。

查雞戶口有驚無險,父親才透露了開會的內幕,原來就是教眾人如何應付查雞戶口,尤其是倒騰雞的路線圖,要眾人“如此這般”依計而行。鄰居們私下談論,說這條計策連“三十六計”都沒有的,可稱為移花接木之計。有人說如此高明的計策隻有打過仗的人才能想出來,說不定就是書記的點子。還有人說書記或許與糧食局的老戰友溝通過,查雞戶口不過是擺樣子走過場而已。然而書記從未承認這個功勞,因為這畢竟上不了台麵,弄不好要背上欺騙組織的罪名。多虧有書記掛帥,到秋天大操場一片金黃,家家戶戶忙著收獲玉米,人和雞仍有麩皮吃,我們得以熬過三年饑荒中最困難的1961年。

如今我在美國,某日女兒買來纖維素食品,說是營養品,如何如何有益健康,我嚐了嚐再看看說明書,其主要成分不就是小麥麩皮嗎?這不禁勾起我的回憶,50年前的往事如電影般,一幕幕在眼前閃過,令我不勝感慨。感慨之一,當年若不是為了家人活命,知識分子何至於顧不上尊嚴,為了區區幾斤小麥麩皮弄虛作假?感慨之二,公道自在人心,好人自有好報,文化大革命期間,書記兼院長被衝擊,然而沒有人以揭發移花接木之計來落井下石。感慨之三,換了今天的高級幹部,能有幾個肯為老百姓吃飽點,擔著風險把操場刨了種玉米的?

(圖片取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有趣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