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

以吹牛為依據, 以吹破為準繩.
個人資料
正文

2005-02-12   索羅斯1997年香港金股齊鳴之戰的介紹

(2016-03-05 19:41:12) 下一個

http://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5/finance/233946.html

來源-智 於 2005-02-12 17:09:26

索羅斯1997年香港金股齊鳴之戰的介紹

上周highlander提起 ‘索羅斯的1997香港股市之戰’中的對衝基金手法, 鑒於我當初並沒有認真搜集過相關資料,對全過程及數據的了解很不全麵也不準確,全憑看到過的兩篇文章(國內報刊)的回憶來寫,數據/日期/理解錯誤很多,尤其對當時的經濟大背景和國際投機資金的手法複雜性的理解太過膚淺太簡單化了。已經有幾位朋友說出了問題和正確的解釋。 對導致的誤解和誤導,我再次請求原諒。 
其實我在寫完那篇東西之後,很久前我抄錄信息的陳年流水薄子終於被翻找出來,裏麵有大段的權威專家鄭振龍先生的文章摘抄,終於有了對那段曆史的權威解釋和記錄。鄭先生是廈門大學財經係教授,著述頗豐,他的文章很長,主要是講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香港隻不過是這場危機中的一個戰場而已。 
(重讀這些摘抄,我突然間醒悟到------索羅斯充其量是個東南亞危機的加速者和獲利者,為這場金融危機的到來作出傑出鋪墊性工作的,也包括我們中國。 容後麵解釋)

我前文的主要錯誤更正:1。應是‘1997香港匯市股市之戰’; 2。對香港市場的衝擊時間應是集中在19977月到10月,而不是6月底; 3。決戰時間應為1023日,恒生指數兩度跌破1萬點,比8月初的16820點曆史新高跌掉40%以上。 4。投機資金並不是铩羽而歸,而是在作空股市中賺了錢。
------------------------------------------------------------------------
亞洲金融危機實際上從19971月就從韓國開始冒出萌芽,泰國金融市場資金周轉不靈/外匯儲備不足/利率過高/泰銖匯率高估等因素,促使索羅斯同誌帶領國際投機資金開始多次對泰國試探性衝擊---〉〉通過攻擊泰國貨幣與美元匯率掛鉤---〉〉逼泰國放棄與美元匯率掛鉤的固定匯率製度-–〉〉意在迫使泰國高估的本國貨幣貶值,從而在國際外匯市場通過炒作外匯的中遠期合約,利用貨幣的匯率變動來獲利。
(索羅斯同誌在19929月狙擊英鎊時,壓下他一生中最大一筆賭注,100億美元的英鎊空頭倉。他的成功意味著每個英國公民為他貢獻了125英鎊。)。 這次他是看準了東南亞各國的金融狀況,出手再施故伎。各國也明白他的手法。而且索同誌在國際媒體上大談東南亞各國經濟體係的問題,給出了泰國經濟缺陷以及泰珠將貶值的暗示。調動國際投機資金和民眾跟風助陣。 
不太嚴肅地講,盡管比不上白求恩,索羅斯同誌還是很有國際共產主義素質的,早在危機出現之前,他曾經警告過各國政府,東南亞各國的外債高企;外匯儲備過低;過高的利率吸引外資;外資所投資產業結構的偏置缺陷;進出口貿易領域經常項目逆差因素;各國實行的本幣與美元匯率掛鉤的固定匯率製度等等,都蘊藏著很大的危機。 可悲的是,各國政府出於自己目的,加之積重難返,甚至為了家族利益(印尼蘇哈托家族)均對警告置之不理。 這才是索同誌出手給他們開講金融課的背景。

索羅斯帶領的國際投機基金手法變化複雜,根據各國政府的應對方式而變化組合。主要的: 投機方式(1):最直觀最簡單,主要是在外匯市場借入大量的泰銖來拋空,買入美元。 當匯率下跌時,再拋出美元,買回泰銖。 投機方式(2):放棄賣出泰銖買入美元的即期交易,重點作遠期市場,買美元賣出泰銖的6—12個月的中遠期外匯交易。 投機方式(3): 匯市股市雙管齊下,佯攻匯市實襲股市的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的全方位打擊手法。
東南亞金融危機過程概要: 
東南亞各國1997年還都實行的是本幣與美元固定匯率製度。 
19972月開始,索羅斯“量子基金”為首,大量作空泰銖(50億美元的泰銖空頭倉)。最終目的是逼迫泰國放棄固定匯率製度,通過泰銖兌美元的匯率變化(貶值),從現匯市場掙錢,或者是從中遠期外匯合約中贏利。 
19971季度,投機者主要在外匯市場拋泰銖買美元,但泰國央行大幅提高短期利率,國際遊資損失約20億美元。但投機者反而堅定了作空泰銖的決心。
19972季度,改變策略,投機資金轉向遠期買美元拋泰銖的6—12個月遠期外匯合約,大肆拋空遠期泰銖合約。 泰國央行再度提高利率來增加投機者的成本,並且拋出美元外匯儲備穩定市場。 但到了72日,泰國央行終於無奈地被迫放棄固定匯率, 泰銖立即貶值下跌20%。 
隨後,國際投機資金又不斷衝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香港,導致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相繼放棄了固定匯率製度,改為浮動匯率製,各國的貨幣大幅貶值,作空的投機資金獲得巨大暴利。
19977月,投機資金開始對香港這個固定(聯係)匯率製進行衝擊。 但他們卻無法擊敗有強大中國作後盾的香港,而且香港剛剛回歸,中國政府的政治臉麵要求也不允許中國對香港的危機置之不理,政治意義促使中央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支持香港。
香港有外匯儲備880億美元以上,經常項目連年順差,呆賬很少,不良資產不多,所以當港府急劇提高短期利率來推高投機者成本的時候,對當地金融機構的衝擊不至於導致大批的破產。而中國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可作為後備。中國政府私下裏早就與港府有了支持協議。
7月份投機資金先使用方式(2):遠期外匯市場大量作空港幣,買入美元,港府則動用美元外匯儲備,並且通過發行大量政府債券,進一步推高利率(不少期限的港幣利率超過7%)提高投機成本,到7月下旬,投機者被重挫。
10月份後,投機資金采用聲東擊西的匯市股市全麵打擊的投機方式(3)。投機資金不僅在匯市拋售港幣,以及在遠期外匯市場和即期外匯市場,期貨市場,股票市場連續衝擊打壓港元,表麵上是意在壓迫港府放棄香港貨幣聯係製度, 推低遠期匯率從而促成遠期的港幣貶值,進而獲利。 
但實質上,投機者或許早就意識到,中國政府捍衛港元聯係匯率製度的決心不會變(政治需壓倒經濟損失)。而且中港兩地的外匯儲備相加數量太龐大了,因此他們並不指望真的能摧垮港元聯係匯率製度來獲利。 於是很早就有預謀地,巧妙地把目標盯在港股市場,19978月港股達到曆史新高16820點。對香港回歸的美好預期以及中國政府不會在回歸之後不幫助香港, 是投機者帶動無數散民進入股市,幫助推高股市的口號和精神鴉片。
香港樓市房市也因預期而暴漲-----同樣構成了後來打擊金融市場和人們信心的主要動力來源。

------股市和房市最恐懼的就是:利率的提高!!! 銀根的縮緊!!!
------而政府和港府能夠對抗投機資金的最常用手法就是----提高同業拆借利息,提高利率並縮緊銀根。 利率提高,使借貸者付出更多利息,有人甚至必須出售股票和房屋來支付利息; 縮緊銀根更是直接遏製了股市和樓市的後續資金的來源。 一旦看到上升無望,加入出售行列的越來越多,雪崩效應出現。 銀根的縮緊還對經濟有壓製作用,失業的恐懼使人們擔心無法支付房屋的銀行貸款利息,紛紛出售以投機心裏買入的股票和房產(很多港人包括打工仔,以銀行貸款方式囤積2套房產),於是股市樓市大跳水。

所以說,投機者通過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使得港府雖然比東南亞各國有更多的應對手段和更好的金融基礎,但仍然是顧此失彼,在投機者不斷變化的手法麵前付出慘痛代價。
10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采用三大手段:1。 本港基金進場吸納藍籌股(包括我提到過的港府的資金進場買股票,行政托市); 2。動用外匯儲備買入港幣; 3。各銀行提高利率,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高利率狀態。
投機者抓住利率高企人心恐慌的機會,開始在股票指數期貨市場放空股指期貨,帶動港人打壓股市,香港股市大跌。
決戰的日子是19971023日,恒生指數兩次跌破1萬點大關,最低點曾到9766點, 跌幅高達1871點,距816820高點僅兩個月大跌40%以上。 閉市時收報10426點,跌幅高達104% 。 由於港府主動出手,調用資金出手接入大量港股,使得投機的作空資金內部出現了反水的,有些歐洲資金在看到巨大的獲利及難於繼續推低股指的情況下,偷偷地開始平掉空倉,才使得港股開始回升一些。
1027日美國股市創出1987年之後的最大一次下跌點數,誘發隨後開市的亞洲股市大跌。 1028日,香港恒指再次暴跌137%,收報9059點,破萬點。 

總結:港府在中國大陸作後盾下的港元保衛戰態度堅決,最終保住了港元聯係匯率製度。 但是國際投機資金巧妙地佯攻匯市,暗渡陳倉,在股市指數作空中賺了錢。 港股市場市值損失18萬億港元。 樓市大跳水。 東南亞各國貨幣巨幅貶值,使香港和中國的出口壓力巨大。 而且香港匯率不跌,使得旅遊業和服務業由於港幣幣值堅挺,而出現較大萎縮。 並且全港出現了資金的淨流出。 
(這裏的數據/日期/操作手法,基本來自於權威人士劉振龍教授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