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美中開啟“史上最大貿易戰” 衝擊波全麵解析(組圖)

(2018-07-08 11:47:41)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8542 次)
 
US President shakes hands with China's President

美國周五(7月6日)開始向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產品征收25%關稅,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正式打響。

中國商務部稱,美國“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美國東部時間6日淩晨12點01分,美國關稅清單生效。中國以向美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進行回擊。

這隻是貿易戰的開始。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下令美國向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中國表示將回之以同等規模關稅。這次生效的340億商品清單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專家預計,這場貿易戰會繼續升級。

  

對中美有何影響

特朗普聲稱,對中國征收關稅旨在停止“以不公平方式將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轉移給中國”,同時保護美國就業。但在真正的貿易戰中,很難說誰是贏家。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向BBC表示,關稅可能會對一些產業起到保護作用,但兩國消費者將為此付出更高代價,且雙方關稅清單中打擊的產業將會承受損失。從中國來看,主要是航空航天、電子通訊、人工智能等受惠於政府政策的產業,而對於美國,第一輪中受打擊的主要是農業和汽車行業。

  

中美貿易戰會如何影響你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目前階段的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雙方500億元的關稅清單可能會使中國GDP增長削減0.2個百分點。

丁爽認為,除貿易方麵的考量,更難評估的是信心缺失造成的影響,其中最主要體現在股市反應上。根據《紐約時報》統計,截至上周,中國股市較1月高點已下跌超過20%。

這場摩擦的重點並不僅僅局限於貿易。宏利金融(Manulife)首席經濟學家格林(Megan Greene)認為,貿易隻是兩國緊張局勢中的"小插曲",其本質問題是兩國在多個領域爭奪領導權的較量。“貿易戰不能使他們真正達到目的,但是一種刺探對方的方式,”她對BBC說。

雙方清單重點

美國清單:

  • 共涉及1102個項目,價值約500億美元。
  • 清單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有818個項目,這些項目在4月清單中已出現,價值約340億美元,於7月6日起征稅。
  • 第二部分為新增的284個項目,價值160億美元,主要包括半導體、電子、塑膠等產品。美國稱這些產品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這一部分清單將接受公眾審核,具體生效日期未定。
  • 與4月相比,新清單移除了平板電視、醫學用呼吸儀器、空調組件等商品,但仍會針對汽車行業。

中國清單:

  • 涉及659項商品,價值約500億美元。
  • 清單也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有545項,價值約340億美元,包括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7月6日起征稅。
  • 第二部分價值160億美元,具體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解析“中國製造2025” 

台灣與韓國會“尤其脆弱”?

根據路透社報道,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中美在最後階段進行任何談判。這意味著可能事態短期內不會有好轉。“我不認為任何一方會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讓步,事態隻會越來越惡化,”格林也是如此認為。

鑒於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連個經濟體,這場爭端中難免會有雙方的其他貿易夥伴受到衝擊。丁爽指出,台灣與韓國可能會在中美貿易戰爭“尤其脆弱”。

他解釋稱,這是因為台灣與韓國位中國對美出口提供了很多中間產品,同時也處在美國對華出口的產業鏈中。“這就像給打擊了兩次,”丁爽向BBC中文稱。“這是按照總體情況來說,不是針對第一輪清單,但如果是全麵貿易戰,這兩個經濟體很容易受到雙向影響。”

關鍵在於美國承受力

這場貿易戰會發展到什麽地步?這個現在還很難講。但特朗普表示,500億清單中剩餘的160億清單將會在兩周內生效,如果中國繼續報複,將考慮對中國價值5000億美元的產品征收關稅,這大約相當於去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總額。

這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變會大得多。此前曾有分析顯示,如果美國完全停止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GDP將下滑3個百分點。

丁爽認為,如果關稅清單超過500億,美國麵臨的困難也會加大。此次500億的清單已經經過不斷論證,以為將美國損失減到最輕,如果規模繼續擴大,美國付出的成本必然會上升。

他表示,鑒於中國對經濟外需的依賴度大於美國,此次貿易戰中中國的損失會更大,但接下來的走向可能取決於美國的承受損失能力有多強。隨著貿易戰逐漸發展,對日常生活、選舉版圖及美國經濟的影響日漸凸顯時,談判應該會重新開始。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貿易戰是否會終結,中美之間的摩擦還將繼續。“雙邊的矛盾會持續存在,因為這不僅僅是貿易的問題,更多是戰略對手的問題,所以美國還是會盡可能的在科技等領域采取投資、出口的限製,來放慢中國趕超的步伐,”丁爽說。

 

川普“殺氣騰騰” 最怕中國“未硬先軟”(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1993 次)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中美貿易戰無可避免打響第一槍,美國正式對三百四十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兩成半關稅,中國商務部亦不甘示弱,隨即對同等價值的美國進口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麵開打,雙方劍拔弩張,中國能否跨過這一道坎,將成大國崛起的關鍵。

美國總統特朗普殺氣騰騰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甚至揚言在兩周內"加碼",再向一百六十億美元中國商品開征關稅,最終更可能將征稅規模擴至五千五百億美元,簡直沒有最瘋狂,隻有更瘋狂。事實上,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將製裁中國寫在政綱內,如今不過兌現承諾。盡管中國商務部揚言不會率先開出"第一槍",甚至一度以為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就能和氣收場,但事實證明隻是一廂情願。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顯而易見,今次美國主要劍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內的產品,可見其挑起貿易戰的真正目的並非為了追求所謂的貿易平衡,而是為了阻撓中國科技發展,遏製中國崛起。隻要中國崛起挑戰美國霸權,隻要中國製造威脅美國科技領域,貿易戰就不能避免,不管誰當總統也是一樣,過去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也是如出一轍。

問題是,當今世界是地球村時代,隨著全球分工和各式自由貿易協定簽署落實,各國產業鏈儼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高度依賴,貿易戰愈演愈烈,影響絕不止於兩國之間。香港作為中美貿易轉口港固然不能幸免,但中國需要進口大量原材料才能完成出口美國的產品,在全球一體化下,歐盟以至其他亞洲地區同樣牽一發而動全身。碰巧的是,特朗普突然把矛頭也對準歐洲盟友,對進口汽車及鋼鋁製品征稅,開罪了一票人,歐盟在這場貿易戰的取態,是站在美國一方還是倒戈中國,由是備受關注。

外界期望中國利用合縱連橫策略反客為主,拉攏歐盟孤立美國,讓對方知難而退,不是沒有道理,可惜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隨著歐盟拒絕在即將舉行的中歐峰會上發表共同聲明反對美國貿易政策,歐盟的取態已是不言而喻。誠然,中歐雖有共同貿易利益,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體製和價值觀,已注定中國隻能成為西方世界的"外人"。相反,美歐關係雖然大不如前,但在共同的民主體製和價值觀下,不可能真正反目。有人形容這是一家人關起門來鬧不和,怎麽鬧仍然是一家人,多少反映了真實情況。再說,中國崛起不僅威脅美國,同時威脅歐洲。這些年,全球經濟重心逐漸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而世界經濟中心互換也意味政治體製更迭,影響各國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的民主體製自是不容被中國模式取代,更不可能在這場貿易戰站到中國一方。

更不可不提的是,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美國發動今次貿易戰,顯然是三十多年前美日貿易戰的翻版。當時日本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製造橫掃美國市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巨大,最終美國出手脅迫日本簽訂《廣場協定》,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如今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極為相似,美國會否在貿易戰後配合金融戰,甚至策動實體戰,誰也說不準。

此外,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西方自由資本主義走向盡頭,為轉嫁經濟危機,德國率先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對入口商品征收重稅,英法等國相繼反製,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導致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政府相繼上台,同樣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現時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相繼抬頭,一切軌跡與兩次世界大戰前夕如此接近,是否意味和平日子終於到了盡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味愈來愈濃?

都說有危就有機。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正逐步落實,能否把握這個戰略機遇加速開發沿線市場,令中國減少對美國經貿的依賴,正是這場貿易戰由危轉機的關鍵。擺在麵前的事實是,中方為貿易順差國,手上籌碼不多,隻能采取拖字訣,拖到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怨聲四起,拖到特朗普不能堅持下去,形勢才有機會逆轉。最怕中國未打先怯,未硬先軟,那就說甚麽也是枉然。

對於香港,中美大戰除了令轉口貿易受到拖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亦無奈增添不明朗因素。眾所周知,中央將大灣區定位為全球第一灣區,預計二○三○年就會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惟有關規劃一再推遲出台,貿易戰會否令投資者抱觀望態度,窒礙未來發展,不能不令人疑慮。

說到底,大國崛起靠自己。中美一戰是大勢使然,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中國要是重蹈息事寧人的覆轍,一味以為花錢就能買平安,最終隻能自食惡果。現在的形勢很明顯,美國希望貿易戰速戰速決,在最短時間內將利益最大化,中國惟有不懼戰、不畏戰,拖磨下去才能站穩腳跟,化被動為主動,就像當年的韓戰將美國逼到談判桌一樣。問題是,中國恐洋懼外的劣根性深入骨髓,真的能做到以戰止戰、以牙還牙嗎?

諾獎得主克魯曼:川普“自我毀滅” 中國高明多了(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14663 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批評,美國總統川普打貿易戰亂無章法,對中國祭出的關稅帶給美國經濟"傷害最大、益處極小";相形之下,中國還擊美國的報複性關稅目標明確,運用的策略高明多了。

  克魯曼7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全球貿易的一大部分是中間財(用來製造最終消費財的零件),例如汽車零件,而不是汽車。如果對進口汽車零件加征關稅,或許會逼得國內零件廠商增聘勞工,但同時也會推升下遊廠商的成本並降低其競爭力,迫使他們縮減業務。

  他認為,更聰明的策略,是把關稅矛頭對準最終產品,避免造成國內產品下遊廠商的成本升高。這麽做盡管或多或少形同直接對消費者加稅,但若害怕加重消費者負擔,就根本不該挑起貿易戰。

  然而,分析美國6月15日公布對中國產品加課重稅的最終清單得知,中間財占整體的比重達52%,資本財(用來製造其他產品的機具設備)占43%,兩者合計比重高達95%,而消費品隻占1%。

  克魯曼認為,從這樣的關稅結構,看不出任何策略,也看不出課這些關稅究竟想迫使中國接受美方什麽樣的要求。他說,目的不知為何,策略又不清不楚,這場貿易戰不容易打贏,輸的機率可能比預期高,川普祭出的關稅有如"自我毀滅"。

  對照下,克魯曼指出中國回敬美國的報複性關稅完全避開中間財,主要拿美國製的最終產品開刀,而且政治策略明確,就是要傷害支持川普的選民,所以鎖定川普票倉州的產品,例如黃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