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為什麽很多人交易十幾年都做不到穩定盈利呢?

(2018-07-21 09:30:56) 下一個

 

很多炒股牛人說炒股多年,試過了各種指標和方法,突然有一天悟了,從此開始穩定盈利。他們到底悟到什麽了呢?--重新整理版

 
來源:  於 2018-07-21 09:26:0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932 次 (71322 bytes)
作者:不二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93521/answer/2958720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為一個已經穩定盈利的人,我來解答下吧。

我主要做外匯,期貨和期權,A股也做,但是中國的股票你們知道的,做空的限製太多,融券融不到,股指期貨還限製開倉和提高杠杆率。所以要等一個輪回需要5年以上,所以股票等待建倉機會比較漫長。

從交易者的層麵來看,我一般把他們分為這麽幾類人:

一,幼兒園階段:無知者無畏

這種人沒做過交易,隻是從朋友那裏聽說,交易能賺大錢,或者是書刊雜誌上讀了一些交易大師的成功學傳記,然後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覺得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在金融市場賺到很多錢,這些人沒有風控意識,甚至感覺這個市場隻會賺錢,不會虧錢。於是他們就開戶,然後一頭紮進市場開始交易。

然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運氣實在太好,剛好遇到一個股票大牛市,然後滿倉做多賺的盆滿缽滿。然而這其實是個悲劇,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完整的牛熊市周期循環,賺錢效應片麵的讓他們認為賺錢很容易,盲目樂觀了起來,賭徒賺了錢也是不會走的,然而運氣是會用完的,一旦牛市結束,在漫長的熊市的幾年裏,他們一樣會把錢虧光。

另一種情況是他們交易沒多久就遇到了滑鐵盧,特別是在保證金市場,帶杠杆操作直接結果就是爆倉。

經曆一個完整的牛熊市洗禮以後,兩種情況最後都是碰的是滿頭包,慘烈虧損收場。

但是其實這類交易者隻占到交易人群的不足10%,為什麽人數這麽少,因為說白了,隻要智商正常,大幅虧損痛過之後的體驗都是很深刻的,他們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開始對市場變得謹慎。

這類人開始分化,一部分人是從貪婪走向另一個極端——恐懼,他們覺得這個市場殺人不見血,自己不適合做交易,不如老老實實工作來的穩定,所以幹脆放棄了市場,再也不踏入。其實這種結束的方式對於這類沒有交易天分的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人最關鍵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

另一部分人不甘心,不服氣,覺得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交易沒有那麽簡單,於是開始分析失敗的原因,開始準備進入學習階段,也就是小學生階段。

 

二,小學生階段:求知若渴

當意識到市場的風險和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後,幼兒園畢業了,進入了小學階段,也就是刻苦學習階段。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交易理念的書籍就是給他們準備的。他們求知若渴,買各種技術書籍,學習各種名人的操盤技術,看視頻,聽講座,到處拜師,甚至盲目相信各種電話推薦股票的各種所謂的“老師”,希望有人指引。

然後各種所謂的交易理念告訴他們,一定要懂技術指標,一定要止損,於是各種什麽江恩理論,波浪理論,KDJ,MACD,布林帶,均線係統,K線形態學一大堆理論不停的灌輸,而且他們還學會了止損,雖然開始還是比較心疼,但是止損個十次八次也慢慢習慣了。

慢慢的他們開始自滿,他們天真的以為交易就是一堆數學指標公式,他們到處炫耀,滔滔不絕,講的頭頭是道,忽悠忽悠幼兒園水平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鳥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一年下來,他們發現自己的賬戶還是沒有盈利,不斷的止損讓自己的賬戶越來越瘦,自己感覺掉進了一個黑洞,日複一日的做著無用功,即使偶爾能盈利幾筆,也會被接下來好幾筆止損把利潤慢慢抹掉。

這個層麵的交易者是大多數人,占到8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老手的特點是講交易指標和理念能滔滔不絕幾個小時,但是交易卻沒賺到錢。那些大部分所謂帶你的“老師”,或者“分析師”都在這個層麵。

 

而且這個小學階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畢業,我認識一個“老手”,自稱做期貨18年了,他的微信公眾號裏麵全都是自己寫的文章,很有水平,講的頭頭是道,雞湯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虧損600萬,至今還沒實現穩定盈利,他自我安慰說“交易員是大器晚成的行業”,他還沒有放棄。我無語。。。。。。

 

當這個層麵的交易者經過了好幾年渾渾噩噩的交易,開始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產生了懷疑。

1,交易指標會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線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個對?

未來的行情無非就三種情況:要麽漲,要麽跌,要麽震蕩,隨便判斷一種都有33%的勝率,但是每疊加一種技術指標,排列組合就多一倍的判斷情況,MACD判斷2種,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線就是8種 。。。。。。

2,交易指標會鈍化,在連續幾個月的震蕩走勢裏,根絕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拋低吸,做的不亦樂乎,然後行情從震蕩走勢進入上升趨勢走勢,KDJ高位死叉,結果你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做空,結果行情連續漲了1個月,KDJ在高位反複死叉,鈍化了1個月,你的虧損遠大於做震蕩趨勢賺的那點微薄盈利,最後“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3,交易指標會滯後,對於比較小的波段漲幅或者跌幅來看,交易指標往往會出現滯後,也就是上漲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現金叉,等你進場做多以後,行情開始回落,你被掛在山頂,高處不勝寒,然後站崗等著行情漲回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

有人說把技術指標當成反向指標不就可以了嗎?嗬嗬,對不起,行情萬一不是小幅上漲波段,是大幅的上漲趨勢行情的時候,你卻與行情反著做空,你會死的更快,快速上漲的行情會很快把你拉爆倉,你會捶胸頓足的說:“我等了這麽久,這麽大的一波牛市,我卻做空爆倉!”你恨不得把電腦砸了,久久不能原諒自己。

這種情況很可能會伴隨你好多年,甚至終身都走不出來,因為大部分人都被困這個層麵迷失了自己。這類人也是金融市場的永動機,源源不斷的給這個市場貢獻著新鮮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賺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他們。

 

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技術指標和固定的交易法則隻會讓你的判斷陷入混亂,甚至你懷疑編寫技術指標的人也隻是看圖說故事,從幾十年的市場行情數據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論的情況然後截圖編寫成了一本書,固定交易法則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法則失效後寫了一本書,然後鼓吹自己的理論,騙騙消費者,賺取豐厚的版權費,最後離開市場,這在華爾街屢見不鮮。

你於是去百度了下,你發現:

均線係統買入法(葛蘭碧八大法則)發明者葛蘭碧,最終破產離開市場;

波浪理論發明者艾略特,隻是個會計,一輩子沒有做過股票,他的繼任著,小羅伯特.普萊切特,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後天天到處演講說美股將進入長期熊市,並且自己長期做空,結果美股很快創出新高又漲了13年,他虧了一大筆錢以後從此銷聲匿跡;

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複雜的理論(反正我是沒完全看懂),有角度線,有四邊形,有六角形,有占星術。。。。。。結果江恩晚年破產,窮困潦倒;

被無數國人奉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 利佛摩爾,晚年破產自殺;

著名的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盤後虧損60%以後一蹶不振離開市場。

注:(甚至有專門的短線基金公司,利用“反海龜交易法則”來獵殺這些“海龜”,他們叫做喝“海龜湯(Turtle Soup)”法則。琳達·華斯基和拉利·康諾在他們的書《華爾街精靈——屢試不爽的短期交易策略》明確了這種海龜湯策略的有效性,當大量的散戶(海龜)固守自己的海龜交易法則的時候,更大的金融大鱷很容易知道他們的計劃,故意利用少量資金造成假突破拉高,吸引海龜入場,然後反向操作,迫使海龜止損而自己獲利,這種方法屢試不爽。這就是市場,當一種方法被證明有效,大量散戶聚集的時候,一定會招來“大鱷”的獵殺。就跟海洋中聚集的魚群容易遭到海豚圍獵一樣的道理。”)

 

學習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學懂一門理論就能在這個市場穩定盈利,並且執迷不悟的人,我建議早點離開這個市場。

我本人在這個層麵也是停留時間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頓悟:

我發現了沒有人能通過技術指標準確預測市場,技術指標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為什麽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術指標呢?通過思考,我發現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則----概率。

頓悟後,我馬上扔掉了廖英強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種理論等一共20多本書,是扔掉,不是賣掉,因為我連賣都懶得賣,我想讓這些書馬上消失,這些糟粕困擾了我很多年。

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麽小學階段畢業了,你進入到最後的不到10%的人群裏麵,也就是進入了中學生時代階段----概率的世界。

 

三,中學生階段:概率的世界

進入這個層麵以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人能準確的預期市場,市場的任何行為都是概率的結果,市場第二天可能漲,也可能跌,你隻需要對可能性做出相應的計劃就是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所有可能結果,都落在你的計劃範圍內,你的計劃永遠都不會失控。

概率包括了“三率”:

第一,勝率:每次建倉到平倉是盈利還是虧損的。(其實這樣理解不對,這也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思維的區別,以後會講,這裏為了方便理解暫時定義為盈虧);

第二,賠率:也就是盈虧比,每次做出的計劃,如果賺錢盈利多少,虧損的話虧損多少;

第三,破產率:也就是倉位控製或者叫做資金管理。

 

第一:勝率

舉個例子:

我和你玩拋硬幣的遊戲,每人1000元籌碼,拋一次賭1元,正麵我贏,反麵你贏。我贏你給我1元,你贏我給你1元。

你會覺得這個遊戲很無聊,因為從概率上來講,如果次數足夠多,樣本空間足夠大,你和我的勝率都趨近於50%,我們在玩一個永遠沒有勝負的遊戲。

但是如果情況特殊一些,比如地麵不平,是一個磚頭鋪成的路麵,硬幣有一定概率掉在地上的時候是豎起來夾在磚頭縫隙裏麵的。這種情況如果判定算你贏,那麽概率的天平就不平衡了。通過統計1000次的結果有10次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是1%,也就是你的勝率變為了51%,我變為了49%,勝率變得不平衡了,那麽這時候,還是賭1元,我覺得你可能恨不得一天跟我玩成千上萬次,因為你知道你有勝率優勢,隻要次數足夠多,你遲早贏光我的1000元,讓我破產。

賭場裏麵就是利用這一點勝率的不均衡賺錢的,有一種骰子的玩法,是押大小,三個篩子,數字之和是3~18,如果是3~10算小,11~18算大,賠率2倍,也就是你押1元,你贏了給你2元,輸了扣1元。看似勝率是50%,但是賭場規定,隻要是三個數字相同,比如三個6,三個3,三個1,就算賭場贏。結果賭場的勝率就變為了51.35%(自己去計算),一天賭場可能要玩上萬局這樣的遊戲,而且客人不一定都押最低賭注,所以從概率上隻要樣本空間足夠大,賭場包賺不賠。

 

美國有很多高頻交易公司也是利用這一點來盈利,注意這裏的高頻交易可不是指炒單,不要以為你一天坐在電腦前,不斷利用分鍾線交易,利用勝率的微弱優勢,不斷累積利潤就叫做高頻交易了,這種做法在美國看來已經很low了,高頻交易公司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筆以上,設備用的美國軍方的微波通訊技術(價值一般在5000萬美金以上),交易的延遲時間單位是微妙(最近聽說向納秒邁進),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單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也就是說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時間在他們看來是超級慢動作,他們把設備直接架設在納斯達克的交易所機房內,利用最近的物理距離,優先成交後然後提高一點報價在提供給市場,賺取微弱的價差。

問你們一個數學題:如果每1筆的勝率是51%,那麽每天要做多少筆交易,當天盈利的概率是99.99%?

根據數學建模,答案大概是大於10萬筆交易。也就是說高頻交易公司每天要做10萬筆交易以上,可以保證當天賺錢的概率是99.99%。

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在2014年在美國提交IPO申請準備上市,為了上市不得不公開他們的財務報表,結果發現該公司在1238個交易日裏,隻有1天是虧損的,2013年營收為6.65億美金,利潤為1.82億美金,同比增長8%。

 

第二,賠率

再來看賠率,如果地麵是平的,不可能有硬幣豎著的情況,那麽改變一下賠率,比如你贏我給你1.05元,我贏你給我0.95元,勝率不變,賠率變成了1.05/0.95=1.10,你一樣會拚命和我玩這個遊戲,一直到贏光我的1000元。

喜歡打麻將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原理,就是所謂的麻將高手,經常是輸小牌贏大牌,從勝率上看,他胡的次數不多,但是最終贏得錢確很多,因為他們知道賠率這個概念。

其實做交易的賠率的思想和打麻將完全一樣,在交易中非常重要,其實做過幾年交易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勝率能達到40%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失去的勝率優勢隻能靠賠率來彌補。

請問你,若一套交易係統的勝率隻有30%,但賠率可以達到1賠3,也就是盈利是虧損的三倍,你認為怎麽樣呢?我會說,這是一套不錯的係統。為什麽呢?仔細看分析;

  10次為一個交易周期,每次賺就3,賠就1。

  10次全虧, 虧10

  9次虧,1次對, 虧6

  8次虧,2次對, 虧2

  7次虧,3次對, 賺2(請注意,這就是30%勝率,賠率一賠三的情況)

  6次虧,4次對, 賺6

  5次虧,5次對, 賺10

  4次虧,6次對, 賺14

  3次虧,7次對, 賺18

  2次虧,8次對, 賺22

  1次虧,9次對, 賺26

  10次全對, 賺30

  因此,你還認為賺錢的根本在勝率麽?是不是你理解了為什麽賺錢高手可以經常錯,最後賬戶仍在賺錢呢?是不是可以理解海龜交易法則的創始人丹尼斯說他95%的交易都虧錢,賺錢的交易隻是5%還可以創造如此大利潤的原因,所以,你是不是該改變一下你仰慕高手的標準了?人往往會被表麵的東西所吸引(勝率),而忽視更重要的東西(賠率)。

賠率才是交易員要考慮的根本問題:

好好體會下索羅斯的這句話吧:

你正確或錯誤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

---------索羅斯

 

第三,破產率:

還是拋硬幣的例子,你我各有1000元,我把勝率優勢和賠率優勢都給你,地麵是不平的磚頭地麵,你有51%勝率,然後你的賠率還是1.10,但是遊戲規則修改下,不是你贏了賺1.05元,輸了虧0.95元了,而是賭注提高1000倍,你贏了賺1050元,輸了虧950元。

那麽最後誰贏就不一定了,因為你雖然占有勝率和賠率優勢,但是破產率太高了,你很有可能第一次就輸了,然後再也沒錢玩第二次了,你破產了。

這個例子就說明倉位管理或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無論你多有把握,你也不能把所有籌碼壓在一次機會上,並且你還要計算好,每次如果行情押錯了,你的最大損失是多少,你能不能承受,這就是倉位管理。

也就是如果你有把握在長期的市場交易中取勝,你也必須計算好,你可以承受多少次損失而不破產。

比如你每次計劃損失2%就止損,那麽你可以交易50次才破產,那麽你有信心在交易10次以後就開始盈利,那麽這就是一個安全的係統。

要知道,交易世界的盈虧是非線性的,不是每次交易一定能賺錢的,它是一個概率統計的結果,如果認為從情緒思想上改變勝率,造成虧損,很可能導致交易盈虧的不均衡。

交易員有句著名的話叫做:“賺大賠小,生存第一”,前一句講的是勝率和賠率,後一句講的是破產率,而紀律是始終把每一次操作控製在合理的比例中的一種心態均衡術。

再次從人性的角度去考量,為什麽生存第一這個環節在實踐中總是被忽視呢,原因如下:

人性導致人總是急於致富,如果能一夜暴富更好。

  因為這種急於致富的心裏,導致重倉,頻繁交易。

  重倉交易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大賺,因為思想指導行為,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的關係,所以下一次還是會重倉,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從原點回到原點。所以之前的大賺其實是一種陷阱。甜蜜的誘惑而已,因為你思想裏重倉這個觀念導致你必定死於這個市場,早晚而已。一種是大賠,大賠我們可以從數學角度去考慮一下。

  虧損5%,後期要打平需要盈利5.26%

  虧損1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1.11%

  虧損2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25.00%

  虧損3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42.86%

  虧損4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66.67%

  虧損5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虧損6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50%

  虧損7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233.33%

  好了我不往下繼續列舉了,有興趣自己算,一次大賠就可以讓你的本金大幅度縮水。

所以你的資金可以支持你的交易係統玩多少次可以進入盈利的循環,這個就是破產率的計算。

 

到此為止,你基本上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你的交易開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你開始盈利了。但是你會發現你的盈利並不穩定,你往往某次押注太多而止損過大,或者押注太少做對了行情但是盈利太少,或者你由於太過於謹慎而錯過了行情而懊惱。你的賬戶可能是前幾個月大幅盈利,然後後幾個月又虧了回去,資金淨值曲線像心態圖,你很困惑,你意識到在金融市場,穩定盈利才是高於一切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50年,平均每年盈利隻有19%,結果早就了世界首富。索羅斯40年每年盈利23%,造就了180億美金的財富。你發現你的月盈利往往能達到5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年平均收益經常是負的。你終於意識到“穩定”二字是多少重要,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威力超過原子彈。”,是多麽深刻的一句話。沒有穩定的複利積累,無論你多麽努力,賬戶淨值也隻是心電圖而已。

你需要一種機製,保證你操作的穩定性,從而實現穩定盈利。

想到了這一層,你的中學生涯可以結束了,進入了大學時期,也就是下一個層麵,心態管理層麵,也就是紀律層麵。

 

四,大學生階段:心態的管理---紀律

其實除了上一個層麵的“三率”,還有最重要的“一律”,就是:紀律“。

紀律是可以把上述”三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且能夠實現重複性操作的執行力。能做好這一層麵的人,已經到了金字塔的頂部,隻占到所有交易者的1%左右。

 

在這個層麵,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用紀律去統領一切概率的可能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去理解。

紀律(心態):

在紀律的貫穿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

”勝敗“,”對錯“,和”盈虧“是三個全完不同的概念。

這個概念我沒有見過任何交易書本上提出來,是我把他們提煉出來的。

 

勝敗:

在這裏,勝率的意義變了,勝敗並不是指盈利和虧損,而是行情有沒有按照你計劃的大概率事件進行。這個意義很重要,仔細體會,因為這就是概率世界,要用概率思維。

比如:

我覺得黃金明天價格上漲,日K線是實體較大的陽線是大概率事件,於是做好計劃,明天找個日內低點進場做多,結果行情沒有按照計劃的上漲,行情隻是震蕩了一天,我在晚點時間找個高位平倉出局,最後收了一個十字星K線,雖然這次操作是小幅盈利的,但是我從統計上我是按照失敗率來計算的。

對錯:

對錯是整體策略的執行力的結果。

還是舉黃金的例子:

我決定做一個黃金的日線級別的波段,明天入場做多。

 

進場點:

在日內找低點進場,時間大概是下午16:00~18:00(歐洲時間段),或者21:00~23:00(美國時間段)

 

持倉形態:

在第二天淩晨2:00必須走出實體超過5美金的日K線。

 

止損時間和形態:

進場後2小時不拉升止損;

進場後下跌超過3美金止損;

進場後最低點如果高於開盤價,跌破開盤價止損;(和上一條哪個優先哪個執行);

超過淩晨2:00,日K線實體不足5美金止損(也可能是止盈了)。

 

進場倉位:

10%

 

止盈:

跌破5日均線止盈;

跌破正止損價位止盈(正止損是我發明的詞,也就是行情大幅離開成本價以後,在成本價上方0.5~1美金設置止損)

計劃做5個交易日,第5個交易日當天找高點止盈(時間止盈)。

 

好了,時間空間都有了,下麵就是明天的執行力了,第二天有沒有完全按照計劃去執行,如果執行了,就是”對“,沒有按照計劃執行”就是“錯”。

 

如果你發現計劃製定的有漏洞,那麽也一定要按照計劃進行,或者按照損失最小的方式執行,然後執行之後在根據盤後總結,分析總結,修改計劃的不足。絕對不能盤中臨時修改計劃,這個是大忌。

 

盈虧:

最後,其實最不重要的才是盈虧。

這個很矛盾,做交易嘛,最重要的就是賺錢,但是做過幾年交易的朋友肯定明白一個問題,你越是注重盈虧,你越是賺不到錢。你過分專注於你的頭寸的浮盈或者浮虧,浮盈一點就馬上想落袋為安,浮虧加大反而幻想能扭虧為盈,或者你如果開多單後,行情下跌,你止損,剛止損不久後行情就開始上漲,最後甩掉你開始一波行情,然後自己就開始後悔。

過分專注賬戶頭寸盈虧,你的心態就會被甩來甩去,失去執行力。

最後我發現,隻要認真關注勝敗(也就是趨勢掌控能力),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最後必定盈利,盈利其實隻是計劃的副產品。

在橋水基金的CEO雷·達裏奧 的《原則》一書中描述了一級效應,二級效應和三級效應的概念。

簡單的說,你要達到高級別的目的,就要忍受或者忽視低級別的痛苦。

比如你想健身獲得好身材(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健身中的肌肉痛苦(一級效應);

你想身體健康(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不能吃各種你喜愛的含高脂肪,膽固醇,糖分的食品(一級效應)。

同樣道理,如果你想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三級效應),就必須堅持關注勝敗(也就是趨勢掌控能力),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二級效應),並且忽視盈虧(一級效應)。

其實紀律就是把上述過程一遍又一遍的機械性的重複,直到形成一種習慣。

 

良性的循環可以讓你穩定盈利,惡性循環讓你持續虧損。

良性循環是:

自信---自律---獲利---自豪---自信

惡性循環是:

盈利---違反策略---虧損---沮喪(情緒失控)---大虧

所以要想辦法走向良性循環,並形成習慣。

 

比如本來你通過幾百次交易統計,找到了勝率和賠率最高的形態去交易,比如在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一下做空,或者隻做趨勢開始以後的折返行情,結果連續止損了3,4次以後(假設3,4次連續止損在係統中是正常的情況),但是你的心態不平衡了,開始不服氣,和市場鬧情緒,丟掉了原來的計劃,開始追漲殺跌,或者抄底摸頂,你背離了你的高勝率和賠率係統,結果勝率賠率大幅下降,最後導致大虧。

或者你本來就隻做趨勢行情的折返走勢,這樣賠率最高,比如漲勢的趨勢,下跌後調整的折返的底部空間止損有限,但是上漲空間卻很大,這樣的交易是高賠率係統。結果可能因為折返走勢是一個複雜整理走勢,時間和空間都超過你的預期,比如你預期整理5天,結果可能整理了8天,你覺得應該是v型反轉,結果走了一個abc三浪,甚至是5浪的下跌三角形整理,結果你止損了好幾次,就開始亂了,要麽是賭氣開始頻繁交易,虧損加大,要麽就是害怕繼續止損停止了,從而錯過了這次機會(記住錯過一段機會行情也是虧損,因為盈虧同源,該抓住的行情沒抓住,也會造成你賬戶最終的盈虧比不均衡造成虧損)。

或者是你總是感覺你的某次機會是包賺不賠的機會,錯過太可惜,你無形中放大了勝率,你想,本來應該下10張標準合約的,盈利30%,但是如果你下20張合約,那賬戶可以盈利60%,多好的機會啊。結果你違背了你的係統,放大的倉位,無形中大大提高了破產率,本來可以行情反向走20%你才爆倉,結果由於倉位增加了一倍,10%就爆倉破產了。結果很不幸,交易所半夜修改規格,你做的品種第二天開盤很快跌停,然後連續三天,你爆倉了。

你內心無形中放大機會的勝率,往往可以導致你不自覺的增加倉位,加大破產率。

這些都是交易中導致走向惡性循環的一些例子。

那麽說到這裏,大家就明白了,穩定盈利的關鍵是在於如何保持始終紀律的執行。

 

這裏我說幾點我的經驗:

1,行為習慣的改變能力:

《幽靈的禮物》這本書裏麵講了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為習慣的改變,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對第一部分操作很感興趣,但是過了幾年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內容。

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交易者裏麵大家性格各異,性格差異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個性,這個沒錯,我們彼此交朋友,隻要人的人品不壞,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點點棱角,都可能造成虧損,赤裸裸的虧損,所以市場迫使交易者必須對自己的性格經行調整,我們不能騙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100%的忠誠。

我們必須謹小慎微,一隻眼睛盯著市場,一隻眼睛盯著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審視自己,有沒情緒失控,頻繁交易,不按照計劃進行,放大盈利預期從而加重倉位。。。。。。

雖然我們成人了,但是我們必須像小孩子一樣對待自己。

從改掉壞習慣的角度來看,小孩子其實挺幸福的,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一定會很快出來指責或者懲罰,讓小孩子很快就能記住這件事是錯誤的,並且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在交易者中,沒有人監督自己,規則是自己定的,可以隨意修改,所以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縱容自己,這就造成了我們總是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吸煙有害健康,煙民大部分都有戒煙的經曆,但是大部分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自己製定的規則對自己的約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條法律,吸煙的人隻要決定戒煙要去公安局備案,如果發現再次吸煙,拉出去槍斃。我估計戒煙者99%能戒掉。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實我們的內心一樣需要約束和監管。

具體方法還是要自己去找,適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頻繁操作的過程,我每天提前寫好交易計劃,並且規定交易次數,然後打印出來,然後簽字送給老婆監督,然後第二天讓老婆檢查賬戶,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內容,如果不符合當麵罰跪。怎麽樣我也是一個好麵子的男人,哪裏能受得了這個屈辱,這件事堅持了半個多月,我就徹底戒掉了頻繁交易的習慣,交易次數到了以後主動關電腦,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為什麽老婆監管半個多月就不監管了呢,不是我意誌力不強,是我老婆看到我賬戶的盈虧波動後受不了,女人嘛。總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發現我的習慣已經改過來了。

記得一本書上說一個新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隻要21天,還是有道理的。

 

我見過的想改變自己行為的方式還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殘忍,我見過一個做交易的朋友,總是抄底摸頂虧損,結果他犯一次錯誤就拿煙頭燙一次胳膊,想改變這個壞習慣,最後在他胳膊有6個煙疤以後他徹底改變了。

不管什麽方法,記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麽高,找到一些類似適合於自己,甚至類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讓自己徹底改變。

 

為什麽要改變自己的不好的行為習慣,因為盈虧同源,你要想穩定盈利,不光要盈利,還要控製虧損。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筆交易的記錄,我發現我隻要把抄底摸頂,頻繁交易,重倉交易,情緒不穩定時候的交易造成的虧損去掉,我的賬戶將大幅盈利。所以行為習慣的改變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損。

我見過一個交易員,號稱期貨交易做了18年,雞湯和大道理給你講一堆,結果一問18年虧了600萬,到現在還沒有穩定盈利,我從細節看得出,他在講道理的時候什麽都知道,一開始交易,不良習慣就總是伴隨著他,也就是他始終沒有把這些道理,具體到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上去,從而造成了18年的虧損,可悲的是,他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做交易是一個“認知”需要不斷提升的行業,和交易的年齡真的沒有關係,如果沒有提升認知,你的”思維能級“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樣的,而且他們還容易產生一種”倚老賣老“的思想,動不動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想法自居,讓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固化,這是很危險的。類似於這樣的交易者其實很多,請大家引以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有個經典的賭徒謬論,就是賭徒相信他上一次虧錢了,這一次賺錢的概率要大一些。其實,每次賭博的盈虧的概率都是一樣的,這次的盈虧和上一次盈虧其實沒有關係,但是人性總喜歡把他們聯係到一起,本來計劃交易10次,3次較大賠率的盈利就可以覆蓋7次虧損。但是如果交易開始就出現連續3次虧損,那麽這個交易者的心態是不是還能堅持原來的計劃。

這裏有一個例子:

《海龜交易法則》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貨的例子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龜交易法則,在1998~1999年的10個月當中做了28筆可可交易,在前6個月,他連續交易17次都是虧損。結果最終10個月裏麵,他大幅獲利。交易28筆,勝率14%,賠率(盈虧比3.5),虧損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淨利潤55903美金。

如果換作是你,你能在6個月虧損17次還繼續堅持你的交易係統嗎?

所以擁有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係統也許很重要,但是能堅持操作的一致性更為重要。

 

3,沉沒成本,賭徒謬論和心態歸零:

沉沒成本是指你無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虧損了賬戶的5%,你開始痛心疾首,開始自責,早知道不開這個倉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開電腦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麽責怪自己,這5%是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叫做“沉沒成本”,如果你想繼續心態平靜的交易下去,你必須接受它,讓自己的情緒馬上回複正常,因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賺多少錢或者虧多少錢毫無關係。

賭徒謬論是指一部分賭博的人相信運氣,上一次虧了錢,那麽這一次大概率就能賺錢。其實這是個謬論,就和拋硬幣一樣,其實每一次是正麵或者反麵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說每一次賭博的結果,和上一次的結果沒有任何關係,做交易也是一樣。所以不要讓上一次的結果影響到你。

知道了上麵的兩個原理,就要學會心態歸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賺還是大虧,總結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以後,把原理記住,然後忘掉這次事情,重新開始,要做到心態歸零,千萬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結果對心態的影響,帶入下一次交易。

 

4,時間框架的選擇問題:

有的人喜歡做短線,有的喜歡中長線,但是不管做什麽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歡做中長線,我就喜歡看日K線,周K線和月K線,隻有決定具體進場當天的時候,我才會參考30分鍾K線。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亂的,比如做短線的,本來看的是5分鍾K線,做多結果被套住了,然後就開始看日K線,從日線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後死扛,這樣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險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時間框架也是減少虧損,穩定盈利的關鍵。

 

5,避免交易係統的程序化曆史回測陷阱:

勝率和盈虧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係統的預期是正還是負一定是通過你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

這裏再強調一下,是“自己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不是把你的係統編個程序去跑曆史回測。你以為這樣能偷懶,很快算出你的係統預期為正還是負?錯了,曆史回測的結果和實盤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過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過度擬合,時間框架跨度不同,模擬和現實成交價格偏差,滑點等等問題。所以自己的交易係統必須放進實盤去檢驗,然後自己做出統計。

我修改一次係統往往要實盤檢驗3個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據實盤統計,你要從概率上挑出高勝率加高賠率的操作,看看有沒有共性和重複交易的可能性,然後也要挑出低勝率,大幅虧損的操作,並想辦法克服掉這樣的操作。你計算一下,如果去掉這些大幅虧損的,情緒化,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單,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麽就已經得到了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係統,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優勢操作的重複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種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做單習慣。如果真的做好了這一切,你的係統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個性,這個係統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別人效仿不了的係統,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說白了,還是一個提升認知,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偷懶,必須去實盤驗證。

 

如果能把上述五點做好,就有了比較好的紀律感,那麽做交易就進入了1%的絕對盈利者的範圍了。這些朋友交易風格很穩定,收益也很穩定,已經在市場中是很不錯的交易者了。但是他們離大師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

那麽大師的境界,是怎麽樣的呢?

 

五,大師的境界---信念

普通交易者通過不斷的學習,體悟,實踐,約束,能達到大學的階段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要達到大師的級別,不光要通過學習,還要通過哲學的升華,這種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結果,是天生的能力,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全世界屈指可數。

索羅斯在1992年做空英鎊的時候,他的助手德魯肯米勒對索羅斯說:“我覺得機會來了,我們應該下重注,55億。”索羅斯在聽完他的解釋之後,他說:“你沒問題吧?這是二十年不遇的機會,我們應該把200%的身價都賭上。”最後他們動用150億美元,把曾經曆史上最強悍的銀行——英格蘭銀行,給徹底打趴下了。

這種操作即使你達到了紀律良好,穩定盈利的層麵,你反而不敢做出這樣全押的操作,因為不斷的良好紀律習慣告訴你不能犯錯誤,會破產的,這種賭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則是相互違背的。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幾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係統穩定交易,慢慢積累財富,但是大師的不同就在於這裏,他們在關鍵時刻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本來的一切原則去做自己認為是非常確定的事情,背後有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們,這種信念會成為為強大的意誌力,從而扭轉時空格局改變現狀。

你早晚會明白,其實沒盈利的人和穩定盈利的人的差別,歸根結蒂是信念的問題,沒盈利的人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如果你決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麽你就已經成功了,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剩下的隻是一個“走流程”的過程問題。

這不是危言損聽。

近代物理科學家也通過量子力學證實了這一點:

量子力學中的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科學家驚訝的發現,人類的觀察竟然可以改變電子的形態,如果觀察它,實驗顯示電子會變為粒子,如果不觀察,電子會變為波。也就是人的意識可以改變量子的形態。

為此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尼爾斯.波爾和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爭論了30多年,愛因斯坦不信這一套,認為量子的形態在人們觀察之前就已經確定,怎麽可能由人的意識改變?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然後在1955年離世。

天才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 貝爾終於在1964年想出來一個辦法證明誰是對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提出隻要根據量子纏繞理論設計一個實驗儀器,通過實驗數據就可以證明到底是波爾對還是愛因斯坦對,結果1972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澤(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別根據光量子糾纏的偏振原理設計出了實驗儀器,經過實驗數據的驗證,證實了波爾是對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縮狀態確實是由觀測者的意識而改變的,上帝不光會擲骰子,而且無時不刻都在擲骰子,愛因斯坦錯了。

甚至在最新的實驗中,2017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實驗中,竟然發現在放入光柵之前,量子的狀態已經發生改變,也就是說未來的意識行為可以改變曆史。

世界的物理學家通過實驗不斷的被量子力學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尼爾斯.波爾說過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學沒有讓你深感震驚的話,說明你還沒真正了解它。“

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微觀粒子組成的,而量子是他們的基本單位。

然而量子的狀態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識改變,也就是說世界是由人的意識構成的。

如果推論下去,曆史不存在,時間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識的產物,而信心引導著意識,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做成一件事,關鍵是看他的信念夠不夠強大。

縱觀周圍,為什麽牛B公司的創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參考馬雲,看看他演講就知道了,因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經成功了。

馬雲在2016年公司年會中說,忽悠和自信的區別: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讓別人相信。

自信是自己相信,別人信不信不知道。”

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最困難的時候,革命為什麽能成功也是這樣的道理。裝備差,人少,這些都不是問題,信念沒有動搖,最終改變了一切。

隻有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裏,沒有絲毫的懷疑,你做任何事情都無往而不利。

哲學和科學早晚會在山頂回合的,而早點明白對自己的人生很有好處。

大師和成功交易者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擬的。

 

獲得交易信念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2個改變:

1,發現邏輯的欺騙性(邏輯陷阱):

先講一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離謂》

故事是說春秋時期一個叫鄧析的人(據說是曆史上律師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鄭國有個富人的父親不小心掉河裏淹死了,被一個人漁夫打撈了上來,漁夫向富人要了極高的價格賣給他屍體,富人很不滿便去找鄧析尋求解決辦法,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賣給你,還能賣給誰呢?”富者依計行事。過了幾日,漁夫著急了,屍體腐爛發臭,他也去找鄧析尋求意見,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到你這兒買,還能到哪兒呢?”最後屍體爛在路邊,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從邏輯上看,兩套說法都沒有錯,但是為什麽造成了很壞的結果。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邏輯是為意識服務的。哲學家奧修做個一個比喻:“邏輯其實是個妓女,誰給錢就為誰服務”,雖然不太好聽,但是很有道理。

其實想想,我們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先有個念頭(意識),然後才開始給它匹配一堆邏輯,或者說是借口。所以說邏輯其實並不重要,它隻是為意識服務的。

我想說明一個什麽道理呢,那就是所謂的各種分析師,評論家,專家在新聞中的邏輯,其實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實,隻是他們念頭的副產品。你會發現他們“馬後炮”水平很高,歐元兌美元今天漲了,他們會找到一堆邏輯和理由為今天的大漲做出一堆解釋(什麽美國加息預期降低,什麽歐洲CPI通脹增加,什麽歐洲退出QE預期可能提前。。。)。不明白這個原理的朋友很可能會認真學習這些邏輯,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邏輯永遠隻能事後解釋,並不能用來預測行情,這些專家也會有預測,但是大部分都不準,即使準確,也是概率,偶爾猜對了罷了,因為下一次預測他就會失效。

《海龜交易法則》的丹尼斯知道這個道理,他在挑選優秀交易者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就是如果這個交易者沒有主見,聽從了經紀商或者分析師的建議而改變自己的主意,那麽他立刻會被交易團隊開除。

邏輯還有一個危險性,就是如果你過於相信邏輯,邏輯會在交易中自我強化,你會在交易中變得固執,你的邏輯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開始下跌,你就會搬出自己的邏輯,然後檢查一遍,感覺沒有錯,然後就是盲目堅持,甚至還逆勢加倉,最後造成虧損越來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邏輯的時候,虧損已經很大了。

這條原則告訴我們:

a, 邏輯真的不重要,因為分析邏輯需要時間,邏輯對不對還需要檢驗,所以索羅斯由句名言 叫做:”有行情先入場,後分析。”

b, 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堅持自己的交易係統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邏輯交易,出現信號就入場。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學生”的層麵,我描述過80%的人都處於一種盲目的自信,以為學習了技術指標,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後,就可以實現穩定盈利了,其實不然。

這裏麵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學生的層麵,盲目自信,以為自己知道,其實自己不知道,還到處高談闊論,講的都是看似深奧實際沒用的東西,他們沒有理解各種技術指標背後的意義,技術指標隻不過是對最原始的交易數據進行二次加工而已,過度的解讀技術指標,其實還不如看最原始的K線。

高手不同,高手在別人談論行情的時候,更多的是“沉默”,為什麽會沉默?因為在他們看來,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要做的隻不過是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預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聽兩個人爭論明天的黃銅期貨行情到底是漲還是跌,就感覺跟兩個人討論明天的天氣到底是下雨還是晴天一樣無聊。

對於高手,不會考慮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慮明天帶不帶傘的問題(預案)。

高手實在是懶得和別人爭論,因為在高手的思維裏,沒有必然性,隻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預測明天的行情,他隻會說:“明天行情會波動。”

而沉默其實是一種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現,也顯示出了高手的理解問題的方式,當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預案以後,你已經波瀾不驚了,甚至會感覺交易其實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隻需要做好計劃,然後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場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最核心的問題,其實看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念,你要堅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簡,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理解的程度,最終決定了你能在市場裏走多遠。

——————————————————————————————————

第二天的補充:

關於信念的問題我想做一些補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過分討論量子力學的問題,我覺得有點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觀點是信念,其實我不太關心量子力學,因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學隻是旁證,有沒有無所謂。如果你不喜歡量子力學,不看這一段就是了,不影響我對信念的表述。

穩定盈利其實還是靠信念,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是物理問題。

 

第二:

我所說的從幼兒園階段到大學階段的交易狀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幾乎每個交易者都要經曆,這個過程是不可跳躍的。

有的朋友以為看到了大學階段,就覺得不需要經曆小學和中學了,其實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識“和”智慧“本質性區別的問題,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智慧隻能通過體悟和實踐獲得。

而且“熟知”不等於“真知”。

說到這裏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時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時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裏要生爐子取暖,然後過幾個小時要往爐子裏加煤,爐子的蓋子用一個鉗子拿下來,放在地上,那個蓋子是很燙的。然後家裏有隻小狗,總喜歡在爐子旁趴著取暖,外婆怕它被蓋子燙著,就先把它趕走,結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還是跑過來,結果趴在了蓋子上麵,然後我就聽著一陣慘叫還有一股焦糊味道。

從那以後,小狗隻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遠遠的,再也不敢靠近爐子。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曆,體會是不會深刻的,除非你自己親身經曆一遍,對於小狗,外婆趕他走,是”熟知“,知道燙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家長千叮嚀萬囑咐,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行,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出息的,還不如告訴他有坑和後果,然後允許他去踩,隻要後果不太嚴重就行,這樣實踐過以後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遠強於“溫室裏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寫的內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實踐,不實踐始終是紙上談兵,沒有通過實踐得到感悟,就無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種說不出的大道,這也是為什麽《金剛經》裏麵那麽多”不可說,不可說“,因為智慧真的很難說出來,隻能通過比喻講給別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還是需要自己去驗證的。那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都要自己實踐,那幹嘛還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人引導你摔倒了就馬上知道對錯,沒人引導你可能要在一個地方摔倒多次還無法自拔。但是引導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還是要自己去走(實踐)。

 

第三:

關於信念我多說幾句,信念的堅定其實是中庸之道,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就是容易犯左傾冒進(冒險)主義,或者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如果具體想搞清楚“左傾”和“右傾”的定義,可以研究下黨史的左傾主義和右傾主義錯誤的表現)。

左傾冒進主義: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國的士兵一樣,加入拜上帝教,然後給你念幾句咒語,然後士兵就大喊著“刀槍不入”的口號往英軍的步槍大炮底下衝,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無謀。

我在交易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盲目自信,導致在做盤的時候太執著,而不會變通。扛單,頻繁交易,重倉交易,賭氣交易,這些錯誤我都犯過。其實都是盲目自信的結果,覺得自己最牛逼,人定勝天,結果最後損失慘重。

右傾投降主義:

我看過有個論壇的網友帖子,說現在隻要一下單就手抖,他被虧損搞怕了,心理已經有陰影了,麵對機會不敢下單了,很確定的行情結果最後隻下了一個小單。我把這種人叫做“殘疾人”,他已經向這個市場投降了。

我們做交易其實要麽是太左傾冒進,盲目放大勝率的可能性,表現往往是重倉操作,頻繁操作,因為怕錯過機會。要麽就是太右傾,做單太謹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機會,不敢下單,眼看機會錯失,又開始後悔不已。或者不管什麽情況,都用很小的單操作,甚至鎖單套利,覺得這樣永遠不會爆倉,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穩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鵝行情,或者大單邊行情,最後的虧損還是大於盈利,“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斷的在左傾和右傾之間搖擺,變成了”冒進(重倉)--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冒進(重倉或者頻繁交易)---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這樣的惡性循環。

所以左傾和右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終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鋼鐵,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不得誌,不得不周遊列國,他去拜訪老子,問老子如何用禮樂安撫天下,老子不說話隻是張開嘴讓孔子看看他的牙齒和舌頭。孔子馬上就明白了,牙齒雖然堅固,但是已經爛了,舌頭柔軟,但是完好無損。

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你們地圖上看看,從江西瑞金出發到延安,直線距離也就1000多公裏,但是紅軍走了二萬五千裏,為什麽,因為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強渡金沙江,不繞行鬆潘草原,強翻雪山,不南轅北轍,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的甩開國民黨幾十萬部隊的圍剿,怎麽才能最終勝利到達延安,估計早都被全殲了。

做盤也是一樣,行情永遠沒有直線進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趨勢,也是上5個台階,下2個,然後再上,所以目標是明確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撓,但是還懂得變通,曲線救國的一種持續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詩中的一句作為結尾吧:

”左傾會冒進,右傾會投降,控製好情緒,走大道中央。”

這就是中庸之道。

 

——————————————————————————————————

第三天的補充:也是最後的補充了。

 

關於交易係統

很多問我交易係統,還以為我不想說,其實不是我不想說,因為你們沒有明白:

交易係統根本沒有交易理念重要。

交易理念我都說清楚了,還用說交易係統嗎?

我曾經寫過一個幾萬字的交易係統,非常詳細,詳細到入場,立場,加倉,減倉,平倉的時間空間形態每一次細節,結果發現根本就用不了。因為市場是變化的,太具體的操作根本沒法執行,於是簡化,簡化到最後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為跟沒寫一樣,所以最後就幹脆不看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交易係統是有缺陷的。

我舉個例子:

說我曾經的一個習慣,就是抄底摸頂。

關於抄底摸頂,我看了很多書,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交易一定要順勢交易,抄底摸頂是逆勢操作,絕對不要抄底摸頂,要把抄底摸頂的想法從自己大腦中徹底刪除。

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頂,等趨勢走出來,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傑》裏麵對華爾街著名交易員保羅.都鐸.瓊斯(也是我喜歡的交易員)的采訪中,瓊斯說:“別人都說不要抄底摸頂,但是我的大部分錢都是抄底摸頂賺的。”

當時我當然認為保羅.都鐸.瓊斯是對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潤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頂如果做對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藝高人膽大,說不能抄底摸頂的人其實都是沒本事的人給自己膽小找的借口而已。

所以我的交易係統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把抄底摸頂當作主要操作模式的。

結果大概經過2年,我對期間1400多筆交易做了詳細的統計,其中哪些是順勢單,哪些是震蕩單,哪些是逆勢單(也就是抄底摸頂單),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抄底摸頂的逆勢單,勝率隻有23%,那賠率呢?其中是有幾筆很漂亮的單,賠率甚至超過了50倍,但是殘酷的現實是:總體來說,虧損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虧損遠大於盈利。

那為什麽虧損這麽多我自我感覺還良好呢?

因為人性的特點就是總是對自己經曆的輝煌的一麵記憶深刻,對痛苦的一麵選擇回避或者遺忘。

我終於意識到抄底摸頂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至少它不適合我。

曾經我還把它放在交易係統中。

所以提高認知和改掉不良習慣,比完善交易係統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頻繁交易,抄底摸頂,重倉交易,情緒化交易這些不良習慣都通過提升認知的方式徹底改正了,你的交易係統是不會差的。

 

我這裏講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認知水平吧:

1,學習,求知若渴,多看書,看有幹貨的書,然後思考,看看現有的認知和書中的思想有什麽差異,誰是對的。少看雞湯,雞湯除了在虧損的時候用來自我安慰以外其實沒什麽用;

2. 一定要做交易記錄,交易記錄要記詳細,每筆進場的理由是什麽,當時的計劃是什麽,當時的心態,情緒,都要記錄,為了以後總結的時候用;

3,定期(比如3個月)統計和總結一次,哪些單是順勢,哪些是抄底摸頂,那些是震蕩,勝率,賠率如何,當時的心態如何,頻繁交易了多少次?重倉交易了多少次?情緒化交易了多少次?這些不良習慣造成了多少虧損?

隻有認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變為“真知”,你才有從內心深刻體會,從產生克服不良習慣的動力。

關於寫交易日誌,你認真總結了,你才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覺良好的。

而且寫總結這個東西,你越寫越愛寫,因為第一總結本來就是幫你大腦把知識和思路歸納和梳理的一個過程,第二其實寫總結是交易員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交易員是一個很孤獨的行業,因為交易是“內求”的行業,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平衡心態的過程。

判斷交易好壞的標準和世俗的標準是不同的。

如果一個不做交易的朋友問你“最近交易做的怎麽樣?”那麽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賺了多少錢?”

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計劃執行的很徹底。”

你的朋友肯定會聽的一頭霧水。

所以交易員需要自己和自己對話,為了理清思路甚至緩解壓力。

 

如果一定要說我的交易係統,那我就試著總結下:

總的原則:賺大賠小,生存第一。

隻做日線級別的波段行情。

1,不做震蕩,隻做趨勢行情。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以下做空;

2,趨勢的折返行情,比如漲勢就折返後收盤在5日均線以上,第二天日內找低點進場,跌勢相反;

3,震蕩行情的震蕩區間上下設置提醒(郵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後第二天進場(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倉;

4,當天收盤行情方向破5日均線,比如上漲趨勢,當天收盤在5日均線以下,第二天減倉或者平倉止盈;

5,止損就是進場後大概看30分鍾線的拐點做止損點,或者當天的開盤價做止損點,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賬戶0.5%止損。

其實就這麽簡單,關鍵是靈活應用。

日線波段操作的優點就是不用天天盯盤,比較輕鬆,提醒後第二天再進場,也不著急,不用太累。

 

隻要認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著固定的交易係統安全靈活的多,你們仔細想想:

波浪理論的掌門羅伯特.普萊切特,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大虧離開市場;

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 利佛摩爾,均線係統買入法發明者葛蘭碧,破產甚至自殺;

這些大佬的失敗不都是因為他們死守一個固定的交易係統導致的嗎?

當一個交易係統在市場中適用並且能賺到錢的時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場就會發生改變,這些方法就會失效。而如果你有較高的交易認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時候,你對市場的改變的察覺敏感性,要遠大於一般人,你也會相應改變。

這也是為什麽我不相信所謂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的主要原因。

因為認知的提高和智慧的獲得是不斷實踐出來的,智慧層麵的東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員能用程序編出來?我覺得是笑話。

再說人腦對市場改變的敏感程度遠大於程序,程序沒辦法在市場改變的時候及時做出相應,所以一定會造成盈利的不穩定。

炒作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東西,媒體需要題材做新聞,企業需要風口提高估值溢價水平,政府需要熱點做經濟增長點,老百姓就被忽悠來忽悠去。就像前幾年炒作的3D打印機一樣,其實這個東西30年前就有,沒什麽新意,發展到今天還是關鍵材料問題沒有解決,所謂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狀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較低,放在旅遊景區給遊客打印個3D頭像玩玩還行,工業上根本達不到應用級別的質量要求。

就說這麽多吧。

 

最後應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個我認為對交易有用書單吧:

技術類書籍:技術書籍隻是“工具”,關鍵是達到什麽目的,目的達到以後,就不要執著工具的好壞了,這也是從“小學”階段跳到“中學”階段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自己去實踐,不能跳過。

1,地震出版社,約翰.墨菲(丁聖元翻譯)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2,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完全技術分析手冊》是台灣翻譯美國期貨協會的書,繁體字,要代購;

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聖元翻譯)的《日本蠟燭線技術》;

4,小羅伯特.普萊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論》;

5,黃崇的講座和視頻建議看下,把波浪理論,對數坐標的黃金分割率計算,布林帶,K線形態學都學習下;

6,《海龜交易法則》,不要固守法則,關鍵是學習科學的建倉方法,一致性等內容。

 

交易心理學,哲學和傳記方麵:

1,索羅斯《金融煉金術》,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對照著看,這本書的哲學水平較高,翻譯的有些詞不達意;

2,馬克.泰爾《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入門級的紀律層麵的書籍;

3,《華爾街幽靈》,入門級的操作和行為習慣的引導書籍;

4,丁聖元翻譯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操盤手必看;

5,施瓦格《金融怪傑》和《新金融怪傑》,高手訪談錄,對體會高手的思維方式很有用;

6,雷.達裏奧《原則》,橋水大佬的大作;

7,安德魯.希夫《經濟為什麽會崩潰》,漫畫形式,簡單易懂的經濟學原理,好書;

8,塔勒布《黑天鵝》,全是幹貨;

9,馬丁.舒華茲《交易冠軍》,當小說看挺有意思,其實幹貨不多;

10,珍妮特.洛爾《查理.芒格傳》;

11,哲學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奧修的《莊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經心釋(上、下)》《天下大道》《蓮心禪韻》,如果感覺多,隻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

12,王陽明的《傳習錄》注疏,陳榮捷和鄧艾名的都行。

 

其他類書籍:

1,《毛澤東選集》,帶入自己到那個時代,看看毛爺爺當時的思維方式和對中國未來命運的選擇方式,對提升自己認知很有幫助;

2,我黨黨史的研究,對左傾主義和右傾主義的錯誤認識和糾正,對理解“中庸之道”很有幫助;

3,紅軍的長征曆史,解放戰爭史,我軍每個大型戰役戰中戰略戰術的研究的書籍,對進場後的策略研究很有幫助。

書看了很多,大概我覺得有用的就這麽多吧。

 

祝大家交易愉快!

 
 

(ZT)為什麽很多人交易十幾年都做不到穩定盈利呢?

 
來源:  於 2018-07-20 20:37:1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351 次 (65224 bytes)
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 ,大家看一下
作者:不二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93521/answer/2958720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為一個已經穩定盈利的人,我來解答下吧。我主要做外匯,期貨和期權,A股也做,但是中國的股票你們知道的,做空的限製太多,融券融不到,股指期貨還限製開倉和提高杠杆率。所以要等一個輪回需要5年以上,所以股票等待建倉機會比較漫長。從交易者的層麵來看,我一般把他們分為這麽幾類人:一,幼兒園階段:無知者無畏這種人沒做過交易,隻是從朋友那裏聽說,交易能賺大錢,或者是書刊雜誌上讀了一些交易大師的成功學傳記,然後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覺得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在金融市場賺到很多錢,這些人沒有風控意識,甚至感覺這個市場隻會賺錢,不會虧錢。於是他們就開戶,然後一頭紮進市場開始交易。然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運氣實在太好,剛好遇到一個股票大牛市,然後滿倉做多賺的盆滿缽滿。然而這其實是個悲劇,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完整的牛熊市周期循環,賺錢效應片麵的讓他們認為賺錢很容易,盲目樂觀了起來,賭徒賺了錢也是不會走的,然而運氣是會用完的,一旦牛市結束,在漫長的熊市的幾年裏,他們一樣會把錢虧光。另一種情況是他們交易沒多久就遇到了滑鐵盧,特別是在保證金市場,帶杠杆操作直接結果就是爆倉。經曆一個完整的牛熊市洗禮以後,兩種情況最後都是碰的是滿頭包,慘烈虧損收場。但是其實這類交易者隻占到交易人群的不足10%,為什麽人數這麽少,因為說白了,隻要智商正常,大幅虧損痛過之後的體驗都是很深刻的,他們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開始對市場變得謹慎。這類人開始分化,一部分人是從貪婪走向另一個極端——恐懼,他們覺得這個市場殺人不見血,自己不適合做交易,不如老老實實工作來的穩定,所以幹脆放棄了市場,再也不踏入。其實這種結束的方式對於這類沒有交易天分的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人最關鍵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另一部分人不甘心,不服氣,覺得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交易沒有那麽簡單,於是開始分析失敗的原因,開始準備進入學習階段,也就是小學生階段。二,小學生階段:求知若渴當意識到市場的風險和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後,幼兒園畢業了,進入了小學階段,也就是刻苦學習階段。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交易理念的書籍就是給他們準備的。他們求知若渴,買各種技術書籍,學習各種名人的操盤技術,看視頻,聽講座,到處拜師,甚至盲目相信各種電話推薦股票的各種所謂的“老師”,希望有人指引。然後各種所謂的交易理念告訴他們,一定要懂技術指標,一定要止損,於是各種什麽江恩理論,波浪理論,KDJ,MACD,布林帶,均線係統,K線形態學一大堆理論不停的灌輸,而且他們還學會了止損,雖然開始還是比較心疼,但是止損個十次八次也慢慢習慣了。慢慢的他們開始自滿,他們天真的以為交易就是一堆數學指標公式,他們到處炫耀,滔滔不絕,講的頭頭是道,忽悠忽悠幼兒園水平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鳥完全沒有問題。可是一年下來,他們發現自己的賬戶還是沒有盈利,不斷的止損讓自己的賬戶越來越瘦,自己感覺掉進了一個黑洞,日複一日的做著無用功,即使偶爾能盈利幾筆,也會被接下來好幾筆止損把利潤慢慢抹掉。這個層麵的交易者是大多數人,占到8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老手的特點是講交易指標和理念能滔滔不絕幾個小時,但是交易卻沒賺到錢。那些大部分所謂帶你的“老師”,或者“分析師”都在這個層麵。而且這個小學階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畢業,我認識一個“老手”,自稱做期貨18年了,他的微信公眾號裏麵全都是自己寫的文章,很有水平,講的頭頭是道,雞湯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虧損600萬,至今還沒實現穩定盈利,他自我安慰說“交易員是大器晚成的行業”,他還沒有放棄。我無語。。。。。。當這個層麵的交易者經過了好幾年渾渾噩噩的交易,開始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產生了懷疑。1,交易指標會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線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個對?未來的行情無非就三種情況:要麽漲,要麽跌,要麽震蕩,隨便判斷一種都有33%的勝率,但是每疊加一種技術指標,排列組合就多一倍的判斷情況,MACD判斷2種,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線就是8種 。。。。。。2,交易指標會鈍化,在連續幾個月的震蕩走勢裏,根絕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拋低吸,做的不亦樂乎,然後行情從震蕩走勢進入上升趨勢走勢,KDJ高位死叉,結果你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做空,結果行情連續漲了1個月,KDJ在高位反複死叉,鈍化了1個月,你的虧損遠大於做震蕩趨勢賺的那點微薄盈利,最後“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3,交易指標會滯後,對於比較小的波段漲幅或者跌幅來看,交易指標往往會出現滯後,也就是上漲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現金叉,等你進場做多以後,行情開始回落,你被掛在山頂,高處不勝寒,然後站崗等著行情漲回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有人說把技術指標當成反向指標不就可以了嗎?嗬嗬,對不起,行情萬一不是小幅上漲波段,是大幅的上漲趨勢行情的時候,你卻與行情反著做空,你會死的更快,快速上漲的行情會很快把你拉爆倉,你會捶胸頓足的說:“我等了這麽久,這麽大的一波牛市,我卻做空爆倉!”你恨不得把電腦砸了,久久不能原諒自己。這種情況很可能會伴隨你好多年,甚至終身都走不出來,因為大部分人都被困這個層麵迷失了自己。這類人也是金融市場的永動機,源源不斷的給這個市場貢獻著新鮮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賺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他們。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技術指標和固定的交易法則隻會讓你的判斷陷入混亂,甚至你懷疑編寫技術指標的人也隻是看圖說故事,從幾十年的市場行情數據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論的情況然後截圖編寫成了一本書,固定交易法則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法則失效後寫了一本書,然後鼓吹自己的理論,騙騙消費者,賺取豐厚的版權費,最後離開市場,這在華爾街屢見不鮮。你於是去百度了下,你發現:均線係統買入法(葛蘭碧八大法則)發明者葛蘭碧,最終破產離開市場;波浪理論發明者艾略特,隻是個會計,一輩子沒有做過股票,他的繼任著,小羅伯特.普萊切特,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後天天到處演講說美股將進入長期熊市,並且自己長期做空,結果美股很快創出新高又漲了13年,他虧了一大筆錢以後從此銷聲匿跡;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複雜的理論(反正我是沒完全看懂),有角度線,有四邊形,有六角形,有占星術。。。。。。結果江恩晚年破產,窮困潦倒;被無數國人奉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 利佛摩爾,晚年破產自殺;著名的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盤後虧損60%以後一蹶不振離開市場。注:(甚至有專門的短線基金公司,利用“反海龜交易法則”來獵殺這些“海龜”,他們叫做喝“海龜湯(Turtle Soup)”法則。琳達·華斯基和拉利·康諾在他們的書《華爾街精靈——屢試不爽的短期交易策略》明確了這種海龜湯策略的有效性,當大量的散戶(海龜)固守自己的海龜交易法則的時候,更大的金融大鱷很容易知道他們的計劃,故意利用少量資金造成假突破拉高,吸引海龜入場,然後反向操作,迫使海龜止損而自己獲利,這種方法屢試不爽。這就是市場,當一種方法被證明有效,大量散戶聚集的時候,一定會招來“大鱷”的獵殺。就跟海洋中聚集的魚群容易遭到海豚圍獵一樣的道理。”)學習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學懂一門理論就能在這個市場穩定盈利,並且執迷不悟的人,我建議早點離開這個市場。我本人在這個層麵也是停留時間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頓悟:我發現了沒有人能通過技術指標準確預測市場,技術指標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為什麽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術指標呢?通過思考,我發現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則----概率。頓悟後,我馬上扔掉了廖英強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種理論等一共20多本書,是扔掉,不是賣掉,因為我連賣都懶得賣,我想讓這些書馬上消失,這些糟粕困擾了我很多年。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麽小學階段畢業了,你進入到最後的不到10%的人群裏麵,也就是進入了中學生時代階段----概率的世界。三,中學生階段:概率的世界進入這個層麵以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人能準確的預期市場,市場的任何行為都是概率的結果,市場第二天可能漲,也可能跌,你隻需要對可能性做出相應的計劃就是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所有可能結果,都落在你的計劃範圍內,你的計劃永遠都不會失控。概率包括了“三率”:第一,勝率:每次建倉到平倉是盈利還是虧損的。(其實這樣理解不對,這也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思維的區別,以後會講,這裏為了方便理解暫時定義為盈虧);第二,賠率:也就是盈虧比,每次做出的計劃,如果賺錢盈利多少,虧損的話虧損多少;第三,破產率:也就是倉位控製或者叫做資金管理。第一:勝率舉個例子:我和你玩拋硬幣的遊戲,每人1000元籌碼,拋一次賭1元,正麵我贏,反麵你贏。我贏你給我1元,你贏我給你1元。你會覺得這個遊戲很無聊,因為從概率上來講,如果次數足夠多,樣本空間足夠大,你和我的勝率都趨近於50%,我們在玩一個永遠沒有勝負的遊戲。但是如果情況特殊一些,比如地麵不平,是一個磚頭鋪成的路麵,硬幣有一定概率掉在地上的時候是豎起來夾在磚頭縫隙裏麵的。這種情況如果判定算你贏,那麽概率的天平就不平衡了。通過統計1000次的結果有10次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是1%,也就是你的勝率變為了51%,我變為了49%,勝率變得不平衡了,那麽這時候,還是賭1元,我覺得你可能恨不得一天跟我玩成千上萬次,因為你知道你有勝率優勢,隻要次數足夠多,你遲早贏光我的1000元,讓我破產。賭場裏麵就是利用這一點勝率的不均衡賺錢的,有一種骰子的玩法,是押大小,三個篩子,數字之和是3~18,如果是3~10算小,11~18算大,賠率2倍,也就是你押1元,你贏了給你2元,輸了扣1元。看似勝率是50%,但是賭場規定,隻要是三個數字相同,比如三個6,三個3,三個1,就算賭場贏。結果賭場的勝率就變為了51.35%(自己去計算),一天賭場可能要玩上萬局這樣的遊戲,而且客人不一定都押最低賭注,所以從概率上隻要樣本空間足夠大,賭場包賺不賠。美國有很多高頻交易公司也是利用這一點來盈利,注意這裏的高頻交易可不是指炒單,不要以為你一天坐在電腦前,不斷利用分鍾線交易,利用勝率的微弱優勢,不斷累積利潤就叫做高頻交易了,這種做法在美國看來已經很low了,高頻交易公司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筆以上,設備用的美國軍方的微波通訊技術(價值一般在5000萬美金以上),交易的延遲時間單位是微妙(最近聽說向納秒邁進),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單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也就是說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時間在他們看來是超級慢動作,他們把設備直接架設在納斯達克的交易所機房內,利用最近的物理距離,優先成交後然後提高一點報價在提供給市場,賺取微弱的價差。問你們一個數學題:如果每1筆的勝率是51%,那麽每天要做多少筆交易,當天盈利的概率是99.99%?根據數學建模,答案大概是大於10萬筆交易。也就是說高頻交易公司每天要做10萬筆交易以上,可以保證當天賺錢的概率是99.99%。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在2014年在美國提交IPO申請準備上市,為了上市不得不公開他們的財務報表,結果發現該公司在1238個交易日裏,隻有1天是虧損的,2013年營收為6.65億美金,利潤為1.82億美金,同比增長8%。第二,賠率再來看賠率,如果地麵是平的,不可能有硬幣豎著的情況,那麽改變一下賠率,比如你贏我給你1.05元,我贏你給我0.95元,勝率不變,賠率變成了1.05/0.95=1.10,你一樣會拚命和我玩這個遊戲,一直到贏光我的1000元。喜歡打麻將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原理,就是所謂的麻將高手,經常是輸小牌贏大牌,從勝率上看,他胡的次數不多,但是最終贏得錢確很多,因為他們知道賠率這個概念。其實做交易的賠率的思想和打麻將完全一樣,在交易中非常重要,其實做過幾年交易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勝率能達到40%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失去的勝率優勢隻能靠賠率來彌補。請問你,若一套交易係統的勝率隻有30%,但賠率可以達到1賠3,也就是盈利是虧損的三倍,你認為怎麽樣呢?我會說,這是一套不錯的係統。為什麽呢?仔細看分析;   10次為一個交易周期,每次賺就3,賠就1。  10次全虧, 虧10   9次虧,1次對, 虧6   8次虧,2次對, 虧2   7次虧,3次對, 賺2(請注意,這就是30%勝率,賠率一賠三的情況)   6次虧,4次對, 賺6   5次虧,5次對, 賺10   4次虧,6次對, 賺14   3次虧,7次對, 賺18   2次虧,8次對, 賺22   1次虧,9次對, 賺26   10次全對, 賺30   因此,你還認為賺錢的根本在勝率麽?是不是你理解了為什麽賺錢高手可以經常錯,最後賬戶仍在賺錢呢?是不是可以理解海龜交易法則的創始人丹尼斯說他95%的交易都虧錢,賺錢的交易隻是5%還可以創造如此大利潤的原因,所以,你是不是該改變一下你仰慕高手的標準了?人往往會被表麵的東西所吸引(勝率),而忽視更重要的東西(賠率)。賠率才是交易員要考慮的根本問題:好好體會下索羅斯的這句話吧:你正確或錯誤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索羅斯第三,破產率:還是拋硬幣的例子,你我各有1000元,我把勝率優勢和賠率優勢都給你,地麵是不平的磚頭地麵,你有51%勝率,然後你的賠率還是1.10,但是遊戲規則修改下,不是你贏了賺1.05元,輸了虧0.95元了,而是賭注提高1000倍,你贏了賺1050元,輸了虧950元。那麽最後誰贏就不一定了,因為你雖然占有勝率和賠率優勢,但是破產率太高了,你很有可能第一次就輸了,然後再也沒錢玩第二次了,你破產了。這個例子就說明倉位管理或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無論你多有把握,你也不能把所有籌碼壓在一次機會上,並且你還要計算好,每次如果行情押錯了,你的最大損失是多少,你能不能承受,這就是倉位管理。也就是如果你有把握在長期的市場交易中取勝,你也必須計算好,你可以承受多少次損失而不破產。比如你每次計劃損失2%就止損,那麽你可以交易50次才破產,那麽你有信心在交易10次以後就開始盈利,那麽這就是一個安全的係統。要知道,交易世界的盈虧是非線性的,不是每次交易一定能賺錢的,它是一個概率統計的結果,如果認為從情緒思想上改變勝率,造成虧損,很可能導致交易盈虧的不均衡。交易員有句著名的話叫做:“賺大賠小,生存第一”,前一句講的是勝率和賠率,後一句講的是破產率,而紀律是始終把每一次操作控製在合理的比例中的一種心態均衡術。再次從人性的角度去考量,為什麽生存第一這個環節在實踐中總是被忽視呢,原因如下: 人性導致人總是急於致富,如果能一夜暴富更好。   因為這種急於致富的心裏,導致重倉,頻繁交易。   重倉交易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大賺,因為思想指導行為,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的關係,所以下一次還是會重倉,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從原點回到原點。所以之前的大賺其實是一種陷阱。甜蜜的誘惑而已,因為你思想裏重倉這個觀念導致你必定死於這個市場,早晚而已。一種是大賠,大賠我們可以從數學角度去考慮一下。   虧損5%,後期要打平需要盈利5.26%   虧損1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1.11%   虧損2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25.00%   虧損3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42.86%   虧損4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66.67%   虧損5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虧損6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150%   虧損70%,後期打平需要盈利233.33%   好了我不往下繼續列舉了,有興趣自己算,一次大賠就可以讓你的本金大幅度縮水。所以你的資金可以支持你的交易係統玩多少次可以進入盈利的循環,這個就是破產率的計算。到此為止,你基本上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你的交易開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你開始盈利了。但是你會發現你的盈利並不穩定,你往往某次押注太多而止損過大,或者押注太少做對了行情但是盈利太少,或者你由於太過於謹慎而錯過了行情而懊惱。你的賬戶可能是前幾個月大幅盈利,然後後幾個月又虧了回去,資金淨值曲線像心態圖,你很困惑,你意識到在金融市場,穩定盈利才是高於一切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50年,平均每年盈利隻有19%,結果早就了世界首富。索羅斯40年每年盈利23%,造就了180億美金的財富。你發現你的月盈利往往能達到5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年平均收益經常是負的。你終於意識到“穩定”二字是多少重要,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威力超過原子彈。”,是多麽深刻的一句話。沒有穩定的複利積累,無論你多麽努力,賬戶淨值也隻是心電圖而已。你需要一種機製,保證你操作的穩定性,從而實現穩定盈利。想到了這一層,你的中學生涯可以結束了,進入了大學時期,也就是下一個層麵,心態管理層麵,也就是紀律層麵。四,大學生階段:心態的管理---紀律其實除了上一個層麵的“三率”,還有最重要的“一律”,就是:紀律“。紀律是可以把上述”三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且能夠實現重複性操作的執行力。能做好這一層麵的人,已經到了金字塔的頂部,隻占到所有交易者的1%左右。在這個層麵,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用紀律去統領一切概率的可能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去理解。紀律(心態):在紀律的貫穿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勝敗“,”對錯“,和”盈虧“是三個全完不同的概念。這個概念我沒有見過任何交易書本上提出來,是我把他們提煉出來的。勝敗:在這裏,勝率的意義變了,勝敗並不是指盈利和虧損,而是行情有沒有按照你計劃的大概率事件進行。這個意義很重要,仔細體會,因為這就是概率世界,要用概率思維。比如:我覺得黃金明天價格上漲,日K線是實體較大的陽線是大概率事件,於是做好計劃,明天找個日內低點進場做多,結果行情沒有按照計劃的上漲,行情隻是震蕩了一天,我在晚點時間找個高位平倉出局,最後收了一個十字星K線,雖然這次操作是小幅盈利的,但是我從統計上我是按照失敗率來計算的。對錯:對錯是整體策略的執行力的結果。還是舉黃金的例子:我決定做一個黃金的日線級別的波段,明天入場做多。進場點:在日內找低點進場,時間大概是下午16:00~18:00(歐洲時間段),或者21:00~23:00(美國時間段)持倉形態:在第二天淩晨2:00必須走出實體超過5美金的日K線。止損時間和形態:進場後2小時不拉升止損;進場後下跌超過3美金止損;進場後最低點如果高於開盤價,跌破開盤價止損;(和上一條哪個優先哪個執行);超過淩晨2:00,日K線實體不足5美金止損(也可能是止盈了)。進場倉位:10%止盈:跌破5日均線止盈;跌破正止損價位止盈(正止損是我發明的詞,也就是行情大幅離開成本價以後,在成本價上方0.5~1美金設置止損)計劃做5個交易日,第5個交易日當天找高點止盈(時間止盈)。好了,時間空間都有了,下麵就是明天的執行力了,第二天有沒有完全按照計劃去執行,如果執行了,就是”對“,沒有按照計劃執行”就是“錯”。如果你發現計劃製定的有漏洞,那麽也一定要按照計劃進行,或者按照損失最小的方式執行,然後執行之後在根據盤後總結,分析總結,修改計劃的不足。絕對不能盤中臨時修改計劃,這個是大忌。盈虧:最後,其實最不重要的才是盈虧。這個很矛盾,做交易嘛,最重要的就是賺錢,但是做過幾年交易的朋友肯定明白一個問題,你越是注重盈虧,你越是賺不到錢。你過分專注於你的頭寸的浮盈或者浮虧,浮盈一點就馬上想落袋為安,浮虧加大反而幻想能扭虧為盈,或者你如果開多單後,行情下跌,你止損,剛止損不久後行情就開始上漲,最後甩掉你開始一波行情,然後自己就開始後悔。過分專注賬戶頭寸盈虧,你的心態就會被甩來甩去,失去執行力。最後我發現,隻要認真關注勝敗(也就是趨勢掌控能力),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最後必定盈利,盈利其實隻是計劃的副產品。在橋水基金的CEO雷·達裏奧 的《原則》一書中描述了一級效應,二級效應和三級效應的概念。簡單的說,你要達到高級別的目的,就要忍受或者忽視低級別的痛苦。比如你想健身獲得好身材(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健身中的肌肉痛苦(一級效應);你想身體健康(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不能吃各種你喜愛的含高脂肪,膽固醇,糖分的食品(一級效應)。同樣道理,如果你想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三級效應),就必須堅持關注勝敗(也就是趨勢掌控能力),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二級效應),並且忽視盈虧(一級效應)。其實紀律就是把上述過程一遍又一遍的機械性的重複,直到形成一種習慣。良性的循環可以讓你穩定盈利,惡性循環讓你持續虧損。良性循環是:自信---自律---獲利---自豪---自信惡性循環是:盈利---違反策略---虧損---沮喪(情緒失控)---大虧所以要想辦法走向良性循環,並形成習慣。比如本來你通過幾百次交易統計,找到了勝率和賠率最高的形態去交易,比如在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一下做空,或者隻做趨勢開始以後的折返行情,結果連續止損了3,4次以後(假設3,4次連續止損在係統中是正常的情況),但是你的心態不平衡了,開始不服氣,和市場鬧情緒,丟掉了原來的計劃,開始追漲殺跌,或者抄底摸頂,你背離了你的高勝率和賠率係統,結果勝率賠率大幅下降,最後導致大虧。或者你本來就隻做趨勢行情的折返走勢,這樣賠率最高,比如漲勢的趨勢,下跌後調整的折返的底部空間止損有限,但是上漲空間卻很大,這樣的交易是高賠率係統。結果可能因為折返走勢是一個複雜整理走勢,時間和空間都超過你的預期,比如你預期整理5天,結果可能整理了8天,你覺得應該是v型反轉,結果走了一個abc三浪,甚至是5浪的下跌三角形整理,結果你止損了好幾次,就開始亂了,要麽是賭氣開始頻繁交易,虧損加大,要麽就是害怕繼續止損停止了,從而錯過了這次機會(記住錯過一段機會行情也是虧損,因為盈虧同源,該抓住的行情沒抓住,也會造成你賬戶最終的盈虧比不均衡造成虧損)。或者是你總是感覺你的某次機會是包賺不賠的機會,錯過太可惜,你無形中放大了勝率,你想,本來應該下10張標準合約的,盈利30%,但是如果你下20張合約,那賬戶可以盈利60%,多好的機會啊。結果你違背了你的係統,放大的倉位,無形中大大提高了破產率,本來可以行情反向走20%你才爆倉,結果由於倉位增加了一倍,10%就爆倉破產了。結果很不幸,交易所半夜修改規格,你做的品種第二天開盤很快跌停,然後連續三天,你爆倉了。你內心無形中放大機會的勝率,往往可以導致你不自覺的增加倉位,加大破產率。這些都是交易中導致走向惡性循環的一些例子。那麽說到這裏,大家就明白了,穩定盈利的關鍵是在於如何保持始終紀律的執行。這裏我說幾點我的經驗:1,行為習慣的改變能力:《幽靈的禮物》這本書裏麵講了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為習慣的改變,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對第一部分操作很感興趣,但是過了幾年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內容。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交易者裏麵大家性格各異,性格差異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個性,這個沒錯,我們彼此交朋友,隻要人的人品不壞,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點點棱角,都可能造成虧損,赤裸裸的虧損,所以市場迫使交易者必須對自己的性格經行調整,我們不能騙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100%的忠誠。我們必須謹小慎微,一隻眼睛盯著市場,一隻眼睛盯著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審視自己,有沒情緒失控,頻繁交易,不按照計劃進行,放大盈利預期從而加重倉位。。。。。。雖然我們成人了,但是我們必須像小孩子一樣對待自己。從改掉壞習慣的角度來看,小孩子其實挺幸福的,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一定會很快出來指責或者懲罰,讓小孩子很快就能記住這件事是錯誤的,並且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在交易者中,沒有人監督自己,規則是自己定的,可以隨意修改,所以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縱容自己,這就造成了我們總是再犯同樣的錯誤。比如吸煙有害健康,煙民大部分都有戒煙的經曆,但是大部分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自己製定的規則對自己的約束力不足。如果有一條法律,吸煙的人隻要決定戒煙要去公安局備案,如果發現再次吸煙,拉出去槍斃。我估計戒煙者99%能戒掉。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實我們的內心一樣需要約束和監管。具體方法還是要自己去找,適合自己最重要。比如我戒掉頻繁操作的過程,我每天提前寫好交易計劃,並且規定交易次數,然後打印出來,然後簽字送給老婆監督,然後第二天讓老婆檢查賬戶,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內容,如果不符合當麵罰跪。怎麽樣我也是一個好麵子的男人,哪裏能受得了這個屈辱,這件事堅持了半個多月,我就徹底戒掉了頻繁交易的習慣,交易次數到了以後主動關電腦,出去散步。小插曲是為什麽老婆監管半個多月就不監管了呢,不是我意誌力不強,是我老婆看到我賬戶的盈虧波動後受不了,女人嘛。總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發現我的習慣已經改過來了。記得一本書上說一個新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隻要21天,還是有道理的。我見過的想改變自己行為的方式還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殘忍,我見過一個做交易的朋友,總是抄底摸頂虧損,結果他犯一次錯誤就拿煙頭燙一次胳膊,想改變這個壞習慣,最後在他胳膊有6個煙疤以後他徹底改變了。不管什麽方法,記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麽高,找到一些類似適合於自己,甚至類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讓自己徹底改變。為什麽要改變自己的不好的行為習慣,因為盈虧同源,你要想穩定盈利,不光要盈利,還要控製虧損。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筆交易的記錄,我發現我隻要把抄底摸頂,頻繁交易,重倉交易,情緒不穩定時候的交易造成的虧損去掉,我的賬戶將大幅盈利。所以行為習慣的改變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損。我見過一個交易員,號稱期貨交易做了18年,雞湯和大道理給你講一堆,結果一問18年虧了600萬,到現在還沒有穩定盈利,我從細節看得出,他在講道理的時候什麽都知道,一開始交易,不良習慣就總是伴隨著他,也就是他始終沒有把這些道理,具體到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上去,從而造成了18年的虧損,可悲的是,他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做交易是一個“認知”需要不斷提升的行業,和交易的年齡真的沒有關係,如果沒有提升認知,你的”思維能級“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樣的,而且他們還容易產生一種”倚老賣老“的思想,動不動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想法自居,讓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固化,這是很危險的。類似於這樣的交易者其實很多,請大家引以為戒。2,操作的一致性:有個經典的賭徒謬論,就是賭徒相信他上一次虧錢了,這一次賺錢的概率要大一些。其實,每次賭博的盈虧的概率都是一樣的,這次的盈虧和上一次盈虧其實沒有關係,但是人性總喜歡把他們聯係到一起,本來計劃交易10次,3次較大賠率的盈利就可以覆蓋7次虧損。但是如果交易開始就出現連續3次虧損,那麽這個交易者的心態是不是還能堅持原來的計劃。這裏有一個例子:《海龜交易法則》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貨的例子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龜交易法則,在1998~1999年的10個月當中做了28筆可可交易,在前6個月,他連續交易17次都是虧損。結果最終10個月裏麵,他大幅獲利。交易28筆,勝率14%,賠率(盈虧比3.5),虧損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淨利潤55903美金。如果換作是你,你能在6個月虧損17次還繼續堅持你的交易係統嗎?所以擁有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係統也許很重要,但是能堅持操作的一致性更為重要。3,沉沒成本,賭徒謬論和心態歸零:沉沒成本是指你無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虧損了賬戶的5%,你開始痛心疾首,開始自責,早知道不開這個倉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開電腦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你要知道,不管你怎麽責怪自己,這5%是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叫做“沉沒成本”,如果你想繼續心態平靜的交易下去,你必須接受它,讓自己的情緒馬上回複正常,因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賺多少錢或者虧多少錢毫無關係。賭徒謬論是指一部分賭博的人相信運氣,上一次虧了錢,那麽這一次大概率就能賺錢。其實這是個謬論,就和拋硬幣一樣,其實每一次是正麵或者反麵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說每一次賭博的結果,和上一次的結果沒有任何關係,做交易也是一樣。所以不要讓上一次的結果影響到你。知道了上麵的兩個原理,就要學會心態歸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賺還是大虧,總結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以後,把原理記住,然後忘掉這次事情,重新開始,要做到心態歸零,千萬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結果對心態的影響,帶入下一次交易。4,時間框架的選擇問題:有的人喜歡做短線,有的喜歡中長線,但是不管做什麽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比如我喜歡做中長線,我就喜歡看日K線,周K線和月K線,隻有決定具體進場當天的時候,我才會參考30分鍾K線。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亂的,比如做短線的,本來看的是5分鍾K線,做多結果被套住了,然後就開始看日K線,從日線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後死扛,這樣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險的。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時間框架也是減少虧損,穩定盈利的關鍵。5,避免交易係統的程序化曆史回測陷阱:勝率和盈虧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係統的預期是正還是負一定是通過你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這裏再強調一下,是“自己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不是把你的係統編個程序去跑曆史回測。你以為這樣能偷懶,很快算出你的係統預期為正還是負?錯了,曆史回測的結果和實盤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過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過度擬合,時間框架跨度不同,模擬和現實成交價格偏差,滑點等等問題。所以自己的交易係統必須放進實盤去檢驗,然後自己做出統計。我修改一次係統往往要實盤檢驗3個月以上才算可靠。根據實盤統計,你要從概率上挑出高勝率加高賠率的操作,看看有沒有共性和重複交易的可能性,然後也要挑出低勝率,大幅虧損的操作,並想辦法克服掉這樣的操作。你計算一下,如果去掉這些大幅虧損的,情緒化,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單,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麽就已經得到了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係統,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優勢操作的重複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種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做單習慣。如果真的做好了這一切,你的係統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個性,這個係統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別人效仿不了的係統,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說白了,還是一個提升認知,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偷懶,必須去實盤驗證。如果能把上述五點做好,就有了比較好的紀律感,那麽做交易就進入了1%的絕對盈利者的範圍了。這些朋友交易風格很穩定,收益也很穩定,已經在市場中是很不錯的交易者了。但是他們離大師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那麽大師的境界,是怎麽樣的呢?五,大師的境界---信念普通交易者通過不斷的學習,體悟,實踐,約束,能達到大學的階段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要達到大師的級別,不光要通過學習,還要通過哲學的升華,這種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結果,是天生的能力,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全世界屈指可數。索羅斯在1992年做空英鎊的時候,他的助手德魯肯米勒對索羅斯說:“我覺得機會來了,我們應該下重注,55億。”索羅斯在聽完他的解釋之後,他說:“你沒問題吧?這是二十年不遇的機會,我們應該把200%的身價都賭上。”最後他們動用150億美元,把曾經曆史上最強悍的銀行——英格蘭銀行,給徹底打趴下了。這種操作即使你達到了紀律良好,穩定盈利的層麵,你反而不敢做出這樣全押的操作,因為不斷的良好紀律習慣告訴你不能犯錯誤,會破產的,這種賭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則是相互違背的。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幾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係統穩定交易,慢慢積累財富,但是大師的不同就在於這裏,他們在關鍵時刻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本來的一切原則去做自己認為是非常確定的事情,背後有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們,這種信念會成為為強大的意誌力,從而扭轉時空格局改變現狀。你早晚會明白,其實沒盈利的人和穩定盈利的人的差別,歸根結蒂是信念的問題,沒盈利的人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如果你決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麽你就已經成功了,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剩下的隻是一個“走流程”的過程問題。這不是危言損聽。近代物理科學家也通過量子力學證實了這一點:量子力學中的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科學家驚訝的發現,人類的觀察竟然可以改變電子的形態,如果觀察它,實驗顯示電子會變為粒子,如果不觀察,電子會變為波。也就是人的意識可以改變量子的形態。為此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尼爾斯.波爾和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爭論了30多年,愛因斯坦不信這一套,認為量子的形態在人們觀察之前就已經確定,怎麽可能由人的意識改變?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然後在1955年離世。天才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 貝爾終於在1964年想出來一個辦法證明誰是對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提出隻要根據量子纏繞理論設計一個實驗儀器,通過實驗數據就可以證明到底是波爾對還是愛因斯坦對,結果1972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澤(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別根據光量子糾纏的偏振原理設計出了實驗儀器,經過實驗數據的驗證,證實了波爾是對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縮狀態確實是由觀測者的意識而改變的,上帝不光會擲骰子,而且無時不刻都在擲骰子,愛因斯坦錯了。甚至在最新的實驗中,2017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實驗中,竟然發現在放入光柵之前,量子的狀態已經發生改變,也就是說未來的意識行為可以改變曆史。世界的物理學家通過實驗不斷的被量子力學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尼爾斯.波爾說過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學沒有讓你深感震驚的話,說明你還沒真正了解它。“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微觀粒子組成的,而量子是他們的基本單位。然而量子的狀態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識改變,也就是說世界是由人的意識構成的。如果推論下去,曆史不存在,時間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識的產物,而信心引導著意識,叫做信念。所以如果一個人想做成一件事,關鍵是看他的信念夠不夠強大。縱觀周圍,為什麽牛B公司的創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參考馬雲,看看他演講就知道了,因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經成功了。馬雲在2016年公司年會中說,忽悠和自信的區別:“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讓別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別人信不信不知道。”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最困難的時候,革命為什麽能成功也是這樣的道理。裝備差,人少,這些都不是問題,信念沒有動搖,最終改變了一切。隻有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裏,沒有絲毫的懷疑,你做任何事情都無往而不利。哲學和科學早晚會在山頂回合的,而早點明白對自己的人生很有好處。大師和成功交易者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擬的。獲得交易信念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2個改變:1,發現邏輯的欺騙性(邏輯陷阱):先講一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離謂》故事是說春秋時期一個叫鄧析的人(據說是曆史上律師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鄭國有個富人的父親不小心掉河裏淹死了,被一個人漁夫打撈了上來,漁夫向富人要了極高的價格賣給他屍體,富人很不滿便去找鄧析尋求解決辦法,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賣給你,還能賣給誰呢?”富者依計行事。過了幾日,漁夫著急了,屍體腐爛發臭,他也去找鄧析尋求意見,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到你這兒買,還能到哪兒呢?”最後屍體爛在路邊,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從邏輯上看,兩套說法都沒有錯,但是為什麽造成了很壞的結果。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邏輯是為意識服務的。哲學家奧修做個一個比喻:“邏輯其實是個妓女,誰給錢就為誰服務”,雖然不太好聽,但是很有道理。其實想想,我們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先有個念頭(意識),然後才開始給它匹配一堆邏輯,或者說是借口。所以說邏輯其實並不重要,它隻是為意識服務的。我想說明一個什麽道理呢,那就是所謂的各種分析師,評論家,專家在新聞中的邏輯,其實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實,隻是他們念頭的副產品。你會發現他們“馬後炮”水平很高,歐元兌美元今天漲了,他們會找到一堆邏輯和理由為今天的大漲做出一堆解釋(什麽美國加息預期降低,什麽歐洲CPI通脹增加,什麽歐洲退出QE預期可能提前。。。)。不明白這個原理的朋友很可能會認真學習這些邏輯,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邏輯永遠隻能事後解釋,並不能用來預測行情,這些專家也會有預測,但是大部分都不準,即使準確,也是概率,偶爾猜對了罷了,因為下一次預測他就會失效。《海龜交易法則》的丹尼斯知道這個道理,他在挑選優秀交易者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就是如果這個交易者沒有主見,聽從了經紀商或者分析師的建議而改變自己的主意,那麽他立刻會被交易團隊開除。邏輯還有一個危險性,就是如果你過於相信邏輯,邏輯會在交易中自我強化,你會在交易中變得固執,你的邏輯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開始下跌,你就會搬出自己的邏輯,然後檢查一遍,感覺沒有錯,然後就是盲目堅持,甚至還逆勢加倉,最後造成虧損越來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邏輯的時候,虧損已經很大了。這條原則告訴我們:a,  邏輯真的不重要,因為分析邏輯需要時間,邏輯對不對還需要檢驗,所以索羅斯由句名言     叫做:”有行情先入場,後分析。”b, 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堅持自己的交易係統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邏輯交易,出現信號就入場。2,自信的沉默:在“小學生”的層麵,我描述過80%的人都處於一種盲目的自信,以為學習了技術指標,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後,就可以實現穩定盈利了,其實不然。這裏麵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學生的層麵,盲目自信,以為自己知道,其實自己不知道,還到處高談闊論,講的都是看似深奧實際沒用的東西,他們沒有理解各種技術指標背後的意義,技術指標隻不過是對最原始的交易數據進行二次加工而已,過度的解讀技術指標,其實還不如看最原始的K線。高手不同,高手在別人談論行情的時候,更多的是“沉默”,為什麽會沉默?因為在他們看來,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要做的隻不過是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預案而已。比如高手在聽兩個人爭論明天的黃銅期貨行情到底是漲還是跌,就感覺跟兩個人討論明天的天氣到底是下雨還是晴天一樣無聊。對於高手,不會考慮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慮明天帶不帶傘的問題(預案)。高手實在是懶得和別人爭論,因為在高手的思維裏,沒有必然性,隻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預測明天的行情,他隻會說:“明天行情會波動。”而沉默其實是一種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現,也顯示出了高手的理解問題的方式,當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預案以後,你已經波瀾不驚了,甚至會感覺交易其實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隻需要做好計劃,然後看行情走就是了。所以,想要在市場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最核心的問題,其實看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念,你要堅信自己可以成功。大道至簡,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理解的程度,最終決定了你能在市場裏走多遠。——————————————————————————————————第二天的補充:關於信念的問題我想做一些補充。第一:有些朋友和我過分討論量子力學的問題,我覺得有點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觀點是信念,其實我不太關心量子力學,因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學隻是旁證,有沒有無所謂。如果你不喜歡量子力學,不看這一段就是了,不影響我對信念的表述。穩定盈利其實還是靠信念,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是物理問題。第二:我所說的從幼兒園階段到大學階段的交易狀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幾乎每個交易者都要經曆,這個過程是不可跳躍的。有的朋友以為看到了大學階段,就覺得不需要經曆小學和中學了,其實是不行的。原因就涉及到”知識“和”智慧“本質性區別的問題,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智慧隻能通過體悟和實踐獲得。而且“熟知”不等於“真知”。說到這裏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時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時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裏要生爐子取暖,然後過幾個小時要往爐子裏加煤,爐子的蓋子用一個鉗子拿下來,放在地上,那個蓋子是很燙的。然後家裏有隻小狗,總喜歡在爐子旁趴著取暖,外婆怕它被蓋子燙著,就先把它趕走,結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還是跑過來,結果趴在了蓋子上麵,然後我就聽著一陣慘叫還有一股焦糊味道。從那以後,小狗隻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遠遠的,再也不敢靠近爐子。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曆,體會是不會深刻的,除非你自己親身經曆一遍,對於小狗,外婆趕他走,是”熟知“,知道燙是“真知”。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家長千叮嚀萬囑咐,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行,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出息的,還不如告訴他有坑和後果,然後允許他去踩,隻要後果不太嚴重就行,這樣實踐過以後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遠強於“溫室裏的花朵”。即使你把我今天寫的內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實踐,不實踐始終是紙上談兵,沒有通過實踐得到感悟,就無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種說不出的大道,這也是為什麽《金剛經》裏麵那麽多”不可說,不可說“,因為智慧真的很難說出來,隻能通過比喻講給別人。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還是需要自己去驗證的。那有人可能會說,既然都要自己實踐,那幹嘛還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人引導你摔倒了就馬上知道對錯,沒人引導你可能要在一個地方摔倒多次還無法自拔。但是引導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還是要自己去走(實踐)。第三:關於信念我多說幾句,信念的堅定其實是中庸之道,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容易走進一個誤區,就是容易犯左傾冒進(冒險)主義,或者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如果具體想搞清楚“左傾”和“右傾”的定義,可以研究下黨史的左傾主義和右傾主義錯誤的表現)。左傾冒進主義: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國的士兵一樣,加入拜上帝教,然後給你念幾句咒語,然後士兵就大喊著“刀槍不入”的口號往英軍的步槍大炮底下衝,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無謀。我在交易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盲目自信,導致在做盤的時候太執著,而不會變通。扛單,頻繁交易,重倉交易,賭氣交易,這些錯誤我都犯過。其實都是盲目自信的結果,覺得自己最牛逼,人定勝天,結果最後損失慘重。右傾投降主義:我看過有個論壇的網友帖子,說現在隻要一下單就手抖,他被虧損搞怕了,心理已經有陰影了,麵對機會不敢下單了,很確定的行情結果最後隻下了一個小單。我把這種人叫做“殘疾人”,他已經向這個市場投降了。我們做交易其實要麽是太左傾冒進,盲目放大勝率的可能性,表現往往是重倉操作,頻繁操作,因為怕錯過機會。要麽就是太右傾,做單太謹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機會,不敢下單,眼看機會錯失,又開始後悔不已。或者不管什麽情況,都用很小的單操作,甚至鎖單套利,覺得這樣永遠不會爆倉,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穩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鵝行情,或者大單邊行情,最後的虧損還是大於盈利,“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斷的在左傾和右傾之間搖擺,變成了”冒進(重倉)--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冒進(重倉或者頻繁交易)---大虧損----謹慎----錯過機會。。。。“這樣的惡性循環。所以左傾和右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終保持中庸。所以信念不是鋼鐵,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孔子不得誌,不得不周遊列國,他去拜訪老子,問老子如何用禮樂安撫天下,老子不說話隻是張開嘴讓孔子看看他的牙齒和舌頭。孔子馬上就明白了,牙齒雖然堅固,但是已經爛了,舌頭柔軟,但是完好無損。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你們地圖上看看,從江西瑞金出發到延安,直線距離也就1000多公裏,但是紅軍走了二萬五千裏,為什麽,因為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強渡金沙江,不繞行鬆潘草原,強翻雪山,不南轅北轍,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的甩開國民黨幾十萬部隊的圍剿,怎麽才能最終勝利到達延安,估計早都被全殲了。做盤也是一樣,行情永遠沒有直線進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趨勢,也是上5個台階,下2個,然後再上,所以目標是明確的,道路是曲折的。信念就是百折不撓,但是還懂得變通,曲線救國的一種持續力。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詩中的一句作為結尾吧:”左傾會冒進,右傾會投降,控製好情緒,走大道中央。”這就是中庸之道。——————————————————————————————————第三天的補充:也是最後的補充了。關於交易係統很多問我交易係統,還以為我不想說,其實不是我不想說,因為你們沒有明白:交易係統根本沒有交易理念重要。交易理念我都說清楚了,還用說交易係統嗎?我曾經寫過一個幾萬字的交易係統,非常詳細,詳細到入場,立場,加倉,減倉,平倉的時間空間形態每一次細節,結果發現根本就用不了。因為市場是變化的,太具體的操作根本沒法執行,於是簡化,簡化到最後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為跟沒寫一樣,所以最後就幹脆不看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交易係統是有缺陷的。我舉個例子:說我曾經的一個習慣,就是抄底摸頂。關於抄底摸頂,我看了很多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交易一定要順勢交易,抄底摸頂是逆勢操作,絕對不要抄底摸頂,要把抄底摸頂的想法從自己大腦中徹底刪除。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頂,等趨勢走出來,行情都快走完了。施瓦格的《金融怪傑》裏麵對華爾街著名交易員保羅.都鐸.瓊斯(也是我喜歡的交易員)的采訪中,瓊斯說:“別人都說不要抄底摸頂,但是我的大部分錢都是抄底摸頂賺的。”當時我當然認為保羅.都鐸.瓊斯是對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潤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頂如果做對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藝高人膽大,說不能抄底摸頂的人其實都是沒本事的人給自己膽小找的借口而已。所以我的交易係統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把抄底摸頂當作主要操作模式的。結果大概經過2年,我對期間1400多筆交易做了詳細的統計,其中哪些是順勢單,哪些是震蕩單,哪些是逆勢單(也就是抄底摸頂單),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抄底摸頂的逆勢單,勝率隻有23%,那賠率呢?其中是有幾筆很漂亮的單,賠率甚至超過了50倍,但是殘酷的現實是:總體來說,虧損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虧損遠大於盈利。那為什麽虧損這麽多我自我感覺還良好呢?因為人性的特點就是總是對自己經曆的輝煌的一麵記憶深刻,對痛苦的一麵選擇回避或者遺忘。我終於意識到抄底摸頂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至少它不適合我。曾經我還把它放在交易係統中。所以提高認知和改掉不良習慣,比完善交易係統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頻繁交易,抄底摸頂,重倉交易,情緒化交易這些不良習慣都通過提升認知的方式徹底改正了,你的交易係統是不會差的。我這裏講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認知水平吧:1,學習,求知若渴,多看書,看有幹貨的書,然後思考,看看現有的認知和書中的思想有什麽差異,誰是對的。少看雞湯,雞湯除了在虧損的時候用來自我安慰以外其實沒什麽用;2. 一定要做交易記錄,交易記錄要記詳細,每筆進場的理由是什麽,當時的計劃是什麽,當時的心態,情緒,都要記錄,為了以後總結的時候用;3,定期(比如3個月)統計和總結一次,哪些單是順勢,哪些是抄底摸頂,那些是震蕩,勝率,賠率如何,當時的心態如何,頻繁交易了多少次?重倉交易了多少次?情緒化交易了多少次?這些不良習慣造成了多少虧損?隻有認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變為“真知”,你才有從內心深刻體會,從產生克服不良習慣的動力。關於寫交易日誌,你認真總結了,你才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覺良好的。而且寫總結這個東西,你越寫越愛寫,因為第一總結本來就是幫你大腦把知識和思路歸納和梳理的一個過程,第二其實寫總結是交易員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交易員是一個很孤獨的行業,因為交易是“內求”的行業,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平衡心態的過程。判斷交易好壞的標準和世俗的標準是不同的。如果一個不做交易的朋友問你“最近交易做的怎麽樣?”那麽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賺了多少錢?”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計劃執行的很徹底。”你的朋友肯定會聽的一頭霧水。所以交易員需要自己和自己對話,為了理清思路甚至緩解壓力。如果一定要說我的交易係統,那我就試著總結下:總的原則:賺大賠小,生存第一。隻做日線級別的波段行情。1,不做震蕩,隻做趨勢行情。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以下做空;2,趨勢的折返行情,比如漲勢就折返後收盤在5日均線以上,第二天日內找低點進場,跌勢相反;3,震蕩行情的震蕩區間上下設置提醒(郵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後第二天進場(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倉;4,當天收盤行情方向破5日均線,比如上漲趨勢,當天收盤在5日均線以下,第二天減倉或者平倉止盈;5,止損就是進場後大概看30分鍾線的拐點做止損點,或者當天的開盤價做止損點,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賬戶0.5%止損。其實就這麽簡單,關鍵是靈活應用。日線波段操作的優點就是不用天天盯盤,比較輕鬆,提醒後第二天再進場,也不著急,不用太累。隻要認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著固定的交易係統安全靈活的多,你們仔細想想:波浪理論的掌門羅伯特.普萊切特,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大虧離開市場;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傑西. 利佛摩爾,均線係統買入法發明者葛蘭碧,破產甚至自殺;這些大佬的失敗不都是因為他們死守一個固定的交易係統導致的嗎?當一個交易係統在市場中適用並且能賺到錢的時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場就會發生改變,這些方法就會失效。而如果你有較高的交易認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時候,你對市場的改變的察覺敏感性,要遠大於一般人,你也會相應改變。這也是為什麽我不相信所謂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的主要原因。因為認知的提高和智慧的獲得是不斷實踐出來的,智慧層麵的東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員能用程序編出來?我覺得是笑話。再說人腦對市場改變的敏感程度遠大於程序,程序沒辦法在市場改變的時候及時做出相應,所以一定會造成盈利的不穩定。炒作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東西,媒體需要題材做新聞,企業需要風口提高估值溢價水平,政府需要熱點做經濟增長點,老百姓就被忽悠來忽悠去。就像前幾年炒作的3D打印機一樣,其實這個東西30年前就有,沒什麽新意,發展到今天還是關鍵材料問題沒有解決,所謂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狀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較低,放在旅遊景區給遊客打印個3D頭像玩玩還行,工業上根本達不到應用級別的質量要求。就說這麽多吧。最後應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個我認為對交易有用書單吧:技術類書籍:技術書籍隻是“工具”,關鍵是達到什麽目的,目的達到以後,就不要執著工具的好壞了,這也是從“小學”階段跳到“中學”階段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自己去實踐,不能跳過。1,地震出版社,約翰.墨菲(丁聖元翻譯)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2,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完全技術分析手冊》是台灣翻譯美國期貨協會的書,繁體字,要代購;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聖元翻譯)的《日本蠟燭線技術》;4,小羅伯特.普萊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論》;5,黃崇的講座和視頻建議看下,把波浪理論,對數坐標的黃金分割率計算,布林帶,K線形態學都學習下;6,《海龜交易法則》,不要固守法則,關鍵是學習科學的建倉方法,一致性等內容。交易心理學,哲學和傳記方麵:1,索羅斯《金融煉金術》,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對照著看,這本書的哲學水平較高,翻譯的有些詞不達意;2,馬克.泰爾《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入門級的紀律層麵的書籍;3,《華爾街幽靈》,入門級的操作和行為習慣的引導書籍;4,丁聖元翻譯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操盤手必看;5,施瓦格《金融怪傑》和《新金融怪傑》,高手訪談錄,對體會高手的思維方式很有用;6,雷.達裏奧《原則》,橋水大佬的大作;7,安德魯.希夫《經濟為什麽會崩潰》,漫畫形式,簡單易懂的經濟學原理,好書;8,塔勒布《黑天鵝》,全是幹貨;9,馬丁.舒華茲《交易冠軍》,當小說看挺有意思,其實幹貨不多;10,珍妮特.洛爾《查理.芒格傳》;11,哲學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奧修的《莊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經心釋(上、下)》《天下大道》《蓮心禪韻》,如果感覺多,隻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12,王陽明的《傳習錄》注疏,陳榮捷和鄧艾名的都行。其他類書籍:1,《毛澤東選集》,帶入自己到那個時代,看看毛爺爺當時的思維方式和對中國未來命運的選擇方式,對提升自己認知很有幫助;2,我黨黨史的研究,對左傾主義和右傾主義的錯誤認識和糾正,對理解“中庸之道”很有幫助;3,紅軍的長征曆史,解放戰爭史,我軍每個大型戰役戰中戰略戰術的研究的書籍,對進場後的策略研究很有幫助。書看了很多,大概我覺得有用的就這麽多吧。
巴菲特在佛羅裏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 1998年10月15日來源:  於 2018-07-21 05:17: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36 次 (223993 bytes)字體:調大/重置/調小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巴菲特:(手持麥克風)測試,1 百萬、2 百萬、3 百萬。

 

我先簡單說幾句,把大部分時間留下來回答大家的問題。我想聊聊大家關心的話題。

 

請各位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刁鑽。你們問的問題越難,才越好玩。什麽都可以問,就是不能問上個月我交了多少稅,這個問題我無可奉告。

 

各位同學,你們畢業之後未來會怎樣?我簡單說說我的想法。各位在這所大學能學到大量關於投資的知識,你們將擁有成功所需的知識。

 

既然各位能坐在這裏,你們也擁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們還有成功所需的拚勁。你們大多數人都會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後你到底能否成功,不隻取決於你的頭腦和勤奮。我簡單講一下這個道理。

 

奧馬哈有個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說他招人的時候看三點:品行、頭腦和勤奮。他說一個人要是頭腦聰明、勤奮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個禍害。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懶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頭腦聰明、勤奮努力,所以我今天隻講品行。為了更好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做個遊戲。

 

各位都是 MBA 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很了解自己周圍的同學了。假設現在你可以選一個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

 

你不能選富二代,隻能選靠自己奮鬥的人。請各位仔細想一下,你會選班裏的哪位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

 

你會給所有同學做個智商測試,選智商最高的嗎?未必。你會選考試成績最高的嗎?未必。你會選最有拚勁的嗎?不一定。因為大家都很聰明,也都很努力,我覺得你會主要考慮定性方麵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會把賭注壓在誰的身上?也許你會選你最有認同感的那個人,那個擁有領導能力,能把別人組織起來的人。

 

這樣的人應該是慷慨大方的、誠實正直的,他們自己做了貢獻,卻說是別人的功勞。我覺得讓你做出決定的應該是這樣的品質。

 

找到了你最欽佩的這位同學之後,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拿一張紙,把這些品質寫在紙的左邊。

 

下麵我要加大難度了。為了擁有這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你還要同時做空另一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這個更好玩。

 

想想你會做空誰?你不會選智商最低的。你會想到那些招人煩的人,他們可能學習成績優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們打交道,不但你煩他們,別人也煩他們。

 

為什麽有人會招人煩?原因很多,這樣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投機取巧或者弄虛作假。類似這樣的品質,你想想還有什麽,請把它們寫在剛才那張紙的右邊。

 

看看左右兩邊分別列出來的品質,你發現了嗎?這些品質不是把橄欖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鍾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眾。左邊的這些品質,你真想擁有的話,你可以有。

 

這些是關於行為、脾氣和性格的品質,是能培養出來的。在座的各位,隻要你想要獲得這些品質,沒一個是你得不到的。

 

再看一下右邊的那些品質,那些令人生厭的品質,沒一個是你非有不可的,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話,可以改掉。

 

大多數行為都是習慣成自然。我已經老了,但你們還年輕,想擺脫惡習,你們年輕人做起來更容易。

 

常言道,習慣的枷鎖,開始的時候輕的難以察覺,到後來卻重的無法擺脫。這話特別在理。

 

我在生活中見過一些人,他們有的和我年紀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輕十幾二十幾歲,但是他們染上了一些壞習性,把自己毀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煩。他們原來不是這樣的,但是習慣成自然,積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

 

你們還年輕,想養成什麽習慣、想形成什麽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麽想了。

 

本•格雷厄姆,還有他之前的本•富蘭克林,他們都這麽做過。

 

本•格雷厄姆十幾歲的時候就觀察自己周圍那些令人敬佩的人,他對自己說:“我也想成為一個被別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們學習。”格雷厄姆發現學習他敬佩的人,像他們一樣為人處世,是完全做得到的。

 

他同樣觀察周圍遭人厭惡的人,擺脫他們身上的缺點。我建議大家把這些品質寫下來,好好想想,把好品質養成習慣,最後你想買誰 10% 的收入,就會變成他。

 

你已經確定擁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別人的 10%,這多好。你選擇了誰,你都可以學得像他一樣。

 

Q1有傳言說您是救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買家之一,到底發生了什麽,能給我們講講嗎?

 

巴菲特:這件事非常耐人尋味。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由來,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實在太令人感慨了。

 

約翰•梅裏韋瑟、艾瑞克•羅森菲爾德、拉裏•希利布蘭德、格雷格•霍金斯、維克多•哈格哈尼,還有兩位諾貝爾獎桂冠得主羅伯特•默頓和邁倫•舒爾茲,把他們這 16 個人加起來,他們的智商該多高,隨便從哪家公司挑 16 個人出來,包括微軟,都沒法和他們比。

 

第一,他們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們這 16 個人都是投資領域的老手。他們不是倒賣服裝發的家,然後來搞證券的。他們這 16 個人加起來,有三四百年的經驗了,一直都在投資這行摸爬滾打。

 

第三,他們大多數人都幾乎把自己的整個身家財產都投入到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他們把自己的錢也投進去了。他們自己投了幾億的錢,而且智商高超,經驗老道,結果卻破產了。真是讓人感慨。

 

要讓我寫一本書的話,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聰明人怎麽做蠢事》,我的合夥人說我的自傳可以叫這個名字。

 

但是,我們從長期資本這件事能得到很多啟發。長期資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們。當我在所羅門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們幫過我。他們根本不是壞人。

 

但是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裏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這不是傻是什麽?絕對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為了得到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甘願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去冒險,哪能這麽幹?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還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這樣的事。

 

假設你遞給我一把槍,裏麵有 1000 個彈倉、100 萬個彈倉,其中隻有一個彈倉裏有一顆子彈,你說:“把槍對準你的太陽穴,扣一下扳機,你要多少錢?”我不幹。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幹。

 

要是我贏了,我不需要那些錢;要是我輸了,結果不用說了。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領域,人們經常做這樣的事,都不經過大腦。

 

有一本很好的書,不是書好,是書名好。這是一本爛書,但是書名起得很好,是沃爾特•古特曼寫的,書名是《一生隻需富一次》。這個道理難道不是很簡單嗎?

 

假設年初你有 1 億美元,如果不上杠杆,能賺 10%,上杠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賺 20%,年末時你有 1.1 億美元,還是 1.2 億美元,有區別嗎?沒一點區別。

 

要是年末你死了,寫訃告的人可能有個筆誤,雖然你有 1.2 億,但他寫成了 1.1 億。多賺的錢有什麽用?一點用沒有。對你、對你的家人,對別人,都沒用。

 

要是虧錢了的話,特別是給別人管錢,虧的不但是錢,而且顏麵掃地、無地自容,把朋友的錢都虧了,沒臉見人。

 

我真理解不了,怎麽有人會像這 16 個人一樣,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卻做這樣的事,一定是瘋了。他們吃到了苦果,因為他們太依賴外物了。

 

我臨時掌管所羅門的時候,他們和我說,六西格瑪的事件、七西格瑪的事件傷不著他們。他們錯了。隻看過去的情況,無法確定未來金融事件發生的概率。

 

他們太依賴數學了,以為知道了一隻股票的貝塔係數,就知道了這隻股票的風險。要我說,貝塔係數和股票的風險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

 

會計算西格瑪,不代表你就知道破產的風險。我是這麽想的,不知道現在他們是不是也這麽想了。說真的,我都不願意以長期資本為例。我們都有一定的概率會攤上類似的事,我們都有盲點,或許是因為我們了解了太多的細枝末節,把最關鍵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說過一句話:“破產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什麽都不知道的,一種是什麽都知道的。”說起來,真是令人扼腕歎息。

 

同學們,引以為戒。我們基本上沒借過錢,當然我們的保險公司裏有浮存金。但是我壓根沒借過錢。

 

我隻有 1 萬塊錢的時候都不借錢,不借錢不一樣嗎?我錢少的時候做投資也很開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萬、10 萬,還是 100 萬。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錢。

 

當年我錢很少,但我也沒盼著以後錢多了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從衣食住行來看,你我之間有什麽差別嗎?我們穿一樣的衣服,我們都能喝天賜的可口可樂,我們都能吃上麥當勞,還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們都住在冬暖夏涼的房子裏,我們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欖球賽。你在大電視上看,我也在大電視上看。我們的生活完全一樣,沒多大差別。

 

要是你生了大病,會得到良好的治療。如果我得了大病,也會得到良好的治療。我們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飛機,可以飛來飛去,我特別喜歡這架飛機,這是要花錢的。除了我們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說有什麽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嗎?

 

我有一份我熱愛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歡的工作。當年我覺得賺 1000 美元是一大筆錢的時候,我就喜歡我的工作。

 

同學們,做你們喜歡的工作。要是你總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隻是為了讓簡曆上的工作經曆更漂亮,那你真是糊塗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個演講,來接我的是一個 28 歲的哈佛大學的學生。我聽他講完了他的工作經曆,覺得他很了不起。

 

我問他:“以後你有什麽打算?”他說:“等我 MBA 畢業後,可能先進一家谘詢公司,這樣能給簡曆增加一些分量。”

 

我說:“你才 28 歲,已經有這麽漂亮的工作經曆了,你的簡曆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你還接著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覺得有點像年輕的時候把性生活省下來,留到歲數大的時候再用嗎?

 

或早或晚,你們都應該開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我覺得我說的話,大家都聽明白了。各位畢業之後,挑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別為了讓自己的簡曆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歡的。

 

時間久了,你的喜好可能會變,但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早晨你會從床上跳起來。

 

我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為格雷厄姆工作。我說我不要工資,格雷厄姆說我要的薪水太高了。我一直騷擾他。回到奧馬哈後,我做了三年股票經紀人,一直給格雷厄姆寫信,告訴他我發現的投資機會。

 

最後,我終於得到了機會,在他手下工作了一兩年。那是一段寶貴的經曆。總之,我做的工作始終都是我喜歡的。

 

你財富自由之後想做什麽工作,現在就該做什麽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做這樣的工作,你會很開心,能學到東西,能充滿激情。每天會從床上跳起來,一天不工作都不行。

 

或許以後你喜歡的東西會變,但是現在做你喜歡的工作,你會收獲很多。我根本不在乎工資是多少。不知怎麽,扯得有點遠了。

 

總之,如果你現在有1塊錢,以為將來有2塊錢的時候,自己能比現在過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錯了。你應該找到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

 

別以為賺10倍或20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帶到溝裏去。

 

在不該借錢的時候借錢,或者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將來都沒地方買後悔藥。

 

Q2您喜歡什麽樣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先從能不能看懂開始,我用這一條篩選,90% 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

 

我不懂的東西很多,好在我懂的東西足夠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公眾持股的。所有的美國公司,隨便挑。首先,有些東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東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樂,是我們都能看懂的,誰都能看懂。可口可樂這個產品從 1886 年起基本沒變過。可口可樂的生意很簡單,但是不容易。

 

我不喜歡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會招來競爭對手。我喜歡有護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擁有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守護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備。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來十年後會怎樣,我不買。一隻股票,假設從明天起紐約股票交易所關門五年,我就不願意持有了,這樣的股票,我不買。

 

我買一家農場,五年裏沒人給我的農場報價,隻要農場的生意好,我就開心。我買一個房子,五年裏沒人給我的房子報價,隻要房子的回報率達到了我的預期,我就開心。

 

人們買完股票後,第二天一早就盯著股價,看股價決定自己的投資做得好不好。糊塗到家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是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買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隻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買的價格不是高得離譜,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資股票就這麽簡單。要買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買農場,你肯定買自己覺得合適的。沒什麽複雜的。

 

這個思想不是我發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來的。我特別走運。19 歲的時候,我有幸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我六七歲的時候就對股票感興趣,11 歲時第一次買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勢圖、看成交量,做各種技術分析的計算,什麽路子都試過。

 

後來,我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書裏說,買股票,買的不是代碼,不是上躥下跳的報價,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我轉變到這種思維方式以後,一切都理順了。道理很簡單。所以說,我們買我們能看懂的公司。

 

在座的各位,沒有看不懂可口可樂公司的,但是某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呢,我敢說,在座的各位,沒一個能看懂的。

 

今年在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我說要是我在商學院教課,期末考試時,我會出這樣的題目,告訴學生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信息,讓他們給這家公司估值。哪個學生給出了估值,我就給他不及格。(笑)

 

無論什麽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Q3能否講講您在商業中犯的錯誤?

 

巴菲特:對於我和我的合夥人查理•芒格來說,我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什麽,而是該做的沒做。

 

在這些錯誤中,我們對生意很了解,本來應該行動,但不知道怎麽了,我們就在那猶豫來猶豫去,什麽都沒做。

 

有些東西我們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東西是我們能看明白的,本來可以賺幾十億、幾百億的,卻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了。

 

我本來可以買微軟賺幾十億,但這不算數,因為我一直搞不懂微軟。但是醫藥股,我本來是可以賺到幾十億的,這些錢是我該賺到的,我卻沒賺到。

 

當克林頓當局提出醫療改革方案後,所有的醫藥股都崩盤了。我們本來可以買入醫藥股大賺特賺的,因為我能看懂醫藥股,我卻沒做這筆投資。

 

至於各位能看到的錯誤,幾年前我買入美國航空優先股是個錯誤。當時我手裏閑錢很多。手裏一有閑錢,我就容易犯錯。

 

查理讓我去酒吧喝酒去,別在辦公室裏待著。但我還是留在辦公室,兜裏有錢,就做了傻事。每次都這樣。當時我買了美國航空的優先股。沒人逼我,是我自己要買的。

 

現在我有一個 800 熱線電話,每次我一想買航空股,就打這個電話。電話那邊的人會安撫我。我說:“我是沃倫,又犯了想買航空公司的老毛病。”他們說:“繼續講,別停下,別掛電話,別衝動。”最後那股勁就過去了。

 

我買了美國航空以後,差點把所有錢都虧進去,真是差一點全虧了。我活該虧錢。

 

我買入美國航空,是因為它是一隻很合適的證券,但它的生意不好。對所羅門的投資也一樣。我根本不想買它的生意,隻是覺得它的證券便宜。這也算是一種錯誤。

 

本來不太喜歡公司的生意,卻因為喜歡證券的條款而買了。這樣的錯誤我過去犯過,將來可能還會犯。最大的錯誤還是該做的沒做。

 

我想告訴大家,人們總說通過錯誤學習,我覺得最好是盡量從別人的錯誤裏學習。不過,在伯克希爾,我們的處事原則是,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

 

我有個合夥人,查理•芒格,我們一起合作 40 年了,我們從來沒紅過臉。我們對很多東西看法不一樣,但是我們不爭不吵。

 

我們從來不想已經過去的事。我們覺得未來有那麽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對過去耿耿於懷。不糾結過去的事,糾結也沒用。人生隻能向前看。

 

你們從錯誤裏或許能學到東西,但最重要的是隻投資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樣,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聽別人的消息買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這樣的錯,你需要反省,要記得隻投資自己能看懂的。

 

你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就應該對著鏡子,自言自語:“我要用每股 55 美元的價格買入 100 股通用汽車,理由是……”自己要買什麽,得對自己負責。一定要有個理由,說不出來理由,別買。

 

是因為別人在和你閑聊時告訴你這隻股票能漲嗎?這個理由不行。是因為成交量異動或者走勢圖發出了信號嗎?這樣的理由不行。你的理由,一定是你為什麽要買這個生意。我們恪守這個原則,這是本•格雷厄姆教我的。

 

Q4和身處華爾街相比,住在偏遠的小城市有什麽好處?

 

巴菲特:我在華爾街工作過一兩年,我在東西海岸都有朋友。我喜歡拜訪他們。每次和他們見麵,都能得到一些靈感。

 

思考投資的最佳方法還是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裏,靜靜地想。要是這樣不行,別的辦法也都沒用。

 

在任何類似市場的環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響,做出過激的反應,華爾街是個典型的市場環境。在華爾街,你覺得每天不做點什麽都不行。

 

錢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買下了可口可樂公司,選中了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別的什麽都不用做了,該做的事就是不做別的。1919 年都不應該賣,但是錢德勒家族後來把他們的股票賣了。

 

你該怎麽做呢?一年找到一個好的投資機會,然後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在一個人們每五分鍾就來回喊報價的環境裏,在一個別人總把各種報告塞到你麵前的環境裏,很難做到持有不動。華爾街靠折騰賺錢。你靠不折騰賺錢。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資組合,所有人最後都會破產,所有的錢最後都會進到中間商的口袋裏。

 

換個做法,你們都持有一般公司組成的投資組合,50 年裏你們都一動不動,最後你們都會很有錢,你們的券商會破產。

 

券商像這樣一個醫生,他讓你換藥的次數越多,他賺的越多。他要是給你一種藥,把你的病根治了,他隻能做成一筆買賣,一筆交易,然後就沒了。如果他能讓你相信每天換各種藥吃對健康有益,這對他有好處,對賣藥的有好處,你會虧很多錢。你的身體好不了,還會破財。

 

任何刺激你瞎折騰的環境,都要遠離。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環境。

 

我回到奧馬哈之後,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個清單,把自己要做的事寫下來,比如要調研的公司等等。這些路費都沒白花,該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奧馬哈思考。

 

Q5請講講您對分散投資的看法?

 

巴菲特:這個要看情況了。如果不是職業投資者,不追求通過管理資金實現超額收益率的目標,我覺得應該高度分散。

 

我認為 98% 到 99% 的投資者應該高度分散,但不能頻繁交易,他們的投資應該和成本極低的指數型基金差不多。隻要持有美國的一部分就可以了,這樣投資,是相信持有美國的一部分會得到很好的回報,我對這樣的做法毫無異議。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麽投資是正路。

 

如果想積極參與投資活動,研究公司並主動做投資決策,那就不一樣了。

 

既然你走上研究公司這條路,既然你決定投入時間和精力把投資做好,我覺得分散投資是大錯特錯的。那天我在 SunTrust 的時候,說到過這個問題。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擁有的生意不應該超過六個。

 

要是你能找到六個好生意,就已經足夠分散了,用不著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賺很多錢。

 

我敢保證,你不把錢投到你最看好的那個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個生意,肯定會掉到溝裏。靠第七個最好的主意發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發家的人很多。

 

所以,我說任何人,在資金量一般的情況下,要是對自己要投資的生意確實了解,六個就很多了,換了是我的話,我可能就選三個我最看好的。

 

我本人不搞分散。我認識的投資比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沃爾特•施洛斯是個例外,沃爾特的投資非常分散,他什麽東西都買一點,我說他是挪亞,什麽東西都來兩個。

 

Q6如果能重新活一次,為了讓生活更幸福,您會怎麽做?

 

巴菲特: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聽了不會覺得不舒服。要是我重新活一次的話,我隻想做一件事,選能活到 120 歲的基因。

 

我其實是非常幸運的。我經常舉一個例子,覺得可能會對各位有啟發,所以花兩分鍾時間講講。

 

假設現在是你出生前 24 小時,一個神仙出現了,他說:“孩子,我看你前途無量,我現在手裏有個難題,我得設計你出生後生活的世界,我覺得太難了,你來設計吧。

 

你有 24 小時的時間,社會規則、經濟規則、政府規則,這些都給你設計,你還有你的子孫後代都在這些規則的約束下生活。”

 

你問了:“我什麽都能設計?”神仙說:“對,什麽都能設計。”你說:“沒什麽附加條件?”

 

神仙說:“有一個附加條件。你不知道自己出生後是黑人還是白人,是富有還是貧窮,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身體健壯還是體弱多病,是聰明過人還是頭腦遲鈍。你知道的就一點,你要從一個裝著 58 億個球的桶裏選一個球。”

 

我把這個叫娘胎彩票。你要從這 58 億個球裏選一個,這是你一生之中最重大的決定,它會決定你是出生在美國還是阿富汗,智商是 130 還是 70。

 

選出來之後,很多東西都注定了。你會設計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覺得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很好地看待社會問題。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會選到哪個球,所以在設計世界的時候,你會希望這個世界能提供大量產品和服務,你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你會希望這個世界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將來你的子孫後代能越過越好。

 

在希望世界能提供大量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有的人手氣太差,拿到的球不好,天生不適合這個世界的體係,你希望他們不會被這個世界拋棄。

 

我天生非常適合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我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分配資金的天賦。這其實沒什麽了不起的。

 

如果我們都被困在荒島上,永遠回不來,我們所有人裏,誰最會種地,誰最有本事。我再怎麽說我多擅長分配資金,你們也不會理我。

 

我趕上了好時候。蓋茨說,要是我生在幾百萬年前,早成了動物的盤中餐。他說:“你跑不快,也不會爬樹,什麽都不行,剛生下來就得被吃了。你生在今天是走運。”

 

既然我運氣這麽好,我就要把自己的天分發揮出來,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交自己喜歡的人。隻和自己喜歡的人共事。

 

要是有個人讓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賺 1 億美元,我會斷然拒絕,要不和為了錢結婚有什麽兩樣?

 

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為了錢結婚,要是已經很有錢了,更不能這樣了,你們說是不是?我不為了錢結婚。

 

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生活,隻是不想再買美國航空了!

 

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