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了一個實驗: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對食品保存的作用以及蛋白質在其中的影響

(2016-02-20 08:03:33) 下一個

實驗起因:聖誕節,大吃大喝的節日,葷菜蔬菜塞滿冰箱,吃著吃著就忘了,一不小心剩下一小盒洋蔥牛肉,真的是很小一盒,所以塞在角落裏不起眼,一直沒看到,到了一月底才發現,打開一看,居然還沒壞掉。這下我可來勁了,索性不吃掉,就放著,倒要看看它過多久才會壞掉,等到今天還沒壞掉。上上周在土耳其店驚喜發現有青菜,就是北方人成為上海青的那種,北方人口中的青菜是對綠葉菜的統稱,南方人說的青菜就是某一種特定的蔬菜。這隻有中國人愛吃,不知為啥土耳其人獲知了也開始種,賣的比亞洲店的還便宜,質量更好。太好了,買來燒了青菜炒平菇,結果不出一周就壞了。為什麽一個菜老也不壞呢,而另一個沒幾天就壞了呢?觀察發現了區別:
1。洋蔥牛肉裏沒有放素油(就是植物油),而菜都裹上了一層薄薄的葷油(動物油脂),就是牛肉中本身的油被燒出來了,就是冷卻後的白油,不多。而青菜炒平菇用的是素油。

2. 青菜炒平菇中有平菇。菌菇類特別容易變質,這個我從小就知道。

那到底不同的油脂對食物的保存作用有什麽區別呢?必須在同一參照係中進行比較才有說服力,葷油洋蔥牛肉和素油青菜炒平菇是無法比較的。

實驗前提:上周買了青菜和杏鮑菇,備好了冷軋芝麻油和豬油,都是家裏現成有的。一樣的鍋,都是我家的鍋,一樣的灶,我家就這個灶台,找不出其他的。同一時間先後烹飪,烹飪前都把鍋洗幹淨,從頭開始。用同一個冰箱的冷藏室保存,我就一個冰箱,不可能為了個實驗再去買一個冰箱。

實驗內容:炒出下列幾份菜,各自單獨保存在同一冰箱,觀察計時同時開始,看究竟是哪些樣品依次壞掉。

1. 素油炒青菜

2. 素油炒青菜杏鮑菇

3. 素油炒杏鮑菇

4. 葷油炒青菜

5. 葷油炒青菜杏鮑菇

6. 葷油炒杏鮑菇

實驗過程:就今天,馬上開始洗菜炒菜。

實驗結果:不匯報了,倒不怕因為說了真話要道歉,還被罵我封禁我的人從我的實驗成果中受益(當然這些我肯定是不願意的),而是覺得費了那麽大的勁和時間來觀察,最後卻有可能被沉貼,太不值得了。反正我自己已經從日常生活的摸索中做出了判斷,我該如何對待各種油脂,該如何處理蛋白質。不要怪我,這是為了適應健壇的風氣和大環境。

至於說沉貼,沒那麽誇張,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請看下麵沒有PS過的貼圖,哪些帖子被提上來了,哪些帖子被壓下去了,隨便找找,例子比比皆是。請注意每個帖子的發貼時間以及各帖子之間的排列順序。莫說我眼尖,我是近視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