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讀書人

旅遊散記,生活隨筆,分享心得,結交朋友
正文

紀念梵高:繁星點點的夜晚

(2016-03-29 20:28:15) 下一個

寫篇短文紀念一下生於3月30日的文森特·梵高。這位紅頭發,短胡子,藍眼睛,脾氣暴躁,性情乖張的畫家,28歲才開始正式繪畫,37歲自殺;短短十年間,創作了近2,100幅畫。生前隻賣出的一幅畫《紅色葡萄園》,還可能是他的弟弟提奧·梵高作為藝術品經銷商背後牽線。

而今天,這2,100幅畫大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博物館和私人收藏者手裏;一個藝術博物館如果沒有梵高的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博物館。在巴黎,在荷蘭,在布魯塞爾,在法國南部城市,凡是梵高生活過的地方,都原封不動地保留著他的故居,或矗立著他的銅像;睡過的床,擺著的椅子,通向寫生的吊橋的草徑,連到住所的石板台階,甚至吃的早餐香腸切開的角度,都原封不動地保持著當時的模樣。

身前寂寂無名 ,窮困潦倒;身後聲名鵲起,萬眾仰慕;我們也許會問:為什麽梵高這麽有名?梵高的畫到底好在哪裏?為什麽在其生前,世人不能見其畫的美,反在其死後才崇拜追捧他?

當他的《向日葵》以曆史天價四千萬美元賣給一名日本收藏家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梵高熱。我也買了一本梵高傳,翻了好多遍。那時看不懂他的油畫,隻是把他的油畫當作插圖理解他的生平。

他的傳記中,最感動我的一段就是:作為一名見習牧師,梵高曾與比利時的挖煤礦工們同吃同住一年,親眼所見,親身體會,工業革命時底層工人的生存環境之艱苦惡劣;在《吃土豆者》中,他用傳統的荷蘭畫派的藍和灰,描繪了他們慘淡的人生狀態。但作為一名牧師,他入戲太深,認為如果主耶穌回來,也會與這些礦工們同吃同住,所以就效法耶穌的式樣,取了奴仆的形象,把自己的衣服送給窮人,把自己舒適的住處讓給無家可歸者。但教會的管理者,認為他這樣做太失牧師形象,以口才不佳為由,沒有續聘他。讀到這段,我的心裏是如此難受,以致於我不由地躺下,把肚子貼在那冰涼的大理石地麵上。多少年後想起來在大學圖書館讀他傳記的一幕,仍然不禁潸然淚下。

這也許是梵高這麽有名、這麽多人喜歡梵高的原因之一吧?我們普通人能感同身受他的掙紮;理解了他的坎坷人生,似乎就理解了他的繪畫。從梵高的書信,尤其是與他弟弟的幾百封的兩地書中,我們能看到他的藝術思考和動機,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他的執著、彷徨、抑鬱、苦苦的掙紮、自我懷疑、絕望和無助,這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經曆不正很相似嗎?他的那些頑固、愚蠢、甚至瘋狂的行為,不也是我們中間有血有淚、真實的一個嗎?

但他的這種寫實的畫技,已不為當時同行所認同;高更(Paul Gauguin)對他更總是有點居高臨下。連梵高自認為最成功的一幅油畫也受到評論家朋友的強烈批評。梵高在寫給他評論家朋友信裏說,“你......無權以你的方式指責我的繪畫,你知道,...... 我總是試圖在做我還不能做好的東西。”

與高更和喬治·蘇拉(Seurat)的交往,使他學到更抽象的畫法;他的精神狀態以及長期禁閉在醫院中,使他不得不從記憶中繪畫;再加上他與生俱來的強烈情緒以及瘋狂的工作,使他成為那個偉大的繪畫時代中最獨特的一位。

我把梵高看作是藝術進化史裏的始祖鳥。這就是為什麽在照相技術已被發明,靜物畫,人物肖像畫商業需求迅速降低的時候,梵高的靜物畫、人物肖像畫卻最被推崇。比如,他的《鳶尾花》87年拍賣了1.1億美元,《嘉舍醫生的畫像》90年拍賣了1.5億美元。因為這些畫都是他死前一兩年完成的,既寫實又抽象,又帶著作者強烈的感情以及近乎癲狂的心理狀態。這些強烈的感受和心理狀態在照片中是看不到的,也是在他之前的以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宗教,曆史和寫實題材的所有繪畫中感受不到的。梵高,以他的生命,以他天才特有的眼光,看到了另一維度的東西。他畫筆下血紅的玫瑰銀色的刺,金黃的月亮藍色的邊,在看見他的畫之前,沒有人見過它們。梵高之後,很多人見過它們,並且覺得它們很真實。梵高之後,才有了後期印象派,結構主義,現代主義,以及星球大戰。

七十年代初,Don McLean有首吉他伴唱《Vincent – Starry Night》,我聽了無數遍。以我的拙筆翻譯一下前兩段:

繁星點點的夜晚

火紅的花朵明豔耀眼

翻卷的雲彩,紫羅蘭的嬌顏

映射著你文森特的眼睛,青花瓷的藍

 

色彩變化萬千

清晨,琥珀色的麥田

藝術家的手

撫慰著痛苦刻劃過的飽經風霜的臉

 

陰影下的山

樹,黃色水仙

雪白的畫布

還在捕捉著微風和冬日裏徹骨的寒

 

繁星點點的夜晚

某年的某一個夏天

隻有調色板上的灰與藍

看見我靈魂深處的悲傷和幽暗

 

......

也許半個世紀前,人們不知道如何、不會聽文森特;但今天,很多人都能傾聽他,理解他,欣賞他,感激他,因為他幫著我們擴大了這個世界、深化了這個世界。所以,今天,我們要紀念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allin1_加州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謝謝分享。梵高畫的是生命,技巧色彩上的mastery不用說了,他的畫不嬌情,不做作,他畫自然景色樹木花草都有蓬勃的生命。梵高也讓我想起了詩人海子。海子的詩充滿了悲傷,絕望與死亡,但留給後人的是麵向大海的充滿激情的暖聲調。如同波城冬日的評論“梵高的生命有太多幽暗的灰和悲份的藍,留給後人的卻是溫暖的黃色和金色的月亮”。海子在“阿尓的太陽“寫過梵高,“把星空燒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燒得旋轉”。隻有梵高能畫出the Starry Night; 也隻有海天這樣天才般地描述了梵高的畫。都是令人扼腕英年早逝的天才們。謝謝好文與眾多出色的評論!
XQQ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有數不清的畫作,凡高的畫是能走進心裏的那種
zhao_紐約2016 回複 悄悄話 繁星點點的夜晚
火紅的花朵明豔耀眼
翻卷的雲彩,紫羅蘭的嬌顏
映射著你文森特的眼睛,青花瓷的藍


色彩變化萬千
清晨,琥珀色的麥田
藝術家的手
撫慰著痛苦刻劃過的飽經風霜的臉


陰影下的山
樹,黃色水仙
雪白的畫布
還在捕捉著微風和冬日裏徹骨的寒


繁星點點的夜晚
某年的某一個夏天
隻有調色板上的灰與藍
看見我靈魂深處的悲傷和幽暗

滿池嬌 回複 悄悄話 Luumia 發表評論於 2016-03-30 00:45:14
他的靈魂至簡至純,他的人性溫暖,與生俱來的悲憫。他的畫都是他心中激情外在的流淌...
------------

必須是怎樣美好的靈魂,怎樣出塵的智慧的人 才有能力寫下這麽一段文字啊
中年囈語 回複 悄悄話 去過他的家鄉,荷蘭的一個畫家朋友開車帶我在他畫中的landscape轉了半天。一直想理解為什麽世人對他的評價那麽高,朋友當時的答案有點遺忘,謝謝你能寫這麽多,讓我有機會再思考和理解。加拿大有個group of seven, 其中Tom Thomson的畫作也有一定影響力,包括在荷蘭,稱為加拿大的梵高,可以關注一下。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分享!梵高的生命有太多幽暗的灰和悲傷的藍,留給後人的卻是溫暖的黃色和金色的月亮!
孤獨行者 回複 悄悄話 繁星點點的夜晚,為你的調色盤塗上灰與藍
你在那夏日向外遠眺,用你那雙能洞悉我靈魂的雙眼
山丘上的陰影,描繪出樹木與水仙的輪廓
捕捉微風與冬日的冷洌,以色彩呈現在雪白的畫布上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對我說的是什麽
你為自己的清醒承受了多少的苦痛
你多麽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是人們卻拒絕理會,那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傾聽
或許他們現在會願意聽
    
繁星點點的夜晚,火紅的花朵明豔耀眼
卷雲在紫色的薄靄裏飄浮,映照在文森湛藍的瞳孔中
色彩變化萬千清晨裏琥珀色的田野,滿布風霜的臉孔刻畫著痛苦
在藝術家充滿愛的畫筆下得到了撫慰
  
因為他們當時無法愛你,可是你的愛卻依然真實
而當你眼中見不到任何希望
在那個繁星點點的夜晚,你像許多絕望的戀人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多麽希望能有機會告訴你,文森特
這個世界根本配不上像你如此完美的一個人
    
繁星點點的夜晚, 空曠的大廳裏掛著一幅幅畫像
無框的臉孔倚靠在無名的壁上,有著注視人世而無法忘懷的眼睛
就像你曾見過的陌生人,那些衣著襤褸、境遇堪憐的人
就像血紅玫瑰上的銀刺,飽受蹂躪之後靜靜躺在剛飄落的雪地上
如今我想我已明白你想對我說的是什麽
你為自己的清醒承受了多少的苦痛
你多麽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是人們卻拒絕理會,他們依然沒有在傾聽
或許他們永遠也不會理解
孤獨行者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您去MOMA,每天開館閉館時,都放Don Mclean 的這首歌。
0084lx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我愛梵高,沒讀那本渴望生活時就愛上他。當你站在他的郵差魯林前,那布滿鮮花的萌態,會讓人被他的純真感動。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沒有被世俗沾染的孩子,也正因為一直是個孩子,所以最終被世俗社會淘汰。。。幸運的是他留下了溫暖和純真的財富!我沒有見到他一副猙獰或是抱怨的畫麵,就算那幅絲柏樹,強烈扭曲突兀的黑綠色旁,也永遠是溫暖的黃色麥田與彩色的光芒。。。
WriteItOut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筆!可以看出作者對梵高的那份摯愛。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他的靈魂至簡至純,他的人性溫暖,與生俱來的悲憫。他的畫都是他心中激情外在的流淌...
西風-西風 回複 悄悄話 琥珀色的麥田. amazing comments.
凡高的素描是一流的 master pieces. his sense of color is amazing too. he is color master. he 是同Paul.cezanne,henry Matisse in same level in my opinion.
people understand him more than we thought.
the twisted fate of him work is because the art market and main stream art was not perfer his art at the time. only 20 years later, things totally changed.
he had the master's qualit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