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zt

(2016-01-12 07:08:00) 下一個

 百度百科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編輯

同義詞 鐵列克提事件一般指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1969年,中蘇邊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珍寶島鐵列克提事件。在當年3月東北邊陲的珍寶島戰鬥中,中國軍隊有效地打擊了蘇聯的氣焰。全國人民為之振奮,熱熱鬧鬧。然而在當年8月13日西北邊陲的鐵列克提戰鬥中,我方的主陣地人員幾乎全部陣亡。38人犧牲,包括3名記者。蘇聯解體後,1999年11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麵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2008年5月新疆軍區決定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

事件過程編輯

1969年8月13日清晨,鐵列克堤邊防站巡邏分隊8人在裴映章副站長帶領下按計劃巡邏, 巡邏隊中有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李連祥,和本部隊翻譯王明遠。為預防萬一,12日晚在易遭敵襲擊的巡邏地段我側預設了掩護。早上蘇軍首先開出指揮車、裝甲車、卡車多輛,步兵數十人,越界進入我國一無名高地(695.5)西側,當我國巡邏分隊行至此處時,蘇軍突然開槍射擊,打傷我方戰士,我方陣地派人把受傷戰士背回,巡邏分隊立即進入無名高地,與掩護班匯合,進入戰鬥位置。無名高地打了兩發點射提出抗議,蘇方不顧我中方抗議又繼續開槍。我們被迫自衛還擊,擊退了在3輛裝甲車掩護下的數十名蘇軍的進攻。接著蘇軍又從南側進攻,再次被擊退,不久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裝甲車從南北兩個方向迂回到無名高地後側,並以猛烈炮火掩護步兵進攻,遭到了我們中國邊防戰士的頑強抵抗,多次衝擊被擊退,但是由於蘇軍人數眾多,出動了10多輛裝甲車及T-62坦克、卡車、步兵300餘人、多挺重機槍、直升機2架圍攻我陣地,對我陣地進行猛烈炮擊,我邊防軍人配備的都是輕型武器。因巡邏地段地形開闊對我不利,在光禿的小山頂上,既無工事掩體也無草木遮擋偽裝,我方暴露在蘇軍火力控製之下,蘇軍的炮火愈演愈烈,向我方陣地發起圍攻,經過一小時十五分,我方幾十人損失過半,寡不敵眾,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空曠戈壁灘變成了血腥的屠場......[1] 

事件後續編輯

蘇聯方麵

事後蘇聯方麵大張旗鼓的表彰參戰人員。
共授予:列寧勳章1枚;紅旗勳章5枚;紅星勳章6枚;3等光榮勳章2枚;勇氣勳章10枚;軍事榮譽獎章11枚;

中國方麵

事後中國方麵調查為什麽在幾天前就發現蘇軍異動,而塔城軍分區一直沒有準備。1971年林彪死後,從前林彪的部下,紅軍強攻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新疆軍區司令員龍書金被認為要擔負主要責任。
1994年4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簽署了《中哈國界協定》。
1997年9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訪問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簽署了第一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
1998年7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出席在阿拉木圖展開的“上海五國”第三次元首會議期間,與納紮爾巴耶夫簽署了第二個《中哈國界補充協定》。
1999年11月下旬,納紮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麵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參見《重訪鐵列克堤》)。 、
2008年8月13日,中國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