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非典型倒爺”眼中的25年:蘇聯已是過去式

(2016-12-26 19:14:38) 下一個

                              “非典型倒爺”眼中的25年:蘇聯已是過去式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告解體,曾經的超級大國徹底從世界舞台中消失。如今,25年過去,許多有關蘇聯的記憶被時間衝淡、不再經常被人想起,但它們並不會真正消亡,就像煊赫一時的北京-莫斯科國際列車一樣。

  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火車:90年代的黃金快遞

  往返於北京和莫斯科的K3/K4、K19/K20次火車是如今備受“鐵路控”們推崇的國際列車:從北京出發,一路跨過西伯利亞,到達東歐平原,沿線的各種風景盡收眼底。而在年長的人眼中,這幾條國際列車線留有深深的時代烙印。

 

  上世紀90年代,飛機仍是奢侈的出行工具,人們主要靠這四趟列車來往中俄。現居北京的金鬆濤就曾是其中的一員。不同於人們熟知的“倒爺”,他是國營外貿公司職員。

  92年,民營企業家牟其中用500車商品換來4架圖-154飛機的事情轟動全國。各國營外貿公司受到啟發,紛紛在俄羅斯開設辦事處,金鬆濤因此被派往了莫斯科。

  1994年,想要買到國際列車票並不容易。一方麵,私人護照很難辦,需要政審——大約半年時;另一方麵,票價也是普通人負擔不起的:一張北京到莫斯科的單程車票1790元,而那時金鬆濤的月工資僅為175元。

  剛上車,金鬆濤就被同包廂乘客的陣仗嚇了一跳:一個倒爺,拿著八個大箱子。這個人跟金鬆濤打了聲招呼,然後,床底就被箱子塞滿了。“就像現在的快遞員,”金鬆濤說道。

  90年代坐國際列的倒爺們,可比現在的快遞員賺得多多了。據金鬆濤介紹,那時在中俄之間做貿易已經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利潤非常大。“從北京帶100件皮衣去;從莫斯科帶回100條香煙。這一趟跑下來,不算上遊和下遊的利潤,光是運貨的就可以賺一萬塊了,”金鬆濤說,“放到現在,應該相當於十萬塊錢吧。”

  由於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幾乎完全沒有輕工業。“所以那時從中國帶去什麽都是好的,一盒火柴都能換個軍事望遠鏡。很多生活物資,中國人不賣,就沒人賣了。中國人都是自己定價的,”金鬆濤回憶90年代時這樣說道。

  不止是莫斯科,西伯利亞大鐵路沿途也是一樣的。在國際列停靠的各站,當地人會準時守候在鐵道旁,找乘坐列車的倒爺們買東西,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風景。“那些列車員、翻譯和去留學的學生都做起了小生意,就跟現在的代購一樣。留學生隨便帶50條牛仔褲過去,就夠3、4個月的生活費了,”金鬆濤說道。


   錢多招禍,許多不法分子對國際列虎視眈眈。1993年,中俄國際列車大劫案震驚全國。直到2011年,中國警方才把四個犯罪團夥的所有犯罪分子捉拿歸案。然而由於利潤豐厚,倒爺們仍願冒著生命危險做生意。

  倒爺的日常:防跟蹤、數錢半小時、給警察塞錢

  運貨的倒爺要麵臨人財兩空的危險,駐守莫斯科賣東西的中國人同樣不安全。

  90年代,中國人在莫斯科做買賣都是現金交易。每天攜帶大量現金,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獵物。因為擔心被搶,倒爺們每天活得小心翼翼:從市場下班後,他們帶著賺取的現金回家。路上,他們跟間諜一樣,不時觀察是否有人跟蹤。回到家,他們打開房門,擠出一條縫就立即溜進去。金鬆濤介紹,為了防盜防搶,中國人都會在房門內側放一個大櫃子,因此開門隻能開一道小縫。

  鎖上房門並立刻用櫃子抵住,接下來,他們就要開始一項激動人心的工作了:數錢,用點鈔機數錢。

  蘇聯解體後,為了一步到位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葉利欽政府采取了激進的“休克療法”,加劇了盧布的不斷貶值。解體前,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約是0.9:1;1992年,盧布的匯率暴跌至200-400:1;到1994年11月底,盧布的官方匯率已經暴跌到3235:1了。

  那時,幾乎每個在俄做生意的中國人都有點鈔機:每天進賬的盧布數量太大,人工點不過來。“我聽點鈔機響的時長就知道今天賺了多少錢。我的要求也不高,每天點鈔機響半個小時就夠了,”一個商人朋友曾經對金鬆濤這樣說。

  數完錢,中國倒爺們把錢按順序放好。第二天清晨,他們就把這些錢拿到匯率好的兌換點兌成美元——畢竟,相對於盧布,美元保值得多。然而,不少人又因此被俄羅斯警察盯上。

  俄羅斯相關法律規定,警察有權檢查外國人的相應身份證件。金鬆濤說,中國人看到警察總是害怕膽怯,加上語言不通、不知警察意圖,因此往往會主動塞錢上去,希望得到通融。長此以往,俄羅斯警察都知道:隻要找中國人查證件就有錢拿。警察們後來都摸清了中國人的作息時間,每天蹲點索賄。他們甚至與中國人混熟了,收完錢還會打招呼:“明天見!“

  普通市民生活艱苦:俄科學院華人院士退休當翻譯賺錢

  旅居俄羅斯的中國人賺得盆滿缽滿,俄羅斯本地人生活卻很艱苦。一方麵,前蘇聯較好的基礎設施保障了基本生活:家家戶戶裝有電話,撥打和接聽都免費,水電價格低廉,暖氣也免費供應。然而,另一方麵,由於惡性通貨膨脹、物資匱乏,俄羅斯生活必需品和輕工業產品價格飛漲,普通市民收入驟減。

 

  據金鬆濤介紹,1995年前後,若想在莫斯科生活得不錯,每人每月需要200美元。然而,當時莫斯科的人均收入不到80美元。人們不得不在工作之餘找兼職、賺外快,以補貼家用。其中,一個華人院士的故事令人唏噓。

  90年代,金鬆濤所在的外貿公司曾請過一個中國老教授做翻譯。他是來自江蘇的專家,上世紀50年代被派駐到蘇聯,並在那裏娶妻生子。後來,這名專家入蘇聯籍,成了科學院院士。蘇聯解體前,院士和妻子的月薪共有300多盧布,足以維持體麵的生活。然而,盧布暴跌使得他們多年的積蓄瞬間縮水,生活開始變得入不敷出。為了賺生活費,老院士找到了這些家鄉來的倒爺們,開始給外貿公司當翻譯。他每月可以得到400美元的薪水,算是頗為可觀了。

  比起華人院士,普通俄羅斯人可就沒有這樣好的機會了。許多退休的高校教師為了生活,不得不回到學校,靠在教學樓、宿舍樓打掃衛生掙外快。

  普京上台至今:活在當下

  2000年,普京入主克裏姆林宮,開始了十幾年的執政生涯。他著手重建崩壞的市場秩序,打擊貪腐和犯罪,並借油價上漲的東風恢複經濟。

  在他的治下,警察索賄的現象消失了,市場上商品漸漸豐富,人民收入有所提升。雖然在2008年再次遇到國際金融危機,但人們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不算很大。

  “我2015年去過一趟俄羅斯,超市和商店裏商品琳琅滿目,跟90年代完全不一樣。因為盧布貶值,外國商品賣得可能有點貴。但俄羅斯國產貨依然很便宜,普通俄羅斯人足以生活,“金鬆濤感慨,俄羅斯人的生活在近十年有了很大發展。

  然而,對於俄羅斯人來說,蘇聯解體終究是一道傷疤。

  據俄羅斯衛星網調查結果,俄羅斯中老年人對蘇聯有著較深的情結:在受訪的中老年人中,有64%支持蘇聯、僅有28%反對。這一結果也在我們的走訪中獲得了印證。

  來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奧莉加奶奶把90年代生活的動蕩歸咎於蘇聯解體:“80年代,一切都很好;而90年代,生活就變得艱難了。”67歲的瑪利亞則認為,相比於蘇聯,現在的生活更困難。

  不過俄羅斯人也常說一句諺語:Время лечит,意思是:時間能治愈一切。

  ““我在蘇聯解體之後才出生。爸爸對蘇聯很反感,但爺爺奶奶很熱愛列寧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學就讀的奧卡薩那說:“我個人的態度是中立的。中學和大學的曆史課本上,20世紀20年代之前都講得很詳細,20年代之後的曆史就快速略過。”

  也許,正如俄羅斯年輕一代所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人應該活在當下。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來說,如何發展經濟、如何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今,盧布匯率已經回升到了60:1左右。2016年12月2日,總統普京在發表國情谘文時表示,俄羅斯實體經濟已停止下滑,有理由相信俄羅斯經濟將在明年出現增長。仍舊在從事中俄貿易的金鬆濤也對俄羅斯充滿了信心:“俄羅斯經濟已經好轉了,我對中俄貿易前景有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