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銅鑼灣書店事件 看香港“公知”的煽動嘴臉

(2016-01-05 23:30:49) 下一個

    有人問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失蹤。此刻你是什麽看法。我說,無論我說什麽,我們都是中國人,同 處於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如果我抨擊港人對中國政府有什麽太多過錯,一定會有貓哭耗子之嫌。但是,對於部分港人的煽動民族仇恨、尋釁滋事的行為,對比曾經 幫助過香港太多太多的中國人民來說。我卻很難過。
    請不要誤會,首先我難過的是,按照快意恩仇的江湖規矩,某些港人煽動兩地分離的言論已惘然成了一筆爛賬,其精心營造的公知言論戰場,迎來的並不是國與群眾 的讚許。不論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裏這個戰場的結局會是怎樣的,顯然這些港人的這種“複仇”始終沒有實現,所剩下苟延殘喘的幾個屁孩和某些作秀的記者、議員 的爛賬,依舊顯得如此尷尬。盡管在另一麵,麵對國家一國兩製製度,這些公知們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過讚許之情,哪怕表達讚許的那些方式,依舊不那麽讓人喜 歡。
    作為炎黃子孫,對這些屢次主動挑釁國人和港人的公知們,我們沒有恨意幾無可能。但都是同一血脈的人,這些言論怎堪比家仇國恨,一些事情,用仇恨去解讀,也未免太小看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寬厚。
    一個失蹤的書店老板,大能大到天際,小也能小到塵埃裏。譬如,在這件事情上,一些怪現象本身便已經超過了一個普通股東、一個平凡的香港人失蹤的載體,例如對真相的幼齒式耍賴,如“中國政府就是強橫奪理永遠無錯”的是非觀,這就是對日益強大的中華民族最大不敬。
   這些少部分香港人所煽動的民族仇恨及圖騰式崇拜往往會產生自我蒙蔽的呼號,但是看普通民眾對該事件的評論。其實他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很難讓一個 人相信他不願意相信的事。現實生活本身就是一出活脫脫的荒誕劇,可誰有能否定,這些夾雜在評論裏的奇葩,真正站在你麵前時,隻會是一個怯懦的普通人?沉默 的螺旋下,他們也隻是被一種聲音所蠱惑,從而走向了非理性的那一端。他們永遠會被兩岸人民唾棄。
    我無法代表所有中國普通民眾,但還是不希望港人的如此誹謗。我希望這些誹謗公知們與我再起戰個痛快,哪怕是再逞一時口舌之快。我理解港人對書店股東李波失 蹤事件的猜疑,美國人締造的民主卻或許正在影響某部分港人的思想,但這一定不會是否定兩岸和平共處的那顆老鼠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