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能勝新太平洋戰爭嗎?

(2024-06-19 11:35:56) 下一個

有一種觀點,現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了。證據就是,就像一戰,並不是1914年7月28日當天就這樣稱呼的,戰爭初期,人們往往將其稱為“歐洲戰爭”或“大歐洲戰爭”,反映了戰爭主要集中在歐洲戰場的局麵。隨著戰爭規模擴大和全球影響加深,逐漸出現“世界大戰”的稱呼。1939年9月1日當天也沒將這場戰爭冠以“第二次世界大戰”,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影響,人們普遍希望避免再次發生全球性戰爭。在二戰爆發初期,仍有人抱有希望,將其稱為“第二次歐洲戰爭”或“新歐洲戰爭”。然而,隨著戰爭範圍迅速擴大,並最終演變為全球性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稱呼逐漸得到普遍認可。

現在正在進行的兩場戰爭,俄烏戰爭是一場慘烈的戰爭,雙方都稱對方有多達50萬軍人的傷亡,因此總傷亡已經接近百萬了。考慮到蘇聯在阿富汗十年戰爭期間的總傷亡隻有1.5萬,俄烏戰爭的規模可想而知,而且雙方都轟炸了對方的民用設施,加上民間的損失,可見這場戰爭可不是那麽容易平息的,必然引起後果。

中東的加沙戰爭,本來以為一個月就能解決問題的,因為戰鬥的一方是武裝到牙齒的以色列正規軍,另一方是純粹的拖鞋黨,躲在一個四麵都被封鎖死的彈丸之地,儲存的糧食和彈藥能用多少時間?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群拖鞋黨,居然戰鬥了整整8個月,到現在還能打出射程有150公裏,可以打到特拉維夫的火箭彈。(通常的火箭彈射程在30公裏以下),真不知道是怎麽藏的。被掃蕩了一遍的哈馬斯,還在加沙中部,北部頻頻出擊,而那些地帶本來已被以色列地毯式轟炸了一遍。而伊朗的幾個中東的代理人也不消停,手裏都有打不完的導彈和無人機,火箭彈。以色列已經雄風不再,再也無法像以前的中東戰爭那樣力壓群雄了,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威懾和美國的保護,真有亡國的危險!

被西方譽為“新軸心國”的中,俄,伊,朝還真走到一塊去了。比如,朝鮮為俄國提供了多達500萬顆炮彈,還有不少導彈;伊朗為俄國提供了廉價長程無人機;中國為各國提供了技術,生產的支持。無人機方麵,俄國,伊朗的長足進步,背後有中國的影子;情報方麵,中國向他們廣泛提供衛星資料,這些照片可以屬於非軍事品;生產原料方麵,就說炸藥的主要原料硝化棉吧,中國的產量是世界上最高的。西方本來以“新疆棉”的理由禁止進口,現在說我放你一馬吧,但中國卻對西方禁運,對軸心國朋友當然不會禁止啦!從一般武器的生產力而言,軸心國不算上中國,已經可以媲美西方包括美國加起來的總和了。這和中國的支持有關。

如果和二戰對比,俄國相當於納粹德國,中國相當於日本,伊朗和朝鮮應該比意大利,匈牙利強點,伊朗在中東能獨當一麵,朝鮮有核武器和獨立,強大的軍工企業。而對手,姑且稱為同盟國吧,除了美英以肯定是站在一起的,估計不會有個統一的戰線。在歐洲方麵,北約國家會站在美國一邊,但這些國家不會一致對華;在亞洲方麵,不會有一致對華的陣營,和一戰二戰時,大多數國家都是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同,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是主權獨立的不結盟國家。三戰就是打起來,牽涉的國家不會像一戰二戰那麽多,陣營也不會涇渭分明。比如二戰中,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美日在菲律賓打仗,不需要菲律賓同意。現在,如果中美交戰,美國需要周邊國家的同意才能使用當地的基地,否則隻能從航母上發動攻擊。以前英國參加了戰爭,英聯邦的成員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都得加入英國參戰,而現在就不是這麽一會事了。

也就是說,三戰的太平洋戰場,可能就是美國和中國的海軍艦隊在打,不太會發生牽涉第三國的情況,甚至都不會發生攻擊對方軍港的情況。重現當年日本半年從越南打到印尼,直逼澳大利亞的成就是很不可能的,如此將會把這些東南亞國家逼成對手。最有可能的就是中美海空軍在南海戰鬥,奪得製空權的一方即為勝利!

最近中美兩軍在南海的對峙,可以看作新太平洋戰爭的預演。本次對抗,美國為首的包括日本,加拿大海軍的艦隊組成一個航母編隊,在南海進行實彈軍演。中國派出了三艘055級大驅進行對峙,在抵近海域進行實彈演習,同時,一艘094級攻擊型核潛艇在台灣海峽浮海示威。

055型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當前最新的主力驅逐艦,也被稱為“大驅”。特點:這一型號的驅逐艦在尺寸、艦載武器、電子戰能力等方麵都有顯著提升。它裝備有先進的雷達係統、垂直發射係統(VLS)和新一代的艦載防空導彈係統,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包括防空、反導、反潛和對海作戰。其噸位高於萬噸,是中國除航母外最大的軍艦。

094級攻擊型核潛艇所以要浮海作業,是為了避免其水下噪音特征被美國偵測到,在水淺的台灣海峽,浮海可以與海麵雜音混雜,掩蓋其水紋特征被偵探,又能起到威嚇的作用。但另一方麵,這也顯示了中國潛艇的一個軟肋。作為戰略武器,潛艇需要一個很大的深海潛伏場,中國的東海,黃海都很淺,範圍不大,隻有南海,但出發港隻有海南島,周圍國家太多,裝滿了美日暗藏的探測裝置,被盯得死死的。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對控製南海那麽執著的原因,沒有這樣一塊潛伏場,就稱不上大國!

如此可以看出,如果發生海戰,中國還得靠岸基的反艦彈道,以及岸基的飛機作為主要作戰武器,南海上的那些島嶼還是有些作用的。但如果戰爭不是圍繞台灣,或是和菲律賓爭奪的那幾個島嶼展開,而是爭奪馬六甲以及更遠的海上運輸線展開。那裏已經超過了中國岸基武器的射程, 中國的航母編隊,現在恐怕還沒有戰勝美國艦隊的信心和能力!

美國的航母都是核動力的,十年換一次燃料。而中國的航母,包括最新的福建號,都是燃油動力的,得依靠補給船,補給船被打沉了就歇菜了。美國的海軍身經百戰了,中國海軍還沒打過這種現代化的海戰,雖然雇了些西方海軍原軍人參加訓練,但經驗不足肯定是剛接戰時的問題。還有那些武器,都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美國二戰時生產的一種軍鞋,一用就被罵死,迅速淘汰。沒經過實戰檢驗的軍品,連鞋都會出問題,更別提武器了。藥品都有個臨床試驗,武器更應該有了,現在俄國的武器還是比中國的賣得好,就是因為有實戰檢驗的原因。因此,這個短板,也是中國軍隊一個根本性的缺陷。

如此一圈分析下來,如果現在開始和美國打太平洋戰爭,中國是凶多吉少。最適合中國的角色,還是當軸心國家的兵工廠,當師爺,讓戰鬥民族去戰場上出頭。術業有專攻,貿然挑起戰釁,兵敗萬事休!慎之,慎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faf999 回複 悄悄話 有核大國之間,即便抱著“隻打一下有限的常規戰爭”的想法都是極度危險的,誰也不能保證輸了的一方會急眼
心會擱淺123 回複 悄悄話 局部戰爭的話,四六開吧。中國四,美國六。美國強在現有實力,中國剩在軍工製造能力。一旦打成消耗戰,中國就有8成勝算了。中國是有核國家,美國也就無法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總之中美之間的戰爭後果太難預料了。
老柏樹 回複 悄悄話 中美在西太開戰,美國肯定是死盯著中國的幾艘主力艦。軍艦跟所有其他軍事裝備不同,弱的一方被打沉一艘就少一艘,及時能造出來,磨合形成戰鬥力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想想二戰時的日本海軍)。所以,甲午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被擊沉5艘軍艦,這下麵的仗就沒法打了,被清零是遲早的事。

沒有了主力艦,沒法給運輸艦隊護航,失敗是100%的事,岸基導彈啥的防禦還行,問題是現在正常情況也沒人動你的本土。困住海上運輸線餓死你就行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