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拜登對華加稅的虛實

(2024-05-19 17:18:36) 下一個


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了一項看起來很瘋狂的政策,對中國部分商品征收巨額關稅。
中國共13個種類的產品關稅被拜登升至25%以上,其中半導體產品、太陽能電池產品、注射器產品關稅被升至50%,電動汽車關稅被升至100%,共涉及18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

這項加稅政策不僅看起來稅率驚人,而且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首次主動對中國增加關稅的政策。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所有高關稅政策全部都是特朗普當年定下來的,自2021年拜登上台後其主基調就是試圖減少特朗普的對華關稅,但受到的國內阻力過大一直未能如願,所以就選擇了維持特朗普的對華關稅政策,幾乎不增不減。


那第一個問題來了,特朗普大幅增加對華關稅自然是對中國不友好的表現,那拜登自2021年上台就職到今天已經3年了,一直都沒有增加對華關稅,反而一直在試圖減少,這是因為拜登愛中國嗎?很明顯不是,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就算稱不上是敵視,也絕對談不上是愛中國,這一點公道是非自在人心。既然如此那為什麽拜登在這三年裏為什麽不增加對華關稅,為何非等到2024年才這麽搞?


因為能在增加關稅中傷害中國的領域已經全部被特朗普加完關稅了,而且把關稅加到了極限。甚至在增加關稅中傷害美國大於傷害中國的領域,也已經全部被特朗普加完關稅了。
乃至於增加關稅是單純傷害美國的領域,還是已經被特朗普加完關稅了。特朗普把關稅牌打到了極致,一點空間都沒給拜登留,甚至把太多加關稅對美國不利的領域都加了關稅,所以當年我國稱特朗普是在搞極限訛詐,而拜登上台後一直在試圖減關稅。表麵上看美國增加的對華關稅是中國承受的,但實際上任何一個經濟學大一都知道支付對華關稅的實際上是美國人民,這一點是經濟學常識,就連塔吉特的收銀員都知道這一點。


根據美國穆迪公司的計算結果,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征對華關稅92%的成本,美國家庭每年增加開支1300美元。這不是中國宣布的,是美國超級評級機構公開宣布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美國一直和通貨膨脹在作鬥爭,而對中國產品加關稅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但鑒於美國政治,減免中國產品關稅這件事,拜登一直是想做而不敢做。

這次最吸引眼球的是對中國電車征收的100%關稅,這個稅率會導致中國電車不可能再對美國出口。但實際上中國電車就一直沒有對美國出口過,銷量並不是零,但接近於零,中國最強的電車企業比亞迪早就說了,不準備去美國。


把油車都含在內,2023年中國車對美國出口合計規模才不到7萬輛,其中別克昂科威4.43萬輛,沃爾沃和極星1.5萬輛,全是美國通用汽車、沃爾沃、福特汽車在中國的合資公司生產的,中國品牌汽車對美出口量約等於零,除了中國生產的特斯拉 ,中國品牌電車的數量更是就等於零。這次拜登對中國電車的100%關稅政策,會導致中國產特斯拉電車對美出口量大降,大概可以降低到零。這間接損害了美國利益!


而且還會給全世界打一次廣告,告訴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中國電車的實力很強,強到連美國都害怕,征收了目前全球最高的100%關稅。美國有人拆了一輛BYD海鷗,福特老總不住地說這車好,我們造不了。美國已經有人在鼓噪,為什麽不讓我們買中國車,非要讓我們買質次價高的美國車?


而另一個被加到50%稅率的太陽能電池產品,這個行業符合摩爾定律,芯片行業之所以如此難追是因為芯片行業存在摩爾定律,芯片產品每24個月性能提升一倍或者價格下降一半,這就導致新進入這一行業的公司剛研發出產品就被淘汰,永遠無法進入正向的利潤循環。但太陽能產品也有自己的摩爾定律,根據美國機構研究的結果,自1976年到2014年,光伏組件從100美元/瓦下降到約0.6美元/瓦,即便考慮購買力換算,把美元年均貶值率定為3.65%,認定1977年的76.67美元價值2016年的435美元,也可以得出光伏組件產品每75個月性能提升一倍或價格下降五成的結論,其中如果把光伏電池片產品單拎出來,可以做到每46.8個月性能提升一倍或價格下降五成。

光伏行業目前中國占絕對優勢,性能和價格遠遠超過美國產品,美國和中國在光伏上麵的差距比中國和美國在芯片行業的差距還大。對中國光伏征收50%的關稅會對中美兩國產生什麽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中國如果對美國芯片征收50%關稅,那麽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中國2010年左右有波光伏熱,那時是在國家補貼下大搞光伏,結果在美國的高稅政策下大虧,還記得敗北的大亨尚德的施正榮等嗎?那次,光伏的核心材料技術都是進口的,隻是在國內加工一番再賣出去。國家的補貼實際上都貼了國外的廠家。但那次失敗,給了現在的成功一個鋪墊,老板敗了,但生產設備,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留下了,第二輪的弄潮兒以低價盤下了這些,吸取了教訓。現在德隆等光伏巨頭,都是全產業鏈齊進的。美國現在才開始搞補貼,但太遲了,而這時再想要用高稅抑製中國,太晚了。其實,電動車也是類似的情況!


當競爭產品是技術更低或類似,隻是靠價格低,那采用提高關稅是有用的,可以保護本國的產品。但如果競爭產品是性價比高,技術含量高的,那合理的保護措施,就是用市場換技術,付出一定代價的市場獲得新的技術,從而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做的。而用高關稅企圖把這些性價比高的產品阻於國門之外,自己王婆賣瓜,且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十年下來,自己的產品都落後的不能用了!在電車和光伏板方麵,美國就在做這樣的事,從專家的眼光來看,這是必敗無疑的!

比如說中國宣布對美國產5納米芯片執行100%進口關稅,或者對含有美國零件的ASML光刻機執行25%關稅,或者對使用任何美國技術和零件造出來的芯片產品征收高關稅,你覺得會傷害到美國嗎?

港口起重機和上麵兩項情況又不太一樣,中國占世界絕對壟斷地位,你加多少關稅都得買中國的,隻加到25%那是一點用沒有。還有注射器針頭和手套,這玩意兒沒有技術含量,也不是戰略性產業,進口金額也很低,全加一起銷售額才2億美元,利潤可能就幾百萬美元,因為這玩意就算數量大也不值錢,是一個小眾領域,中國在這領域占絕對優勢,類似於義烏吸管大王和日本圓珠筆芯那種巨大優勢,美國不可能為了幾百萬美元的年利潤重造一個行業,就算美國把稅率加到50%,也就紙麵上數據好看,還得買中國產品,毫無意義。


其他幾項產品大概也都是類似的邏輯,要是加稅有用早就加了,不會拖到今天,每一個都有自己各自的理由,不僅實際金額加起來非常小,而且都是中國占絕對優勢的領域。這次拜登宣布的180億美元總金額已經很小了,是曆次貿易戰加稅裏最小的一個,但實際上為了湊夠這180億美元拜登政府已經絞盡腦汁了,還耍了很多的滑頭。就以鋰離子電池為例,稅率從7.5%提升至25%,但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生效時間是2024年,鋰離子非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生效時間是2026年。


中國壓根就沒有電車出口美國,也沒有幾個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出口美國,金額約等於零,賣到美國的鋰離子電池幾乎都是非電動汽車電池。所以拜登宣布那個金額約等於零的關稅在2024年執行,而金額較大的在2026年執行。美國選舉是2024年底舉行,新總統是2025年上任,這麽說你懂2026年執行關稅是一種什麽花招了吧。


類似的還有天然石墨和永磁體,關稅從零提升到25%,生效時間2026年。這些本來中國都準備禁止出口了,你還提高關稅,這是瘋了嗎?

從這單分析可見,所拜登這麽做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打擊中國和“保護美國產業”,而是為了選舉。對中國再征收高額關稅這個想法是特朗普想出來的,也是特朗普為了奪選票而定出的選舉策略。拜登一直不肯對華增加新的關稅,還試圖降關稅,然後美國經濟陷入了困境,特朗普就反複宣傳自己要對中國增加巨額關稅,這種選舉策略能暗示選民美國經濟的困境全部是由於拜登對華軟弱引起的,隻要繼續對華強硬征收高額關稅,那美國的經濟就能好起來,美國人民就能富裕起來。


這非常扯淡,在精英層辯論的時候簡直不值一駁,但很容易忽悠選民相信,隻要能忽悠到選民投票那就足夠了,反正總統也就隻當幾年,短短幾年能對一個國家產生什麽重大影響那也是挺難的,混過幾年很容易。特朗普和拜登的決勝點,所謂的“戰場州”,幾乎全是鐵鏽帶,這些州的選票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間左右搖擺,其他州已經幾乎沒有懸念了。為拉攏這些州的選票,特朗普去年宣布要向全世界所有國家加征10%的關稅,以重振美國製造業,後來發現對拉選票效果不大。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要把對中國的關稅加到60%,發現對拉選票效果很好。3月16日,特朗普宣布如果在11月當選美國總統,將會對中國汽車征收100%的關稅,以保護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崗位。效果非常好,根據目前的民調結果,在這7個搖擺州拜登很有可能會在6個州裏輸給特朗普,而根據路透社和益普索在4月份的民調,在經濟問題上拜登和特朗普的選票差距高達7個點,是拜登目前對特朗普的最大弱點。

所以拜登沒辦法,隻能提前給中國加稅,至於加稅之後對美國有沒有好處這這不重要,甚至對美國反過來有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可以讓特朗普沒辦法借這個拉選票,如果能證明給中國加100%關稅反而對美國有害,更是能打擊到特朗普的聲望,至少可以廢掉特朗普在經濟方麵的選票領先優勢。

這是典型的政治個人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雙方隻考慮自己的選票,壓根不考慮美國的國家利益,嚴格來說這可以算成是賣國的一種行為,是最高端的賣國,但特朗普和拜登都沒辦法,隻能閉著眼這麽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faf9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ask' 的評論 : 難道燃油車就不起火了嗎?
iask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電動汽車的確不能進口,電池自燃加碰撞起火太過危險。BYD說不來美國是怕出了人命吃官司吧。
iask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家庭平均收入超過10萬,收稅增加開支1300美元,這比例才1.3%,而且美國人曆來消費過頭,日常耐用品早就飽和了,又不是糧食,汽油和Utilities,這些非必需支出嫌貴的少買就是,實在不算個啥。看樣子關稅不妨再漲,好用來補貼政府。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太陽能產品的摩爾定律還是第一次聽說,老朱不僅敢說,還很博學。我覺得這些都是從國安的角度搞的,不想讓中國卡脖子。電類的是不想把新興產業拱手讓給中國。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學習分享好文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中宣部代理人 = 豬頭山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中國迄今沒有對應發出任何報複性關稅,說明中國明白這些沒法傷害中國。但報複總是要有的,那是麵子問題,做給國內看到。最近中國拋售了500億美元美債,接下去可能在農業,波音飛機上動作一下。也可能美國提出在台灣,製裁,南海方麵的讓步,中國就省了這些。國家間的博弈,比我們這些屁民認為的要更實用主義。
sce 回複 悄悄話 biden這次對中國加關稅的產品涉及日常消費品的很慎重,應該不想在大選前得罪基本盤,但是大選後就不好說了。biden現在最頭疼還是巴以議題,暫時不會把中國怎麽樣。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既然都是政治作秀,那就不要認真對付了。希望習近平有與作者一樣的看法。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