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拜登社會主義能夠勝利嗎?

(2021-05-01 11:56:13) 下一個

拜登在執政百日的致辭中說,他就任100天以來,美國加快了疫苗接種,正在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100天裏,美國經濟創造了13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國家經濟開始複蘇。美國也采取行動恢複了民眾對民主的信心。

他說:“現在,僅過了100天,我就可以對全國說:美國正再次出發,化險為夷,轉危為機,化挫折為力量。”

拜登在演講中著重推銷他的兩項旨在增強美國國力的重大計劃,一個是價值兩萬億美元的“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n Jobs Plan)”,另一項是價值1.8萬億美元的“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ies Plan)”。“就業計劃”著力投資公共交通、鐵路、機場、供水管道、道路橋梁、高速網絡等基礎建設,而“家庭計劃“則將為美國3到4歲的兒童提供免費學前教育,還將向美國人提供免費的社區大學教育和家庭帶薪休假。

雖然這兩項計劃聚焦美國國內的問題,不過,拜登在推銷這兩項計劃時所給出的理由以及將要達到的目標卻和與中國的競爭分不開。拜登稱,“我們正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競爭,以贏得21世紀”。他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渴望中國能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和有影響力的大國”。拜登指出,這些支出計劃對美國贏得未來的競爭至關重要。

在談到對先進電池、生物技術、電腦芯片以及清潔能源等未來產品和技術的投資和研發時,拜登說,“中國和其他國家正在迅速逼近。”他說,這些投資也會為美國帶來就業機會。他說:“沒有理由風力渦輪機葉片隻能在北京生產,而不能在匹茲堡生產。” “沒有理由為什麽美國工人不能在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生產上領導世界。”

事實上,拜登3月31日首次公布了“美國就業計劃”時就明確強調,這項方案能夠讓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獲勝。拜登說,這兩項計劃是“一代一次”的投資,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

拜登說,未來的競爭也是關於民主和專製的,“是有關民主是否可以滿足民眾的迫切需要的“。 他說,習近平和其他獨裁者認為民主無法在21世紀與獨裁統治抗衡,因為想要達成共識得花非常久的時間。

拜登在抗疫方麵有理由感到驕傲。雖然印度和南美,中東仍然疫情正烈,但英美的疫苗凱歌四奏,以色列,英國和美國在大量接種的同時,也進行了科學的臨床對照試驗,證明疫苗是完全有效的,隻要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解封指日可待。而由於新型疫苗的可迅速改變抗原的特點,即使未來新冠常在,也可以以定期補種一個更新疫苗的方式來解決。

抗疫的成功提高了拜登的威望和支持率,也使美國處於中美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中國迄今抗疫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個脆弱的,依靠製度強行封禁的基礎上的。中國的疫苗在世界上的記錄不佳,特別是使用中國疫苗的土耳其至今還病例數猛升,印度都這樣了還堅拒中國的疫苗援助。中國以滅活技術為主的疫苗具有改變抗原困難,生產和質控困難的特點,難以與美國的mRNA疫苗匹敵。這樣,在疫苗外交方麵,中國處於下風,窮國為了疫苗也得跟著美國走。以mRNA的成功為基礎的科學成就,也為未來的醫學帶來了無限的前景,可能帶動一個巨大的產業。想一想,未來光新冠每年就要接種50億人次(70% of 70億全球人口),這個產業有多大!

美國這40年,經濟政策基本遵循裏根-撒切爾主義,即以低稅收,小政府,自由市場競爭為主,政府幹預很少。但拜登明顯要走相反的道路,加大政府幹預程度。總額高達6萬億美元的資金將投入,支持美國的科技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就業。這套國家幹預和支持的政策,據說正是中國成功的法寶,原來美國想用,但國內政治使其無法得到支持,奧巴馬就此折戟。但現在是大危機時代,而且拜登用中美競爭說事,又擁有兩院優勢票,成功獲得國會批準的可能性很大!

這兩條道路之爭,用中國人能理解的話,就是計劃和市場之爭。鄧小平說過,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美國和資本主義世界,也在計劃和市場方麵反複震蕩。80年代前,英國就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也叫工黨(Labor party),可以譯作勞動黨,朝鮮就是勞動黨。撒切爾夫人做事很絕,關了大部分國營企業,搞得那些被解雇的國營企業工人,幾十年後還在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上罵她bitch。如果你看有關70年代的法國片,會發現簡直到了中國的文革時代,牆上貼的都是李雪梅之類樣板戲宣傳畫。美國也好不到哪裏去,富人的最高稅率達到94%,賺100萬的要交94萬,那誰願意去搞創新?

資本主義在70年代的社會主義化有個背景,那就是社會主義蘇聯的蓬勃發展。現在都貶低勃烈日列夫,但當時全世界都崇敬他。蘇聯不但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福利驚人,而且在與美國的競爭上處於上手。印度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都是蘇聯陣營的,反觀西方世界,美國對外陷入越南泥潭,西貢陷落成了美國衰落的象征性事件,而國內則是嬉皮士橫行,年輕人道德淪落,沉迷於毒品色情,經濟一塌糊塗,社會也很分裂,黑人和白人鬥得不亦樂乎。西方世界,包括美國人自己都沒信心了,主流的意見,認為世界的未來屬於蘇聯式社會主義。日本都已經製定好走向共產主義的日程表了。

通過社會主義來救美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危機後,唯一幸免於難的就是社會主義蘇聯。德國的希特勒和美國的羅斯福,都在學習蘇聯,通過國家投資刺激經濟,並采取了蘇聯式社會主義福利和計劃措施,來挽救經濟。結果來了場戰爭,美國贏了德國輸了,經濟危機到底是戰爭帶出的,還是”新政“帶出的,就是一筆糊塗帳。

但1980年那次,裏根卻要用資本主義來拯救美國,當時其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成者為王,在裏根手裏,蘇聯垮了,中國全麵倒向資本主義,日本在經濟上也戰敗了。裏根退位,總統寶座傳給了同黨的副總統老布什。如果有人說,這隻是政治的勝利的話,那看90年代克林頓時代的美國經濟和每個人的生活,你不得不承認,這是經濟的勝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效益上戰勝了社會主義!

發生在中國的情況,也是資本主義拯救了中國!毛死後,中共11大決議中承認,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我們看印度窮,那時的中國比那時印度還窮。政府首先在農村放權,搞包產到戶,餓了幾十年的中國人終於吃飽了肚子;政府然後在城市搞市場經濟,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被開放出來,產生了世界級的影響,短短三十年,經濟規模翻了幾百倍。記得我們考大學的時候,國家的經濟目標是到2000年,GDP比1980年翻兩番,結果翻了十番都不止,而且以後還以指數級增長。雖然中國也有國營企業,當黨也承認,在中國經濟中,市場起了主導作用。中國的成就,是市場經濟,或者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功勞。

從胡錦濤晚期開始,中國開始了國進民退的過程。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會走向民主,這個結論,即使以馬克思理論來推論也是正確的。這就意味著,如果繼續這樣走下去,共產黨將失去政權,就像韓國,台灣一樣。這是堅守打天下意識的共產黨人所絕對不可接受的。從習近平開始,中國明顯地走向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國家資本主義道路。並且中國也不滿足於在全球食物鏈中處於中下的地位,而要占取高位,而國家資本主義的方法,使得中國處於競爭的有利地位。比如發展一個行業,中國可以用國家的力量資助補貼,哪一個公司的實力能對付得住一個大國,這樣中國就可以在這個行業中排除競爭者,取得壟斷的地位。中國在很多行業中,都以這種方法逐漸取得優勢。中國2025把目標公開化了!這引起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恐慌!

拜登的方針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的總體政策是羅斯福的”新政“,加約翰遜的平權。總統在未來幾年內向政府許諾的一長串對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的切實改善包括:通暢的道路、更便宜的保育服務、清潔和更可靠的電力、為幼兒和年輕人提供更長時間的免費教育、為生活被疾病困擾的人提供帶薪假、在農村和其他地區提供更快的互聯網服務。通過國家的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改善社會福利,扶植創新行業,從而創造就業,控製未來的價值鏈行業。這一切,都在麵對中國這個敵人的背景下提出,從而會在政治和社會心理上產生一種類似於民族主義的同仇敵愾的氣氛!

聽起來很好,但我還是很懷疑,除了羅斯福新政這個可疑的例子,在曆史上還沒有找到一個社會主義在經濟上戰勝資本主義的實例,反過來的例子倒是很多。

曆史證明,通過國家競爭催生技術進步,效果並不好,至少沒催生過什麽有經濟效益的價值鏈工程。當年美蘇太空技術競爭,美國在60多年前就具有了登上月球的能力,中國今天還在探索這個技術,So what ,太空產業到現在也是一個賠錢貨,還要看馬斯克的SpaceX能不能把它變成一個有商業價值的行業!那些在太空競爭中發展起來的電子技術,在以後的計算機時代並沒排上什麽用場。真正迎來信息時代的,都是在商業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技術。不一定是技術最先進的才能生存下來,而是最有商業價值的才能生存下來。

我對藥業比較熟悉,美國的藥業發展的核心道路是圍繞追逐專利的暴利而進行的。無數的大藥廠,風險基金投資於無數的新創公司,當一個好苗子出現了,巨大的資金就往上投,苗子在milestone上出問題,資金可以馬上撤出投到別的苗子上。一旦一個項目成功,投資者的利益何止百倍?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國家資金的影子,賺的是私人,虧的也是私人。風險資金是非常注重項目的進展的,很少會出現讓新創公司騙錢的事。

反觀以國家資金為主的中國藥業,很多新創公司的目的就是騙取國家的錢,即使藥真的做出來了,由於專利屬於國家,這些創業者自己的利益並不大,其最大的利益反而是先用國家的投資揮霍一番。結果是,美國這麽多年新藥輩出,中國的投資不少,所出稀罕,出來的也是一些仿製藥。不光藥業,其它方麵也一樣,芯片,新能源領域也是騙局不少。

用中國的方式,適合於得到了(合法或非法的)一項成熟的技術,然後國家加大投資,能迅速使這一技術產業發展起來,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擴大應用。中國在高鐵等方麵就是這樣的。但如果要創立創新產業,這一招並不靈。

中國的4萬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通過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來提振經濟的供給側,這帶來了產能過剩和更嚴重的汙染。此外,中國在半導體、5G等高科技領域的產業政策造成這些領域投資過熱,《金融時報》稱其為新的“大躍進”,這可能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麵,中國大規模的公共投資還加劇了債務問題。據國際金融協會估計,中國債務與GDP之比已經從2011年的200%上升到335%。

作為“火車迷”的拜登總統在他的基建計劃中不僅提出修建新的鐵路,還專門撥款800億美元用於對“美鐵”(Amtrak)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造。“美鐵”隨後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鐵路擴張圖,以“2035年願景”回應拜登的計劃。不過,在鐵路專家戴維·迪奇看來,在鐵路交通建設上追趕中國是沒有意義的。他解釋說,中國人口密度大,城市間距近,所以大力發展城際軌道交通是有必要的。而美國地廣人稀,隻有不到10%的人口依靠軌道交通出行,相比而言,90%的人口每天都要使用道路和橋梁,對後者的投資才更符合美國的環境。

由於美國的政治製度,拜登從提出計劃,到他的計劃能夠實現,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後即使成了,也不是他所要的樣子。這另一方麵,也可能是一個裏根式的“星球大戰”計劃,結果也沒成,但把蘇聯嚇得不淺,耗盡了蘇聯的國力。拜登的計劃,是否也有促進中國投資,從而造成巨大的浪費,起到冷戰中對付蘇聯那樣的效力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拜登上台沒幾天就大刀闊斧,擼起袖子加油幹,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他自己覺得隻能做這四年。
亞特蘭蒂斯 回複 悄悄話 能的,肯定能。
信的,必須信。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熟悉美國關於經濟模式的爭論的話,會知道主流專業人士絕大多數都認為是裏根毀掉了美國經濟。
裏根的私有化會在二十年後呈現缺陷,這是當時的警告,可惜沒人聽。
從根本上講,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導致經濟效率降低,從而失去競爭力,這個悖論是無解的。因此任何寄希望生產回到美國的想法是不實際的,尤其是美國沒有中國那種計劃體係。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飛機場是國家出資修建的,監獄也是國家出資建的,在過去30年極速私有化過程中,他們中的許多已經成為私人財產。不是一直在討論政府私有化嗎?飛機場是私人的,政府為之提供許多免費服務,比如安全。每一次公產私有化時,都有人以極低的價格收買。都落在何人之手? 答案顯而易見。機會不是人人都有。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任何社會都要進行財富再分配。最近的幾十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全球化為名集中世界財富給極少數人。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造成社會不穩定。以前CEO的薪水是平均職工的20 倍,而現在則是千倍。

歐洲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稱自己是民主社會主義,政治民主製度,經濟以社會主義為主導。以稅收提供大量社會公共福利,比如免費醫療,全民教育,公共住房,和交通等等。以公共交通為例看這些民主社會主義與美國的不同。公共交通在歐洲是作為社會福利開始的,提供免費服務。以後提倡乘車者donation,很少的一點錢。直到今天仍舊是非常低價,因為那是donation的意義,不是服務交易。美國則不同,美國是以謀求利潤的服務企業開始的。即便如此,美國政府也用稅收進行補助。比如,航空公司,鐵路,大巴。與歐洲國家不同的另一點是美國許可他們盈利。這樣就出現了,稅收支撐的私人企業為私人謀利。這就說不清了,稅收提供的福利是社會主義方經濟方式,可是用稅收的錢獲取私人利益,是什麽經濟型式呢?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有不少這樣說不清的企業結構。從美國學來的。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我們這裏有一位入了某國籍的”黃皮膚“人士,20年前開始出現在電視上,“中國經濟崩潰”是其唯一賣點。漸漸地,看不到了蹤影,看來,就連這裏的臣民也有了取舍呀。
keith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是“社會主義”? 政府救濟窮人,實行社會資源再分配,就是“社會主義”嗎?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定義“社會主義”。
iced91030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象“Justness“這樣的人高壽了? 希望能再活個一二十年,看看中共是不是真的會滅亡。

2003年一個白人同事和我說中國馬上就要崩潰了。轉眼十七年,可惜我已經找不到那家夥了。
Justness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製度不完美,符合多數人的需求。中共獨裁統治早已證明是掛羊頭買狗肉。

一百多年前,日本崛起擊敗沙俄和滿清。一戰,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解體。二戰,法西斯德國戰敗,美蘇稱霸。8964後蘇聯解體。至今為止,美國稱霸世界。中共想挑戰美國,將自取滅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