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在貿易戰中屈服與否的後果分析

(2019-02-27 18:54:20) 下一個

中美貿易戰可能接近尾聲了,川普已經發帖請習總到佛羅裏達的私人會所來簽字。但中國反而猶豫了!

貿易戰剛開始的時候,中國的調門很響,有點以牙還牙的味道,但越打越低,現在都有點低到塵埃裏的味道。劉鶴被罵李鴻章不如,(因為鄧小平對英香港談判時有句'決不做李鴻章‘的名言), 雖然我也有點為劉副總理鳴不平,但覺得他被川普公開幺五喝六,確實有點屈辱。

按透露出來的協議內容,除了作了讓美國可以接受的結構性讓步,包括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貿易壁壘,貨幣匯率控製,開放新的準入商業領域等,中國還會額外購買包括1000萬噸大豆在內的約1.2萬億美元美國商品。1.2萬億美元,能買什麽?美國有很多好東西,如F22戰鬥機,福特號航母,但可惜不會賣給中國這樣可能未來要打仗的競爭對手的,隻有大豆,客機,還有美國的頁岩石油產品。大豆一億美元能買幾十萬噸,飛機最大的788也隻要一億,最常用的737隻要幾千萬,美國一年也生產不了一千架,再說自己國家和其它貿易夥伴也要呢,而1.2萬億可以買一萬架788。美國的頁岩石油產品成本一桶就要40美元,沙特石油隻要10美元,因此美國的油肯定是質次價高了。

本來貿易是商家你情我願的交易,而這1.2萬億美元需要中國國家強買下來,再分給真正的買家。貿易的順逆差,本來是商業自然形成的,你買的多總是我的東西性價比高。而且中國每年的逆差也不等,大多數年份隻有幾百億美元,1.2萬億是快1百年逆差的累計。協議肯定不會把1.2萬億在100年內花完,說不定就是幾年內,這錢哪裏來, 還不得來自中國的民脂民膏。


不知道習總怎麽想的,如果想用朱鎔基入世時那套先認下來以後賴掉的策略,恐怕很難。一則美國人有經驗了,已經設計了一套防範措施,二則川普請了三十年前整敗日本的班子來對付中國,中國卻沒有相對應很有經驗的班子來應對。看來這次貿易戰中國是輸定了, 輸多輸少的事。

要是不從,拒絕簽約有什麽後果。後果肯定是有的,不然中國也不會惦著臉來談判,問題就是個比較了。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在貿易戰中從了,和不從的利害比較。

如果從了,第一個損失就是前麵提到的1.2萬億美元的額外購買。中國雖說名義GDP有12萬億美元,但那是流水,純利三分之一都沒有,還有那麽多的支出。憑空多出這麽多錢,肯定是個負擔。

中國的出口拉動式經濟模式,大致由國家補貼,國家力量加入,操縱貨幣等措施構成。為什麽這種舉措會在貿易中得利呢?首先,你的產品價格低了,就會占領更多市場,甚至消滅對方的競爭者,實現壟斷,再行壟斷高價。就算做不到壟斷,國家也不虧。設美國關稅為0,美國市場上一件衣服價格10元,而成本需5元;中國國家補貼某公司每件5元,在美國賣5元;美國汽車1萬一輛,進中國關稅100%。設某中國廠家賣出10000件衣服,收入50000元,國家貼了50000元;有人進口5輛美國汽車,國家收50000元稅。國家用高關稅收來的錢補貼本國產品傾銷,通過出口,促進本國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很合算的營生,是吧?

現在,取消了美國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關稅,使得國家補貼的前提失去了,再加不許貨幣貶值和國家力量參與商業,中國40年來賴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動機失去了,對經濟的打擊是極其嚴重的。

美國企業進入一些重要的,利潤極高的產業,將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產生極大的影響。有人總認為,這些通常由國有企業把持的壟斷行業,得利的是權貴利益集團,對大多數老百姓無益,而引入競爭,才是對人民有益的事。這當然是對的,但國家層麵的利益也是需要考慮的。美國的軍費支出是中國的7倍,其它支出也非常龐大,但它有一項中國沒有的收入來源,就是以美元霸權為代表的霸權收入,它印的是紙,換的是真東西,它的權力變現手法是對外的。中國當然想這樣,但現在還做不到,隻能靠對內收刮。斯大林是通過剝削農民籌集了工業化的資金,從而建設起打敗法西斯的物質基礎。中國政府如此龐大的支出,靠點稅收是不夠的, 出賣土地使用權,通過壟斷性國企獲取超額利潤,通過國有金融機構套錢是幾項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一旦美國企業被準入這些領域,大多數行業中國企業都可能落敗或利潤大大減低,使得國家失去一大部分的收入,同時很多缺乏競爭力的國企會倒閉,失業員工也成了國家的一大麻煩。另外,如金融行業對美開放,國有銀行吸納存款大減,而原來可以黑箱操作的如超發貨幣,股市倒騰等,都受到美企的製約。如此,中共維持統治的資金和手段將大大縮減,在國際上爭奪霸權的能力也受到限製。我前麵說了,國際霸權也是可以變現的,如果建立人民幣霸權的話,那也是一本萬利的。大多數中國人的夢想裏, 都有中國成為世界霸主這一項。如此,霸主夢可能就此斷送了!

那如果不從呢!

美國和中國就徹底撕破臉了,正式進入冷戰模式。現在所以中國還有些對美的手段,是因為部分美國市場對中國產品和供應鏈的高度依賴。一旦進入敵對狀態,這些聯係都會逐漸中斷。最直接的,所有輸美產品被加上高關稅後,無利可圖,最後可能被迫關停,中國失去了每年5千億美元的市場,將產生大量的失業,和很多行業的蕭條。

美國的對華敵對勢力得到鼓舞,會掀起一場對華絞殺戰。英美帝國主義在大國角逐上已經積累了三百年的經驗,掀翻的對手有西班牙,拿破侖法國,德意誌第二第三帝國,俄羅斯帝國,蘇聯,日本帝國。環看周圍,中國盟國寥寥,內部問題成群,一旦經濟發展受阻,政權的合法性都有問題,確實有點不寒而冽之感。

光看這兩點,就覺得其實習近平已經沒什麽選擇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吧。思來想去,還是鄧先主的韜光養晦英明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清風不識字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的很到位
springdale 回複 悄悄話 關鍵是自己內裏早就糠了。
__________
坡腳的經濟改革,與落後的政治製度,必然的結局。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貿易戰對北京的打擊隻是火上澆油 (2019-02-14 08:00:15) 下一個
根本的打擊還是來自北京自己的急功近利。來自六四導致的維穩心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超過三十倍,美國同期隻增長了三倍。拋開統計的水分和外匯的管製不提,假定數據還是基本可靠的,也已經凸顯北京的危機。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工業化人口不過一億,而現在超過十億。僅此一項就可以發展經濟十倍。而工業化人口的生產率發展也不過三倍,基本和美國的發展速度相當。所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口紅利。而釋放這個紅利的關鍵,在內是改革開放的私營經濟政策,在外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提供的技術擴散和市場消化。

但是現在形勢起了變化。在內回歸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計劃經濟體係的趨勢十分明顯,在外技術引進和輸出市場都遭到抵製,不僅無法繼續擴張,而且會大幅度壓縮。但這還隻是人口的出路問題。隻要有人,總會有路的。但是現在更大的問題是沒人了。

改革開放之初,以初級工業化為標準,九成中國人是處於基本失業狀態。所以改革開放以後,每工業化一波人就是純增長,因為淘汰的都是農業人口甚至農業閑散人口。而同期發達國家,新一代工業人頂替的是老一代工業人,有進步但是沒有那麽大的差額。而且中國的純人口數量也將近翻了翻,而同期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都很低。

時至今日,改革開放工業化人口的第一波開始進入退休年齡。也就是說,今後中國的發展也不在是新工業人口頂替老農業人口,而是新工業人口頂替舊工業人口。有進步但是差額不再會那麽大。而且由於愚昧的一胎化政策(集中力量辦大事)導致中國新人口的數量比退休人口的數量還低,甚至比發達國家的落差還大得多。這樣一來經濟放緩都已經是老天賞臉。

以更少的工作人口支撐更多的人口負擔,就必須大規模提高生產率。但是自四萬億以來這十年,轉型升級也沒有任何進展,實際生產率沒有增長甚至反而下降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國進民退。以國企的低生產率取代私企的較高生產率(集中力量辦大事)。之所以被川普幾個月就打趴下,關鍵是自己內裏早就糠了。沒有川普,貿易戰早晚也會爆發。沒有貿易戰,人口問題早晚也就爆發。哪個也拖不過2025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