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69)
在《水滸傳》中,武鬆和施恩的情節如下:
武鬆在為兄報仇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後,逃往二龍山。後來,他加入了梁山泊,成為梁山泊的一員好漢。在梁山泊征方臘的過程中,武鬆在杭州六和寺被包道乙打斷一條臂膀,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施恩是快活林的店主,因為被蔣門神欺壓,求助武鬆幫忙。武鬆幫施恩打敗了蔣門神,重新奪回了快活林。施恩後來也加入了梁山泊,成為梁山好漢之一。在梁山泊招安後,他隨同征討方臘,並在征方臘的戰爭中戰死。
但是讀者們注意到沒有?
施恩和武鬆都在後來加入了梁山泊。在梁山泊,他們成為了並肩作戰的兄弟,共同參加了多次戰役。盡管他們在梁山一定有很多共同經曆,但是《水滸傳》中並未有任何描寫兩人在梁山泊的具體互動。
《水滸傳》是一部結構龐大、人物眾多的小說,作者施耐庵在描寫梁山好漢時,重點放在了那些在梁山泊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人物和情節上,比如宋江、晁蓋、林衝等。武鬆和施恩在梁山泊的角色雖然重要,但在主要情節中並不占據核心位置,因此詳細描寫他們在梁山泊的交集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另外,施恩在《水滸傳》中的形象主要是通過他在快活林的遭遇和求助武鬆的情節來塑造的。是一個純配角。所以他的角色在此後的情節中並沒有太多突出的個人事跡,更多的是作為梁山泊的一員參與集體行動。相比之下,武鬆則是主要塑造的人物之一,所以小說前後通過多個獨立的英雄事跡來塑造的武鬆。
但是《水滸傳》又是一部以兄弟情誼和義氣為主題的經典小說。所以說,作者後續完全不顧及前期重要的配角人物也不是很合適。適當描述在水泊梁山內的老相識之間的交往,會起到更深化主題的作用。
比如說:在武鬆和施恩加入梁山泊後,可以在某些章節中簡要提及他們共同參與的一些任務或戰鬥,展示他們之間的合作和友誼。即使隻是幾句描寫,也能讓讀者感受到他們在梁山的互動和情誼。
或者說:通過描寫他們在集體行動中的合作來間接展示他們的關係。例如,在某次戰鬥中,武鬆和施恩配合默契,共同擊退敵人,這樣的描寫可以增強他們關係的真實感。
也可以:如果需要表現他們關係出現變化或有過節,可以明確描寫發生變化的具體原因和過程。這樣能讓讀者理解兩人關係的演變,而不會覺得突兀。
甚至:通過其他梁山泊好漢的視角來描寫武鬆和施恩的關係。例如,宋江或吳用等人在某次談話中提到武鬆和施恩的互動,或他們對兩人關係的看法,這樣的間接描寫也能增加層次感。
適當增加以上的人物互動可以更好地描寫武鬆和施恩在梁山泊的關係,使得他們之間的情誼更加自然和可信。同時,這樣的描寫既不會喧賓奪主,浪費筆墨,也能豐富故事情節,增加人物的深度。
他被梁山設計逼上梁山的過程非常精彩,而上了梁山之後也看不出他這個天下第一有什麽本事。
因為不再是作者關心的問題。
不難看出水滸中人物的塑造都是集中在他們上梁山之前,而不是之後。他們被逼上梁山的過程是小說的重點,都非常精彩。
至於上了梁山之後也就沒有多少故事了。比如林衝與魯智深有淵源,上山後有互動嗎?楊雄與石秀,等等。水滸突出所謂兄弟情,而兄弟情是體現在危難中才有吸引力,上山了,也就是造反成功了,不值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