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繁花

幾年前爸爸過世,接了媽媽來同住。從那時起開始想未來養老的問題。之後就改了行,進入養老院管理這個行當。幾年下來,了解日多,感觸日多。記錄下來,與也有老人要照顧的中年人們分享。
正文

你也許並不了解,變老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

(2015-12-30 22:18:21) 下一個

閨蜜最近很煩惱,每次見我都大吐苦水,原因全是她的老媽。閨蜜出身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一家人感情非常和睦。她的母親我十幾年前就認識, 是個溫文爾雅慈祥可親的老人。閨蜜的父親因癌症過世之後,母親就辦了移民過來和她同住。誰知兩人竟不能象從前一般相處,老人家變得非常敏感,易怒,悲觀,尖刻,渾身充滿了負能量還沒道理可講。

作為一個養老服務的專業從業人員,閨蜜母親性格行為上的改變對我來說其實並不為奇,反而閨蜜的抱怨吐槽讓我意識到,一直以來善良孝順的她其實並不真正了解日漸衰老的媽媽正在經曆的是怎樣的一個心理過程。

每一個做子女的要了解,變老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

我們的一生中要經曆很多的改變,長大,畢業,工作,婚姻,家庭,子女,等等等等。大多數的時候,你在調整適應這些改變的時候,有不適,也有期待。而麵對衰老這件事,你可能不得不承認,這項改變中沒有驚喜。

我們在電視電影中常常看到,老年人的生活是多麽的豐富多彩,唱歌,跳舞,旅遊,交友。這個階段堪稱人生中的黃金時代,身體好,沒大病,錢花不完,又有空閑,子女獨立順遂不需操心。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衰老階段。幾年或十幾年之後,才是真正要麵對挑戰的時候。

真正的衰老階段,老人們不得不調整適應七個方麵的改變。

首先是家庭角色的改變。在之前幾十年的家庭生涯中,我們的父母一直扮演著家庭支柱,照顧或幫助子女的角色。衰老之後,不再能幫助照顧他人,反而不得不依賴子女,甚至是非常個人的日常也不再能夠獨立完成。這個轉變的落差非常大。 獨立性是人自我價值的重要體現,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維護獨立,維護權威的行為,來對抗這個轉變。  

其次是社會角色的變化。多年職業生涯的積累使人們擁有了某種社會地位,有話語能力,有社會關係,即使在退休之後的幾年仍然能夠發揮餘熱或影響力。而幾年之後這種社會角色的認同幾乎完全消失,對老人來說是極大的打擊和失落。

相處多年的老伴或老同事老朋友相繼離世,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離開已經不遠,開始回顧生命,渴望講述給子女聽,渴望子女們認真傾聽。在回顧的過程中,有的人對過去的成就或經曆覺得很滿意,從而能有一個相對坦然的心態麵對將來的離開。而很多人或多或少對過去的婚姻家庭事業等都有些遺憾,從而對未來不甘而迷茫。

喪偶老人生活的改變。突然失去相扶相伴大半生的另一半開始獨自生活,生活狀態生活習慣上都是巨大的變化,還不得不重新學習曾經由另一半承擔的一些角色技能,這個適應調整的過程困難非常大。

衰老帶來的健康狀況的變化,比如說越來越疲勞,反映越來越慢,慢性退化性疾病日益加重,外在形貌上的變化等,都讓老人非常沮喪悲觀。

經濟上,老年人的收入通常不能同步物價的上漲,而醫藥看護上的開銷隻會越來越大,並且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可知性,這都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壓力從而使他們焦慮。

老伴老友們的離開,或不得不搬家離開熟悉的環境與子女同住,而子女孫輩們也各自忙於工作學業,老人的生活實際日漸孤獨。身體的衰老同時伴隨行動的不便,思維語言視力的退化,更讓他們的交流範圍,交流能力日益縮小。這種社交的退化更加重了老人各方麵機能的衰退。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不善於,不願意,不習慣,或無意識去向自己的子女訴說自己的彷徨焦慮沮喪無助,他們總希望能維持在孩子麵前一個家長的尊嚴,獨立的形象,不給子女額外的負擔。而同時他們其實已經意識到自己正日益需要幫助,希望子女能發現他們所麵臨的困難自覺地給以回應。這樣糾結的心理就造成了他們外在行為表現的變化,敏感,易怒,悲觀,尖刻,作的讓子女無所適叢。而做子女的如果不能充分地認識到父母這種心理的變化,對未來父母日漸衰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也會更加激化彼此的矛盾,對雙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yaning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博文都很好
紅毒為香 回複 悄悄話 真好,學習了!
nshen6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寫的文章。我很愛我父母,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剛旅遊回來,我發現一路上自己對他們還是缺乏耐心。你這篇文章是個很好的提醒。其實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父母學著變老,我們學著適應父母變老。有一天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重複同樣的過程。用理性的角度看問題就比較客觀。
秋月冬雪 回複 悄悄話 對於老人性格的改變,可能要考慮老年性癡呆(Alzheimer or Parkinson)的可能性。我知道有這種病的老人,很多在早期症狀不明顯的時候,發生了這些變化。變得多疑,暴戾。
SSL1234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深有同感,評論員123看的隻是身體的衰老,沒看到心的衰老,而且關注的是老人本身而不是對家人帶來的改變
FayArk 回複 悄悄話 太好的文章了!這正是我現在麵臨的問題。父親馬上(三天後)就到89歲。以前是一個非常自主而且精幹的人。現在變成一個人,前一天說的話和後一天說的話,可能完全相悖。似乎沒有很好的邏輯,而且非常任性。若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就會自己感到反感。LZ的說明和建議,很及時,有道理!
理財投資 回複 悄悄話 好文。點讚了,特別是有些老人,明明已是力不從心,卻雄心勃勃想做事業,另外思慮重重,不停操心的,遇上子女從小聽話孝順,一直想滿足成就父母的期望的,對人過中年的子女也是很大壓力。不知子女除了無所適從,無能為力,被動承受負能量,還能做些什麽?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回評論員123:你說的不是真正的衰老階段。就像樓主所說,如果老人隻是退休但身體,精神還好,可以做你所說的那些事情,那麽就不會有樓主提到的種種問題。
不管身體如何好,總是有衰退和不能自理的一天,那怕活到99,100歲,總會在最後幾年十幾年要依賴別人的照顧。就算有子女或保姆照顧身體,他們的精神世界呢?他們的自尊,和對自己的定位怎樣重新衡量?
每個人都有這一天(瘁死的除外)。如果把這個問題看得很簡單,隻能這個人沒有仔細考慮過。
香草兒 回複 悄悄話 非常非常好的文章! 祝新年快樂!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感同身受,句句在理。 俺父母到了老年很多習慣性格都變了,隻有心中存著愛和理解,才會有持久的嗬護和照顧。謝謝好文分享!新年快樂!
HVAC 回複 悄悄話 非常非常好的文章。謝謝。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LZ所言極是。我也是當自己的父母歲數上了80以後,看到他們身患各種老年疾病,活著並痛苦著,才開始明白人生的最後幾步路是多麽的艱難困苦。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讓我們盡我們的全力,多關心愛護他們吧。我們也會變老,也有那麽一天,在努力地growing old gracefully的同時,為老老年的艱難生活做好各種準備。
hola! 回複 悄悄話 首先 我們中國文化裏對年紀總是有一種悲觀情緒,總恨不得永遠青春 難道是我們人種力量不夠 還是社會成見?隨著人口老齡化 社會要多關心老人

發現很多子女對年邁父母不耐煩 不夠尊重

對年齡要這樣想 今天總比明天好 今年總比5年後年輕 就算老了又有什麽?自然規律 人人平等 萬物生命規律
評論員123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自身個性的問題:自私,不獨立,不負責任。因為不習慣,不舒服,就可以隨便折騰子女?社會家庭角色為什麽不可以主動再次追求?找份兼職工作,做慈善義工,重新約會結婚,不都是可以的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